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民聯民陣召開代表大會 於大海 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中國民主團結聯盟和民主中國陣線分別在澳大利亞召開了 新的一屆代表大會。大會討論了中國的政局和民運的方針,制定了章程,並選舉了 新的領導機構。原民聯聯盟委員會副主任吳方城當選為新一屆民聯主席,原民陣主 席萬潤南再次當選為民陣主席。兩個大會的成功召開,是中國民運的一大喜事,值 得祝賀。 中國民聯是第一個以結束中共一黨專政為奮鬥目標的反對派政治組織。民聯十年 前提出的「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的綱領,已成為整個中國民運的共同綱領。 在八六、八九兩次民運高潮中,民聯都衝鋒在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民聯主 辦的《中國之春》雜誌傳播了民主理念,深受廣大知識分子和民眾的喜愛。 八九民運後成立的民主中國陣線,也為民主化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展開外交 攻勢、敦促國際社會關注中國人權狀況方面,民陣的表現尤其突出。幾年來,民陣 和民聯的許多成員攜手合作,在營救民運人士、向大陸運送民運宣傳品、舉辦紀念 活動等方面,默默地作了大量的工作。 我和許多人一樣,本來是希望民聯和民陣通過九三年一月的華盛頓大會合為一體 的。遺憾的是,華盛頓大會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實際的結果是,民聯、民陣的一 部分人組成了一個叫做「民聯陣」的新組織,另外的許多人則決定繼續在民聯、民 陣的旗幟下從事民運工作。華盛頓大會後,錢達、杜致富、張偉等有識之士曾為愈 合傷痕、達成整合作了大量工作,可是由於客觀條件不具備,他們的努力並未獲得 成功。 華盛頓大會後,許多民聯、民陣的分支部就大會代表的合法性、「民聯陣」理事 會和監事會選舉的合法性、「民聯陣」註冊方式的合法性等問題提出了公開的質疑 。這些分支部在提出以上質疑時,都尚未排除加入「民聯陣」的可能性。在得不到 圓滿答覆的情況下,它們終於決定永久性地保留民聯、民陣的名稱,同時停止與「 民聯陣」糾纏。這個決定,顧全了民運的大局。爭正統地位、爭招牌並不是民運的 奮鬥目標。大家既然達不成共識,就應當停止糾纏、各幹各的。分成幾個團體共同 推動民運,要比擠在一條跑道上互相傾軋好得多。既然有不少民聯、民陣的分支部 不願加入「民聯陣」,他們要從整體上恢復民聯、民陣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從保存 民運力量的角度說,也是理所應當的。澳大利亞的民聯、民陣代表大會,正是在這 一背景下召開的。「分家」時的某些技術性問題,應在私下通過適當方式予以解決 ,無須大造輿論,互相攻擊。 兩個大會從開始籌備就指出,願與包括「民聯陣」在內的各民運團體精誠合作。 我們希望,「民聯陣」等團體能對此作出善意的回應。 過去一年的風風雨雨,凸顯出民運團體的脆弱。如何避免內部糾紛,是民運隊伍 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我認為,除了制度上的改進外,我們最應當為之努力的,就 是在民運團體內造就一種「坦誠布公、相惜相愛」的風氣。我們要表裡如一,而不 能使用「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陰謀手法,尤其要警惕民運團體的領導人使用這 種手法;要推心置腑,而不能「聯合明天的敵人來打擊今天的敵人」;要團結絕大 多數,而不能總是想著如何爭取到百分之五十一的選票。人性有真善美的一面,也 有假惡醜的一面。民運團體的領導人有責任在造就坦誠布公、相惜相愛的風氣方面 起到表率的作用,以使真善美發揚光大,使假惡丑受到抑制。 從長遠看,只有有組織地向專制、腐敗的中共政權挑戰,民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民運團體雖然面臨這樣、那樣的困難,卻是民運的希望之所在。所以,我們大家 都應當想方設法,促使民運團體不斷成熟,走上平穩發展的軌道。□ (《北京之春》九三年十二月號、九四年一月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