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亡了大清朝 --寫在辛亥革命八十週年 ·桑 羊· 是誰亡了大清朝?可能不少人會說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唄。八十年前武昌城頭革 命黨人義旗一舉,南方各地紛紛響應,瞬時間反了半個中國,局勢發展終於迫使清 帝遜位,大清滅亡。 不過細查歷史又有點不明白,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的同盟會在十一次武裝暴動 失敗後,正處於嚴重的低潮時期,財源枯竭,成員離散,主要領導人之間嚴重對立 ,會員對領導產生信任危機,整個同盟會正處於裂解的邊緣。在此危機關頭,孫中 山及其戰友怎麼會有力量一舉擊垮了多次戰勝他們的龐大對手大清朝呢? 其實,當年在武昌起事的軍人們與孫中山的同盟會並沒有很多組織上和人事上的 聯繫。孫中山多次起事都是憑借江湖會黨武裝,這些會黨組織常常不能被主流社會 所接受,故義旗頻舉之際,正規軍絕少去聚義,反而常常被官府調去殘酷鎮壓起義 。而武昌起義則是由當時打進正規軍內部的「不同政見者」共進會策動的。正規軍 發了難,又戲劇性地抓了個黎元洪作頭,便立即得到其它地區上層人物的認同,於 是才有後來的成功。 可是好好的官軍怎麼會反起官家來了呢?吃著皇糧的朝廷命官又為什麼認同造反者 呢?原因就在於朝廷早已是人心喪盡,眾叛親離,只剩下一個空架子了。或曰,在辛 亥革命之前,大清朝已經亡了,革命只是切碎並清除了它的屍體罷了。 那麼是誰亡了大清朝呢?答曰:慈禧太后! 當西方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古老的東方大門之後,中國傳統的社會政治制度和文 化形態越來越顯得落伍;中國外侮不斷,積弱不振。年青的光緒皇帝為了挽救大清朝 ,起用康梁譚等改良派,進行了雄心勃勃的維新運動。如果當時改良派能夠成功地 把中國由君主獨裁製改革為君主立憲制,建立真正的議會制度和保護輿論保護黨團 的制度,那麼中國很可能轉弱為強。以中國人之眾多、勤奮和聰穎,又能在一個開 放點的制度下發揮才能,則大清朝不難超過日本國而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之一。 如果歷史這樣走,也許我們今天仍然是大清的臣民,仍然像日本或英國一樣有個皇 室作為民族統一的象徵,同時中國要比現在民主富強。(也許我們還會有一批留辮子 的貴族,但一般人要不要留辮子則是悉聽尊便了。) 然而守舊派的代表人物慈禧卻重新垂簾聽政,血腥鎮壓了生機勃勃的改良運動, 從而使人們最終對清廷失去了希望。和平演變的路走絕了,絕望和仇恨使人們把目 光投向暴力革命,終於導致了清朝的最後滅亡。 所以說亡清者慈禧也。慈禧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也是大清的罪人。也許她當 年自以為是清廷的衛道士,因為她捍衛了列祖列宗的家法(或曰「老一輩的光榮傳統 」)。也許當年有人會認為改良派是洋奴,賣國主義,因為他們「以夷變夏」,失敗 後又托庇於領館,流亡於日本(當時日本剛剛在甲午海戰中大敗中國)。也許在譚嗣 同被綁赴刑場的路上,圍觀者中會有人罵他崇洋媚外,活該殺頭。但是歷史是公正 的,它會使維新志士的愛國正氣永垂青史,而把慈禧之流的守舊派永遠地釘上了賣 國主義的恥辱柱。就是清朝的遺老遺少們,也會在辛亥革命後的很多年裡,臭罵慈 禧的誤國。 歷史會出現驚人的類似:文革後,中共衰像已現,凡是派的「洋躍進」破產,使 中共的聲譽跌入了一個谷底,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再也跟不上現代化的步伐了。胡 耀邦,趙紫陽為代表的改革派遂突破傳統,面向世界,大量引進市場經濟機制,一 度使中共的聲譽又趨回升,政治改革曾出現過很大的希望。本來沿此方向發展,很 可能出現一個多元化的「共產黨立憲制」,亦即中共有名義上領導地位,共產主義 有類似英國國教的地位,而實權轉入人大,各在野黨或其它壓力團體合法存在,在 議會內外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然而「六四」事件改變了這個方向。改革派的垮台也 許使中共永遠失去了歷史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鄧小平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也是中共的罪人。六君子灑在刑場的血決定了大清朝的滅亡,阿基諾灑在機場的血 決定了馬科斯的垮台,難道「六四」烈士灑在長安街的血會白流嗎? 在走向多元化民主社會的方向上,和平演變是我們最希望的路。但歷史究竟讓中 國走和平還是暴力的路,這取決於中共改革派是否能再次抬頭,平反「六四」。鄧 小平等中共老一輩,看來是要一條道走到黑了,他們只要自己在有生之年還能藉「 四個堅持」保住權勢就行了,哪管以後人民復起仇來,下一代的共產黨人會有什麼 命運。但是新一代的共產黨人也能這樣對自己的命運不負責任嗎?他們真願意一直為 鄧小平的屠殺去背黑鍋嗎?如果歷史真的證實了袁木先生的話:「要為六四平反,除 非中共垮台!」那對中國和中共都將是很悲慘的。那時候會不會有人再問:「誰亡了 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