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和南斯拉夫聯邦制的危機 平可夫 蘇聯、南斯拉夫的聯邦制正面臨解體的危機。在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紛紛通過了 經濟獨立核算制及擁有各自獨立於聯邦之上的「主權」行使權力之法案。一九八九 年十一月十四日,俄羅斯共和國議會對聯邦政府提出的「取消貴重商品的中央指令 價格制」經濟改革方案首次行使了否決權,使整個國家經濟運作「處於無政府狀態 」的邊緣。在南斯拉夫,事態發展似乎更為嚴重。今年五月二十六日召開的執政黨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十四次臨時大會是在斯洛文尼亞、克羅西亞、馬其頓三 個加盟共和國「缺席」的情況下舉行的。事實上,南共已失去了作為聯邦共和國執 政黨的機能。比較兩國聯邦制度的異同之處,是分析目前這場危機本質的首要條件 。 蘇聯與南斯拉夫聯邦制度的異同 蘇聯和南斯拉夫同屬多民族的國家,其聯邦以民族區域為構成主體。不同之處在 於,蘇聯的民族構成遠比南斯拉夫複雜,共有一百多種民族,其中超過一百萬人以上 的達二十二個。一九二二年十二月,最高蘇維埃代表大會宣佈以俄羅斯、烏克蘭、 白俄羅斯為首的各主要共和國在完全平等的條件下組成聯邦共和國。根據當時的設 想,人口必須超過一百萬人以上,又與一外國相鄰的民族區域才有條件成立加盟共 和國。而後來的施行結果自然有很大出入。今日蘇聯由十六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每 一個共和國內部又由不同的民族組成自治州,例如最大的俄羅斯共和國便有人口超過 一百萬以上的民族六個。相比之下,南斯拉夫的情形要簡單得多,早期形成的南斯 拉夫王國(一九二九年一月六日)主要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以及斯洛文尼亞三大民 族組成,一九四三年二月第二次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大會(AVNOT)召開,從而確立 了廢除國王制,創立各民族平等的聯邦制之設想。一九四五年,包括六個自治共和 國、兩個自治州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正式誕生,其中塞爾維亞人約佔全國人口的 三分之一,達八百萬。此外,各自治共和國的文化背景也大致相同:同屬於南斯拉夫 族,只有科索伏自治州內居住的阿爾巴尼亞族屬於拉丁系的少數民族。 蘇聯、南斯拉夫自成立聯邦共和國以來,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矛盾便始終存在。 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即所謂的蘇聯的「南北問題」和南斯拉夫的「 南北問題」,它最終也許將導致兩國聯邦制的分崩離析。長期以來,與蘇聯不同的 是南斯拉夫聯邦政府所推行的各加盟共和國「自治」經濟發展戰略可謂名副其實地 體現了「聯邦制」的平等、自治等特徵。甚至可以認為:今日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向聯 邦政府所爭取的各類「主權」要求,包括經濟獨立核算制等是南斯拉夫早在六十年 代就已走過的路。而且在政治強人鐵托的指導下,可謂走得相當順利。南斯拉夫自 四八年被「共產黨情報局」開除以後,一直試圖找出一種適合於本國特色的政治經 濟發展道路。從五十年代起,便開始嘗試分權式的管理社會主義。一九六五年,大 規模的市場經濟改革計劃開始施行。一九六六年前後,自由化之風終於涉及政治領 域。秘密警察系統人民保安局的權限大大受到限制。其負責人、副總理南可維奇也 被解除了職務。一九七四年第四次修定了戰後頒布的憲法,史稱「七四憲法」,被 認為是南斯拉夫在政治、經濟、社會領域全面實行社會主義自治道路的基石。「七 四憲法」規定:組成聯邦的六個共和國及兩個自治州享有完全平等的關係。經濟上, 允許各自治共和國、州獨自通過自己的人民銀行,參加聯邦政府制定的債券業務、 貨幣政策及外匯管理,並擁有獨自的租收政策及社會發展計劃,同時還可獨立地發 展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其結果是使南斯拉夫逐漸失去了國內統一市場。七 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及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使南斯拉夫經濟日趨惡化。從 八十年代至今,對外債務最高達二百億美元,通貨膨脹百分之兩千六百。另一方面 ,在經濟發達區域斯洛文尼亞(人均NP產值4000元/年)及克羅尼西亞,由於與EC各國 有著良好的經濟關係,及共和國政府的自由化政策,正逐漸形成近代西歐型的「市 民社會」。環境保護運動、人權運動蓬勃開展。而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塞爾維亞共和 國,卻提出要重新檢討「自治」經濟體制、制定聯邦規模的新經濟政策、為建立較 為穩定的國內市場而限制發達地區的「經濟主權」。在塞爾維亞代表的倡議下,一 九八七年聯邦主席團提出了修正「七四年憲法」的動議案,遭到斯洛文尼亞代表的 反對。隨之而來的兩共和國之間的經濟、政治矛盾的尖銳化,更加激化了南斯拉夫 的「南北問題」。 同南斯拉夫聯邦加盟共和國要求聯邦政府限制發達地區的「經濟主權」正相反, 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異口同聲地向聯邦政府要求經濟獨立核算權。不僅波羅地海三 國、白俄羅斯等經濟發達地區如此,就是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中亞細亞各地也考慮 將從一九九一年起施行獨立的經濟核算制。顯然,巨大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已經使各 加盟共和國失去了耐心。由於長時期中央計劃經濟、或曰非貨幣經濟,加之重工輕 農的經濟戰略等因素,企業建設全集中在大都市附近。加之忽視了諸如對輕工業、 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產業的投資,工業中心地帶出現了慢性勞工不足,而中小都市 卻勞力過剩。這自然又影響到人均所得的平衡。一九八九年八月的「真理報」透露 ,僅中亞細亞地區一地失業人口就高達六百萬人。同年十月號的「蘇聯共產黨中央 委員會通報」進一步分析道:中亞細亞各共和國及高加索一帶的年勞動人口增加率平 均為百分之五點九(全蘇平均百分之一點一),而在這一地區的五百九十萬非就業人 口中,有約三百萬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在格魯及亞,十八∼二十九歲的青年高達百 分之五十處於失業狀態。失業人口的激增,使各加盟共和國所得差額增大:全蘇平均 月工資為二百零九盧布,俄羅斯共和國達二百一十六點一盧布,最高的愛沙尼亞為 二百二十九盧布,而阿塞拜疆與烏茲別克分別只達一百六十四點九盧布與一百六十 九點七盧布。另一項統計數字也表明月收入十五盧布以下的人口層中,波羅地海三 國僅佔百分之三,全蘇聯為百分之十二點六,烏茲別克佔百分之四十四點七,阿塞 拜疆佔百分之三十三點三,塔及克高達百分之五十八點六。另一方面,阿塞拜疆的 一位經濟專家指出:中央政府一年以非經濟價格從該共和國「購買」棉花,使阿塞拜 疆的年收入損失高達八十億盧布,所以該共和國處於巨額的「貿易赤字」狀況中。 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收入差額的增大,使蘇聯、南斯拉夫兩國聯邦政府與各 加盟國、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嚴重對立,從而激化了民族矛盾,最終使政治關 系也處於危機狀態。而政治關係的不斷惡化,又促使經濟「獨立」的呼聲日漸升高 。 兩國聯邦制的現狀與展望 為維持蘇、南兩國現存的聯邦體制,必須對聯邦政府與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係 加以構造性的改革,這是兩國專家早已得出的共識。對於目前的南斯拉夫而言,當 務之急是如何使早已下放到各共和國的「社會主義自治權」在政治、經濟處於全面 危機的現階段,部份地重新「回收」到聯邦政府。八八年十月,為解決「經濟危機 」及科索伏自治州的阿爾巴尼亞人問題,南共召開了第十七屆全體會議,提出了三 大改革方案。翌年十一月,在塞爾維亞代表的強烈要求下,聯邦議會終於通過了「 七四年憲法修正案」,提出了聯邦規模的經濟政策,然而卻遭到斯洛文尼亞、克羅 尼西亞代表的反對。稍前,在斯洛文尼亞共和國議會正式通過廢除一黨獨裁,修改 共和國憲法等議案,並宣佈在共和國內部,共和國主權大於聯邦主權。從此,與塞 爾維亞的矛盾擴大到政治領域。一九九零年一月,南共第十四次臨時黨代會開幕, 一致通過了改棄一黨專制,施行自由選舉的政治宣言。然而斯洛文尼亞代表以宣言 未提及放棄「民主集中制」為由而退出會場。南共終於陷入分裂。五月十六日,斯 洛文尼亞大選,非共產黨派系的基督教民主黨和民主改革黨組成了聯合政權。以貝 德爾萊為首的新政府提出重組一個鬆散的聯邦制方案,以「關稅同盟」的形式主張 在所有共和國共同協商設聯邦統一稅,以此來解決聯邦所面臨的經濟困難;並建議各 共和國各自創立民族軍,取代人民軍協防整個國家的防衛。另一方面,歷史上從未 形成過國家的斯洛文尼亞共和國也在EC共同體開設了辦事處。塞爾維亞人佔多數的 南斯拉夫人民軍,卻一直在持觀望的態度。可以認為,南斯拉夫聯邦的未來命運, 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人民軍的選擇。 有別於南斯拉夫、蘇聯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聯邦制名副其實。戈爾巴喬夫 時代的民族矛盾已經使其意識到要維持聯邦的統一,必須改變舊有的決策程序。七 月召開的二十八大,廢除了原有的政治局,新的政治局雖有名無實,但也包容了十 五個加盟共和國的代表。十一月二十四日,借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提出辭職之際 ,戈爾巴喬夫一氣宣佈將解散部長會議(內閣),成立新的有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代表 加入的協調委員會,並就其構成細節與俄羅斯共和國主席葉利欣舉行了長達四小時 的會談。據傳葉利欣提出只有滿足其所提條件(讓葉利欣派人馬出任新內閣的所有重 要職位)才支持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方案。如果真的如此的話,新的民族矛盾勢必在俄 羅斯共和國與其它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爆發。迄今為止,已有十四個加盟共和國通過 了「主權獨立宣言」,並紛紛提出經濟「獨立核算」的要求,今年四月最高蘇維埃 通過的「蘇聯邦與各加盟共和國經濟關係基本法」也明文賦予了各加盟共和國相當 大的經濟自治權,包括獨立編製預算、獨立的稅收、對外貿易等條款。然而,南斯 拉夫的經驗表明,僅憑下放經濟權力,是不能夠解決多民族的聯邦制國家的各類矛 盾的。反之,統一的經濟市場一旦失去,聯邦制的統一也將更加難以維持。所以, 蘇維埃聯邦制的未來走向,將是不容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