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大選的感與思 馬怡陽 這個制度產生了我,這個制度也改變了我。 對我來說,現在是改變這個制度的時候了。 ——塞利斯·尼古拉耶維奇·葉立欽 俄國進入制度化革命的階段 托克維爾有言:「選舉是制度化的革命」。對於實行共產主義制度達七十多年的 俄國而言,非革命不足以重新振興。如果說戈巴喬夫至今所作的一切,是一場偉大 的改革的話,那麼,他的政治對手兼盟友的葉立欽,則在進行著一場斷裂歷史,重 建制度的革命。 六月十二日,占蘇聯面積四分之三和半數以上人口的俄羅斯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 公民大選,葉立欽所向披糜,在初選中擊敗包括共產黨候選人在內的五名對手,成 為俄羅斯第一個民選行政首腦。此次大選,已成為蘇聯歷史的分水嶺。其意義,可 等同於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 專制與民主的分野在於選舉,在於政權和領袖產生的方式。儘管民主曾選舉上大 獨裁者,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但是,專制制度絕無可能通過民主選舉去繼續統治。 中國也好,西方也好,古今中外概無先例。而選舉這種「制度化的革命」,好就好 在,它將社會革命的轉型以文明的方式,和平的方式達成。 俄羅斯民族自古以來便是一個產生帝王和專制的土壤。她地處歐亞兩種不同文化 之間,不斷地受到來自東方和西方先進文明的侵襲和挑戰。加之自然環境嚴酷,遂 養成強悍而沉穩,專制而又極富浪漫氣質的民族特質。從國情與傳統看,俄羅斯民 族接受民主制的政治文化,的確是件殊為不易的成就。韋伯早年在從軍駐守與俄國 對峙的邊境上時,便感慨斯拉夫與日爾曼的民族差異之大。而湯恩比則乾脆將俄國 列在西方基督教文明之外,認為俄國西化的機會,甚至比奧斯曼帝國還低微。 共產黨嚴肅對待大選應當肯定 然而,俄羅斯通過西化尋求民族振興的意志卻生生不息。彼得大帝用德文命名首 都彼德堡(PETERBERG),強迫貴族剃掉勇武的像征——鬍鬚。亞歷山大二世大造法國 行宮,貴族以說法語為身份的標誌。列寧更是打破一切傳統,用德國猶太人馬克思 的理論重建俄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烏托邦—蘇維埃。然而,列寧的西化 把俄國引入了一個歷史的歧途,達七十多年之久。 戈巴喬夫的「新思維」面對最大障礙,便是列寧主義的政治文化。去年蘇聯的政 治、經濟混亂無以復加,共產黨強硬派,戈巴喬夫的中間勢力,葉立欽代表的激進 民主派之間衝突疊起。很多蘇聯問題專家預測蘇聯各派勢力去冬將發生大火並,戈 巴喬夫將下台以及內戰迫在眉睫。這些推測,根據的是布爾什維克的政治原則,即 僵硬的黨性和原則性。列寧終身反對政治妥協即所謂「機會主義」,他認為為了某 種利益而放棄原則,是政治上的背叛行為。而民主政治的精髓,正在於政治對立的 勢力,通過利益的分享達成妥協和共存。 俄羅斯共和國的選舉,標誌著蘇聯政治文化由列寧主義向民主制度的過渡。俄國 沒有內戰,戈、葉沒有火並。甚至共產黨強硬派也認真地對待選舉,組織新聞媒介 向葉立欽發動攻勢,讓前總理魯茲可夫等五人出馬,試圖分散葉立欽的選票,使之 無法以百分之五十的多數取得初選的成功。無論共產黨強硬派怎樣詆毀葉立欽,他 們能嚴肅對待選舉,接受選舉的結果,已算不失風度。蘇聯的政治動盪,可望透過 俄羅斯大選以及隨後各其它加盟國的大選,得到本質的轉變。 五百日經濟方案可望推行 葉立欽大選獲勝,不僅標誌著俄國有望避免流血革命,建立制度化革命的民主程 序。而且,公民大選產生的總統權力,使他獲得了推行急進經濟市場化和私有化的 許可狀,即著名的「五百日方案」。這項方案在去年秋天提出後曾轟動一時,受到 蘇聯新一代經濟學家,改革家和民眾的普遍贊同,也獲得包括薩克斯在內的西方經 濟學界的普遍認同。該方案要強迫蘇聯龐大的計劃經濟和官僚體系就範,通過全面 、迅速的市場化和私有化,重振蘇聯崩潰的經濟。 五百日方案成敗難料,但對於已經壞到不能再壞的蘇聯經濟而言,五百日方案不 失為一個大的創舉。世界最大的公有制計劃經濟體系,將在一年內徹底轉型為私有 制市場經濟。根據東歐各國的經驗,由公有制到私有制的轉型,難免出現強烈的陣 痛,但長痛不如短痛,熬藥和瘡不如刮骨療毒。更重要的是,如果市場經濟改革長 期滯緩不前,人民長期看不到改革的好處,將會出現改革疲憊症。民眾對經濟改革 衝擊的耐受力是有限度的。匈牙利、南斯拉夫和波蘭的經驗證明,不徹底變革所有 制的任何經濟改革方案,都像是一個找不到出口的迷宮,最終會使人民失去熱情。 葉立欽的成功使這位烏拉爾礦工的兒子握有蘇聯最好的歷史機會。預定在七月舉 行的全蘇新聯盟條約的談判,他將處於主導潮流的地位。各加盟共和國可能獲得稅 收、預算、對外合作以及私有化的種種分權利,戈巴喬夫和蘇共中央的地位將受到 巨大的挑戰。葉立欽應美國總統布什之約訪問美國,並可望基於俄羅斯的民主變化 ,單方面獲得法國等西歐國家的經濟援助。俄羅斯的政治發展,將帶動整個蘇聯的 政治變遷。 二十大的孩子相互妥協 葉立欽與戈巴喬夫屬同一代政治家,不僅年齡相仿,而且政治背景亦如出一模。 戈巴喬夫是高加索農夫的兒子,葉立欽是烏拉爾礦工的兒子,兩人的家庭出身均是 共產黨文化中的政治清白之家,又不似中共第二代領導那種世襲權貴豪門,太子黨 當道。他們都是衛國戰爭後成長起來的技術官僚,戈巴喬夫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 系(先習農業),葉立欽畢業於斯維爾德濟夫斯克綜合技術學院建築系,但兩人畢業 後均在邊遠地區基層黨委發展,以出色的地方治理才華漸露頭角,於八十年代同時 進入蘇共中央政治局。 蘇共黨內把戈、葉這一代稱為「二十大的孩子」。因為他們的政治成熟,受到赫 魯曉夫改革潮的巨大影響,奠定了日後改革思維的基礎。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正值 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提出「秘密報告」,全面否定斯大林,並與美國簽下 緩和東、西方關係的「戴維營協定」。因此,兩人在政治開明方面有著同樣的歷史 淵源。 然而,一九八七年在蘇共黨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戈、葉兩人首度出現政治分歧 。葉立欽當時對黨內最有威望的元老、也是提名他進入政治局的裡加喬夫猛烈開火 ,遭到戈巴喬夫總書記的批判,並通過票決將葉立欽逐出政治局。這兩位蘇聯改革 的鉅子從此結下了政治粱子,同欲改革卻水火不相容。葉立欽也由此成為反叛極權 ,不畏強暴的大眾英雄。 此後的葉立欽幾乎喪失了他的政治前途,但戈巴喬夫仍然給他安排了一個部長的 職位。葉立欽在黨內的前途堵死後,開始在莫斯科蘇維埃大會重整旗鼓。八九年, 葉立欽終於當選為莫斯科選區的全蘇維埃代表,並與已故人權鬥士沙卡洛夫一道, 組成了一個「跨區小組」,以蘇維埃大會為講壇,不懈地推動地方民主。取消憲法 第六條(一黨專政),以及今日的「民主俄羅斯」組織,均是這個小組的直接建樹。 葉立欽建黨開闢第二戰場 一九八九年,戈巴喬夫的「新思維」以改革開放政策全面鋪開後,葉立欽也開始 了他處處領先戈巴喬夫一步的激進改革行動。兩人的不同之處在於戈巴喬夫作風穩 健,把握蘇聯左右各派勢力的利益折衝尊俎;葉立欽則言止激進,成為改革派中的激 進派旗手。戈巴喬夫以現實政治實體為參照系,認為黨、軍、克格勃以及大軍工企 業、格別烏仍然是蘇聯政治生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葉立欽則把自己的全部政治 基礎建立在公眾的民意之上。 一九九零年,是葉立欽政治氣勢扶搖直上的年份,他先當選為俄羅斯蘇維埃的主 席,又在蘇共二十八大上毅然退黨,宣示著一個歷史的終結。共產黨不再能夠作為 一個獨裁的權力而受到崇拜,共產黨開始產生自己的叛逆者。葉立欽,礦工之子, 紅色工程師,地委書記,政治局委員,蘇維埃人民代表,終於唾棄了黨。正如他在 自傳中所言:「這個制度產生了我,這個制度改變了我。現在,對我而言,是改變 這個制度的時候了。」 中國會出葉立欽嗎? 筆者在以前的幾篇比較中蘇改革的文章中指出,蘇聯的政治改革之所以一鼓作氣, 取得了超過中共十年改革的突破,有兩個最根本的特點:一是蘇共強硬派元老勃列 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三年時間內相繼而亡,政治局中,僅存下一位裡加 喬夫,遂使得戈巴喬夫這位即無顯赫家世,又無軍方基礎的少壯一舉成功。二是蘇 聯的改革從最初便出現了多種勢力並存的政治多元局面,特別是葉立欽鬧出的獨立 於共產黨權力的非共勢力。僅以此次大選為例:六名候選人所代表的政治利益分別 有共產主義者,溫和共產主義者,民族主義者,正統中央集權派和民主主義者。反 觀中共的十年改革,所有政治勢力均在黨內角鬥。胡耀邦、趙紫陽無論多麼開明, 均未敢問共產黨體制外的抗爭,也就無望達成體制化的革命。如果沒有葉立欽退黨 挑戰制度,形成黨外勢力,蘇聯今日恐無望達成多元政治的局面。對目前的中國而 言,我們更需要出葉立欽而非戈巴喬夫。沒有葉立欽,不僅中國不會出戈巴喬夫, 而且戈巴喬夫會變成蘇聯的鄧小平。 隨著俄羅斯大選的進軍號,蘇聯的黨外民主勢力將在接踵而來的各加盟國,各級 市州選舉中,蠶食共產黨官僚機構的地方勢力,整個共產黨統治結構的動搖,只是 未來一兩年的事情,蘇聯政局可望很快接近波蘭、捷克的水準,並超過羅馬尼亞, 南斯拉夫等巴爾幹國家。此次大選中列寧格勒和莫斯科兩個最大的城市共產黨勢力 已經完全敗北,蘇勃恰克和波波夫分別當選為市長。 然而,目前困擾著蘇聯的兩大問題,仍然是致命的:一是分離主義問題,一是經 濟問題。兩大問題的政治癥結,仍然是戈、葉之間能否妥協,聯手,順利完成整個 社會的轉型。今年四月,戈巴喬夫迫於尋求西方貸款和保守派的壓力,突然來了一 八零度政治轉向,與葉立欽等九國總統達成妥協。而葉立欽方面,也迫於大選獲得 廣泛支持的需要,靈活地與戈聯手,並在此次大選中,挑選了強硬派軍方人物,阿 富汗戰爭的英雄做競選搭檔。戈巴喬夫的政治靈活性舉世公認,而葉立欽學會了妥 協,對俄國日後的和平演變,奠定了良好的領袖基礎。 許多評論家擔憂的是,葉立欽成為民選總統後,可能會趾高氣昂,不在把戈巴喬 夫放在眼裡,從而使俄國政局再次出現對抗火爆的場面。他們的一個例子是,葉立 欽公開說,他希望戈巴喬夫做一個象徵性的虛位總統,「就像英國的女皇那樣。」 但這種擔憂就目前來看尚無牢靠基礎。 不要期望一個早上改變一切 葉立欽在大選揭曉後,談到他與戈巴喬夫的關係時稱:「我們可以達成相互的理 解,我們可以妥協。」在政策方面,葉立欽當選後,也顯示出過去不具備的沉著。 「我必須告訴人們,生活狀況不會立刻就得到改善,也許一直到九二年年底前,都 沒有希望獲得明顯的改善。」 儘管戈巴喬夫和中央政府仍然控制著關鍵性的國家機器,諸如軍隊,大企業,能 源資源等等。儘管此次大選並沒有改變蘇聯的現實政經困難,但俄羅斯的選舉和葉 立欽的獲勝,勢將在蘇聯引起一次多米諾骨牌效應。 蘇聯共產黨通過此次大選,當清楚地瞭解大勢已去。共產黨候選人只拿到百分之 十七的選票。激進的黨外聯盟「民主俄羅斯」已在大選後宣佈,將聯合所有反對派 共組強大的政黨,已便取代執政達七十年之久的共產黨。「把蘇共的細胞逐一個地 逐出俄羅斯的工廠和機關。」 然而,蘇聯的政局未必不會出現倒退的反覆。歷史上,俄國經歷過彼得大帝的西 化,亞歷山大二世的廢除農奴制,尼古拉二世的召開杜馬(國會),以及一九一七年 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這些變革除十月革命外均是自上而下的,而非自下而上的 。君主立憲制在俄國近代史上只存在過一年(一九零六年),而議會民主制只存在過 八個月(一九一七年二月至十月)。沒有人想像這次大選會一下子改變蘇聯的政治現 實和政治文化。 做為反對派的葉立欽和做為行政首腦的葉立欽,面臨的是不同的局面,前面是批 判,後面是責任。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一年來下降了百分之十五,糧荒依然嚴重, 供應系統依然周轉不靈,軍隊、軍工企業不會輕易地放棄他們的既得利益。中央權 力削弱後,民眾下一步便會把抱怨轉移到民選政府和葉立欽頭上。如果民主派勢力 不能在兩三年內改善國計民生,將會失去現在的威望。葉立欽明天也許會像戈巴喬 夫今天一樣,因改革而喪失威信。 葉立欽已成為蘇聯的明日之星,葉立欽也面臨著明天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