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編輯方針 丁 楚 如何辦好一個刊物,或者說如何評價一個刊物辦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主辦者對刊物的定位,也就是編輯方針。編輯部常常接到許多讀者和盟員的來信, 大家眾說紛紜,每個人對刊物都有不同的要求,都希望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進雜誌編 輯。當然,眾口難調,我們很難使所有的人滿意,但我們綜合了大量的意見,基本 上把我們的編輯方針定在以下原則上: 1)嚴肅而又通俗。通俗,意味著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要考慮讀者的喜好,嚴肅又意 味著我們不能完全跟隨一般讀者的喜好。要看到,《中國之春》比一般的政論雜誌 具有更重要也更特殊的歷史地位。今後的歷史學家在考查中國民主運動思想發展史 的時候會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所以我們不但要對讀者負責,同時更要對 歷史負責,要使我們發表的東西基本上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登 一些小道消息時採取比較謹慎的態度,儘管我們同樣有渠道得到它們,同時我們對 一些過於大眾化的內容也持有保留態度。 2)理性而又溫和。這意味著盡量避免用過於激烈的語言,而提倡用中性理性的語 言批評大陸時政。我們的立足點面向灰色地帶,即廣大的中間地帶,以便取得大多 數人的理解和支持。當然這一低姿態可能滿足不了民運陣營中少數激進派的口味, 但權衡利弊,我們認為,從反對專制的立場出發,激進派即使不讀《中國之春》也 會去衝鋒陷陣。符合他們的基調曲高和寡,不但功效不大,而且會嚇跑一批中間動 搖的群眾。相反,把宣傳的立足點放在灰色地帶,可以發揮最大功效。這就是胡平 提出的「最大公約數」戰略。 3)獨立的立場和價值觀。作為一個反對派刊物,最重要的特徵是保持獨立的立場 。但僅此還不夠,還必須有獨立的價值體系。海外有些刊物儘管也持反共的立場, 但仍然不自覺地沿用中共官方的價值尺度去衡量事物的輕重。例如,過去在體制內 的知名人士一旦受官方批判,在體制外便具有了同樣的份量。他們在體制內和體制 外的知名度均得益於官方的宣傳。而那些長期默默無聞地在民間堅持政治改革的人 士,儘管做出了更有意義的努力,也長期得不到輿論界的注意和重視。這種現象說 明,歷史還是官方寫的,人們只是習慣地用相同的價值尺度對一些事物人物進行了 相反的的評價而已。最近幾年,《中國之春》一直在努力打破這種局面,試圖建立 起獨立於官方宣傳的價值體系。例如我們很少將注意力放在那些在官方和海外輿論 界都走紅的熱點人物和事件,而盡最大的努力去宣傳那些從「四五」和「民主牆」 時代就獻身民主的老民運人士,宣傳那些為官方所封鎖,被海外忽略的民運事件。 在這一點上,我相信海外沒有幾個刊物可以和《中國之春》相比。例如,如果沒有 《中國之春》的系統宣傳,像王軍濤和陳子明這樣的體制外民運人士和他們的事跡 在海外很難有今天的知名度和地位。 4)開放和自由化的形象。過去《中國之春》曾給讀者一個民聯機關刊物的形象, 這種形象會使很多人產生疏離感,限制雜誌的影響範圍。兩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淡 化這一形象,使《中國之春》不僅僅局限於宣傳民聯宗旨的喉舌,而且也成為海外 民主運動的輿論陣地,成為各種思想和觀點交流的園地。我們希望讀者們能夠理解 ,《中國之春》發表的文章只代表作者的觀點,而並不一定都代表民聯的觀點,盡 管我們在取材時會遵守一個基點和底線。各種不同的觀點都可以在這裡爭鳴辯論, 個種商標的貨色都可以在這裡展出,我們只不過提供一個場所。《中國之春》將由 它本身的運作證明,市場的建立比賣什麼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形式重於內容, 這正是我們長期以來宣傳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