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禍》:預言中國崩潰·死亡·再生 何 頻 一位現居中國大陸的匿名作家,撰寫了一部長達五十萬字的政治寓言小說《黃禍 》,以六四事件為背景,描摹了中南海最高層權力的撕奪、中國社會各種沉痾難起 的問題,預言鄧小平去世之後可能出現的大崩潰情況。此書尚為正式上市,即引起 新聞界和評論界的廣泛注意,有人預言此書將會在讀者中造成極大的震撼。 一百多年前,德皇威廉二世說:「捍衛歐洲,使它不致被廣大的黃種人侵入‥‥ 我在幾年前所描繪的那種黃禍正成為現實。」 七十年後,毛澤東說:中國人最不怕打核大戰,充其量死掉三億人,看你們西方 人誰賠得起! 又過了三十年,鄧小平說:「假如中國共產黨失去對中國的控制,將會有一億人 流亡到印度尼西亞,一千萬人到泰國,五十萬人到香港!」鄧小平這個觀點最早是八 九年六四後提出的,又於九零年五月十三日、六月十一日先後向埃及總理穆巴拉克 、香港富商包玉剛、加拿大前總理杜魯多談過。他向杜魯多說:「如果(大陸)內戰 一打起來,本身就是血流成河,還談什麼人權?人都往外國跑,中國的難民將不是百 萬、千萬,而是成億、成億,誰受得了?美國受得了嗎?」他對穆巴拉克宣稱:「如 果中國亂,將是世界性的災難。」以上的談話,都是獲得證實的消息。今年四月二 十五日,台北中央社又報道說,鄧小平最近再次提出了以輸出難民來要脅西方的論 調:「如果西方各國再堅持經濟制裁,不妨對沿海各地鬆一鬆(管制),讓那些為數 不少的、總是想外逃的人,不論用什麼辦法,就讓他們跑出去;步越南後塵,被人譏 笑也不要怕。」 你可以說鄧小平無賴,但你不能不說這是中國的現實。中國大陸實現民主化的根 本障礙固然是中共一黨的獨裁統治,但同時臨近爆炸的人口、枯竭的能源。污染的 生態環境、坍塌的社會心理、中斷的倫常法則、正惡化中的少數民族關係已將中國 逼到步步危機,隨時都可能出現大崩潰的境地。現在,中國的前途已不是過去所提 及的「中國往何處去」那樣簡單,而是:中國的毀滅有可能是世界毀滅的開端。 一位現居中國大陸的作家,花了近兩年時間秘密撰寫了一部關於中國大崩潰狀況 的政治寓言小說,取名為《黃禍》。已由加拿大明鏡出版社和台灣風雲時代出版社 同時出版。引起了新聞界和評論界的廣泛注意。該書正計劃翻譯成多種文字,評論 家認為「將引起讀者極大的震撼。」 《黃禍》的故事梗概 急於擺脫困境的中共總書記雖身兼軍委主席,但毫無控制軍隊的能力,人稱「二 等兵」。他為了爭取民心,獲得西方經濟支持,打出了為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屠殺事 件翻案的牌,同時將黑龍江省租讓給日本抵償巨額債務。以「太子黨」王鋒為代表 的軍方勢力和中共強硬派早對社會動亂和政府無能不滿,借用日本殺手暗殺了總書 記,全面接管了政權,使中國更加法西斯化。深諳中國社會問題、處理社會危機有 非凡能力的智囊人物石戈在各方勢力的平衡中,當上了沒有實權的副總理,他支持 並保護一項綠色實驗,以歐陽中華為首的綠色組織認為唯有綠色生活方式才能使人 類免於毀滅。 在福建副省長黃士可的帶領下,經濟相對自由發達的東南諸省為了維護自己的利 益宣告實行「一國多制」,脫離北京獨立,並獲得部分軍隊的支持。北京政權大舉 南伐,爆發南北戰爭。 由於北方的軍事優勢和重工業實力,南方節節敗退,注定難逃敗局。在福建將被 攻克的前夜,用美人計成為黃士可情人的台灣女特工百靈促使他向台灣求援。早為 「反攻大陸」做好準備的台灣軍隊迅即登陸,形勢逆轉,內地各省紛紛響應,台軍 長驅直入,兵臨北京。 在別無選擇的生死關頭,王鋒促使黨政要員一致同意發射核彈摧毀台北。唯一的 反對者石戈逃進澳大利亞使館並通知台灣,但未能成功,台北摧毀,台軍攻勢瓦解 ,北京重新控制局面。 台灣軍隊發誓復仇,高價購買核武器,並派出數個突擊隊搶佔大陸核基地。南軍 指揮官李克明不忍北京毀滅,在最後一刻打死了他深愛的百靈,但未能阻止兩枚偏 航導彈打到蘇聯境內。中國內戰眼看轉變為喪失理智的核濫炸,為了保證國際和平 與安全,美蘇在聯合國名義下同時行動,一舉摧毀了中國的全部核武器與核工業。 另有王鋒才知道的一艘在絕密狀態下製造的新型導彈核潛艇,艇上擁有四十枚核 彈頭。在被進駐中國的聯合國部隊逮捕之前,王鋒把潛艇全體官兵家屬死在美國核 彈下的電文發了出去。 曾被以叛國罪處死刑的石戈在美蘇明爭暗鬥的夾縫中被推到新政府首腦的位置。 他知道大崩潰已經開始,挽救十三億中國人的生命成了他的使命。他用高超的政治 手段盡可多獲得國際援助,重派綠色組織建立生存基地,推廣女農學家陳盼培植的 高產作物——薯瓜,同時實現他醞釀已久的新型社會制度——逐級遞選制。 石戈深知僅靠資源耗盡,生態徹底破壞的中國土地絕無維持十三億人生命的可能 。飢餓的流民洪水般左突右撞,水庫遲早潰決。他實行了一個龐大的秘密計劃—— 因勢利導,組織起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民族大遷移。數億中國難民從幾千里的中蘇邊 境突入西伯利亞,沿古絲路進入歐洲,千千萬萬船隻橫跨大洋駛向北美和澳洲,近 十億中國難民鋪天蓋地地湧向世界。巧妙的外交使窮國讓路。而富國縱有強大的軍 力,在無邊無際赤手空拳的難民面前卻一籌莫展,人類本已病入膏肓的生活方式和 原有秩序被這個衝擊從根本上動搖。 首當其衝的是蘇聯。美國有太平洋屏障,雖也焦頭爛額,比蘇聯還好得多。蘇聯 只有把美國拉到同等位置才能維持不敗的趨勢。石戈單身進入蘇聯佔領區,會見蘇 共總書記,使其同意開放遠東港口,提供大批船隻,成功地提高了向美國輸送中國 難民的能力。美國為了保護自己,最終對蘇聯遠東進行軍事封鎖。封鎖和反封鎖的 戰爭就此展開。 石戈發現了那艘中國潛艇的線索,當他通知美國時,卻被早已把他視為敵人的美 國官員認為又是一個騙局。潛艇艇長丁大海抓住美蘇衝突最恰當的時機,將核彈頭 打向美國,使美國誤以為來自蘇聯,倉促對蘇聯進行全面核打擊,蘇聯也立刻反擊 ,核大戰爆發。 包圍地球的核煙塵遮蔽了太陽,核冬天降臨,全球農作物絕收。美蘇為了挽救自 己,出兵世界佔領資源。各國社會、政府、邊界紛紛崩潰,飢餓、仇殺、死亡、成 為全世界人類共同的處境。 擁有逐級遞選制和薯瓜的中國難民這時反倒成了穩定因素,他們形成遍佈全球的 自救組織,與當地人民共渡難關,在工業社會和物質主義全面毀滅的巨大代價基礎 上,一種新型行社會和生活方式開始萌芽,也許那就是人類的希望,一個必須以毀 滅迎來的時代轉折。 石戈走遍天涯海角,尋找陳盼。 蘇曉康等人極力推薦《黃禍》 《黃禍》最早刊登於加拿大《新聞自由報》。今年四月號的台灣《聯合文學》將 《黃禍》列為特別推薦小說,並刊出近十萬字的部分章節,開始引起評論家的廣泛 關注,先後在港台北美報刊發表有關該書評論的作者包括何頻(加拿大《新聞自由報 》總編輯),蘇曉康(《河殤》總撰稿人之一)、王兆軍(原中國新聞出版社副總編輯 )、陳曉林(台灣出版家)、劉紹銘(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遠東文學系主任)等人。 據何頻介紹,《黃禍》的作者曾在北京目睹八九年的群眾運動。「六四」之後, 他沒有逃離中國,而是躲藏在大陸某地日夜伏案疾書,花了近兩年時間方完成。手 稿經過曲折的途徑運送出來。作者為了撰寫此書,數年前即開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 各種思潮,中共和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政治結構、經濟狀況、軍事實力及人民的價值 觀念等搜集了大量資料,並進行了深入研究。令人驚訝的是,從《黃禍》的有關章 節看,作者對海外民運存在的問題和局限,頗有「先見知明」。何頻說:「讀完《 黃禍》的手稿,我拚命使自己相信這只是一派聳人聽聞的胡言,只是一個失落文人 杜撰的白日夢。然而,我至今仍被一種難以抵抗的恐懼感籠罩著。在我讀過的所有 文學作品中,沒有一部象《黃禍》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震撼力。《黃禍》作為預言小 說,未來的中國變化當然不一定會依據作品設想的模式進行。中國實在存在太多變 數,任何可能隨時隨地都會發生。《黃禍》的意義不在於它為未來的中國構想了一 種可能,更重要的是這種可能建立在中國的現實土壤上。倘若中國人和關心人類前 途的人都讀讀這本書,也許《黃禍》所描寫那種大災難場面出現的可能性會減小一 些。」 蘇曉康為此書撰寫了七千多字的序言,他認為:「六四以後,中國大陸走進了一 種崩潰的機制。這種機制也有它一套程序,環環相扣,像多米諾骨牌的倒塌一樣, 無可遏制。崩潰一般會按三個層面依次推演:社會心理的坍塌、政治制度的解體、 倫常法則的中斷。至此,社會開始大分化、大動亂,各種力量輪番撕殺,直到殺出 一個新的遊戲規則,崩潰的機制才會停下來。否則社會一直會解體下去,直到文明 的總崩潰‥‥《黃禍》這部書,將這種種變數,和那種雪崩般的坍塌,悉數描摹出 來。寫得如此驚心動魄、如此恢弘而又章法井然的政治寓言小說,在當代中國文學 史上恐怕還是第一部。作者想像力之大膽奇詭,知識結構之寬闊豐厚,文學之雄健 渾然,都是令人驚詫的。在整本書的大悲歌中,雖然你感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但 你還是會被那種漸漸逼近的恐怖的大限引著往前走,去經歷一次幻想但卻並非絕不 會發生的中華民族的毀滅。我祈望每一個中國人,包括那些不再對中國未來負責的 形形色色的政客們、軍人們、大老們,都讀一讀這本《黃禍》。」 王兆軍在題為《古老民族的警鐘》的評論中說:「從來沒有一部小說使我讀後感 到如此可怕,如此悲傷。政治的積弊,思想的沉痾,生命難以為繼的危機和那些在 困境中失去理智的人們,將巨大的災難帶給大陸,並且在世界範圍內形成搖撼一切 的社會颶風。舉目茫茫,一片黃湯‥‥‥《黃禍》以寡頭專制政體、自然資源匱乏 和人口膨脹作為出發點,描述大陸脆弱到隨時都會崩潰的狀況,向我們這個民族提 出了警告,也向全世界人民敲響了災難的警鐘。你會像我一樣扼腕歎息,一樣不寒 而懍。你也許會暴跳如雷,也許會祝福,也許還會譏咒,你還會向這部小說提出一 串的疑問。」 陳曉林說:「沒有人能夠預期:在海峽兩岸的文學創作都處於沉悶的底潮之際, 甚至在整個世界文壇的風向亦正偏向於纖巧型的、遊戲式的文學試驗之際,中國土 地上竟然奇跡似的綻放了這樣一部大風格的、史詩般的作品。但可以預期的是,《 黃禍》不僅將撞擊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心靈,而且必將為舉世文壇注入一股新的激 素,引發一番新的迴盪。」 劉紹銘專門評論了《黃禍》中一個非主角、卻比較重要的人物丁大海——核潛艇 長。他認為,《黃禍》素材刺激,比起拍成電影的美國暢銷小說《紅色十月》,過 之無不及。但劉紹銘說:「一九八五年以來,大陸小說家成就非凡,有目共睹。中 國作家犯事,只要範圍限於吾土吾民,只要忠於良心,勤於觀察,不難相信而有徵 。但一涉及異國情調,就容易出紕漏。王蒙如是,蔣子龍如是。」「《黃禍》的作 者有關專業的常識可能相當豐富,對中國國情亦相當熟悉。但筆觸一涉及城外風土 人情,就犯了想入非非的毛病。」劉紹銘認為小說中關於丁大海的一段艷遇是「不 足而信。」劉紹銘說:「瘋子當了核潛艇指揮官,是《黃禍》的根源,大眾難逃劫 數。希望《黃禍》緣起於幻想,也滅於幻想。也希望除了丁大海之外,中共軍頭目 中,再沒有其他開汽水(早洩)的銀樣蠟槍頭,否則世界和平就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