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與溫家寶講話不同調 (泰國)龐晶 溫家寶總理在深圳特區設立30週年之際,前往考察並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講話。他說: 「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 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還說:「要繼續解放思想, 大膽探索,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不僅會葬送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寶貴的 發展機遇,窒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而且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 一條。」 他也提出了一個基本明確的政治體制改革目標,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與合法 權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約的問題;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建設一個 公平正義的社會,特別是要保障司法公正;使人們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對國家的發展有信心。 溫家寶的講話自然引起了一切關心中國命運的人們的關注。雖然對中共能否言行如一, 真正實行政治體制改革一些人仍然持懷疑態度,大多數人對溫家寶的講話還是表示肯定,認 為這是針對時下中國日益嚴峻的社會危機而開出的藥方;期待著在20多年的停滯和倒退後, 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能顯露新的生機。 僅僅兩個星期後,胡錦濤也跑到深圳發表了一通講話。這篇被人們評論為「八股文章, 了無新意」的講話,不但把溫家寶提到的政治體制改革篡改為「行政體制改革」,而且壓根 不敢提溫家寶提到的政治體制改革目標,只是籠統地重複了那些不知重複了多少遍、根本也 沒人相信的所謂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 督權。對於翹首以待政治體制改革並被溫家寶講話燃起一點希望之火的中國人民來說,胡錦 濤的講話無疑是兜頭一瓢涼水,讓他們的希望之火再次破滅! 其實就在溫家寶的講話發表不久,中共就開始了對他和他講話的圍剿和「消毒」。中共 的喉舌們傾巢出動,對溫家寶展開不點名批判。其中《中國青年報》和《光明日報》可以說 是批溫家寶的急先鋒。前者說溫家寶的講話是「符號化意識」,諷刺溫家寶企圖建立「政治 特區」;後者則用文革大字報的語言提出「誰來統治,怎樣統治」的問題,重彈資本主義民 主是少數人民主的老調,並露骨地強調所謂的「人民民主專政」。從這兩篇文章的發表,人 們就斷定胡錦濤的講話決不會支持溫家寶的主張。事實也果然如此,甚至比人們預料的更糟! 這場胡錦濤溫家寶不同調的「講話事件」也讓期待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人們看清了如下 事實:第一,溫家寶做為中共高層內頗有遠見的開明人士,他的所作所為並非單純的作秀。 只是因為中共頑固派處處掣肘,令他孤掌難鳴,除了親親民、仰望仰望星空外,實難有大的 作為。此次講話事件後,相信他的處境將更加岌岌可危,能不能完成他最後兩年任期也難說。 更為嚴重的是,本來就脆弱的中共黨內民主力量將因為失去他這個領軍人物而舉步為艱,甚 至在十八大的爭奪戰中全面敗北,使中國和平轉型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 第二,胡錦濤、溫家寶分裂已經公開化,胡錦濤的保守派面目已經暴露無遺。為了維護 獨裁統治,他必然要向黨內頑固派勢力靠攏,中國的政治局面則有可能退回到毛澤東時代。 事實上,自胡錦濤上台以來,他一直在政治上向左轉,以至於國內為文革翻案的妖風愈刮愈 烈,個人崇拜重新抬頭。正因為看到了其中的奧妙,野心家薄熙來在重慶搞起了「打黑唱 紅」,公開復辟倒退。現在看來薄熙來很可能借胡錦濤溫家寶分裂,在十八大問鼎最高層。 他的不擇手段加上中共的殘忍本性,中國人民重回黑暗年代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第三,胡錦濤的講話給中共官場吃了定心丸。因為中共的極度不得人心,導致國內危機 重重,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只剩下那個腐敗「鐵三角」,也就 是那個以中共高層為首的官僚利益集團。如果啟動政治體制改革,導致這個階層不穩定,中 共的末日很快就會來臨。所以胡錦濤的講話實際上是在安撫這些人,等於告訴他們,我不會 動你們的「蛋糕」,只要你們為我全力維穩,別讓中共這條破船翻在我手裡就行了。有了這 樣的默許,相信中共的官場腐敗會更加肆無忌憚,集中爆發的趨勢很快就會出現。 第四,胡錦濤的講話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等於向國內國際的民主力量挑戰。 你們要民主嗎?我就是不給;你們要政治體制改革嗎?我就是不幹,看你們能怎麼樣。有了 這個講話的「指引」,再加上中共喉舌再次舞起「人民民主專政」的大棒,相信中共對國內 的民主人士,維權人士的打壓會不斷升級,對輿論的控制也會越來越緊,精神病院,黑監獄 不但不會因為人民的詬病而收斂,反而會因為它們比監獄、勞教所更方便操作而成為收拾老 百姓的主要工具。 胡錦濤拒絕溫家寶的政治體制改革方案,自以為能與官僚既得利益者們同舟共濟,確保 政權無虞,其實是下了一招臭棋。那些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們是中飽私囊、魚肉百姓的高手, 卻不是肯為中共賣命「忠誠戰士」。一旦老百姓忍無可忍,揭竿而起,他們就會作鳥獸散, 扔下胡錦濤這個孤家寡人做中國的齊奧塞斯庫。 (2010年9月9日於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