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港同盟「委任風波」 ·汪學成· 香港立法局首次直接選舉,中共及工商團體支持的候選人全部出局,民主派奪得 九成席位,餘下兩席,一席為開明的黃宏發奪得,僅一席為因有鄉事背景而與中共 稍微曖昧的人奪得,港同盟更在各路英雄中一枝獨秀,奪得十二席,成為名副其實 的最具民意基礎的香港第一大黨。 港同盟勝利的喜悅剛剛一日,祝捷尚未能很好進行,該黨當選議員便約見港督衛 弈信爵士,就這次直選結果所反映的事項,向港督提交意見,重申該黨在民主、民 生方面的政綱立場,希望港督審慎考慮,以使未來施政,更能符合民意。該黨其後 應港督邀請,提交了一份立法局委任議員推薦名單。這件事,在香港政壇掀起罕有 風波,各種批評甚至攻擊,雨點般地投向港同盟及其黨魁李柱銘,什麼「勝利沖昏 了頭腦」、一旦當選便搞「民主獨裁」、「一朝得志,語無倫次」、「霸道」、「 一黨獨大」、「葉立欽」、「逼宮」,在直選中全軍覆沒的自民聯副主席譚慧珠說 選民「並非選人代替港督」,工商界功能組個別晉身立法局的張鑒泉更責李柱銘及 其夥伴「是把香港運作體制翻過來,希望藉民主口號去改變現實」,張氏更聲言, 投資者已對民主派的做法「憂慮」。 不僅如此,一個有五十多個別人士和團體聯署的一項公開聲明,則批評港同盟「 委任建議」有違他們多年爭取民主的理念,個別人更從民主是責任政制,講求問責 、監察、民主發展應從制度保障著眼,批評港同盟做法「間接鞏固不民主的委任制 」,由於港英政府只會抓緊權力不放,港同盟一方面不會被委入局,另方面此舉又 「丟了爭民主的人的面子」。 一般而言,就港同盟做法有三種態度,一類從爭民主須講求「原則」出發批評港 同盟,一類是來自中共勢力及其幫閒者,現有委任建制下的工商界既得利益者,及 其一些直選出局者,他們針對港同盟,大抵處於酸葡萄心態,是敗北後失落、焦慮 不安的發洩和心靈撫慰,是要打擊港同盟「氣焰」,難免有情緒化攻擊性字眼,和 望風懷想成份;另一類是尚未清楚真相,被煽情字眼迷惑下的暫時「失望」者。 就事論事,原則地說,港同盟對港府的建議和要求並無不妥。 首先,香港是言論自由的地方,任何人有權表達意見,港同盟亦不願因直選中受 選民普遍支持而被剝奪表達意見的權利,如果表達要求改善立法局委任議員「委任 標準」,便要扣「逼宮」、「即時奪權」帽子,則日後恐無人再敢講話。 其二,港英當局已經有太多不尊重民意劣跡。將投票年齡由二十一歲降至十八歲 ,修訂公安法條例,反對建立大亞灣核電站,要求八八直選,這些訴求民主傾向極 明顯,而港府卻仍一意孤行。而一到立法局投票,代表民意的議員便輸,只因港府 委了太多保皇黨。在區議會兩個市政局引入民選機制後,政府又大耍平衡術,委任 保守議員,以抵消民選成果。鑒於此,港同盟趁著直選大勝「氣勢」,要求港督委 任支持民主的開明人士入局,使新屆立法局多些符合民意聲音,提醒港府,一方面 強調市民可透過投票「締造歷史」,制訂法律,另方面委任保皇黨入局制衡直選議 員,抵消民意力量,只會令市民感到受騙,進一步對政府喪失信心,這些「進言」 ,原則上是鞏固直選成果,策略上借大勝「氣勢」,可加重「進言」籌碼,使參選 承諾得以兌現而言。這是負責任,真不知有什麼可責難的。 其三,「推薦名單」乃應港督邀請,若港同盟不提供,可能引來另一種批評,「 無誠意」啦、「搞事」啦,港督更可理直氣壯地委任保皇黨入局,到時候李柱銘「 罪行」可能更大,現在應邀提名單,又成了「葉立欽」逼戈巴喬夫,「即時奪權」 、「代替港督」,簡直不想讓李柱銘活了。 其四,昔日民主派大多在體制外,動輒上街,被指責為「街頭政治」、「不成熟 」,如今進入體制,希望透過「議會道路」,將香港人訴求,透過議會運作合法途 徑,成為施政,這分明是尊重現建制的現實,認同目前遊戲規則。如何成了將現有 運作體制「翻過來」? 其五,從社會勢力對政權施加壓力看,哪個政黨或社會團體不是直接或間接遊說 政府接受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香港工商界是這一做法的行家,中共不也向港府施壓, 望港府不要委任李柱銘、司徒華入行政局嗎?何獨港同盟一次遊說,便成了「走後門 」、「台底交易」的「彌天大罪」? 其六,要求委任開明人士,推薦委任名單,是否違反爭民主原則,間接鞏固了不 民主委任制?建立民主政制,固為民主派原則,但對殖民地不合理、不民主的委任制 ,採取不承認主義,不是民主運動的正確方法,在策略上應容忍變通。 不民主的委任制,是香港政治現實,它是殖民統治體制一部分。同樣,功能選舉 ,甚至直選,亦是殖民體制一部分,那麼是否也不能進入於體制,以免間接鞏固了 殖民體制? 當香港有區議會選舉時,也曾出現過類似陣痛,有人認為參與這種選舉便是受招 安,其後區議會,兩個市政局選得多了,便也無人再記起「原則」。 其實,講「原則」,香港殖民體制存在百多年,香港人習以為常的納稅香港人得 以安居樂業的法治,都從屬於這項殖民政體,是否要為了不間接鞏固這不合理體制 ,而不納稅,不守法? 有人或說,接受委任與直選不同,與納稅、守法更不同,不錯,這裡稍有差別, 但接受委任與鞏固委任制亦同樣是兩碼事。可以預見的是,若港督委任的全是民主 派人士,加上民主派直選席位,立法局便可通過任何符合香港民意的法案,甚至立 法局取消一些不合理法案,若委任席仍由保皇黨把持,民主派在局中仍是少數,民 意只能淪作局外孤魂野鬼。 由上述可見,這場「委任風波」中,對港同盟李柱銘的各式責難,仔細分析後, 大多站不住腳,如果說港同盟有錯的話,充其量因時間倉促,沒能將行動的道理向 傳媒和公眾說透,亦沒與其他民主派團體議員,如民主促進會的梁智鴻、麥理黨、 匯點的李華明,狄志遠,民協的馮檢基以及獨立開明的劉慧卿、黃定發、許賢發等 交換意見,盡量求得他們支持,若能聯同上述議員一同赴港督府,表達今次同樣意 見,民主派便真能聲威大震,這在策略上叫「聯結友黨」,或叫真正的「民主派聯 盟」,效果將事半功倍。 可惜港同盟一黨單獨行動,犯了「一黨英雄主義」毛病,在遭受中共勢力,及親 中共勢力的工商界人士攻奸同時,亦遭受其他黨民主派議員的批評,陷入「四面楚 歌」。 造成這樣一種形勢,無疑使港英成了最大得益者,港督大可從容地大搞平衡術, 一手借助世界民主大勢,借助民主派直選中大勝,削弱中共勢力在局中影響,一手 利用港同盟被各方攻擊得「焦頭爛額」之機,視港同盟名單如無物,委任一些老牌 「救火隊」和港英長期栽培的新人入局,這種平衡,當然出於希望日後港府的決策 在立法局能較容易通過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