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危機海灣大戰對北京的衝擊 何 頻 長達五十集的連續劇《渴望》是中國大陸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室內劇,初 播時確有「萬人空巷看《渴望》」的盛況。但反覆播發、且幾個電視台同時播放, 令市民們憤怒:「除了渴望,還是渴望,不渴死人才怪!」 人們另一個娛樂熱點是京劇《紅燈記》的上演,每張黑市票價達五十元人民幣。 當李鐵梅唱出「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全場竟全體起立,掌聲不息。誰說中國人 不幽默?儘管這幽默帶著血! 類似於六四血腥事件又在立陶宛重演;波斯灣正在血戰。這些對這個鐵幕國家造成 了什麼樣的衝擊呢? 中蘇是否會聯手? 鄧小平很早就看出蘇聯危機 對社會主義政權進行預測可以說是最徒勞的事;這些國家政治家的行為有時荒誕、 不合邏輯到使人無法想像。尤其是置身於西方社會的觀察家,恐怕只會不斷大跌眼 鏡,只會在事發之後分析出個一二三。如此說,美國《時代週刊》兩度將鄧小平評 為風雲人物,瑞典將諾貝爾和平獎授給戈巴喬夫就不足為奇了。現在,在一些西方 人看來,鄧小平由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變成了六四血案的屠夫、幕後操權的昏君, 而表面上溫順得像只小綿羊的戈巴喬夫是一隻狡猾的大灰狼。其實,鄧小平與戈巴 喬夫的「蛻變」遠不止「暴露偽裝」這樣簡單。 六四事件曾一度使人們對中國前途的估測走向極端,東歐集團的崩潰和蘇聯的快 速變革成為一付興奮劑。不少人高唱「東歐的今天,便是中國的明天」;不少人瘋狂 地認為戈巴喬夫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雙管齊下,其中政治改革的幅度又領先於中國 許多,是社會主義改革的統帥。蘇聯放棄一黨專政,開放報禁,將使中共愈陷孤立 。 在中國,部分領導人最初也感到心驚肉跳,羅馬尼亞獨裁者齊奧塞斯庫的下場似 乎成了自己的殷鑒。他們千方百計防止戈巴喬夫式改革的政治觀念滲入,嚴格限制 傳媒對戈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報導,甚至有內部文件對戈氏口誅筆伐。有高級官員指 責,趙紫陽站在學生一邊,無異倣傚戈氏,企圖迫使中共黨內年老的人交出權力。 鄧小平沒有這麼悲觀。早在八九年十月,他與江澤民、李鵬等參加一次會議時就 說:「戈巴喬夫變得太有影響力」。(《華盛頓郵報》八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對此有 過簡短報導。)但鄧小平又認為,戈巴喬夫的「新思維」能否行得通,還要慢慢看。 步子邁得太快,危機就會爆發,搞不好蘇聯就會分裂。 李鵬似乎領會了鄧小平的「精神」,不久之後在談到東歐陣營崩潰時,他說:「 大家不要高興得太早。」不管李鵬是個傻瓜,還是個屠夫,這句話的確是個警告, 使我們不要對社會主義變革的艱難性估計不足。 立陶宛勾起北京人的夢魘 一月十二日,蘇聯軍隊在立陶宛首都武力攻佔電台與電視台造成十四人無辜死亡 和一百四十人受傷。隨即,蘇聯加強對若干加盟共和國的暴力鎮壓,派遣傘兵到七 個共和國,所宣佈的理由是執行徵兵和逮捕逃兵。這顯然只是提供一個最方便的藉 口,讓軍隊可以隨意抓人審問。大家都明白,真正的目的在於鎮壓各加盟共和國的 獨立運動。 西方吃了一驚,但反應是曖味的,遠不及對北京政府血腥鎮壓表露的憤怒。加拿 大的總理穆朗尼居然公開為戈巴喬夫辯護。我想,中東危機不是冷淡對待立陶宛的 借口。人權沒有國界。問題何在? 北京的反應是遲鈍的,雖然那些僵化的領導人後來驚喜地發現立陶宛事件為自己 在八九年的暴行增加了「說服力」。十三日(北京時間)中央電視台在晚上的新聞節 目中,隻字未提及立陶宛事件,只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晚間六點三十分的新聞聯 播中報導了立陶宛前一天實行宵禁的新聞。 外交部當日在答覆記者的詢問時竟表示:「我們目前尚未收到任何有關的報告, 因此無法作出評論。」很顯然,這裡所指的「報告」,其實就是來自於最高層的「 批示」。 倒是國務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作了表示。他說,任何一個政府都無法容忍 主權與領土的分裂。蘇聯如此,中國亦如此。不過,立陶宛問題與台灣問題是有差 異的,因為前者是由原本合而為一的國家,走向分裂,離心力大於向心力;而台灣問 題的大趨勢是分裂為二的兩個地區走向統一,向心力大於離心力。 「新聞封鎖」在中國大陸對於有心者而言無法實現。美國之音、BBC、台灣自由中 國之聲每天都將各種信息傳播到大陸。戴上耳機,打開短波收音機,便可知天下事 。當知識分子獲悉類似六四血腥鎮壓又在立陶宛重演時,立即議論紛紛,一位研究 生在寫給他的朋友(現留學加拿大)的信中說:「這是我八九年以後最難受的一天。 使我想起死去的同伴,也對戈巴喬夫深感失望。」 也有人認為,立陶宛事件會引起人們對六四的反思:在僵化已久的政治機制下, 做出大規模的開放,必會受到很大的阻力。蘇聯軍隊武力鎮壓立陶宛的流血事件, 只是這些領導人又意識到抓權要比改革開放重要,「是習慣性反應。」 《聯合報》記者蒲叔華引述北京大學一位教授的話說,大陸民眾現在對疆土完整 性的看法也出現了分歧,大部分的民眾還是認為領土的完整是代表國家主權的象徵 ;但也有少數的激進派認為,強求版圖的完整是乾隆時代強調十全武功的封建思想, 而各民族自己尋找獨立是世界的潮流。 中蘇已是難兄難弟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說,「走俄國人的路 ,這是結論。」但自六十年代大論戰導致關係破裂,時間逾三十多年。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五日至十八日的中蘇高峰會議可謂劃時代之高峰會議。五月十 六日上午十時零四分,鄧戈的見面標誌著會談開始。 鄧小平說:「三年前我托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轉達中蘇和談三個條件,想必 還記得吧!」(這三個條件關係到:1.中蘇邊境及蒙古的駐軍;2.蘇聯在阿富汗駐軍; 3.蘇聯支持進攻高棉。)戈氏回答:「就是那樣,所以我們每一年克服了一個障礙。 」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視著這次高峰會談。評論界認為,中蘇緩和是兩國利益所在, 是兩國外交理性化的自然趨勢,也有助於維護世界和平。鄧小平當時胸中想必是萬 感交集,在過去三十餘年內體驗了現代史中最富戲劇化的一頁(爭議→對立→抗爭→ 和解),在其政治生涯之末年,促成了中蘇和解。 但中國人民沒有讚揚鄧小平與戈巴喬夫會談成功的功勞,反而作出了完全相反的 反應,當天即高喊:「鄧小平下台!」這真是歷史的作弄。 戈巴喬夫拒絕了與北京學生會面的要求。當六四大屠殺發生之後,戈氏只是說: 「對學生運動將予關心,並繼續觀察。」到六月中旬他到西德訪問,與柯爾會談時 方表示其批判的立場。當時戈氏處理兩難境地:一方面不能不對中國的民運加以肯定 ,一方面又擔心好不容易修復起來的中蘇關係破裂。這種心境從相隔四天方給江澤 民拍發賀電一事上暴露無遺。(江六月二十四日當選黨的總書記,戈二十八日致賀。 ) 新聞界當時卻作出了這樣的報導:楊尚昆大言不慚地說,「情況緊急時,我們還 有蘇聯可以依靠。」如果情況逆轉,鄧小平、李鵬等人被逼得走投無路時,他們考 慮逃往蘇聯。六月四日凌晨四時十五分,中國外交部召見蘇聯駐北京大使,要求蘇 聯冷靜處理該事件。 這些報導至今也未找到令人信服的佐證。不過,中蘇會談成功,為中共帶來強硬 鎮壓學生的勇氣,則是無法否認的。 九零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李鵬訪問蘇聯,雙方就加強經濟、貿易、科技 等領域的合作簽署了一系列文件。與此同時,雙方就邊境問題的會談進展順利,至 今已是第七次會議。 儘管如此,人們對中蘇關係並未持多大的戒心。因為蘇聯改革的步子愈邁愈快, 拋棄一黨專政,開放報禁等,使中蘇不再屬於「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然而,當立陶宛事件發生之後,大家才警覺到:如果蘇聯軍事獨裁當權者和中國 極左、僵化的領導人結成真正意義上的「兄弟同盟」,那麼不僅中蘇兩國前途和人 民命運將不堪設想,而且整個世界的格局都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 這種局面比中東大戰恐怕要可怕得多! 「留蘇派」掌權和江澤民訪蘇 與蘇聯有過密切關係的人(籠統稱親蘇派似乎不確切)正控制著中國的黨政大權。 在一九五零年至五六年之間,中共派出六千二百八十八名留蘇學生,這些人現在大 多數在中央至省級擔任要職。李鵬是眾所周知的留蘇學生,在他的內閣中有將近三 分之一的正部級幹部是他的留蘇同窗。主要人物包括丁衡高(國防科工委主任)、朱 訓(地質礦產部長)、李貴鮮(國務委員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宋健(國務委員兼國家 科委主任)、林漢雄(建設部長)、戚元靖(冶金工業部長)、尉建行(監察部長)、黃毅 誠(能源部長)、曾憲林(輕工業部長)、鄒家華(國家計委主任)、趙東宛(人事部長) 等。 另外,江澤民也曾於一九五五年赴莫斯科斯大林汽車製造廠實習一年。 當然,留蘇不是判斷親蘇的唯一標準。但一個人的學歷是影響一個人成長的最重 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學歷造就不同的學識,不同的師生關係,乃至不同的思維方式及 好惡觀,這些都會具體影響到一個人的判斷力及其命運。何況在拉幫結派的中國政 權內,同學、同鄉、戰友等等關係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沉浮。所以一部分留蘇者形 成無形卻又有默契關係的幫派網絡,不足為奇。尤其在現在這種世界格局下,他們 當促進中蘇的關係。換言之,蘇聯一旦回到專制政權,兩國戲劇性地恢復到五十年 代的狀況,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九零年十月份,曾有中蘇進行軍事合作的報導,中共決定向蘇購買一批新式戰機 ,引起外界揣測。 波斯灣大戰爆發後,李鵬即致函戈巴喬夫:「我們在波斯灣戰爭上立場一樣,從 現在開始我們在協調我們的立場。」這則傳聞後來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作了某種程 度上的證實,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說:「在波斯灣問題上,中蘇兩國都表示願意與國 際社會一起,為和平解決這場衝突繼續作出努力。」 不管中蘇共同提和平建議是否可能,或者最終能否奏效,但中蘇聯盟卻開始露出 了跡象。 一月二十五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告訴外國記者,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將於今年五 月訪問蘇聯。這是自一九五七年毛澤東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四十週年慶典以來, 訪蘇的最高領導人。此時宣佈江澤民訪蘇,容易令人產生聯想。雖然訪蘇的日程已 基本擬定,但會談的具體內容及會談的結果,無疑還要取決於當時的政治情勢。 戈巴喬夫八九年五月訪華時,正值北京民運高潮。如果江澤民今年五月訪問莫斯 科,碰上紅場上的民主示威活動,那就太具諷刺意味了。 中東大戰漁翁得利 中國企望當調停人 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中國是五個常務理事國中,唯一對開戰決案投棄權票的 國家,可謂出足了風頭,為自己重返國際舞台贏了一張牌。沒想的是美國總統布什 在決定動武之前,和蘇聯總統戈巴喬夫保持熱線電話聯絡,並將動武決定告訴聯合 國秘書長佩雷斯及其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多個國家領袖。但中國領導人不在其列。 有人說,中國彷彿又被突然撇出國際社會主流之外,很是尷尬。外交部副部長李 肇興被問及此事時的回答是:「倘若記者對中國瞭解,對美國瞭解,對世界大局了 解,還會認為那是可能的嗎?」這段以問代答不僅清楚地告訴大家,中國與美國等西 方國家依然存在著相當嚴重的不信任,而且進一步暗示了中國與美國立場的不同。 學者認為,如同中國在安理會上投棄權票一樣,美國布什在戰前不通報中國,正 好為中國扮演調停人的角色進一步提供了可能。這種調停不管結果如何,中國這個 漁翁從中獲利卻是肯定的,無論是外交上,軍事上或貿易上。 去年八月二日侯塞因侵略科威特後,全世界作出了激烈反應,中國僅僅表示「遺 憾」,並侈言「反對大國出兵干涉,應由阿拉伯國家自己解決危機。」當時鄧小平定 下的調子是:「少插嘴,不插手!」 中東大戰爆發之後,中國公開的反應主要是外交部的聲明和李鵬、吳學謙會見外 賓時的談話,其基調與去年八月的聲明一樣,除了對海灣戰爭終於爆發表示焦慮和 不安外,主要重申了自己的基本立場,即反對伊拉克以武力侵略科威特,要求伊拉 克無條件撤軍,主張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解決此次海灣危機。 私下,中國開始積極的活動。消息來源說,中共兩套方案同時進行,一是與蘇聯 聯手提出共同和平方案,一是自己單獨行動。對於前者,我已在前文《中蘇是否聯 手?》中作了簡要分析。 如何單獨行動?筆者尚不知詳情。但有一個信息是值得注意的!外交部長助理兼西 亞北非司司長楊福昌在波斯灣開戰後第二天便到了中東,日前方回國。楊福昌在中 東行程神秘,新華社和當地的傳媒都未報導。 據悉,由中國擬定的一個中東和平方案主要包括三點:一是雙方馬上停火;二是伊 拉克自科威特撤軍;伊拉克開始撤軍後,聯軍也從中東撤軍;三是召開中東會議,商 討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中東問題。北京外交界人士說,北京方案的第一點,跟別的和 平方案略有不同:其它國家提出伊拉克在撤出科威特以後聯軍才撤出,中國方案則容 許伊拉克在表現出撤軍行動後聯軍同時撤軍。北京方案也未提到派遣聯合國軍隊問 題(其它方案則有此條)。至於第三點,則北京方案明顯同意阿拉伯國家的共同要求 ,即要求同時解決以色列佔領阿拉伯領土問題。 中國售軍火給伊拉克? 一月十日,英國《外事報導》雜誌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消息說,中共運送十二 枚核子彈頭給沙特阿拉伯。一月下旬,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說,中共漠 視聯合國決議,暗覓管道售伊武器。香港、台灣亦有類似的報導。 中國就《外事報導》的報導回答記者詢問時說:「這種報導完全沒有根據。」對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則怒氣衝天,有關部門已嚴重警告該報駐北京記者。 那麼中共去年八月之後是否出售了武器給伊拉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杜懷樂一月三 十日在評論《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時說,美國沒有任何資訊可佐證此項報導所 作的指控。 筆者所獲得的消息亦如此。中國進行大量軍火交易和大型武器的外銷,均需先報 請外交部同意,再呈請軍事委員會批准之後才能進行。中國不可能在此時觸犯眾怒 。至於在中東戰爭發現有中國製造的武器,這又有何奇怪的呢?侯塞因手中還有不少 美制、法制武器呢! 在八年兩伊戰爭中,中國靠輸出武器彈藥,確實發了一筆「戰爭財」。尤其在最 後四年,伊朗和伊拉克除了少數蘇制武器外,幾乎都是使用中共武器,自輕型傳統 武器到蠶式飛彈、高空防炮等。 這次大戰中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有數枚遭伊拉克擊落,而擊落該導彈的武器 乃是中國製造的「紅旗三」型地對空導彈。這種導彈就是兩伊戰爭時由中國提供的 ,但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中並未派上用場。「紅旗系列」導彈是中國自行研製的 地對空導彈,第一代、第二代採用無線電制導系統跟蹤目標;第三代採用紅外線制導 ,但仍用液體燃料推進劑。其技術堪與蘇美媲美。 中共出售軍火已知的有三條途徑: 一是隸屬於總參部裝備部的「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設在北京國際大廈十七樓。 這是中共正牌的軍火商,高幹雲集。鄧小平之女婿賀平(鄧榕的丈夫,其父是已離休 的總後勤部衛生部長、現中顧委委員賀彪)為總裁,董事長為王震次子王軍。海陸空 三軍的裝備生意,保利均做。 二是隸屬航天部的長城公司,主要經營導彈出口。中共對導彈出口管制甚嚴,每一 枚出售都要專門報告,且要需方提供保證。 三是「與總後勤部關係密切的「新興公司」,主要賣二手貨。 中國的軍火出口生意自一九七九年興起,各種重型軍火的輸出逐年上升,八八年 達到高峰。買主多為第三世界國家,計有兩伊、泰國、巴基斯坦、埃及、沙特、科 威特、利比亞、巴西等。中共在世界軍火市場的崛起,令西方國家震驚,短短五年 間,中國從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直逼美蘇。 去年年初,軍火市場流傳中共再次出售導彈給中東國家。同年三月,美國務院就 傳召過中共駐美大使朱啟楨,對中國出售導彈一事表示關切。美國防部發言人波特 也表示,「在中東這樣的地區衝突熱點,導彈散佈將會發生巨大的危險,我們已經 在許多場合向中國高層領導人表示了這種危險的擔憂。」 據悉,不久前中共中央軍委就軍火出口問題召開了專門會議。楊尚昆在會上表示 ,在今年起的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搞好新武器、新裝備 的研究和開發,一方面裝備自己,一方面出口。 民間新時尚:論中東局勢 雖然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清楚中東地區的歷史瓜葛,對阿拉伯人同猶太人,以色列 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新仇舊恨也不甚明瞭,但討論中東局勢已經成為民間尤其是知識 分子中最熱門的話題。一封大陸來信說:「人們似乎對戰事津津樂道,也許是太沉 悶了。另一個原因,這是一個可以隨便表態不會犯錯的話題。」 海外傳媒說中共傳媒低調處理中東大戰。不過,不能用海外傳媒與中國的宣傳機器 作比較。要知道,「國際新聞」向來只是中國傳媒上的「尾巴」,不管如何重大的國 際新聞,中共幾乎未曾作過「頭條」處理。這次卻頗不尋常。《北京晚報》將中東 開戰新聞作為頭條;《北京日報》用了半版篇幅,還給繪製了海灣地區軍事力量部署 圖;十七日晨九時許,廣播電台打破正常新聞廣播,播出開戰的新聞;北京經濟電台 每十分鐘一次播放及重播新華社的最新消息;十六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國際新 聞部分,首次以全部篇幅報導海灣事件,並放在國內一般新聞之前、頭條之後;英文 《中國日報》及《廣州日報》罕見地發行了「號外」,《中國日報》的大標題是「 美國炮轟伊拉克」,而九萬份《廣州日報》「號外」不到一個小時即告售罄。 海灣戰事刺激了人們的興趣,以往象《世界軍事》、《兵器知識》、《國際航空 》、《世界知識》這類滯銷品,眼下都成了搶手貨。深圳軍民可看到香港電視,不 論男女老幼、幹部市民,見面都分析幾句「海彎情報」。有人開玩笑說,人們儼然 「軍事家」一般。 北京大學法學院男生宿舍掛出兩條白布長幅,分別寫著「打倒美帝!」「打倒薩達 姆!」顯示了人們與政府一樣的矛盾心理。不過從一些大陸來信分析,知識分子中贊 成美國動武的較多,對政府冠冕堂皇、不痛不癢的詞令表示不滿;也有反戰情緒,認 為戰爭終究不可取,認為美國世界警察形象太令人討厭。也有人思考得較深的。一 位中文系的學生說,波斯灣戰爭與「民族主義戰爭」脫離不了關係,侯塞因把以色 列放在第一打擊對象,不是沒有道理的。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土地及學血緣有密切關 系,但伊拉克的做法過於霸道。 中東大戰在中國衝擊力最大的當然是軍隊,據說很多解放軍官兵觀看了中東時戰 錄像之後,勃然變色。現軍內各部門均成立了相應的戰情研究小組。戰爭的「啟示 」將影響中國軍隊的戰略調整。限於篇幅,下期再作詳盡報導。 加強反恐怖活動 儘管中國被認定是受恐怖主義威脅較小的國家,但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的駐華使 館,自波斯灣開戰前夕,還是加強了安全措施。 中東開戰後數小時內,國務院召開了一個高層緊急會議,參加者為公安部、國家 安全部、武警總隊、外交部和其它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討論如何應付伊拉克在 世界範圍內對盟國發動恐怖主義襲擊的威脅。 北京市面平靜如常,最緊張的莫過美國駐華大使館。自十六日開始,中國武警部 門在美國、英國、法國、伊拉克、科威特等五個大使館分別增加三個崗點。公安部 門也加以配合,派出了三輛麵包車整日在這一區巡邏。 公安部十八日透露說,他們拒絕了一些國家學生申請在北京舉行反美示威。阿拉 伯的學生說:「阿拉伯所有學生的情緒是堅決反美的,所有的學生都是愛侯塞因的人 。」但公安部「為了保持社會安全」,沒有批准他們示威的要求。 據悉,英國駐華大使館向北京有關當局提交了一份有五十六人的伊拉克恐怖分子 的名單,並警言其中兩人已進入中國境內,企圖製造暗殺或爆炸事件。公安部立即 通令全國口岸、邊防及有關部門,要求嚴密搜查及監視上述兩名伊拉克籍恐怖分子 。 中東開戰以前,英國駐華使館曾將一個郵包交予中國警方,外電報導說是「炸彈 」,其實不過是賀年卡。十八日,又在一外交人員公寓內發現一可疑包裹,引來一 支拆彈分隊。結果又是虛驚一場。 北京人笑台北瞎緊張 北京人開始並不知道台灣傳媒每天都在大炒「中共可能利用波斯灣危機攻台」之 類的新聞。二月初,《人民日報》發表一篇署名文章說:「當波斯灣危機戰爭爆發 ,台灣當局突然在台灣海峽兩岸散佈『戰爭恐懼』,企圖製造緊張氣氛,以妨礙兩 岸關係的正常化。」 其實,製造「恐怖氣氛」的主要是台灣的傳媒業,也許是為了競爭的需要。不過 這些新聞能炒來炒去,的確反映台灣人民有點自亂陣腳,有「島國心態」作怪。 台北國府總統李登輝在中東開戰後第三天說,「暴力不足取」,」財富不足恃」 。前者針對大陸的可能進犯;後者針對台灣以財富自恃的心態。很明顯,李登輝這番 話主要是針對「心防」而言的。同一天,國防部長陳履安表示,中東戰爭爆發並不意 味著台灣海峽就會發生戰爭;但國軍仍會保持高度警戒,加強戰備,以維護台灣的安 全。 去年十一月十四日陳履安曾表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可能促使中共動用快速部 隊,奇襲台灣。筆者對此不以為然。曾撰文表示異議。不過現時陳部長的評估已有 改變。 要想保持台灣的安定、繁榮,最重要的前提是自己不能「亂」。 我只能說:台灣,請你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