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民主青春期的騷動 ·曾馳遼· 同屬中國文化圈的民主模型 西方學者認為,戰後第三世界的民主化,以曾為英國殖民地的南亞和東南亞最為 成功,而法國的殖民地如西非和印度支那多為失敗的例子。然而,東南亞國家儘管 有大英殖民地時代留下的穩固議會政治和法權傳統,但仍然不時因受到歷史文化的 衝擊而間斷,因此,東南亞民主又被描寫為民主的「脆弱青春期」。 今年二月底,經濟高速發展、被稱為亞洲「第五條小龍」的泰國,再度發生軍事 政變。軍方推翻第一個選舉上台的首相察提猜,接管政權。不同於經濟混亂的非洲 國家,泰國社會正在走向繁榮,民生興旺,太年盛世;亦不同於一些第三世界社會主 義國家,泰國並不存在嚴重的意識形態衝突,政治結盟英、美,經濟依靠日本,曾 經是印支遏止越共勢力擴張的堅強防線。 那麼這個經濟政治皆被看好的第五條小龍,為什麼會出現民主危機呢?這個被共產 黨游擊隊困擾了十年而安然無恙的王國,為什麼擺脫不掉軍人干政的夢魔呢?泰國屬 於中國文化圈,它的殖民地民主和它的經濟改革成就,對我們瞭解研討第三世界民 主化和經濟社會轉型,有多方面的特別價值。 在歷史上,泰國與中國關係密切,自唐朝以來經常作為中國朝廷的朝貢國家。國 民中每七人便有一個華僑,佔人口百分之十四。一八二四年接受英國管轄,一八九 六年在英、法共同「保護」下獨立為泰王國。 六十年代中共支持泰共游擊隊,形成極大威脅,政府遂允許美軍進駐,建立軍事 基地。一九七五年與北京達成協議,中共放棄對泰共的支持,中泰兩國是年建交。 政變與大選並駕齊驅的兩面神 泰國至一九三二年便實行政治改革,傚法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政府。然而,至七 十年代末經濟起飛,現代化改革日勁,便不斷發生軍事政變,計有一九七六、一九 八一、一九八五等數次政變。但由於泰國王室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穩定作用, 每次政變都沒有形成嚴重動亂,而為王室的翰旋所擺平;其王室頗類似於日本軍國主 義時代天皇的政治功能。 與持續數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和連年軍事政變同步發展的是泰國民主政治的穩固。 一九八零、一九八三、一九八六、一九八八等年份,泰國舉行了多次公民大選,成 立文官政府。於是,傳統的軍事政變和代表現代化方向的民主選舉同步發展,蔚為 奇觀。在政治動盪的同時,泰國的經濟似乎不受干擾,出現起飛,成為東南亞最新 興起的工業國家。 泰國的經濟高速成長在最近三年殊為惹眼。一九八八年經濟成長率為十三點二, 一九八九年為十二點二。其成功的經驗在於徹底的開放政策,將廣大的資源和廉價 勞力市場變成出口加工區,吸引了大量的日資和台資,以及美英等西方資本。不斷 的政變也未影響外商的投資信心。 然而,泰國的工業現代化也引起傳統與現代化的嚴重衝突。首都曼谷近年來成為 亞洲工業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也是愛滋病氾濫的港口,僅次於印度的加爾各答。而 泰國的民選政府儘管對現代化功不可沒,但官僚腐化、貪污的情況業已成為嚴重的 政治問題。 現代化轉型中文化激烈衝突 此次泰國的軍事政變雖然有許多黨派與軍事首領爭端的複雜因素,但根本的問題 仍然是傳統與現代的衝突。軍方指責察提猜的是「保護國王的敵人」和行政系統的 嚴重貪污腐化。軍方政變首領昆沙朋表示,「政變不是要反對現行民主制度,而是 要保障現行民主憲政必須由國王做為永遠的最高元首」。 泰國民主制度的危機,在東南亞以至中國頗具普遍性。傳統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將 西方傳來的民主制度加以再塑造,形成亞洲特有的民主範式。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對此曾有過深刻的描述,他認為亞洲的民主事實上不同於西方的或者稱為殖民地模 式的民主,而是帶有很多傳統文化的特徵,如孔子的理念,君主制和軍人干政等。 香港和新加坡的華人學者們多數亦認為,亞洲國家應當小心面對西式民主的一些 基本元素,如個人權利,自由,工會運動等等,這些元素在實踐中被證明未必有利 於經濟的成長,而且會與亞洲文化的元素如家族政治、老人和強人政治以及軍人干 政等相衝突。這些在經濟轉型的六十年代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在西方學界,亦 有美國的亨廷頓為代表的政治發展理論,強調權威主義政治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 用,它造成了經濟成長所必須的社會秩序的穩定。 然而,根據南韓、台灣、菲律賓等國家八十年代的經驗,一旦經濟成長,國家由 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並出現中產階級意識後,社會政治的變革又是不可避免的 ,關鍵在於政治變革時機的掌握。 獨裁是經濟繁榮的必由之路 李光耀在新加坡的權威主義獨裁政治雖然受到西方新聞界和自由派人士的指責, 但其二十年統治,創造了一個繁榮、穩定的國家,廣受東南亞各國政府的尊重。他 將獨裁政治與自由企業精神出色地融為一爐,在政治上捆束社會,經濟上使國民致 富,使不少鄰國羨慕他的成就。連越共政府也派團去新加坡取經,學習李光耀如何 既實行一黨獨大而又能使國富民豐,並使西方社會對他的獨裁視若無睹。 而察提猜泰國所實行的,正是李光耀式的技術官僚獨裁。察本人過去亦是將軍出 身。近年來,他的確在很大程度上達成了學習新加坡的目的,泰國的經濟成長率連 續數年維持在百分之十以上,人均所得翻了一倍多。然而,新加坡這種小型都市國 家的經驗,在中型國家泰國,並不能一帆風順。 泰國軍方戰後一直對政治保持著絕對的影響力。沒有軍方支持,任何政治家不可 能將政府運轉起來。其情形與印尼頗多類似之處。印尼總統蘇哈托自六五年上台後 ,一直以軍政首腦制統治國家,保障了社會穩定,也創造了相當程度的經濟繁榮。 另一個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作為英聯邦國家,亦保留了英國的議會傳統,但馬 來西亞的文官政府像李光耀一樣,只求英國式民主之名,卻改變其實。馬國總理莫 海默德近兩年來對該國司法系統,新聞自由,和反對黨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干預, 並用種族因素(華人政治團體)作為權力爭奪的槓桿。 美國前殖民地菲律賓在八六年的民主革命中,推翻了馬科斯的軍事獨裁統治。但 傳統的軍人干政文化並未消融,不斷爆出政變未遂的新聞。阿基諾夫人的政府亦向 馬科斯一樣,開始出現家族政治和腐敗的跡象。菲律賓完全照搬美國的政治制度, 但運作起來便顯出極大的文化不相容性。 無論在印尼、泰國還是中國,「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政治文化很難隨現代化而 消除。其中的一項原因是傳統上亞洲國家的軍人總有一種軍政一體的責任感,誠如 中國古代兵法家孫子所言:「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生死之地‥‥」然而,中 國古代卻有著世界各種文化中最發達的文官制度,唯有改朝換代的亂世裡,軍人才 介入政治。現代化轉型,也就是現代意義上的改朝換代。 政治腐化也是亞洲民主的特徵 而東方文化對公民社會的接受,也是一個艱難的歷程。東南亞國家的政治,鮮少 考慮民眾的觀念,甚至不考慮政治家族中普遍成員的意志。政治由家族中最有威望 的元老輩全權決定。中共廢黜胡耀邦、趙紫陽,清楚地表明了亞洲政治的特色。 而在泰國等實行普選制的民主國家,選票就像股票一樣,在「政治的市場」上公 開買賣。 泰國軍方就像中國軍方忠於共產黨一樣,效忠於王室而非人民和他們選舉的立法 、行政官員。這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在泰國軍人的眼中,只有國王在法理 上值得效忠;政治家不過是一群「靠政治發財的商人」。察提猜政府深知沒有軍隊的 國家化,泰國的民主永遠形同虛設。他嘗試對此加以改革,結果不幸敗北於軍方。 軍方以腐敗、保護國王的敵人和企圖打擊軍隊的罪名,罷黜了這位民選首相。 然而軍方的指責至少有一點是正義的。根據報導,泰國的金錢「政治污染」更甚 於它的工業污染。政客們利用民主來剝削人民,獲取利潤。如果說軍人干政還不是 亞洲政治文化的普遍特徵的話,那麼政治腐敗,則是亞洲國家無一例外的特徵。菲 律賓新政府如此,泰國如此,中國更如此。據報道,泰國的行政官僚的腐化受賄, 從中央政府、地區官員,一直到每個村的鄉長,極為普遍。 研究東南亞政治的學者指出,政治腐敗現象與國家貧窮程度是成正比的。在那裡 ,新加坡的政治腐敗程度最低,因為李光耀實行了一整套文官福利制度即高標準、 高收入。南韓和台灣次之;而泰國、菲律賓、印尼猶甚。 一位駐曼谷的西方外交官指出,東南亞各國的民主,就像從歐洲寒帶向亞洲熱帶 移植的植物,由於氣候和土壤的不適,不免會常常萎縮、夭折。麥克斯·韋伯斷言 :「民主和資本主義文明,只是基督新教的產物。」它是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尚 有待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