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餐 --大陸十年書市一覽 程 路 無論是今天還是昨天,不管在海外還是大陸,台灣或是香港,專家學者們在討論 中國大陸近十幾年的風雲變幻時,往往都忽略了對當代中國人具有顯著影響的因素 --書。 也許過來的人或許還記得文化大革命中的焚書。人們也不該忘記我們青春時代那 種對書的渴求和嚮往。事實上,中國大陸十年改革開放的迅速展開,在某種意義上 是借助了書這一種重要傳播媒介。 八十年代以來,有一些圖書受到大陸各方人士的青睞;作家,理論家中一部分開始 將自己的筆墨傾注於它,出版商們為了爭奪一部這樣的書稿不惜競相抬價,甚至撕 破臉皮;街頭巷尾的大大小小的個體書攤的業主們更是以它們作為自己的經營重點, 就連國營的新華書店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劃出專門櫃檯來銷售它們。 這就是大陸當代暢銷書的市場。 在文化出版頗不得景氣的背景下,暢銷書無疑是這種蕭條年代的幸運兒,它們當 了公眾業餘生活中風味各異的「文化快餐」。 一.江湖遊俠,刀光劍影 武俠小說無疑是這些年來中國大陸暢銷書中的重頭戲,就其出版數目之多,發行 量之大,閱讀面之廣而言,的確是舉足輕重的。 武俠小說先後在大陸掀起過兩次出版高潮:第一次,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五年, 第二次,一九八七年至今。 粗略統計,僅從一九八七年到一九八八年一年間,全國至少有三十家以上的出版社 正式出版了二百種、四百六十多部武俠小說,總印數超過五百多萬冊。而兩次出版 高潮的不同在於第一次的武俠小說熱還僅限於港台、海外華人文學中的新派武俠小 說,而且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不多,盜印和進口以謀暴利者多;第二次武俠熱卻絕大 多數由出版社出版,且不再局限於港台、海外華人中的新派武俠小說,從清末民初 以迄建國前,流行於全大陸的舊派武俠小說也大量重新出版,且印數不低於新派武 俠小說。 大陸出版的武俠小說琳琅滿目。如舊派小說中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 俠義英雄傳》、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獨手丐》等、顧明道的《花江女俠 》、宮白羽的《十二金錢鏢》、朱貞木的《七殺碑》、王度廬的《鐵騎銀瓶》、文 直公的《碧血丹心大俠傳》、姚民哀的《四海辟龍記》等等。流行於書攤的新派武 俠小說則更是不勝枚舉,僅作家就有金庸、梁羽生、溫瑞安、蕭逸、臥龍生、諸葛 青雲、司馬翎、柳殘陽等多人。當然,其中金庸的《神雕俠侶》等十五部作品、梁 羽生的《還劍奇情錄》等三十四部作品和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八十多作品 以及溫瑞安的《會京師》等行情尤為看好。 不過,由於許多出版社僅只是將武俠小說作為自己的搖錢樹,因此,不少武俠小 說印刷質量低劣,錯字連篇,錯訂、整章脫落者也時有出現。有的甚至還採取盜名 、移植、腰折等惡劣手段來蒙騙讀者,如將白羽的《武林爭雄記》、朱貞木的《羅 剎夫人》硬塞到金庸名下,將陳青雲的四卷本長篇《鬼堡》腰折,後兩卷冠以《洪 荒神尼》、《須彌神功》等。 儘管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了一批武俠小說的寫作高手,但是,當代作家雖有 馮育楠、翁雲嵐、歐陽平等風毛麟角者,其作品如《津門大俠霍元甲》、《玉姣龍 》、《春雪瓶》等,但其影響與新、舊派武俠小說不可同日而語,也沒有出現代表 性的大作家。武俠小說品種雖多,其路數卻有限。一般來說,那些俠客們在人品上 信奉儒家思想,在行為上遵循墨家風範,在精神上則以道家教條為本。在創作手段 上也都是以強烈的懸念設置、緊張的情節安排和複雜的人物命運為模式。即使是在 古龍、溫瑞安、蕭逸這些武俠小說的「革新派」作者那裡,也大體上沒有脫離這個 路數,只不過是外加了一些心理描寫、愛情刻畫等。儘管武俠小說創作的路數有限 ,但仍然征服了廣大讀者,無論是華羅庚這種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包遵信這樣的人 文學者,還是普通的大眾,都對武俠小說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與興趣,華羅庚曾稱之 為「成人的童話」,這或許是一語道出了武俠小說暢銷之奧秘。 二.少男少女 純情脈脈 和武俠小說在八十年代經歷兩次熱潮略有不同的是,武俠文學的熱潮是由死人和 港台華僑共同掀起的。在言情文學市場上,幾乎是港台當代女作家一家獨秀。瓊瑤 、三毛、亦舒、岑凱倫、席慕容、姬小苔、嚴沁、肖颯、玄小佛、廖輝英、揚子, 無一例外。 瓊瑤自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八六年,一共在海外出版了《窗外》、《在水一方》等 四十二部作品,在八十年代的大陸全部出版,重印者亦不在少數。此外,三毛的《 撒哈拉的故事》,亦舒的《散發》、《曼陀羅》,岑凱倫的《大家庭》、《影子山 莊》,嚴沁的《誰伴風行》、《脈脈誰語》,姬小苔的《七朵水仙花》,肖颯的《 愛情季節》,玄小佛的《風雨不了情》,廖輝英的《盲點》,揚子的《變色的太陽 》,席慕容的《無怨的青春》等,均是言情小說中的搶手貨。在這批言情文學中, 除席慕容是以詩與散文吸引讀者外,其餘都是情節性極強的言情小說。 從整體上說,其敘述的愛情故事大體逃不出三種模式-才子配佳人,郎才對女貌, 愛情一帆風順,甜蜜美滿;或有情人雖幾經磨難都生死不渝,終成眷屬;或相戀者偶 遭橫禍,遇外力強行干預釀成愛情苦酒。 就個性而言,這些港台女作家倒也各有千秋,各顯神通,如瓊瑤的哀婉,常以古 典詩詞點綴,三毛的瀟灑,岑凱倫的浪漫,席慕容的清麗,亦舒既注重寫女強人在 事業上的成功,又不忽略其事業成功後的孤寂與苦悶等等,而正是這千姿百態的創 作個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絢麗的言情世界。 雖然以瓊瑤為代表的這批港台女作家在港台也時常要遭到一些正流文人的非議, 但這依然遠遠無法阻止大陸眾多讀者對言情文學的青睞。有人說:言情文學的讀者 不是懷春的少女,就是寂寞的少婦。此言雖不無道理,但也不盡然如此,即便是對 那些喜歡擺弄拳腳的男士們來說,又何曾不樂意到這純情的世界裡去蕩漾一番呢? 瓊瑤們的小說以「純情」取勝,這就有利於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苦情」、 「烈情」、「哀情」、「孽情」、「怨情」、「奇情」等模式,這或許也是她們在 今天格外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當代大陸作家,特別是女作家何以在言情文學的世界與港台 作家相比格外弱小? 三.野史逸事,軼幕初窺 如果說中國大陸當代作家在八十年代暢銷書中的武俠小說和言情文學領域幾乎都 交了白卷,那麼,在紀實文學領域,他們則著實露了一回臉。 暢銷書市場上的紀實文學作品大體可分成三類。 一是歷史風雲人物的傳記或軼聞逸事。這裡主要是指本世紀中國歷史名流。以曾 為大陸神一般人物的毛澤東為例,有關他的紀實作品就有《毛澤東傳》、《毛澤東 逸事》、《走下神壇的毛澤東》等。此外,如葉永烈的總題為《「四人幫」的興衰 》的四部長篇:《江青傳》、《張春橋傳》、《王洪文傳》、《姚文元傳》和《陳 伯達其人》等,還有《鄧小平》、《周恩來傳》、《蔣介石傳》、《蔣經國傳》、 《李登輝》、《宋氏三姐妹》等等。這些人物或流芳千古、或毀譽參半、或遺臭萬 年,但他們都對本世紀的中國歷史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或許由於他們的出現, 歷史才因此而出現飛躍、停滯乃至倒退,這是一批富於魅力的人物,人們渴望瞭解 他們。 二是對本世紀重大歷史事件的紀錄。如反映歷史的《西路軍蒙難記》、《淮海之 戰》、《板門店談判》等,反映十年「文革」的《十年浩劫》、《上海生死劫》、 《二月逆流始末記》。這些記錄重大歷史事件的作品和前面提到的歷史風雲人物的 傳記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中國大陸近年風雲中一幅幅啟人思索的歷史畫面。 三是對重大社會問題的追蹤。舉凡當代社會所面臨的種種重大現實問題都在紀實 文學作家追蹤的視野之中,如自然災害、人口增長過快、住房緊張和分配不公、婚 姻戀愛中的不盡如意、賭博、走私等社會醜陋行為、及各行業不正之風等與廣大民 眾日常生活慼慼相關的社會問題差不多都在紀實文學中得到了反映。 四.理論暢銷,並非神話 一批理論書籍居然也能躋身於八十年代大陸暢銷書行列,構成了這一時期暢銷書 市場的另一奇觀。理論通常與暢銷無緣,只是八十年代大陸的暢銷書市場卻一反這 一般規律而別具一番特色。 綜觀八十年代大陸的暢銷書市場,下列三類理論書籍是格外引起讀者關注的。 一是心理科學研究類的圖書。這包括心理學研究大師佛洛伊德和榮格等專家的系 列著作,如佛氏的《少女杜拉的故事》、《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現 代靈魂的自我拯救》等;也包括其他一些人文主義心理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的著 述,如費洛姆的《愛的藝術》、《在幻想鎖鏈的彼岸》、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波伏瓦的《第二性》等,這些著作本來都是專業性很強的學術專著,如此暢銷大 約和大陸人由於長期封閉造成的逆反心理有密切關係。 二是側重研究中國歷史、現狀以及剖析中華民族國民性的圖書。如《文化大革命 的起源》、《東方專制主義》、《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等多是偏重於 對中國當代史進行研究的專著,而林語堂的《吾國吾民》、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 》、龍應台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則是偏重於國民性剖析,雖談不上系統 理論,卻往往筆鋒犀利,於嘻笑怒罵之中一針見血。這類圖書的暢銷顯然是迎合了 人們對歷史反思和對現實憂慮的心理需要。 三是討論人生類圖書。如美國作家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台灣作家羅蘭的《 羅蘭小語》等,這些書籍往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大量事例的分 析,討論人生旅途中不能不遇到的諸問題,話語親切,因而也具有強烈的感召力。 屬於理論類的暢銷書著作還有《理想的衝突》、《第三次浪潮》、《大趨勢》。 不過,也有些理論專著的暢銷恐怕純屬誤會所致,如法國結構主義大師羅蘭·巴特 的《戀人絮語》,若將標題改成《一個結構主義的文本》,恐怕問津者就要少多了 。 五.「讖緯」復活,「謀略」派生 「讖緯」這樣的詞於今天的讀者來說或許會感到十分陌生。在這裡所說的「讖緯 」,其中既包括經典意義上的「讖緯」之稱,如《周易》、墨相占卜一類,也包括 由「讖緯」而派生出來的一些難兄難弟,如氣功,宗教養身,謀略一類,這些圖書 雖不一定是嚴格意義上的「讖緯」之作,但從讀者接受這一角度來看,兩者的暢銷 卻有異曲同工之處。當時光運轉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時,他們竟然奇跡般地得到了 復活,而且從開始時為統治者服務的殿堂上步入了大眾化的暢銷書行列,這種現象 實在頗有意味。《周易》星相、占卜一類可謂正宗的「讖緯」之作。作為一種文化 遺產,研究它、發掘它都是十分正常的事,可今天它們在暢銷書市場上的流行之廣 則未必正常。坦率地說,今天的讀者,有多少人能讀懂《周易》呢?可《周易》卻如 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暢銷書市場上。為什麼《周易全解》、《白話易經》、《易經 探微》《周易與預測學》,相應的還有《中國古代算命術》、《黃道吉日析》等等 ,真可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有的出版社就更絕了,如某出版社乾脆將「四庫易 學叢刊」共十一本一氣端了出來,這既省事,又痛快。 氣功養身一類圖書大約是「讖緯」之作的近親。在八十年代中國的暢銷書市場上 ,其行情不斷看好。作為強身之術,它們受到大眾的偏愛無可非議,只是人們對它 們的愛近乎瘋狂,值得玩味。嚴新的氣功報告一下子就有三種版本,柯雲路續其長 篇小說《大氣功師》大受歡迎之後,最近又將該書中的理論文字抽取出來,編成一 部《人體宇宙學--大氣功師理論剖析》,照樣身價倍增。至於其它名目繁多的氣功 和養身圖書就更是難以一一枚舉,某初版社在「氣功養身叢書」的名下一氣推出了 幾本,而另一出版社則以《白話中醫古籍圖書》為名排出了六本,還有《中國古代 房事養身術》、《氣功療法集錦》等不盡其數。 謀略類圖書雖說與「讖緯」說並無淵源關係,但從讀者接受心態角度看,兩者又 有割不斷的聯繫。其中既有《謀略庫》、《智謀大全》這樣的謀略經典之作,也有 《說三國,話權謀》、《常勝不敗的心理戰術》、《百姓致富通書》、《家庭萬事 通》這類「准謀略」書籍。這些「謀略」是否頂用尚且不論,但打上「謀略」二字 即可暢銷,這無疑是成功的謀略之一。 六.外國小說,各領風騷 說到八十年代大陸的暢銷書,我們不應忘記另一重要門類--翻譯作品,從內容上 看,屬於暢銷的作品比較駁雜,在我們前面已提到過的言情、紀實、理論、讖緯」 等門類中都有翻譯作品的位置,而這裡著重想提出來的則是虛構性的翻譯小說,應 該說它們在八十年代中國暢銷書市場上所佔的比重也是不小的。 這其中雖有瑪格麗特·杜拉的《情人》、克洛德·西蒙的《費蘭德公洛》、馬克 ·薩波塔的樸克牌小說《第一號創作》、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等經典性文 學名著,但更多的則是以描寫推理偵破、言情、黑幕、暴力為能事的通俗小說。時 至今日,有幾位讀者不曉得克裡斯蒂、森村誠一、柯林斯、華萊士、謝爾頓、羅賓 斯這些城外的通俗小說家的鼎鼎大名呢? 人們既需要金庸、梁羽生的武俠,也需要克裡斯蒂、森村誠一的智俠,既需要中 國作家筆下的紀實,也需要謝爾頓虛構的黑幕;既需要瓊瑤、岑凱倫式的純情脈脈, 也需要柯林斯、華萊士式的慾望。是是非非自當別論,只是這口味的眾多卻是難以 抑制的。 當然,八十年代大陸的暢銷書不僅僅只限於上述六類,但從中看到的現象和分析 中,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和感到大陸人對書的飢不擇食的慾望。 寫到這兒,筆者不禁又一次想到美國的快餐,那種食之無味,享之無價的滋味, 極似過去十年的大陸文化出版市場,這種畸形的現象雖然利弊難判,但由此而引發 的思考卻是值得人們長期玩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