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三個留美專業學會回國講學計劃 ·王 浩· 今年暑假,中國留美歷史學會、中國旅美政治與國際關係學會(簡稱政治學會)和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簡稱經濟學會)三大學術組織實施並正在實施具有重大意義的回 國講學計劃。筆者參加了三大學會最近召開的年會,聆聽了組織者與參與者的情況 介紹,覺得值得為他們的創舉留下一點見證與評論。 三大學會籌劃與實施講學計劃的概況 這一講學計劃由歷史學會首先發起。繼之,經濟學會與政治學會迅速跟進。 歷史學會選派了十名會員回各自母校講課,分散在北京大學等二十五所高校與研 究機構,分別講授「美國社會經濟史」,「美國現代化」等。講學分三種形式進行 :計學分的課程、系列講座、以及流動性講座。他們不僅講學,而且以歷史學會名 義在大陸舉行三次「史學信息交流會」,獲得一致好評。 政治學會也派了五名會員回國講學,並安然返美。另外三名即將於九月成行。他 們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區,以個人講課為主,沒有以學會名義進行學術活動,主要講 授國際關係理論、大眾傳播媒介理論及政治學研究方法等。相對而言,政治學會比 歷史學會的姿態低得多,態度也謹慎得多。 經濟學會本來擬派五位會員回國,但其資助單位要求會員只能限於國家教委直屬 的七所大學,並且所有參與者必須獲得教委同意。這樣,不僅限制了參與面,更使 參與者卻步。儘管資助單位最後放鬆了條件,但據筆者所知,至今尚無一人成行。 歷史學會和政治學會的講課計劃都在短期內,出乎意料地迅速成行。其原因,除 了組織者們驚人的組織及活動能力外,還有以下幾個因素: 其一,學會會員普遍支持這一計劃。「六四」以後,中美文化交流出現倒退及膠 著狀態。一批在「六四」期間並不是很激進的留學生,還是希望留美學生與國內學 術機構的學術聯繫能夠延續與發展。而且,不少學生與自己的母校還保持著十分友 好的關係,希望通過報效母校,來建構中美學術交流的新渠道。而且,以報效母校 為口號,不僅能夠區分政府與母校的界限,避免效忠政府之嫌,更能突顯人之親情 ,恢宏中國傳統的積極面。同時,不少參與者已經成為美國各大學的助理教授,他 們希望通過參與這一計劃,提升自己在美國學術界的地位,為今後成為名副其實的 中國問題專家創造條件。 其二,美國各大基金會迅速決定資助這一計劃。歷史學會得到了亨利·魯斯基金 會的支持,政治學會獲得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的資助,福特基金會決定贊助經濟學 會的活動。「六四」以後,許多中美文化、教育項目被取消,中國政府對於從事社 會科學的美國學者尤其戒心重重(如「福布萊特」和「和平隊」二大項目)。對比之 下,中國當局一直口口聲聲地表示歡迎留學生回國服務,甚至歡迎短期探親訪友, 而且這批留美學生學者的水平不比美國學者差,並具有語言和文化的絕對優勢。再 者,這些基金會渴望留美學生能夠學成回國,基於現在不可能有眾人長期回國的現 實,那麼,短期回國也是一件極有意義的大事。當初他們出巨資幫助中國學人來美 的初衷乃是希望他們學成盡快回國。 其三,中共駐美使館自始至終對回國講學計劃,採取合作態度。很顯然,使領館 的合作與否,是講課計劃能否成行的重要前提,因為他們手上握有每人回國的探親 證明,這一證明是決定大陸簽發出境卡與否的關鍵。使領館支持這一計劃的主要原 因,當然在於中共高層多次聲稱歡迎留美學生回國,他們不能給人落下「葉公好龍 」的把柄。留學生大批結隊回國,某種意義上也表明大陸已經「國泰民安」。據筆 者所知,使領館人員還通過各種途徑,幫助講學者掃除國內左的勢力阻撓,同時還 為政治學會的參與者開列了統一的證明材料,以保證講學者能順利返美。 其四,大陸各大學的研究機構普遍歡迎這一講學計劃。根據三大學會發放資助的 原則,所有參與者必須得到講學單位的正式邀請。事實表明,絕大多數的學術單位 皆迅速表示歡迎。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講學者大都仍為該講學單位在編的教師與 研究人員,屬原單位的優秀分子,他們借此計劃之便,回母校匯報許多年留美之收 獲,於情於理皆應受到歡迎。同時,由於參與者皆表示不要分文講課報酬,尤其是 歷史學會的成員其衣食住行皆為自理,極大地減輕了講學單位的經濟負擔。當然許 多學校也急需開設一些新課程,正苦於年青教師大批出國不歸,所以,學會的會員 以計學分講課的形式報效母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今高校教師的緊張狀況。 關於回國講課計劃的未來思考 三大學會有組織、有計劃地選派會員回國講學之創舉,已經引起海內外學人的很 大反響。為了有效推動與延續這一中美文化、教育交流計劃,筆者有幾點建言。 第一,海外民運勢力不要直接介入這一計劃。長期以來,一些海外民運人士總是 希望留美各專業學會更多地染上政治色彩,與他們一起「上梁山」,與中共專制政 權展開搏鬥,借此壯大民運的聲勢與力量。同時,由於他們已經無法或難以循正常 途徑回國,所以對那些歸國講學、探親訪友者,或斥之為投降主義、接受招安,或 貶之為投機分子、野心家,給回國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筆者以為,身處海外民主國家,首先各自具有選擇的自由。隨著自由的選擇必然 出現不同的角色定位。人各有志,各司其職。況且,以客觀角度而言,民運與學會 互為依存,共同希望推動中國的政治民主與學術民主。已經下海的民運人士與還在 海邊的留美學者皆具有其獨特的社會功能,有意無意地拉後者下海,表面上增加了 參與民運者的數目,實際上造成改革中國社會的一大功能的喪失。獨立而又超然的 學人向來是一支不可取代的推動中國發展的主力。富有遠見而又理性的民運人士應 該樂於見到各大專業學會的成長與壯大。 基於這樣的認識,海外民運勢力對海外學術團體的最大支持就是不要刻意介入與 干預學會的運作,這將有效地幫助各大學會在中國大陸開拓活動空間,推動合法而 又有效的中美文化交流,促使中共政府的大門不斷開放。 第二,大陸官方不要刻意阻撓。也不要熱烈歡迎各學會的講學計劃。據瞭解,這 次中共官方對組團回國講學一事的態度是含混不清的。一方面,駐美使領館方面積 極配合與合作;另方面在北京的有關部門對學會的團體活動設置種種阻力,並運用縮 小範圍、提高聽眾層次等手法給講課者製造不便。 筆者以為,中共應該以平常心對待這一純學術的活動。首先,官方不應該公開阻 止此類活動,因為其高層人物多次宣示,竭誠歡迎留學人員回國看看。如今純學術 的學生團體回國講課,報效母校,如果遭到明阻暗卡,豈不幫助中共之對手嘲笑其 虛偽、心虛嗎? 同時,官方更不應利用這一講學計劃,為自己臉上貼金。據說,講學計劃的組織 者在行前最擔憂之處,莫過於《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登出「××學會熱愛祖國、 熱愛黨」的通欄標題。也許此乃扼殺這一講學的最佳手段。如果中共還樂意見到留 美學人陸續回國,樂於見到其留學政策不致血本無歸的話,那麼敬請淡化處理這一 講學計劃,不卑不亢乃為上策。 第三,各大學會應嚴格堅持學術至上的原則,保證這一講學計劃不致中斷。堅持 學術獨立既需要高超的技巧,更是一種力量的象徵。堅持學術獨立不是逃避政治, 而是超然於政治,並獨具政治家想做而做不到的功能。但獨立不是孤立,獨立的魄 力與優勢在於兼容並蓄,給各方勢力提供一個討論學術,發表意見的舞台。今後講 學計劃的成敗關鍵,不在於對人選進行刻意的限制與審查,而在於使參與者沒有借 講學之便,搞政治名堂的可能與條件。這一方面需要講學計劃本身,建立一套民主 運作的程序,確定一系列運作規範;另方面,參與者本身要真正出於對自己學術的愛 好,對這一講學計劃的愛護。唯有此,這一講學計劃才能有效地保持其學術的本色 ,並保有其長久的生命力。 第四,國內各學術機構應充分信任與熱情支持這一講學計劃。應該看到,大陸各 母校為這一學術活動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們不僅要擠時間排課,擠空間排教室, 更要應付來自上面的種種不確定的指示。許多單位懷著對自己學生的信任,頂著壓 力,熱情接待,一些歷史學會的講課者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但是,據一些參與者介紹,某些負面的因素已經隱現在他們的教學過程中。例如 :個別單位很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緒;個別部門把留美各學會作為涉外單位來對 待;某些學校限制本科生聽課,阻止學生上課提問;以及一些「土博士」面對「洋博 士」的高談闊論,產生本能的排斥心理等等。 其實,國內各學術機構應有充分的理由去支持這一講學計劃。首先,它有助於「 六四」後的高校研究開拓與海外學術交流的渠道,吸收新的學術信息;其次,吸引更 多的校友報效母校,籍此培養感情,建立聯繫,一旦今後時勢改變,大批校友必將 學成歸校;再次,利用校友開拓海外生財之道,為母校募集資金,建立人際關係,並 幫助母校續接「六四」以後中斷了的中美校際關係;最後,那些土博士大可與洋博士 共同合作,借洋博士之助,在海外擴大知名度,然後借助在海外之名,進而在國內 站穩腳跟。 總之,筆者希望所有關心中國學術民主、科學進步的海內外人士都來愛護三大學 會的回國講學計劃,為推動中國未來的民主、自由、繁榮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