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故宮 於大海 由台北市中心向北去,過了基隆河,再穿過一座人工隧道,便來到了士林區外雙 溪的一處宏大、雅致的建築物。沿石階上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畫有孫中山 手跡「天下為公」的漢白玉牌坊。再前面,背靠翠綠山丘的,是幾處青頂黃壁的巨 型宮殿式的建築。這裡,就是舉世聞名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文物歷盡滄桑 走進展覽廳,迎面先見一尊蔣介石先生石塑像。這件強人政治的時代的遺物,卻 也為蔣先生保存文物的歷史功績作了見證。這裡的文物,本來多半是藏於清宮的。 清帝退位後,按照清帝與國民政府達成的協議,清帝仍暫住紫禁城,日後再遷往頤 和園。到了一九二四年,當時控制北京的北洋政府以清室勾結張勳復辟,違反協議 為由,下令末代皇帝溥儀遷出紫禁城,城中的文物寶藏也隨之被「收回國有」了。 一九二五年,北平政府正式將紫禁城改為故宮博物院,把宮殿和文物寶藏開放人們 參觀。 一九三一年日本佔領東北不久,由於華北地區局勢動盪,蔣介石先生領導的南京 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文物裝箱南遷。一九三三年,文物遷至上海。一九三五年,又 遷至首都南京。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淪陷,故宮文物又原箱遷到了 抗戰大後方的陪都重慶。抗戰勝利後,文物於一九四七年遷到南京。不久,國共內 戰爆發,本來將要遷返北京故宮的文物又於一九四九年原箱遷到了台灣。故宮文物 的顛沛流離,正映照出我們民族持久的厄運。而文物幾經遷移卻能安然無損,又反 映出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認同和信心。 一九六五年,台北外雙溪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此後,台北故宮又幾經修 建,展示空間增加了幾倍。雖然如此,台北故宮所藏的七十餘萬件文物中,平時也 只能展出不過數萬件。 美不勝收的中華文化結晶 我第一次參觀台北故宮是在一九九零年十一月。一九九一年底,我在參加「台灣 土地改革研討會」之餘又去過一次。我對台北故宮的第一印象,是其藏品的豐富。 我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曾多次參觀過北京的故宮,到美國留學後,每次回北京也都 要到故宮看看。我最後一次參觀北京故宮是在一九八八年。北京故宮保管得很好, 主要宮殿幾乎完全和清朝末年時一樣。北京故宮以其金碧輝煌,渾然一體的龐大的 建築群,充分顯示出明、清兩代皇帝的威嚴。北京故宮仍藏有大量清代的傢俱,但 仍給人一種空蕩的感覺。看了台北的故宮我才體會到,原來北京故宮的精華都在台 北。 台北故宮最古的文物,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距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我在 別處也見到過那個年代的陶器,但台北故宮裡舊陶器之多,保存之好,仍大大出乎 我的預料。 台北故宮中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就更是多不勝數了。許多青銅器上刻有鳥獸圖案 及銘文,顯示出我們的祖先與大自然之間融洽的關係以及他們發達的文化。最引人 注意的,是那些象徵著天倫和法統的青銅大鼎。雖然對傳說中的「九鼎」我們恐怕 永遠也不能見到了,台北故宮中一座座真真切切的商周大鼎卻是足以令我們感受到 古時「一言九鼎」的天子是多麼威風。 在甲骨文展覽室裡,人們不但可以看到殷墟出土的寫得密密麻麻的甲骨,還可以 看到關於甲骨片製作方法的說明。現代化的示範手段,在這裡派上了用場。其實, 甲骨文的出土和被譯都是近代的事,所以生在現代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 台北故宮的瓷器從漢朝到清朝可謂應有盡有,每個朝代的瓷器各有特色,令人聯 想起那時候人們起居飲食的情形。所藏字畫也是名家雲集。我一九九一年年底去台 北故宮時,正趕上蘇東坡書畫特展。在看到這十幾件真跡以前,我真不知道還有這 麼多蘇東坡的手跡存在世間。 台北故宮裡藏的最多的,還是清朝宮中的各種生活用具,包括首飾、服裝、寶盒 、如意、文具等。也有不少稀罕的玩物,比如「翡翠白菜」是用一塊一頭清一頭白 的硬玉刻成,顏色質料都十分逼真,幾乎可以亂真。各式各樣的鼻煙壺,佔據了大 半間展覽室。其中有的是內壁上有題詩作畫的玻璃小口瓶,也有的是用被模子逼著 長出了字畫的小葫蘆作的。俗話說,玩物喪志,清宮中的這些玩物,對清廷的終結 ,大約是起過催化作用的。 雖然藏的是古董,台北故宮的設施卻十分現代化,展覽室裡燈光柔和適中,走道 寬闊,許多珍品的櫥窗還裝有特製的溫度控制系統。一處小小的中國式庭院緊連著 展覽室,可供來客觀賞、休息,展覽大樓的頂層還設有古典茶座及餐廳。不管您是 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管您來自何方,假如您到了台北而不來故宮看一看,那您 真是虛此一行了。 等待著山河重整的那一天 近一百年來,我們中國人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內憂外患,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 無情的打擊。慢慢地,許多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性」發生了懷疑,感 到中國人種子就不好,所以是沒有希望的。對這種論調,我是一直不贊成的。我去 過美、英、法、日、意大利等許多國家最有名的博物館。拿它們與中國的故宮相比 ,我感到我們中國人在文化上的建樹是不亞於世界上任何民族的。 經過多年的戰亂和極權主義統治,我們這些在大陸成長起來的中國新生代對自己 祖先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創造已很生疏。這是一種悲哀。但是,只要我們努力地去學 習、去吸收,現在來彌補這一歷史斷層也許還來得及。中華民族的復興,必是始於 中華文化的復興,而在復興的歷史過程中,故宮的文物將為我們帶來不斷的啟迪, 成為我們靈感的源泉,精神的依托。現在不是有許多人在研究「台灣經驗」嗎?保 存和弘揚傳統文化,應算是「台灣經驗」的重要一條。 故宮文物在台灣安然而存,令我感到安慰,因為,我親眼看到過文物在大陸遭到 破壞。我在「北京大學」讀書時,常到頤和園去,頤和園裡的萬壽山上許許多多的 佛像,「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紅衛兵敲掉了腦袋。據說,當時紅衛兵不但見了佛就 敲,在一些地方還用毛澤東像取而代之。一九八二年我去山東曲阜的孔廟,見到廟 裡供著一幅孔子的畫像。我瞭解到,那裡原有的一尊孔子塑像也是「文革」中被紅 衛兵當做「四舊」拆除了。 不過,北京的故宮在「文革」中倒得以逃過大劫。也許,這與毛澤東自比真命天 子,又要在天安門檢閱紅衛兵有關吧! 故宮的文物中華文化的結晶,應當屬於全體中國人。可是現在兩岸人民仍不能自 由來往,有幸到台北參觀故宮國寶的大陸人堪稱鳳毛麟角。這種狀況,不能稱是正 常。 我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國在和平、民主的原則下達成統一,整個中 國的經濟文化都有大的發展,能與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並駕齊驅。我也希望到了那個 時候,不管是臨時的也好,部分的也好,台北故宮的文物又可搬回到北京的紫禁城 裡。來北京遊覽的外國人在紫禁城內看到精美無比的文物,在城外看到安君樂業的 百姓,他們一定會翹起拇指說,中國人,了不起! (原載《同根同心台灣情》,光華畫報雜誌社出版,一九九二年六月,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