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政決算看大陸國力 鄭維年 今年四月召開的人大會議期間,財政部向大會代表詳細地公佈了中國大陸一九九 零年財政收入與支出數字。這是一份最能說明中國大陸國力的報告。我們就此向讀 者作一些介紹並適當加以估評。 一九九零年大陸財政收入為三千二百四十五億人民幣(下同),其中各項稅收入為 二千六百一十七億,占財政總收入的百分之八十點七;海關稅收二百六十九億,佔百 分之八點三;向國內、國外新借款三百五十九億,佔百分之十一。一九九零年大陸財 政支出為三千三百九十五億,其中用於生產性投資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為八八百 三十四億,佔百分之二十四點五;用於文教與科學、行政管理、國防、城市維護、農 村與農業發展支出為一千五百五十六億,佔百分之四十五點八;用於價格補貼支出為 三百七十九億,佔百分之十一;利用外資總計一百六十三億,佔百分之四點八;用於 償還內外債本息一百八十九億,佔百分之五點五;用於落後地區的補助為一百一十六 億,佔百分之三點四。一九九零年大陸財政赤字為一百五十點四億。 比較一下中央與地方兩級政府財政決算,一九九零年中央財政淨收入一千三百三 十六億,中央財政淨支出一千四百四十七億;地方財政淨收入為一千九百零九億,地 方政府財政淨支出為一千九百四十八億。中央財政赤字一百一十一億,佔全部財政 赤字百分之七十三,地方財政赤字四十億,佔百分之二十七。 上面這些枯燥的數字反映了中國大陸目前的經濟實力與國家能力。 整個國家的財政能力非常薄弱,以中國十一億人口的國家,一九九零年國民生產 值僅一萬七千四百億人民幣,合三千一百億美金,國民收入一萬四千三十億,合二 千六百億美元,年度財政收入三千二百億美元,折合美金不足六百億。在如此低的 財政收入中,用於新投資的也僅僅是八百億人民幣,折合美金一百六十億。這麼小 的新增投資能夠用來做多少事呢?所以領導人渴望外資,而目前仍未緩解的政治局面 ,又從政府和民間兩方面限制了外資的流入。 中央政府承擔的財政壓力太大。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財政支出中,價格補貼占 了三百七十九億,如果加上國營企業虧損而沖減的稅收五百七十八億,兩項合計九 百五十七億,再加上內外債還本付息一百八十九億,這些就超過了一千一百四十億 ,達到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國家財政被價格補貼、國營企業虧損壓得喘不過氣來 。然而中央政權並未因這種迫人的壓力而減少承擔包攬社會一切的職能,「打腫臉 充胖子」,硬要繼續去投資大型項目,繼續補貼價格,繼續承擔國營企業一切虧損 。 中國大陸的制度怪弊就在這裡:由於全社會的「公有制」造成了人的惰性,生產 效率低下,而制度造成社會結構間的摩擦與內耗,又加大了各種支出。到目前,幾 乎看不到任何力量可以改變這種制度性的財政危機。 地方的財政能力在逐步加強。從收入看,地方財政收入比中央高,地方財政赤字 也少得多,而地方承受的壓力遠比中央小。自一九七九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兩級財政 ,中國大陸在僵化體制的外殼下,開始了兩級政權的分權演化。中央每隔一定時間 都要打擊一下地方力量,但是,地方上的經濟、政治力量在「兩級財政」的有力庇 護下,逐步成長壯大,現在,經濟富裕的省份已經敢於對中央政府「敬而遠之」了 。將來會怎樣?可以預見到,一旦大陸在未來經過了一場政權危機後,新的穩定政治 集團會將中央與地方兩級權力的界定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 一九八四年底,一些年輕人曾大聲疾呼,國家不能再承擔那麼多社會責任了,中 央政權的經濟職能應逐步弱化,國家管理應盡快退出直接指揮企業的領域。但是, 包括最開明的一些領導人都未聽進去。今天,艱難的財政局面,已經證實國家已經 沒有力量大包大攬了,從一個包羅萬象、無所不在的強中央集權,到包袱沉重,步 履維艱的軟弱中央政權,這本身就是共產主義加上強權政治在中國走向衰敗的一個 明顯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