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紫陽看改革派的前途 於大海 不久前,香港《信報》刊登了六四後不久趙紫陽的一次講話。評價趙紫陽的作為 和前途,一時成了熱門話題。這裡,我們從趙紫陽說起,談談中共內部改革派的前 途。 作為一個資深的中共黨員,對中共幾十年來的胡作非為,趙紫陽也是有一份責任 的。「大躍進」時期,趙紫陽是毛澤東狂熱政策的積極支持者。但與許多中共領導 者不同的是,經過觀察、思考,趙紫陽認識到了用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治國帶來的危 害,開始從實際效果出發考查政策的得失。他率先在四川推行責任制,為農業改革 的全面展開舖了路。 擔任總理後,趙紫陽的改革派色彩越來越強烈。對政治改革,他很少過問。但在 經濟改革方面,他從在工業企業推廣責任制,到推行價格合理化和價格開放,到推 動建立宏觀金融控制體系,到鼓勵有關股份化的討論和實踐,確實是在經濟市場化 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頻頻會見弗裡德曼、鄒至莊、張五常這樣的自由主義經濟學 家,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言。他還將在國外的留學生看作改革的後繼力量,通過鮑彤 等人與他們建立聯繫。這些大膽的行動,使趙紫陽逐漸成為具有高度「革命警惕性 」的中共頑固派的眼中釘。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成立後不久,社會科學院的一位副院 長級人物就向中共中央告狀說,美國中央情報局正通過國務院體制改革研究所(趙紫 陽的智囊之一)和留美經濟學會影響中共政府的經濟決策。說趙紫陽受中央情報局控 制當然是無稽之談,但中共頑固派擔心趙紫陽「走資」,則是有充分理由的。 八九民運中,趙紫陽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憑著良心,堅持認為學潮不是動亂, 並拒絕出席宣佈戒嚴的「黨政軍幹部大會」,顯示了自己的獨立人格,令人敬佩。 即使在「六四」屠殺之後,他仍然冒著巨大風險堅持了自己的立場,拒絕作檢討。 在中共這樣一個「你死我活」地鬥來鬥去的黨裡能做到這一點,確實是十分可貴的 。 十年改革中,趙紫陽也表現出若干弱點和局限。他在講話中自己也提到,他很晚 才意識到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同步進行的必要性。由於他和胡耀邦都沒有試圖對中 共的意識形態進行根本改造,有時甚至還企圖從馬克思主義中搜羅改革的依據,中 共頑固派得以盤踞意識形態陣地,並在八九年之後捲土重來。趙紫陽的一些支持者 提出「新權威主義」理論,不但授人以柄,也使民主力量感到失望,完全無助於趙 紫陽權威地位的確立。鄧小平上台之際,曾藉著「民主牆」運動打民意牌,陷「凡 是派」於被動。而趙紫陽、胡耀邦等人都沒有主動去與民主派結盟,在八六年學潮 興起時,也未對學潮及時予以肯定,而是任由頑固派將學潮定性為「資產階級自由 化」。更為慘痛的教訓是,趙紫陽、胡耀邦的改革派力量未能形成堅實的群體。八 七年年初頑固派逼胡耀邦辭職時,趙紫陽的一些支持者不但沒有為胡耀邦據理力爭 ,反而暗中高興,以為出任總書記後趙紫陽的地位會加強,完全忘記了胡、趙之間 唇亡齒寒的關係。 中共黨內至今仍有一些改革傾向較明顯的人物,如朱熔基、李瑞環、胡錦濤等。 趙紫陽的復出,也多少有些可能。一般說來,改革派較富於人情味,較多人性,但 也往往優柔寡斷,軟弱、渙散。趙紫陽的經驗,值得這些改革派人士汲取。中共內 部有一套排斥異己分子的機制,在這套機製麵前,改革派處於天然的不利地位。要 想靠「韜晦」之計先爬到權力最高峰、鞏固住權威地位再亮出徹底改革的旗幟,是 天真的幻想。真正的出路,在於從現在起就標新立異,大膽突破,批判、拋棄馬克 思主義意識形態,提出以民主改革為線索的新觀念、新綱領,並採取主動,尋求與 民間民主派力量的結合。只有這樣,改革派才能擺脫「老一輩革命家」的卵翼,確 立自己獨立、正面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