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遭遇外交滑鐵盧 於大海 五月二十二日,美國宣佈允許李登輝訪美。這個決定,值得稱道。近年兩岸關係 大有改善,兩岸人民都從中有所獲益。但台灣由於擔心大陸「大吃小」,經常顯得 謹小慎微。台灣在國際上朋友多起來後,應會有更主動的表現。 有人擔心李登輝訪美導致兩個中國。實際上,很久以來,儘管在文化上只有一個 中國,在政治上卻一直存在兩個分治的政權或曰兩個中國,只不過國際上對其中一 個(台灣)承認較少而已。 兩個中國在什麼條件下該變成一個?不少人認為,為了統一可以不計代價。我自 己以前也曾這樣想。但我現在認識到,這種想法和「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 主義的苗」一樣,都是不可取和危險的。我們在考察統一模式時,必須具體分析統 一對兩岸人民幸福及大陸民主化的影響。 目前,大陸上仍在實行一黨專政,市場經濟也尚未確立。而台灣已實現了民主, 市場經濟制度成熟,國民收入也趕上了發達國家。統一於民主和市場經濟是理想的 結果,但由於中共不肯實行民主改革,這樣的統一一時難以實現。以兩岸平等地位 為基礎的邦聯制或曰真正的一國兩制在理論上也不錯,但中共在國際上對台灣的百 般排擠,說明中共不會接受台灣的對等地位。靠流血和征服將中國統一於專制之下 是最壞的結果,但幸好也是中共尚做不到的。兩岸目前的分治狀態不算最好,也不 算最壞。在這種狀態下,台灣是一面可供借鑒的鏡子,對大陸有積極影響。台灣獨 立會減弱這種影響,但我相信鼓吹台獨的人今後不會很多了,因為在民意機構已完 全改選,外交上又不斷取得成功的今天,宣佈獨立只會有降低安全係數的效果。如 果象香港那樣成為一個特別行政區,台灣在一段時間裡可對大陸產生直接的積極影 響。但這種影響有竭澤而漁的味道,從長程看也許並不可取。對台灣來說,成為特 別行政區是有進無退的安排,風險太大,無法接受。 在統一問題上,我們既要爭取好的結果,又要避免壞的結果。推動大陸的民主化 ,可為實現較理想的統一創造條件。而台灣國際地位的提升,則有助於防止讓專制 的大陸吃掉民主的台灣。 對美國的政策調整,中共作出了強烈反應。《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指稱美國 「企圖永遠把台灣當成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一些親共人士更是攻擊李登輝 賣身投靠、是千古罪人。 心虛和有過錯的人,最怕理性的討論,所以需要用暴烈的語言來堵住批評者的嘴 。中共今天的強烈反應,就是為了掩飾江澤民政權在外交上的嚴重挫敗。「六四」 後,中共按照鄧小平的指示在國際舞台上保持低姿態,爭得了幾分活動空間。這使 江澤民沾沾自喜起來。九三年在西雅圖與克林頓會面時,他不是抓住機會設法建立 相互信任,而是以教訓的口吻反覆念叨人權是內政、美國沒資格批評別人。九四年 美國取消最惠國的附加條件後,江澤民更是自以為得計,產生了強硬就能得手的幻 覺。在中共的一言堂裡,當權者因為聽不到批評意見,特別容易飄飄然。「江八點 」的提出,就是基於這樣的「自我感覺良好」。此外,現在的中共當權者和以前的 毛澤東一樣,有一種「被包圍心理」,認為西方有一個搞「和平演變」的秘密策略 。這使得中共與西方在相互關係中對抗壓倒了合作,缺少了冷戰後期曾有過的經常 性的信息交流和政策溝通。今年年初大陸與美國貿易談判破裂後,中共被迫作了讓 步,但並未藉機檢討整個外交政策。因此,對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中共才感到完 全出乎意料。 現在,該看中共怎樣反應了。如果出於報復心理削弱與西方以及與台灣的經貿和 文化交流,則中共將陷開放政策於危險之中,使許多人蒙受利益損失,甚至可能引 發廣泛的不滿。如果在表明立場之餘,僅採取取消官員訪美等有限行動,就比較明 智。 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應當以和平、民主和經貿為基石。在台灣問題上,則應尊 重分治的現實,表現泱泱大國的氣量。而江澤民外交的特點,則是對維護世界和平 不熱心,對民主潮流及國際人權監督全力抵制,使經貿利益受制於一時的政治需要 ,並企圖使台灣迫於壓力接受自己的統一模式。這樣不合理、不現實的外交政策, 豈能不破產?□ (《北京之春》九五年七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