由殷海光先生的一則舊事想起的 王 丹 近日翻檢舊日的《自由中國》雜誌,看到第二十三卷第二期上有殷海光先生 的一篇《我對於在野黨的基本建議》。在文章中,殷海光先生解釋了他對於政治活 動的看法,他表示他不「從事」實際的政治活動。原因有二,一是當時他執教於台 大,而「台大的教師,在進校之初,與已故的校長傅斯年先生有一項協定,就是不 參加實際政治活動」;第二,殷海光先生承認自己「不是從事實際政治活動的料子 」。 但這是否就說明殷海光先生有意遠離政治呢?當然不是。否 則他也不會寫這 篇與實際政治直接相關的《我對於在野黨的基本建議》了。事實上,在這篇文章中 ,殷海光先生展露了他對「實際政治活動」的深刻認知與縝密思考,對在野黨的基 本目標、基本政綱、工作重心、基本態度乃至於稱呼問題都做了詳細的建議。對於 一個知識分子與實際政治活動的關係殷海光先生的基本立場是「不從事實際政治活 動,並不涵蘊一定不『關心』實際政治活動……我『關心』實際政治活動的方式, 是而且只是前面所說的『觀察、思索和分析』,並且如果我認為我說的話不是白費 的話,那麼我也願意就我的所知提出建議。」 殷海光先生就自己的政治角色的定位簡潔、明快,而對於我們現在的後進者 仍富有啟發意義。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政治運動之後,中國的知識分子普遍對「實際的政治活動 」抱敬而遠之甚至排斥的態度。一九八九年中共鎮壓學生運動之後,政治上的高壓 更使大部分知識分子噤若寒蟬。這些客觀因素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捲入實際 的政治運作,也容易使知識分子的良心判斷受到現實考慮的牽制,何況如何對付復 雜的人際關係的確也不是知識分子的特長。但這並不是說,知識分子因此就應當刻 意與政治保持距離(應當與之保持距離的不是政治,而是政治權力乃至一切權力)。 知識分子應當努力尋找一個合適的定位,可以既參與實際政治活動,又防止由此帶 來的負作用。殷海光先生擺出的「不從事,但關心」的立場就很值得借鑒。 現在的中國政治需要有知識分子站出來關心。關心的方式很多,重要的一條 就是殷海光先生所說的「提出建議」。我們總慨歎中國的反對派不成氣候,但要知 道,導致中國政治反對派不夠強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反對派沒有自己的「智囊團」 ,沒有很多的知識分子為反對派提供建議,像殷海光先生這樣就具體的問題系統地 進行建設性分析並提供意見。 中國政治反對運動應當有分工和協作,我們需要反對黨及活躍分子衝擊極權 體制,也需要有像殷海光這樣的知識分子為反對運動提供精神支撐。如果中國的知 識分子只知道「獨善其身」。最後會發現政治會找到自己頭上來。道理很簡單,知 識分子的工作的基本條件就是言論與思想自由,而這是極權所絕不容許的,與其被 逼上梁山,不如未雨綢繆,自己動手建設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1/20/01於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