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代核心剖析 檄 文 (北京) 「六四」開槍之後,中共的「大家長」鄧小平組裝了「以江澤民同志為首的黨中 央」。這次「換班」在組織形式上與上兩次最大的不同是:鄧小平玩了一個連「少 數服從多數」的所謂「黨內民主生活準則」這塊遮羞布都完全揭去了的把戲,搞了 一個由江澤民、李鵬、姚依林、喬石、宋平、李瑞環六人組成的偶數制的「政治局 常務委員會」。以上相片左起:宋平、姚依林、喬石、楊尚昆、江澤民、李鵬、李 瑞環。 實際上,六名常委各有其主,因而也常常是各行其事,內部磨擦一天也沒有停過 。 李瑞環:「說虛話,少招恨;辦實事,多得分」 李瑞環雖然是木匠出身,但調任中央以前在天津當政的幾年裡,一直都是以「知 識分子的諍友」和「改革開放的馬前卒」的良好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當年「清 污」的烏雲一度籠罩中國大地的時候,是他大膽地率先站出來撫慰文化藝術界的知 識分子,在其所統治的天津市搞了一個「春節座談會」,拍著胸脯保證共產黨決不 會再像「文化大革命」那樣與知識分子為敵。 對於中國國情,李瑞環甚至比鄧小平還要吃得准,吃得透。他深知當今中國的各 個社會階層仍然沒有擺脫「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孔孟之道」,知識分子 要的是所謂「自由」和「民主」,而更多的老百姓要的則是吃、穿、住。所以,他 在盡其所能地安撫知識分子、為自己塑造當代開明新領導形象的同時,更在天津老 百姓中為自己樹立「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清官」形象。而且, 還是一個從京城衣錦還鄉的「父母官」。 一到天津,李瑞環注意力最集中的就是天津的市政建設。每年他都要在中央據理 力爭,對天津應該向中央上繳的款項,他是能扣的盡量扣;不能扣的盡量拖;不能拖 的也還要賴一賴。 留下錢當然就好辦事,所以李瑞環當政幾年後,天津的市政面貌確實有了很大改 觀。在作這些「大事」的同時,李瑞環也沒有忘記還要不斷給老百姓一些小恩小惠 。比如,「引灤入津」工程完工後,他居然想出了給全天津市民每人免費供應一兩 茶葉的絕招。結果,很多天津市民在結束了喝海河苦水的日子後,不是「吃水不忘 共產黨」,而是「吃水不忘李青天」。 當時這種歌頌李瑞環的話傳進中南海後,「革命前輩」們氣得直撅鬍子。王震大 罵:「老子們革命一輩子,打完了江山坐江山,可從來都是把功勞記在主席一人頭 上。我的孫子們沒有一個不會唱『吃水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的,如今這 個五九年才入黨的李木匠怎麼就敢讓天津老百姓這麼捧他?我看他是學高崗呢!」 李瑞環在天津籠絡民心的另一成功招術就是始終保持天津的物價指數低於北京。 北京至天津只有百多公里,但尤其食品的價格,從來都是天津低於北京百分之十到 百分之三十不等。一九八八年夏季,筆者曾驅車去天津對比兩地當天的供應情況, 調查結果是:天津比北京的肉蛋類食品價格低百分之十;水產、海產類低百分之三十 ;水果蔬菜類低百分之二十。像這一項政績,就使李瑞環在天津人心中大大得分。 相比之下,北京人就更加怨聲載道。一些老北京發牢騷說:「木匠、鐵匠、泥瓦 匠,當官方法不一樣;木匠想著老百姓,瓦匠討好黨中央。」木匠當然指的是李瑞環 。鐵匠則指的是當時天津任市委書記的倪志福,因為倪志福「文革」前是在北京靠 發明「群鑽」起家的,一直和金屬打交道。泥瓦匠指的是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張百發 。五十年代他曾帶領一群泥瓦匠小工組成「青年突擊隊」,同李瑞環一起參加「人 民大會堂」的修建,雙雙出名。李瑞環聽到這些議論後,心裡得意,嘴上謙虛道: 「不是百發能力不如我,是因為京官難當呵!」 李瑞環在天津頗得百姓好感,所以他說話口氣也硬。八六年學潮中,他與天津南 開等大學學生對話時竟然說:「你們要反對政府,先問問天津市民是否答應。如果 多數天津市民擁護你們,我李瑞環馬上下台,反之,,你們都給我回學校去好好上 課」。 當然,天津人也有非議李瑞環的,尤其在生活方面,說他腐化甚至道德敗壞。但 是,這類非議實在成不了氣候,甚至許多天津百姓聽到對李瑞環的各種非議後,不 但不氣憤,反而袒護他:「只要李青天更多地為我們老百姓著想,我們寧可他這樣 。」 八九學潮風起之時,共產黨的各省、市、自治區的頭頭腦腦們屁股坐得最穩的就 是李瑞環。前期,他坐觀形勢發展,決不輕易表態。南開等大學的學生去北京聲援 ,手下人請示他該採取什麼措施,他指示說:給鐵道部門打個招呼吧。有人建議他 在火車站採取措施制止學生進北京,他反問,「學生要是步行去怎麼辦?」 所以,八九學潮前期,許多天津知識分子分析說,李瑞環其實巴不得大學生們都 去北京聲援,樂得個天津清靜。而北京的李鵬、陳希同等人則恨他實際上是把禍水 引向北京。八九學潮後期,眼看共產黨越來越失策,最後竟然調部隊大舉進京,李 瑞環慌忙在天津動員大批工人,搞起了「雙衛隊」,向中央保證天津能自己解決自 己的問題。這一來,他又一次成功地利用了天津多數老百姓害怕本地也會和北京一 樣被軍管的心理,使得天津的形勢很快就被穩住了。 鄧小平決心撤換趙紫陽之後啟用李鵬李瑞環,無非是因為李瑞環一直被認為是個 改革派人物,用他可以牽制李鵬等人。另有一層在外界鮮為人知的內幕是:李瑞環 一直就是被鄧小平另眼相待的人。外界多數人都知道鄧小平經常出入上海,卻很少 有人知道鄧小平還經常出入天津。其實,幾年前李瑞環就在天津的遠郊武清縣專為 鄧小平修建了一所別墅。這個地方山水相間,綠樹成蔭,是個風景別緻,氣候宜人 的旅遊區,天津市有關部門曾數次建議將其對外開放以為天津賺取外匯,但都被李 瑞環拒絕了。幾年來,鄧小平經常秘密驅車前往這個連趙紫陽在台上時都打不進去 的地方,一是為休養,二也是要與李瑞環密謀一些只有他們兩人才最清楚的「國家 大事」。 所以,如果把中共現政治局成員仍如「六四」前一樣簡單地分為「鄧派」和「陳 派」的話,李瑞環很可能是比江澤民更死心塌地的「鄧派」人物。 李瑞環進入政治局後不久,即向其所管轄的廣播電影電視部調來「北京暴亂內部 參考錄像資料」觀看,對北京城內「六四」期間百萬市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壯 烈場面大為吃驚。在某一次高層會議上,他公開表示了對開槍鎮壓這一「英明決策 」的懷疑態度,提出中央是不是要考慮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的得失,制定新的宣傳口 徑,以回籠民心。 李鵬對李瑞環的這一表現大為不滿,斥責他屁股坐在了反動階級的立場上。李瑞 環則說:「開槍是功輪不著我爭,如果是過,我也犯不著同你李鵬論輸贏」。秘書 們私下裡悄悄議論:首長最愛看的就是二十七號「平暴」錄像,原來,那裡有大學 生罵李鵬的順口溜,看瞭解氣。 李瑞環與李鵬的官司最後打到鄧小平那裡,於是才有了鄧家長的「一心只抓經濟 建設,政治問題三年不討論」的一錘定音。 去年春節前,李瑞環發明了一個「祥和」的提法,甚至沒和江澤民商量,就將這 兩個字當成一個規範性的政治口號拋出去了。其用意很明顯是要緩和國內矛盾,但 肯定也有自己得分的意圖在裡面。結果這個提法很容易被各級幹部所接受,所以沒 有幾天即在全國普及。一時間,這兩個字在全國各地比當年毛澤東的「團結、緊張 、嚴肅、活潑」用得還濫。 恨不得重提「階級鬥爭為鋼」的李鵬對李瑞環提出的這兩字當然不能受用,於是 在政治局會上質問李瑞環:「請問『祥和』和當年胡耀邦的『寬鬆』有什麼區別?」 李瑞環不緊不慢地回答:「當然有區別!『寬鬆』帶有西方政治色彩,是迎合資產階 級自由化思潮的,『祥和』則是民族傳統。」有幸觀看過二李爭吵場面的秘書描述 說:「李鵬最大的特點是愛激動,而且一激動就臉紅,一臉紅就語無倫次。 春節過後,李瑞環又利用與《人民日報》記者座談會的機會,更露骨地提出「理 順情緒」,「緩和各方面矛盾」的說法。這一下,與會的多數「動亂之心不死」的 記者們個個拍手叫好,紛紛議論「現今共產黨內,唯有瑞環聖明」。而副家長們全 面復辟之後安插在《人民日報》的死黨高狄則星夜跑到陳雲那裡告狀,建議不准在 《人民日報》上發表「李瑞環的有嚴重政治問題的講話」。 但是,李瑞環這次似乎是要豁出來了,暗中指示在編輯思想上比較迎合自己的《 中國青年報》全文發表了他「在與《人民日報》記者座談會上的講話」,而且醒目 突出「理順情緒」的想法。這一招搞得副家長們十分被動,因為這等於是由李瑞環 代表中央承認舉國上下都對共產黨有「情緒」。這種情緒可以理解為「不滿情緒」 ,甚至「反抗情緒」。但是為了對外掩蓋中共高層內的矛盾,家長們又不得不指示 高狄:盡快刊登李瑞環講話,但不要用《中青報》的形式。 去年冬天,李鵬攜夫人去了一趟當今中國的「麥加」延安「朝聖」,所到之處大 講特講「我們過去最大的失誤就是一手軟,一手硬。」就是說,抓經濟建設的一手 硬,抓「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手軟。 當時,李瑞環正在「紅太陽升起的地方」湖南參加一個意識形態方面的會議,針 對李鵬的話,強調:實踐證明,我們過去幾年裡的一切工作服從於經濟建設這個首 要任務的做法還是正確的。這話簡直就有些為趙紫陽翻案的味道了。 但是,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對李鵬「朝聖」的報道幾乎就像毛主席他老人 家回韶山省親一樣肉麻,對李瑞環在湖南的報道則十分平淡。 當然,李瑞環到底不是趙紫陽。一是沒有趙當時那麼大的權力,二是沒有趙當時 那麼大的膽量。更重要的是,他也很可能沒有趙紫陽的改革觀念徹底,所以也就不 可能像趙紫陽走得那麼遠。他主持中央的所謂「意識形態」工作的原則就是「說虛 話,少招恨;辦實事,多得分。」還是他在天津奉行的那一套辦法。 從共產黨取得了「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決定性勝利」後,稍加留意的人就會發現, 李瑞環對「掃黃」工作是最賣勁的。「老同志」們一催他「清除精神污染」,他就 發動「掃黃」,而且掃一遍又一遍,直掃得無數明娼暗妓被迫重新成為「待業青年 」,成為新的社會問題;直掃得深圳一些海外客商怨氣沖天,退了深圳的飯店套房, 每晚去香港過夜,第二天一早再趕回深圳上班;直掃得北京有些小學校的老師竟動員 孩子們從家拿來嬰孩時的光屁股照片上繳以完成任務。可憐一個北大教師竟因為嫖 妓被「依法」拘留了一個多月。好多有婚外性行為的人也在當時的勢頭下不得不「 改邪歸正」,與合法配偶言歸於好。 不難理解李瑞環的良苦用心。其一,「掃黃 」必定能得到大多數中國人的擁護;其二,誰也不能說「掃黃」不是「清除精神污染 」。所以,李瑞環這一招既繞開了敏感的政治理論問題,又在老百姓那裡得了分。 一舉兩得! 江澤民:任重道不遠的維持會長 江澤民受命於「危難之際」,深知自己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充其量不過是「華 國鋒第二」,所以他一上台就告訴他在上海的親信:「我在中央少則兩年,多則一 屆(四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從這個大原則出發,江澤民除了對鄧小平言聽計從,並未下工夫在身邊培植黨羽 ;所以對二李之爭從不正面表態,只是一再強調「把經濟建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 目的之一顯然也是希望人們淡忘「六四」。 江澤民在八九年五月十六日即奉詔從上海秘密進京。當時正值北京「動亂」高潮 ,鄧小平已下定決心用他換掉趙紫陽。但是,要讓他在黨中央「為首」,還需要對 陳雲、薄一波、李先念、王震、彭真等副家長們逐個作思想統一工作,所以江澤民 幸運沒有參與對鎮壓決策的表態。當然,這裡面也還有鄧小平的一番苦衷。他心裡 也清楚,暴力鎮壓群眾抗議運動的決策人將會在國內外背罵名。所以,鎮壓之後, 參與和主持制定鎮壓決策的人在「新的領導集體」內的第一把交椅上很難坐穩。這 就是他安排江澤民秘密進京,但又在「六四」鎮壓之前不讓其露面的原因所在。 開槍以後,一副爛攤子決定要甩給江澤民,他才發現共產黨治下的臣民們思想情 緒上的「積怨難解」,比起「文革」剛結束時經濟上的「積重難返」還難。而且, 從他的前兩任胡耀邦、趙紫陽的下場他也看明白了:幹好了,功勞不是自己的,干 壞了,下場決不會好於胡趙二人。何況共產黨在北京街頭留下的血債已經注定他作 為共產黨的首領縱有三頭六臂也創造不出一九八九年以前的那種局面。 因此江澤民在被擁上主席台前,數次以自己「能力薄、資歷淺、水平低、經驗少 」為理由,向鄧小平陳情,請求放他回上海老家。無奈鄧小平卻又死活看上他的「 穩健」,這一謙虛不但沒使鄧小平失望,反而使鄧更有了說服其他副家長們的理由 :「澤民同志是省市級黨的現任領導中不可多得的優秀幹部。最難得的就是他毫無 政治野心,不會把自己的權威凌駕於老同志之上」。 江澤民上任以來,果然表現得非常圓滑,處理各種問題均以「穩定」為原則,到 處和稀泥。 在處理趙紫陽的問題上,江在多次講話中說:「紫陽同志不存在反黨的問題,主 要是違反黨的紀律。另外在廣東主持工作多年,受了西方自由化思想的影響,立場 不穩,是思想認識問題。」對趙紫陽的舊部,江主張安撫,反對清洗。因此才有了 重判陳子明、王軍濤、任畹町等人,以此為掩護,準備輕處鮑彤及高心等人。 對許家屯的問題,江也認為不追究為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對許的處理 ,一直拖著不辦。無奈鄧小平嚥不下這口氣,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趁著局 面安定趕快處理了,到以後局面有變,就不好動了」。這才開除許家屯出黨。如果 鄧不開口,江澤民看來是寧願私了,不願公了。 還有兩件事,可以看出江澤民為人處世的特點。一是去年夏天,楊白冰在西安辦 了一個師級以上幹部的高級集訓班,有人告到中央,說楊背著軍委主席和其他委員 ,培植個人勢力。江澤民接到狀子之後,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了一下,說:「這件 事白冰同志和我打過招呼,我基本同意,後來因為忙,沒有過問,有責任由我承擔 。」一句話掩護楊白冰過了關,楊對此一直感激不盡。 另一件事是,最近宋平主持在黨內反腐敗,揪出了交通部長錢永昌,城鄉建設部 部長林漢雄等一批大老虎。宋還準備繼續深入地搞下去,揪一批省市級的地方土老 虎。此舉引起全黨上下一片恐慌,江澤民一聽連忙擋住宋平,說:「你以為拋出的 老虎越多越能平息民憤嗎?我看未必。在老百姓對黨缺乏信任的情況下,你拋出十個 老虎,他們以為背後還有一百個,你拋出一百個,他們以為還有一千個。小平同志 說一動不如一靜,我看內部處理算了,不宜大張旗鼓。恢復黨的威信,要靠多做點 好事實事,不能靠反腐敗,越反黨的威信越低。」據說宋平聽了默然良久,只好作 罷。這件事使很多身上不乾淨的老幹部對江非常感激。 江澤民在政治上無所作為。他從來也說不出要幹什麼,怎樣幹。從胡趙兩人的教 訓中,他看出胸有抱負者未必能如願以償。因此,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人事關係上 。過去江在黨內曾有政治公關家的譽稱,他在上海時就對老幹部照顧得無微不至, 對他們及其子弟的私事都事必親恭,所以江在中央雖無勢力,但人緣特別好,終於 順利當上總書記而未遭異議。 江澤民進京只帶了一個親信,就是原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曾慶紅。現在曾成 了江身邊的高參。曾建議江澤民不要總呆在京城這塊是非之地,最好經常在外視察 ,有事不在現場,就不會捲入矛盾。曾認為過去兩任總書記的教訓是總在第一線沖 殺,建議江澤民不要置身第一線,最好選一個自己人放在第一線承擔責任,和第一 線的李鵬直接衝撞。江澤民聽了覺得有道理,看中了朱容基。為了調朱進京,江小 心翼翼地繞了一大圈。先是開發埔東,後是訪問美國。為了避免授受人以結黨營私 之柄,他表面上還要裝出與朱關係不好。 其實,江朱兩人的關係遠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糟糕。北京開槍以後,右派出身的朱 容基發表一篇電視廣播講話,稱北京的事情已成為歷史,是非功過自有歷史評價。 而上海人民從來都是有光榮革命傳統的人民,所以自己完全可以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聰明的上海人,沒有一個聽不出朱市長這番話的弦外之音,同時,也真的擔心共 產黨會用北京的辦法解決上海的「動亂」。於是,竟在一片擁護朱市長講話的歡呼 聲中使上海幾天內恢復了正常。 朱容基實際上是中共高層中第一個公開(變相)否定開槍決策的人。江澤民居然對 他此番表現不作追究,說到底還是要以上海的順利平定給自己作底。他在老人們面 前為朱開脫說「畢竟較好地解決了上海的問題,所以對他打板子有可能使上海重新 不穩定」,同時又在其它場合屢屢以上海為例,說明自己所崇尚的處理「動亂」的 方法。 江澤民本人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暴君,但也絕對當不了一個有所作為的英君。他 的無為而治對當前中共的頭等大事即「穩定」來說頗有益處,可以說,他是中共黨 內最後一屆維持會長。 宋平:共產黨內殘存的「清教徒」 宋平被「老同志」們啟用為主管「黨的建設」的政治局常委,主要是因為他確實 是中共現政權內難得的清廉型幹部。宋平「文革」中曾在甘肅工作。當時他是甘肅 省委的第二把手,第一把手是「四人幫」在當地的死黨冼桓漢。因為這冼桓漢是共 產黨內極端的腐化分子,所以,原本就十分廉潔的宋平與之相比就更受人們尊敬。 宋平除了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家人也從來都是要求極嚴的。一個曾在甘肅省 電視台工作過的朋友告訴筆者,宋平的兒子也曾在甘肅省電視台工作,不但沒有絲 毫的紈褲氣,竟然還是台裡工作最積極,作風最謙虛的青年之一。他所在的機務組 裡,幾乎每天都是他到得最早,自覺地打掃衛生。不過,像宋平兒子這樣的共產黨 「高幹子弟」實在已經是鳳毛麟角。 宋平在甘肅的政績雖然平平,但卻是當地百姓有口皆碑的好幹部。「共產黨的干 部我們已經不敢指望他們好到哪裡去了。只要他不壞,我們也就感恩戴德了。」這 是一位蘭州大學的教師在聽說宋平調任中央時說的一番話。 十幾年前中國的老百姓對他們的「父母官」的要求和希望竟如此之低,十幾年後 的今天,中國老百姓對共產黨從不滿到反對當然是歷史的必然了。再過十幾年呢?可 想而知! 到中央以後,宋先作計委主任,後又任組織部長,一直沒有為國內外過多注意。 所以,他在中共最高層的突然亮相,讓很多人琢磨不透。 多年的中共宦海經歷早已充分證明,宋平充其量是一個能夠「身先士卒」的將才 ,而決不是能夠運籌帷幄的帥才。他之躋身於中共最上層,也說明了鄧大家長和副 家長們雖然都搶著安插自己的人,但各自又都實在選不出個更合適的人來。不是「 政治」上經不住考驗,就是水平方面實在拿不出手。 宋平主觀上是個保持中立者。公正地講,「保持中立」並不是因為他老奸巨滑, 而是因為他這個人從「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那天起,就從來沒有屬於過哪一「黨 」,哪一派。所以,他進入中共最高層近兩年來,每次發生的矛盾都基本沒有介入 。至於他現在所致力於的「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工作,如果說是為了「 黨的千秋大業」在作主觀努力,還不如說是在作「慣性運動」更為準確。 但是,從意識形態角度講,宋平所崇尚並積極維護的「正統」觀念基本與陳雲的 那一套是一致的,所以,宋平在客觀上應該歸於「陳派」。 姚依林:四十年前與吾爾開希有同樣經歷 姚依林是現在政治局常委六人中唯一長期搞經濟的人。但是,他至今死抱著中國 式的算盤——「計劃經濟」不放,不會用、也根本不想學習使用計算機——市場經 濟。國內真正具有理論建樹的經濟學家評論說:「可憐共產黨裡唯一一個自認為懂 經濟的人,充其量是一個好會計,只是會算帳而已。」 據說,鄧小平在「六四」後不久曾找李鵬和姚依林談話,當面點明了對他們兩人 的看法:「你們兩個壓根就不是什麼改革派。」 姚依林在經濟政策上無疑是陳雲的代言人,在政治觀點上更是左得出奇。在鎮壓 八九民運時,他的立場甚至比王震還要堅決,態度甚至比李鵬還要強硬,所以引起 了國內眾多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對他的強烈憎恨。 具有很大諷刺意義的是,當年共產黨打江山時,姚依林是靠搞「學運」起家的。 吾爾開希等人逃往國外後,共產黨的宣傳機器曾拚命把吾爾開希貶低了一陣,許多 知識分子聽了這些宣傳嘲笑說:四十年前的姚依林興許還不如吾爾開希呢! 最瞭解姚依林發家史的是清華大學的一些「解放前」就已在該校學習或工作,經 歷過「新舊社會兩重天」的老教工。他們回憶說:四八年姚依林因為在北京城裡搞 「學運」被國民黨政府通緝,狼狽藏匿在清華大學一位教授家裡。躲過軍警搜查後 ,由一些正義同學幫助他化裝逃出「國統區」,奔向「民主自由的解放區」。當年 曾幫助過姚依林逃亡的人四十年後一邊感慨著「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一邊又在 幫助被姚依林通緝的學生逃亡。真真是絕妙的諷刺! 一位九十多歲高齡、當年曾在北京城裡親眼目睹過「五·四」、「三·一八」、 「一二·九」等學生運動的老教授在「六四」開槍後大發感慨:「共產黨當年就是 靠搞學生運動起家的。如今的學生們又在用學生運動反共產黨。這不是『聖人面前 賣《三字經》』嘛!」 喬石:不願作貝利亞為鄧小平背黑鍋 無論是上一屆還是這一屆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內,喬石都是一個最令外界費琢磨的 人物。比較可靠的分析是:喬石原來曾任過中共組織部長,但這只是對外公開的職 務,當時他還有一個對外不公開的職務,「中調部」部長。而這個所謂「中調部」 在毛澤東時期已是聲名狼籍,尤其各省、市、自治區一級的幹部對這個單位是恨得 要死但又怕得要命。 在「極左」勢力最為猖獗的年代裡,中調部將大量的情報人員委以新華社、《紅 旗》雜誌特派記者的身份,派駐全國各地。這些人每到一處,頤指氣使,甚至可以 不經邀請就隨便「出席」當地黨、政軍最高層會議。而中共正是靠這一班人來隨時 瞭解和掌握各地情況,以防不軌。 鄧小平發動改革開放以後,就力主取消這個在黨內外都招痛恨的中調部,但陳雲 好長時間堅持不同意。後來,妥協的結果是將公安部的第一、二、三、四局分出, 與中調部合併成「國家安全部」。這可能就是喬石入主政治局分管「政法」工作的 原因之一。因為分管政法工作的人手下主要是兩院三部,即最高人民檢查院、最高 人民法院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 一九八三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三家聯合發出通知:將原中國人民解 放軍的「內衛部隊」分出,組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總隊」,歸公安部領導指揮。 從此,喬石手裡不但有了司法,還有了武裝力量。 一九八九年「平暴」以後,中共匆忙召開中央全會,宣佈撤換趙紫陽,組建「以 江澤民為首的黨中央」。許多人看了電視報道後議論說:趙紫陽出場後故作大度地 與其他人一一握手,就是不理會喬石,是因為在決定是否鎮壓學運的政治局會上, 一派力量是趙紫陽和胡啟立,一派力量是李鵬和姚依林,而喬石原來是支持趙紫陽 的,但在舉手投票的關鍵時刻倒向了李鵬一邊。 這種傳說同事實不太相符,但之所以能產生這種傳說,也是因為在上一屆中共政 治局的五個人裡,喬石始終是以「中間人物」的面目出現的。 一九八六年「老同志」們取得了打倒胡耀邦的勝利之後,副家長們與大家長妥協 的結果是二點五比二點五,即大家長一派有趙紫陽、胡啟立加半個喬石;副家長們一 派有李鵬、姚依林加半個喬石。 「以江澤民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出生以後,國內外最關心的就是這六個人的歸屬 問題,也就是所謂「鄧派」與「陳派」的力量對比問題。那麼,喬石到底屬於「鄧 派」還是屬於「陳派」? 整個八九民運中,喬石對鎮壓之舉起碼是不積極的。運動前期,他手下的公安干 警和武裝警察一直都只做象徵性表示。當時他要是堅定地站在李鵬一邊,根本不去 理會趙紫陽,只是以「維護社會治安」為借口,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派警察和武警 採取強硬行動——就像十三年前的「四五」一樣,只用電棍木棍和手銬,而根本用 不著開槍,就很可能把「動亂」消減在萌芽狀態中了。但是,喬石一直是按兵不動 ,等待「老同志」們拿出一致意見及政治局的所謂「集體決定」。 運動後期,中共高層內部鬥爭白熱化、公開化,喬石仍然保持「中立」,可見他 實在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 運動失敗在血泊之中後,海內外正義人士大都切齒怒向喬石,認為他掌管著「專 政力量」,至少是李鵬及「老人黨」血腥鎮壓的幫兇。這有些冤枉了他。其實,「 六四」後不久的公安部長王芳被「調離」,全部武警總隊的高層領導被撤換,統統 都是針對喬石的。而且,副家長們還決定將武警重新劃歸中央軍委領導,這從「槍 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角度分析,等於是奪走了喬石的一大部分權力。 還有一個事實是,喬石是「六四」後政治局裡第一個在內部表示對開槍的處理方 法要反思的人。早在八九年九月,中共「平暴」後的形勢還沒有徹底穩住的情況下 ,又是他「代表黨中央」公開表示,對絕大多數參與「動亂」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 子不予深究。 筆者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共產黨自對外「淡化」八九事件以後,對仍系獄中的「 動亂分子」的處理遲遲不下手,也是因為內部意見不統一的緣故。 比如,從去年十月開始,中共高層內部就開始了對如何處置王丹問題的爭論,喬 石和江澤民都是力主釋放的,理由是要把他作為「黨的寬大政策」的典型。但「老 同志」們大多不同意,理由是「寬大了王丹其他的人就統統沒法判了。」所以,王 丹到頭來還是被判了四年。 後來在對王軍濤、陳子明等一批人的審判問題上,喬石、江澤民同李鵬、姚依林 等人的意見也不是一樣的,前者主張輕,後者主張重。意見無法統一的情況下,官 司又打到鄧小平那裡。 「這樣的事情也來問我?「鄧小平也學會了滑頭。 從以上種種現象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無論喬石在第一次進入中央最高層領導圈 內時是因為傾向鄧還是傾向陳,現在的喬石應該是屬於、起碼是倒向鄧大家長一方 的。 筆者對喬石所做如此分析,並不是要說明已經發生過的「六四」之後的大量通緝 和大肆追捕及最後的對「一小撮」人的審判有情可原,而是欲說明喬石在執行這些 任務時起碼還是給自己留了個後手,以防止日後有人把「血腥鎮壓群眾運動的罪魁 禍首」的帽子戴到他頭上。 斯大林已死去多年,但貝利亞當年那令人髮指的罪行至今人們還記憶猶新。喬石 不是貝利亞——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他不願被中共現政權當貝利亞利用,替鄧小平 背黑鍋。更不願意讓國內外把他當成「貝利亞第二」來評價和痛恨。 公正地評價,喬石在中共的鎮壓和「淡化」的兩種決策的制定和執行中,確實一 直在積極致力於後一種。 現在的事實已經證明:喬石在中國共產黨的八九「非常時期」面臨三種選擇:其 一是同胡啟立一樣,跟著趙紫陽下台(暫時的名聲當然會好);其二是保住自己的權位 但絕不窮凶極惡地走極端路線;其三是學習李鵬、靠攏王震、緊跟陳雲,不留後路, 身後落得滿世界唾罵聲。結果,他再次選擇了「中間路線」。那麼,將來的歷史將 會證明,喬石到底是選擇第一種好,還是選擇現在已經選擇的這種好。 李鵬:過了河的卒子只能往前衝 正如王震所說:「老子們這共產黨的江山是靠幾千萬人流血犧牲換來的。」而這 「幾千萬人」中就有李鵬的生父、舅舅等好幾個親人。所以,僅從血統純正的角度 ,李鵬也是副家長們的「紅色接班人」的最佳人選。何況他又是在延安保育院由毛 澤東哺育長大,在蘇聯莫斯科由斯大林教育成才。 中共高層內,與李鵬的出身、經歷類似的還有現書記處書記李鐵映和國務委員鄒 家華。現在,此二人的地位正蒸蒸日上。李鐵映大有取江澤民而代之的勢頭,鄒家 華看來有可能成為李鵬的接班人。 公正地說,李鵬無論是「六四」前還是「六四」後,都不握有軍權,所以,雖然 是由他的嘴裡發佈了「戒嚴令」,並不是由他直接調動的部隊,也不可能是由他下 令開的槍。可是,國內外幾乎所有的正義輿論卻都把聲討之詞集中於他,他成了地 地道道的千夫所指。 事已至此,硬著頭皮往下走是李鵬的唯一選擇。所以,他只要一天在台上,就是 陳雲要利用「六四」開槍來搞垮鄧小平他也不會同意。因為那樣肯定是也要把他搭 進去的。正因為有這種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指望共產黨自己在短時間內像當年否 定「四·五」鎮壓一樣否定「六四」開槍是不大可能的。 總之,「以江澤民為首的黨中央」內仍分成兩大陣營,表面上看,江澤民、喬石 、李瑞環三人父性鄧,李鵬、姚依林、宋平三人父性陳,力量對比三比三。但實際 上江澤民在經濟上和政府工作中基本插不進去手,而李鵬卻時不時扮演一個黨內「 常務副總書記」的角色。何況,江澤民和李瑞環主管的許多要害部門都實際上被副 家長們的死黨直接控制著,比如中宣部、新華社、《人民日報》、《求是》雜誌、 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等,都是江澤民、李瑞環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所以, 同趙紫陽時期相比,鄧小平在中共黨內的實際勢力已經被大大消弱,而且發展趨勢 是有減無增。 筆者認為,現在的中共最高層內雖然還是分成兩個不同陣營,但再把這兩個陣營 分別稱作「改革派」和「保守派」已經比較牽強了。因為「六四」開槍以後,從所 要維護的根本利益來講,中共黨內矛盾雙方的基本出發點已經越來越趨於一致,就 是在共產黨於整個世界都已日暮途窮的「國際大氣候」下,共同維護共產黨在中國 的一黨專制,實踐「只有中國能救社會主義」的遠大理想。 所以,把這兩大陣營分別取名為「鄧家黨」和「陳家黨」,或「父黨」和「母黨 」似乎更準確一些,中共目前表面上還姓鄧。 楊尚昆:鄧辦主任兼太監總管 在中共中央高層的核心圈子裡,楊尚昆是一個角色特殊、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不 是政治局常委,但每次政治局常委會議他是必列席的二人之一(另一人是王震)。 楊尚昆這個人並不像海外人想像的那樣有實力和野心。「六四」之前,美國中央 情報局曾看中楊尚昆,認為他是中共黨內唯一可以取鄧小平代之的KING MAKER,據 說還派了很多人遊說他站到人民一邊,獨豎一幟。可是沒想到楊的表現令所有人大 失所望。其實,人們對這個人的能力和實力都估計過高了。六四前,鄧小平飛赴武 漢召集軍頭會議,商議調兵進京,就完全瞞著主持軍委工作的楊尚昆。 楊尚昆雖然資格很老,長征時就是軍團級幹部,但由於帶著留蘇派「二十八個半 」的尾巴,在黨內一直不得志,養成了謹小慎微的作風。文革前,楊長期擔任中央 辦公廳主任,照顧老幹部們的生活瑣事,人頭熟,人緣關係好,這一切成了他今天 出山,位居顯赫的資本。也就是說,楊尚昆的真正實力並不在於軍權,而是在於他 的人緣關係好,會處世。值得一提的是,楊和鄧小平的私人關係特別好,是鄧家的 常客,這一點又奠定了他今天在鄧家天下中的特殊地位。 六四之後,軍費大大增加,但軍隊在國內政治中的作用沒有加強,反而在降低。 在增加軍費的同時裁減兵員,說明錢主要用於現代化裝備。穩定國內政局需要的恰 恰是兵員而不是高科技裝備,軍隊現代化是針對國外而不是國內的。所以,增加軍 費,是鄧小平和楊尚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安撫軍隊的同時實行軍隊非政治化的 手段。這當然也不是楊尚昆地位加強的證據。 說到底,楊尚昆在當今政治中的作用只是鄧太上皇的辦公室主任,宦官大總管。 他的第一個作用是替鄧小平聯絡各山頭派系。陳雲、彭真、李先念、鄧穎超等資 歷老人,鄧如果叫自己的秘書去聯絡,級別太低,別人不買帳,也顯得鄧太居高臨 下。故這類角色只能由同樣老資格,但又和自己關係特殊的人來扮演。從前替鄧扮 演這一角色的是王震,但王震脾氣不好,容易得罪人,於是這一重任落到八面玲瓏 的楊尚昆頭上。例如,鄧小平和陳雲去年會談的地點軍委紅山口賓館,就是楊作為 中間人安排的。 楊尚昆的另一個作用是替鄧小平監視政治局。所以他才成為幾乎每次政治局常委 開會都列席的非常委委員。他的作用(當然還有王震)就是將政治局常委會的情況向 鄧小平通報,同時把鄧小平的意見轉達給第三代核心成員們。當然,這種角色絕非 明文規定的,一切都在朋友串門這種人情味很濃的形式下進行的。 例如,有一次榮毅仁要求見李鵬,談中信公司的所屬及資金問題。李鵬閉門不見 ,傳出話來道:國務院根本就不應該有像中信這樣的非官非民的機構,中信是趙紫 陽內閣的私生子,早就應該關閉清查了。中信是鄧小平批准成立的,於是榮毅仁告 到鄧家,鄧小平給楊尚昆寫了一個條子,道:「這點小事,是否請尚昆出面辦一下 ?」楊一出馬,果然把李鵬以及他身後的陳雲和鄧穎超擺平了。最後李鵬讓了一步, 中信還是繼續辦下去,但脫離國務院,不再享受部級待遇。 楊家真正有野心的不是楊尚昆,而是楊白冰。今後在軍隊中起實際作用的是楊尚 昆,將是楊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