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私人翻譯回憶錄(九) 6-6、英蘇之間一個「非常骯髒的文件」 1944年10月,在蘇聯與英國領導人的關係中似乎開始了一個新階段。丘吉 爾第二次訪問莫斯科的主要議題是波蘭問題。英國首相竭力使蘇聯政府首腦相信, 他將盡最大可能說服在倫敦避難的波蘭流亡政府接受蘇聯的要求。這可以使得最終 達成互相可接受的協議,並創造條件使改組之後願意與蘇聯建立睦鄰友好關係,按 照「克爾松線」承認蘇波邊界的波蘭政府在紅軍解放華沙之後遷到華沙來。雖然不 能完全確定地說這樣一來,波蘭的發展可能會按照芬蘭和奧地利的方式走,但是也 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然而在丘吉爾訪問莫斯科期間,波蘭流亡政府的總理米克拉伊 奇科也在蘇聯首都,但他卻未能利用時機與蘇聯領導人達成協議。英國首相聲稱將 盡力建議波蘭流亡活動家與莫斯科達成協議時是否誠實,或者他像美國人一樣,在 幕後的談判中建議米克拉伊奇科不要讓步?我覺得斯大林當時更願意相信丘吉爾。 無論如何,當時莫斯科談判期間毫不拘束的氣氛中充滿著相互信任。正是在這種氣 氛下,英國首相開啟的一個話題直到現在還引起歷史學家和記者們的各種解釋和爭 論。因此,盡可能詳細地再現1944年10月9日在斯大林辦公室發生的一切,是非常重 要的。 當時哈里曼是美國駐蘇聯大使,所以羅斯福委託他在丘吉爾與斯大林的談 判中作觀察員。同時,總統也在給蘇聯領導人的信中強調說哈里曼不應該參加談判 ,美國將不認為自己與此次會談期間可能達成的任何協議有任何關係。所以哈里曼 沒有參加任何談判,雖然英國首相讓他知道發生的一切。 這裡所說的那次談判期間,不僅沒有美國大使,甚至沒有陪同首相來訪的 英國外相伊登。蘇聯和英國領導人只帶著翻譯進行單獨會談。 丘吉爾開始說,他認為非常重要的是澄清幾個兩國領導人最近一直在通信 的問題。 「我願意討論任何問題,」斯大林說。 「有兩個問題我們必須談,」丘吉爾開始闡發自己的思路,「其中一個是 希臘,另外一個是羅馬尼亞。就這點,英國人並無特別的擔心。不列顛應該是地中 海的一個大國,所以,我希望斯大林元帥承認我們對於希臘的發言權,因為我願意 承認斯大林元帥對羅馬尼亞的發言權。」 斯大林對英國的立場表示理解,表示如果英國不能控制地中海的話將會有 大麻煩。因此他同意丘吉爾在希臘有發言權。 「我以為,」英國首相接著說,「我們必須用外交術語表達這些東西,避 免使用『劃分勢力範圍』這樣的表述,因為這樣會使美國人認為是不體面的。一旦 我跟您達成諒解,我會跟總統解釋明白的……」 斯大林提到了羅斯福的願望,即此次會談的任何決定將被認為是「初步的 」。 「但是我跟您之間說,」首相接著自己的思路說,「美國為自己奪得了太 多的權益,給蘇聯和大不列顛留下很有限的機會。我們之間可是有互助條約的…… 在這個表示信任和不無潛台詞的交換意見之後,丘吉爾說: 「我這裡有一份非常骯髒的文件,其中包含著倫敦某些人的想法。」丘吉 爾從貼身口袋裡掏出一張四疊的紙片。將紙片在桌上展開之後,他推給了斯大林: 文本無須翻譯。紙上內容的僅有幾行: 羅馬尼亞 俄國………………90% 其他………………10% 希臘 大不列顛…………90%(與美國協商) 俄國………………10% 南斯拉夫…………50%、50% 匈牙利……………50%、50% 保加利亞 俄國………………75% 其他………………25% 斯大林仔細地看了一遍數字,從青銅杯子裡拿出一枝自己喜愛的紅藍雙色 粗鉛筆,在右上角劃了一個不大的藍色對勾。然後,一言未發推回了紙片。 隨後是一段長時間的停頓。丘吉爾首先打破了沉默。 「將來會不會認為這是厚顏無恥的,我們如此簡單就決定了涉及千百萬人 命運的問題?最好讓我們燒掉這紙片吧……」 「不,留在你那兒。」斯大林說。 丘吉爾折起紙片,藏進自己的口袋。 又是長時間的沉默。 就這個無言的場合已經寫了很多。蘇聯官方斷然不同意將其解釋為在東歐 「劃分勢力範圍」的協議。蘇聯的高層領導指出,「社會主義大國不可能與帝國主 義的大不列顛進行此類可疑的交易」,因為這「將會與蘇聯列寧主義對外政策的基 本原則發生矛盾」。我本人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列舉了類似的理由。無法接觸蘇聯 檔案材料使人們非常難以弄清真相。在蘇聯外交部1983年公佈的題為《1941-1945年 衛國大戰期間的蘇英關係》文件彙編中,根本沒有收入斯大林與丘吉爾1944年10月 的談話紀錄。雖然此次談話之後發生的事件證明了,可能存在著某個秘密協議,但 卻很難做出最終判斷。 現在情況明朗了。 根據上面所述的兩位領導人的談話,即在丘吉爾向斯大林展示自己的紙片 之前,顯而易見,他們二人傾向於確定雙方在希臘和羅馬尼亞的優先影響力。莫洛 托夫次日與伊登的會談更能說明這一點。我沒有參加這次談話。我方的譯員是巴甫 洛夫。他的紀錄同樣沒有收入前文提到的蘇聯外交部文件彙編,但是前不久這個紀 錄卻在西方公開發表了。 莫洛托夫援引了斯大林與丘吉爾的會談,向英國同行聲明說,有關比例的 建議值得注意。 「能否達成這樣一種協議,」莫洛托夫繼續說道,「即不僅保加利亞,而 且還有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比例都為75比25?」 「但是這比此前談到的要差好多,」伊登反駁說。 「那麼,保加利亞就按照90比10,南斯拉夫為50對50,而匈牙利另行商定 ……」 「我們同意您有關匈牙利的建議,但想在保加利亞擁有更多的影響。」 「如果匈牙利的比例為75對25,那保加利亞也保持這個比例吧。但是,南 斯拉夫應該是60對40。這是底線,我們不能走得太遠。」 伊登建議在保加利亞的比例為80對20,但卻繼續堅持要50比50的比例對南 斯拉夫。莫洛托夫則聲明,如果接受英國對南斯拉夫的立場,那麼對保加利亞應該 是90比10。同時他補充說,在建議對南斯拉夫按照60比40時,他的意思是,蘇方對 海岸線沒有興趣,他想在國家中部有更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希臘在這場辯論 中根本沒有被提及。可見,蘇方沒有反對英國最初的建議。 被討價還價所累的伊登,最終聲明他對數字不感興趣。他理解蘇聯在保加 利亞的利益關心,並且英國願意同意這一點。至於南斯拉夫,不論鐵托與倫敦的南 斯拉夫政府能否達協議,重要的是盟國必須在那裡推行同樣的政策。 在丘吉爾別墅的晚宴上,伊登匯報自己與莫洛托夫的談判時說,那是一場 「真正的戰鬥」,他沒有犧牲不列顛的利益。然而,似乎在原則上已經就東歐的勢 力範圍達成了協議。 次日早晨很晚醒來後,像往常一樣,繼續在床上消閒自在的丘吉爾,口授 了給斯大林的一封信,在其中說明了有關比例關係的協議。顯然,他感到了不自在 ,因為交易是背著羅斯福進行的,他給前來看望首相的哈里曼看了信件的草稿。 美國「觀察員」堅決反對發出這樣一封信,聲稱總統將會非常不滿意所有 這一切。 哈里曼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丘吉爾的清單中,一切也是從此開始的,美 國的份額標示得十分模糊,這當然不會使華盛頓感到滿意。丘吉爾聽從了哈里曼的 意見,最終沒有發出這封信。而在斯大林和丘吉爾兩人簽署的發給羅斯福總統的聯 名電報中,僅僅說到:「我們必須研究如何更好地協調對巴爾幹國家的政策,其中 包括匈牙利和土耳其」。 至於土耳其,提到它是由於斯大林與丘吉爾就海峽制度交換過意見。同時 ,英國首相對蘇聯領導人重新研究這個問題,使其對蘇聯有利的願望持諒解態度。 海峽問題使斯大林無法安寧。他記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的西 方盟國承諾戰勝敵方聯盟,其中也包括土耳其之後,將達達尼爾和波斯普魯斯海峽 ,以及君士坦丁堡移交給沙俄帝國。而斯大林在吞併了波羅的海、本薩拉比亞以及 波蘭的一部份之後,對海峽依然是夢寐以求。他向希特勒提出過這個要求,卻毫無 結果,而現在則指望借助反法西斯聯盟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些算計最終落了空。斯大林終究未能得到海峽。 此後希臘發生的事件,即英國人相當殘酷地鎮壓了共產黨人領導的抵抗隊 伍,可以使我有理由認為,在莫斯科達成的協議得到了遵守。斯大林對希臘共產黨 人的求援呼籲裝聾作啞,平靜地注視著倫敦對他們採取的鎮壓措施。同樣地,丘吉 爾對佛林·奧菲斯有關對羅馬尼亞局勢進行積極干預的要求不加理睬,這裡,按照 英國外交機構的意見,莫斯科施加了粗暴的壓力。從莫斯科協議的角度看,後來西 方大國開始干涉匈牙利事件時,斯大林的憤怒也可以理解。 6-7、「誰提舊事,就讓他滾蛋」 英國首相在蘇聯首都期間,斯大林給予他的十二分尊敬,也可以證明斯大 林對與丘吉爾達成的協議感到完全滿意。斯大林不僅再次邀請丘吉爾到克里姆林宮 自己的家裡共進晚餐,而且整個舉止異乎尋常。記得,當斯大林接受了丘吉爾的邀 請與其在大使館共進晚餐時,莫洛托夫秘書處,尤其是索非亞沿岸街(後來的莫裡 斯·托列茲沿岸街)的英國大使館裡是何等忙亂。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此前「 各族人民領袖」從未去過任何大使館。莫洛托夫早早派我送去主客名單,以便讓大 使館準備請柬。我方出席晚宴的,除了斯大林還有莫洛托夫、維申斯基、裡特維諾 夫和卡岡諾維奇等人。 …… 丘吉爾開始論述三大國在戰後保持合作關係是如何重要。他是真誠的嗎? 我想不見得。因為正是1946年他在伏爾頓的那篇演說,事實上第一個宣佈了「冷戰 」的開始。但是1944年,當蘇聯承擔著對希特勒作戰的主要部份時,對丘吉爾說來 重要的是要使斯大林相信,他已經被接納為西方民主國家的夥伴。 「在我們的士兵在無數戰場上為之流血的未來世界裡,」英國首相的講話 意在載入史冊,故而十分激揚,「我們三個偉大的民主國家正在向全人類展示,不 論在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時期,我們都將忠於人的自由、尊嚴與幸福的原則。這也 是為何我如此重視復興的波蘭與蘇聯之間保持睦鄰友好關係。為了波蘭的自由與獨 立,英國加入了這場戰爭。英國人對於波蘭人民及其精神財富負有道義上的責任。 重要的一點是,波蘭是天主教國家。決不能允許那裡事態的發展使我們與梵蒂岡的 關係複雜化……」 「羅馬教皇有多少個師?」斯大林突然打斷了丘吉爾的宏論。 英國首相一下子啞了。他根本沒有料到這個問題。因為他所談論的是教皇 不僅僅在波蘭,而且是在全球範圍的精神影響。但是,斯大林再次表明了,他只尊 重實力,將丘吉爾從九霄雲外拉回到地面上。 還涉及到了南斯拉夫問題。斯大林警告說,按照鐵托的意見,黑山和斯洛 伐尼亞人決不會同意跟國王彼得和他設在倫敦的流亡政府合作。伊登說,彼得國王 涵養非常之好,而丘吉爾則補充說,他非常年輕,還可以積累經驗。 「他多大了?」斯大林問道。 「二十一歲,」伊登回答說。 「都二十一歲了!」斯大林激動地歎到,「彼得大帝十七歲就開始統治俄 國了……」 我們的領袖經常提到俄羅斯帝國的沙皇統治者。在波茨坦會議之前,哈里 曼在戰敗的「第三帝國」首都火車站迎接蘇聯代表團時,詢問斯大林,他作為勝利 者來到柏林是否感到愉快。 「亞歷山大沙皇都到了巴黎!」斯大林不動聲色地回答到。 這是句玩笑話,擬或是這裡有著某種隱秘的意思?法國解放之後不久,法 共領導人莫裡斯·多列士來到莫斯科,見到斯大林之後問他: 「戴高樂要求抵抗運動成員向當局繳出武器。我們怎麼辦?」 「把武器藏起來!」「各族人民領袖」回答說。「可能你們還能幫我們呢 。」 斯大林是什麼意思?他是否在擔心從前的西方盟國將對蘇聯開戰?或者他 自己期望將紅軍推進到大西洋岸邊? …… 每次會見丘吉爾,斯大林總不放過機會向他表達自己的好感。也許,他認 為英國領導人終於願意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與蘇聯發展關係,願意將他斯大林看作 平等的夥伴。當時丘吉爾所作的許多聲明和姿態,似乎在不斷證實這個結論。在克 裡姆林宮又一次豐盛的晚宴之後,兩位領導人單獨呆在一間不大,但非常雅致、綠 色調的房間裡,它與舉行宴會的葉卡捷琳娜廳相連。當時英國貴賓的態度十分軟化 。呷著白蘭地和咖啡,抽著巨大的緬甸雪茄,丘吉爾不止一次地自怨自艾,請求斯 大林不要為了英國曾經參加過對年輕蘇維埃的干涉而記仇。 「誰提起舊事 ,就讓他滾蛋,」斯大林和解地說。 「可是您能不能原諒我本人曾經親自組織協約國的征討?」丘吉爾繼續堅 持道。 「不該由我饒恕您,」「各族人民領袖」寬宏大量地答覆說,「讓上帝寬 恕您吧。 10月19日早晨,當丘吉爾準備出發去機場時,有人給他送來了兩個大紙盒 子,還有斯大林的親筆便函。盒子裡面裝著兩個圖案精細的花瓶:其中一個是給首 相夫人的,上面畫著「舟中舵手」,第二個稱作「挽弓射熊的獵手」。這裡是否包 含著某種隱秘意義?丘吉爾夫婦在莫斯科談判期間的通信中,把斯大林稱作「老熊 」。只是克里姆林宮的主子恐怕不得而知? 1944年12月底,斯大林再次展現了與丘吉爾保持密切關係的努力。當時, 英美軍隊在阿登地區處境艱難。德軍使用大兵團反攻,將盟軍逼向西方。出現了戰 線崩潰、以及艾森豪威爾將軍所部被殲的危險。丘吉爾吁求援助。他派遣空軍元帥 特德前來莫斯科,要他向蘇聯領導人描述盟軍所處的絕境,並弄清楚紅軍能否提前 展開冬季攻勢。「西方正在激戰,」丘吉爾向斯大林通報說,「我們能否在元月份 之內指望俄軍在維斯拉河地區或者其他任何地區的大規模進攻?…… 我認為事態緊 急。」 蘇軍指揮部當時沒有完成必要的準備工作。天氣情況極為不利。攻擊提前 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困難和傷亡。但斯大林決定向盟軍展示「善意」,並且提醒對方 ,當1942年夏天紅軍處境困難時,英美並沒有馳援。「考慮到西方戰場我們盟軍的 處境,」他給英國首相的電報說,「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決定加速完成準備工作,並 不顧天氣情況,不遲於元月中在中央戰場對德軍發起全面進攻。您可以不必懷疑, 我們將做任何可能做到的一切,向我們強大的盟軍部隊提供援助。」 這個承諾兌現了。元月十二至十五日,紅軍在700公里的正面向西推進。截 至到二月一日,紅軍在主攻方向上推進了500公里,解放了華沙,來到了奧登河,即 德國的新國境線。截止到二月四日,雅爾塔會議開幕之前,紅軍距離柏林只有60公 裡。盟軍距離他們只有500公里。 在利瓦地雅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丘吉爾感謝斯大林幫助了艾森豪威爾, 並通報說,阿登地區的局勢已經改觀。但是,雅爾塔會議上,討論重要問題接下來 的進程卻顯示,斯大林與英國領導人達成「互諒」的希望落空了。在德國的戰爭賠 款問題上,在波蘭問題上,在聯合國憲章等等一系列問題上出現了爭執和對立。與 倔強的保守黨領袖相比,斯大林更容易與羅斯福相處。 就在打敗德國的前夕,英美與希特勒密使黨衛軍將軍沃爾夫在伯爾尼的秘 密談判,使局面暗淡。 就這件事,正如前文所述,在斯大林與羅斯福的信件來往之中有過激烈爭 吵。但克里姆林宮認為,實際上所有這些都是英國人想出來的,並且,丘吉爾避而 不答並非沒有緣故。 在波茨坦會議上,斯大林感覺到,杜魯門總統對蘇聯的敵意態度早已經不 是秘密,認為丘吉爾是真正的同道。在波茨坦用原子彈訛詐莫斯科的圖謀尤其使斯 大林警覺。對這個威脅,斯大林採用對東歐國家施加強大壓力作為回應,結果,也 引起了西方大國的激烈反應。丘吉爾在伏爾頓的演說受到杜魯門的稱讚,顯示斯大 林與丘吉爾「合作」的希望不過是幻想而已。 此後,從一系列文件中顯示了丘吉爾的真正立場。 丘吉爾的私人醫生摩蘭爵士回憶了1946年跟自己著名病人的一次談話,當 時美國依然獨霸著原子彈。 「我們不應該等到俄國做好準備的時候,」英國前首相說,「我認為,他們 獲得這些核彈還得七年。美國知道,俄國百分之五十二的機械工業企業在莫斯科, 並且可以使用一顆炸彈摧毀它。這也許意味著三百萬人的死亡,但對他們(美國人 )而言,這根本無所謂(他微微一笑)。他們更關心的是歷史性建築,譬如克裡姆 林宮的被毀。」 1948年,在與美國駐英國大使路易斯·道格拉斯談話時,丘吉爾指出: 「現在是最恰當的時機告訴蘇聯人,如果他們不退出柏林,不離開東德, 我們將從地球上抹掉他們的城市……他們唯一能夠接受的語言,便是武力的語言」 。 6-8、克格勃與中情局的合作流產 戰爭年代,斯大林從不放過任何機會與來訪的美國人士會見。這裡可以列 出一個長長的單子。其中有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懷登·衛基,前任美國駐莫斯科 大使約瑟夫·戴維斯,美國商會主席艾裡克·詹森,美國戰略署(中央情報局的前 身)主任維廉·多諾萬等等。雖然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對美國的政策沒有直接的影響 ,蘇聯領袖認為,與他們進行哪怕簡短的談話都是重要的。在這個意義上,維廉· 多諾萬的莫斯科之行便十分有趣。 1943年11月中,維廉·多諾萬為了處理自己機構的事務到了當時英國控制 下的印度。多諾萬從那兒來到伊朗首都,趕上了「三巨頭」德黑蘭會議的最後幾天 。會議結束之後,他跟美國駐蘇聯大使哈利曼一起,乘坐轟炸機改裝的美國大使專 機飛到了莫斯科。此次訪問的最初目的,是蘇美兩國情報機構之間就納粹德國的局 勢交換資料。 …… 多諾萬在哈利曼的陪同下來到了克里姆林宮。我翻譯了這次談話。 在相互問候之後,多諾萬講述了自己來訪的目的:在目前局勢下,即美國 與蘇聯是盟國,並且正在與共同敵人激戰,必須動員所有的資源加速勝利。秘密機 構獲得的情報在這裡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多諾萬,高度評價蘇聯的情報機構,並 且認為,美蘇兩國情報機構之間交換資料,將有助於盟軍在前線作戰。 莫洛托夫對此表示感興趣,並說,多諾萬應該與蘇聯有關機構實際討論這 個建議,此後可以做出相應的決策。 就在這時,莫洛托夫辦公室的門打開了,斯大林走了進來。他身穿元帥服 ,右手拿著那個無時不有的、熄了火的煙斗。我們從鋪著綠呢絨的長桌旁邊站了起 來,由於事出突然,多諾萬竟然一時語塞,但莫洛托夫顯然知道斯大林要來。他介 紹了自己的客人,多諾萬終於說得出話來: 「我非常高興,能夠榮幸地見到您,斯大林元帥……」 「請坐,」斯大林請我們大家坐下,自己坐在桌子中間,「我多次聽說過 您多諾萬先生,所以決定利用您來莫斯科的機會,親自與您結識。聽說,您負責的 那個機構,幹得非常出色……」 「我也想說,」多諾萬連忙回應恭維道:「蘇聯的情報機構在全世界享有 盛譽。正因為如此,我向莫洛托夫先生建議,安排兩國機構之間交換情報……」 「為何我們不採用固定的方式進行這種合作?在莫斯科和華盛頓互設這些 機構的代表處?」斯大林提議說。 多諾萬轉向哈里曼,似乎要他第一個回答蘇聯領袖的建議。 稍事停頓之後,哈里曼聲明說,他認為這個意見是有益的,並表示支持。 多諾萬迅速附和了美國大使的意見。 奇怪的是,在如此微妙的問題上,兩個美國人未經與華盛頓的事先磋商就 表示了同意。從哈里曼的回憶錄中我們現在知道,在德黑蘭時,他跟羅斯福總統討 論過類似的想法,並得到了總統原則上的同意。哈里曼瞭解蘇聯對秘密的癖好,他 考慮了很久,採取何種方式向莫斯科提出這個問題。斯大林出人意料主動提議,大 大減輕了大使的任務。但也可能,「主人」決定先發制人,並以此證實蘇聯情報機 構神通廣大。因為儘管美國情報機構盡最大努力使總統免遭竊聽,但是,在德黑蘭 蘇聯大使館羅斯福下榻的房間裡,克格勃的「小甲蟲」一直在正常運轉。每天早晨 ,我替莫洛托夫連通行證一起,領到一疊克里姆林宮專用「直紋」紙打印的談話內 容,上面用筆補寫著與羅斯福總統談話的每個人的姓名。同樣的文件也送給斯大林 ,所以,他當然知道哈里曼與羅斯福有關美蘇情報機構可能合作的談話…… ……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多諾萬與內務部的領導舉行了會談。雙方順利地達成 協議,即在對方的首都建立特別代表機構,由一名軍官以及幾個技術性人員組成。 哈里曼和多諾萬非常興奮。但是,兩個月之後羅斯福總統拋棄了這個想法 。哈里曼認為,這是白宮幕僚長萊蓋海軍上將背後搗了鬼,後者根本就不喜歡他。 實際上,總統只不過改變了主意。1944年到了,這對於羅斯福而言,是第 四個新的大選年。在已經展開的激烈的競選期間,克格勃與中情局的合作協議,可 能會被羅斯福總統的對手巧妙利用。 6-9、米高揚談裡特維諾夫之死 我最初感到萬分驚訝,為何中國的新疆省在外交部的登記冊上被單獨列項 ,並且歸外交人民副委員傑卡諾佐夫負責。但是我很快就瞭解到,這個省事實上是 莫斯科在控制。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主要是當時的駐烏魯木齊總領事阿普列祥( 阿普列索夫)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跟新疆的統治者「督辦」盛世才建立了友好關係 ,結果使後者將中國的這個省變成為蘇聯的一個區。盛世才多次攜家人來蘇聯治病 和度假,多次見到了「各族人民領袖」。有一次,「督辦」請求接受他為聯共(布 )黨員。 「您可以認為自己是蘇聯布爾什維克共產黨黨員,」斯大林慷慨地說。「 但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目前不宜談這件事。」 於是,這位「督辦」真的把自己看作蘇聯的人,他曾是位紀律性很強的黨 員,以絕對服從的方式執行了莫斯科的指示,將這個富饒地區的自然資源交給蘇聯 使用。這個交易當時屬於高度機密。 斯大林高度評價了總領事阿普列祥在新疆的活動,給了他各種榮譽稱號, 讚揚他能夠在這個省的大眾之中培養對蘇聯的好感。稍晚些,米高揚告訴我,當我 們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改變,新疆被迫歸還給重慶之後,斯大林在一個小圈子裡說 過:「阿普列祥知道得太多了」。這是一個信號:有功勞的總領事失寵了,他的命 運已被決定。但這次,「主人」想避免多餘的動作。他決定悄悄除掉阿普列祥。此 後,事情便按照已經非常熟悉的程式發展。 從烏魯木齊回來例行休假的阿普列祥出發去了阿布哈茲。在那裡的山道上 出了車禍,於是阿普列祥死了。「領袖」周圍的任何人都不懷疑,車禍是斯大林親 自安排的。 在戰爭最初幾年裡,傑卡諾佐夫曾經幾次去烏魯木齊見「督辦」,那裡已 經是新任總領事巴庫林,典型的黨務人員。在他的任內,與盛世才的關係開始惡化 ,所以副人民委員的一次次旅行於事無補。 很快,蔣介石用自己的方式懲處了「督辦」,下令將他砍頭,將新疆徹底 收回。 後來我跟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有過幾次保密談話。這些談話 ,似乎是偶然進行的,也就是當我每次就一些具體問題找他時,在問題解決之後, 他一般會請我呆一會兒,坐一坐,敘敘舊。 …… 這裡想講述的那次談話特別長,並且十分坦率。這是在1972年,米高揚被 解除了主席的職務,但保留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當時我擔任主編的《美 國:經濟政治意識形態》雜誌準備刊登米高揚回憶他三十年代中期出訪美國的一篇 文章。我找米高揚來討論編輯部提出的幾處細節問題。跟文章有關的問題解決之後 ,米高揚像往常一樣,請我坐一坐,「敘敘舊」。這次他回憶了李特維諾夫和契切 林。 「裡特維諾夫,」米高揚開始了自己的敘述,「是個聰明而且精明的外交 家,斯大林對他不錯,當然只是在某些時間之前。可是莫洛托夫根本就容不下裡特 維諾夫,當斯大林誇獎後者的時候,莫洛托夫妒忌他,並且想方設法於三十年代末 除掉了裡特維諾夫,雖然裡特維諾夫還能夠給國家和黨做許多工作。莫洛托夫也不 喜歡契切林,正是他說服斯大林除掉契切林的。並且斯大林本人對契切林也不滿意 。遺憾的是,這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沒有得到充份利用。他本來可以作譬如外交部副 部長或者部長顧問。可是他卻呆在科利亞茲莫的別墅裡,彈鋼琴,早逝於憂鬱病和 無所事事。不過終究是善終。裡特維諾夫的命運要更加悲慘……」 最後這句話使我警覺。「更加悲慘的命運」是什麼意思?因為,根據官方 的說法,他病死在自己的別墅裡。這時,米高揚接著說: 「實際上,在打算與希特勒簽約時,就已經決定要換掉裡特維諾夫。他是 一個猶太人,並且是在國際聯盟以及在整個國際舞台上體現我國與希特勒德國鬥爭 的這麼一個人,在這個時刻,擔任外交人民委員(部長)的職位顯然已經不合適了 。但是他可以繼續作副部長。他的經驗還是可以利用的。但是,莫洛托夫卻想方設 法使他被徹底解職。莫洛托夫對國際事務一竅不通,因而不願在身邊有一個比他更 有經驗,更熟悉的人。結果,1941年秋天之前,裡特維諾夫被解職。只有當我們的 情況非常糟糕,當斯大林拚命撈每根稻草的時候,他決定利用裡特維諾夫的經驗, 派他到華盛頓作大使。裡特維諾夫在那裡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可以說,是他在危 難時刻救了我們,爭取到將土地租借法案擴大到蘇聯,籌借到了十億美元。現在可 以輕鬆地說,土地租借沒有什麼意義。但1941年的秋天,我們已經輸光了,因而, 如果不是土地租借,如果沒有武器、食品、軍隊的冬裝以及其他裝具,事態的發展 還真不知會怎樣呢。所以,這裡有裡特維諾夫的功勞,他利用羅斯福和其他美國人 士對他的好感,安排了軍品供應,正如他當年爭取了美國承認蘇聯和建立外交關係 一樣。可是,一旦事情安排妥當,莫洛托夫就開始了對裡特維諾夫的傾軋,結果他 被從華盛頓召了回來。我想不應該這樣做,裡特維諾夫還能有用,因此,不應該用 一個平庸的、缺乏主動性的人替換他。回到莫斯科之後,裡特維諾夫雖然形式上得 到了外交部副部長的位子,實際上已經靠了邊,後來乾脆被解職退休。並且他死得 很慘。他死的那場車禍,並非意外,那是斯大林背地裡安排的……」 我從 未聽到過的關於車禍的說法,所以感到萬分震驚。我感歎道: 「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這不可能,我簡直不能相信這些……」但我 立即道歉打斷了他。 米高揚不動聲色地說道: 「我非常熟悉那個地方,離裡特維諾夫的別墅不遠。那裡是個急轉彎,所 以,當裡特維諾夫的車拐彎之後,路上橫著一台卡車…… 所有這些是事前安排好的 。斯大林是幹這一行的高手。他把內務部的人叫來,當面佈置任務,然後就出了車 禍,最終斯大林想除掉的那個人死了。類似的情況有不少。猶太劇院著名演員米赫 艾斯,駐烏魯木齊總領事阿普列祥等等一批人都死於這種車禍……」 「斯大林有理由懲罰裡特維諾夫,」米高揚繼續說道,「戰爭的最後幾年 裡,當時裡特維諾夫基本上已經靠了邊,住在別墅裡。來莫斯科的美國高級官員們 一般按照老習慣利用機會,經常看望他。他們的話題各種各樣,其中也包括了政治 …… 其中的一次談話中,美國人抱怨說,在許多問題上蘇聯政府立場十分固執 ,美國人跟固執的斯大林很難打交道。裡特維諾夫對此回答說,美國人不必感到無 望,這種固執也有某種限度,因此,如果美國人表現出一定的強硬,施加相應的壓 力,那麼蘇聯領導人也會讓步的。這次,以及裡特維諾夫的其他談話都被竊聽並記 錄。有關情況報告給了斯大林和其他政治局成員。我也讀了這個報告。裡特維諾夫 的行為使我們感到憤慨。實質上這是叛國罪,變節。裡特維諾夫向美國人提建議如 何與蘇聯政府打交道,以損害蘇聯的利益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先斯大林想審判並槍 斃裡特維諾夫。但後來決定,這會引起國際醜聞,使盟國間的關係複雜化,所以, 他一直拖著這件事。但他沒有忘記。他根本就不會忘記這類事情。因此,多年之後 ,斯大林決定不顯山不漏水地執行自己的判決。結果裡特維諾夫死於車禍……」 考慮到米高揚給我講述的這一切非常重要,我問我能否,當然是援引他在 自己的某本書裡使用這段話。 「我希望,」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說,「如果能夠走到這個時期的話 ,我將來親自有機會把這一切講出來。但是,如果我來不及的話,那麼您可以根據 情況和理性的考慮,使用這個信息。」 回到編輯部之後,我立即把米高揚的談話詳詳細細地記了下來。這些年來 ,紀錄稿一直保存在一個可靠的地方。現在,當我公開這段話時,我沒有違背阿納 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的意志。 至於事情的真相,我想沒有理由對米高揚那番話的真實性發生懷疑。如果 真是這樣,那麼斯大林血跡斑斑的受迫害者名單上,又添上了一個蒙難者,揭開了 又一個殘忍的犯罪。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