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興衰史概 .楊漫克. 偉大的烏托邦成為歷史陳跡 八一九蘇聯政變而後流產,導致七十四年共產黨統治的結束和蘇聯大帝國的解體 ,正在改變著世界的歷史,世界的版圖和世界未來的走向。在人類歷史上,因改革 和和平演變而導致一個帝國的解體史無前例。而事件對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的衝擊, 在許多方面目前還無法給予充分的估量。 蘇聯流亡的持不同政見者索爾仁尼琴,不愧為一個歷史的洞見者。他去年八月首 度在國內發表《怎樣使俄羅斯再生》一文,指出「我們正面對的不是自由,而是被 專制崩潰的碎片砸爛的危險。」他呼籲「當機立斷和堅決地解散蘇聯,建立單純的 俄羅斯共和國。人神共睹,我們(與其它加盟共和國)不能生活在一起,只有分離才 會帶來光明的前途」。 如果不出現歷史的奇跡的話,我們很快即將面對蘇聯分解產生的十五個新的國家 ,而世界的核武國家,將可能擴展為十個以上。而由這些國家新生所出現的不穩定 因素,將超越意識形態,至少一半的國家(亞洲部分的)將可能建立形形色色的獨裁 政治。沙皇俄國的五百年功業,蘇維埃七十四年的偉大烏托邦,成為歷史的陳跡。 在東西方文明的邊緣崛起 歷史講到五百年前,尚沒有俄羅斯的地位,歐亞大陸北方這大片廣袤的土地上, 只有少數遊牧民族征掠而過,鮮少願意在這裡定居建國。古波斯人的西征,馬其頓 的東征,寧可在南亞瀝血征疆,而從未垂涎過黑海以北的大片土地。斯拉夫人的部 落在那裡安寧地渡過了創世紀後的一千多年。 公元九世紀,北方的諾羅曼人南侵,進入斯拉夫創立的羅斯帝國,統一了南部, 定都基輔,建立「基輔大公國」,並接受了東羅馬帝國的拜占庭文化和東正教。是 為西方文明初期東漸影響斯拉夫人。 公元十三世紀,東方的蒙古帝國勃興,鐵甲橫掃歐亞大陸。成吉斯汗的兒子在斯 拉夫人的土地上建立了「金帳汗國」,把東方文明帶給這個渾沌初開的民族。至此 ,東西兩大文明的相互激盪和衝擊,使這個羅馬帝國時代還只能供文明社會使役的 奴隸之鄉(斯拉夫源自奴隸之稱),生長出了偉大的內在精神。五百年來羅斯民族不 斷擴張振興,經久不衰,在人類文明所能創造的各個領域,均有世界級的偉人和大 師,誠如沙皇所言:「俄國不是國家,而是世界。」 俄國的秦始皇--伊凡雷帝 公元十五世紀末,莫斯科維的大公伊凡三世,以莫斯科為中心舉世,推翻了蒙古 人的統治。他建立起日後俄羅斯大帝國的雛形,北起白海,南達裡海,東至西伯利 亞,西接波蘭、瑞典。但伊凡三世的國家仍然是一個部落諸侯林立的國家。 一五三三年,伊凡的孫子伊凡四世繼位加冕為第一沙皇,建立帝王功業。就像中 國的秦始皇一樣,伊凡四世用血腥的恐怖剷除了大貴族的勢力,確立了沙皇的統治 地位。伊凡四世以凶暴著名,史稱「恐怖伊凡」或「伊凡雷帝」。他擊退了強鄰波 蘭、瑞典的入侵,成功地應付了第一次外來的挑戰,使國家強盛起來。 十七世紀初,伊凡四世的後族羅曼諾夫家族入繼皇室大統。羅曼諾夫家族的第三 代產生了一位創下偉績的帝王,他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一六七二年即位沙皇時,俄羅斯的國勢和文明開化程度,遠遜於當時的 歐洲國家。在文化定位上,俄國與其南部的奧托曼帝國一樣,被歐洲視為東方的強 鄰之一,而非歐羅巴的一員。彼得大帝繼承的俄國,還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 的港口和海軍艦隊,因此無法與歐洲各國爭雄。 把俄國變成西方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自幼受到德國商人和教師的啟蒙,天資過人,雄心極大,十二歲便應付 了爭奪皇位的政變。他二十五歲為振興國家進行了一次西遊取經的旅行,先後去過 日耳曼、荷蘭、英國,考察各國的科學、藝術以及各種機械製造方法。他甚至微服 私訪,在荷蘭船廠做了一星期的工人。他請回西歐各國的專家來幫他實行雄心勃勃 的改革。 彼得要干兩件大事,一是用西歐的文化來取代俄國社會的韃靼文化,二是為俄國 「開一個窗戶」即覓一個出海的港口。他下令全國百姓剃去東方式的長鬚;脫去蒙 古式的長袍,一律改穿歐式的衣服。許多貴族因未剃鬚入宮而被斬首。他鼓倡男女 社交的公開。送青年到西歐留學。以歐制改組政府和軍隊。靠著專制的手段和過人 的智慧,彼得大帝將一個東方的民族轉變為一個西方的民族。他的事業就像二百年 後明治維新之於日本一樣。 在領土擴張上,彼得與瑞典打了數場戰爭,終於克服瑞典,在波羅的海建立了俄 國的第一個港口--彼得堡,並創建了俄國的海軍。在東部,彼得擴張了所有西伯利 亞領土,一直打到中國的滿清帝國邊界,與康熙皇帝簽下「尼布楚條約」。歐亞的 三大敵--瑞典、波蘭、土耳其,皆因彼得的武功而衰弱。 第二個功業至偉的沙皇是彼得之後三十年繼位的凱瑟琳二世。她對內保障農奴制 度,進行了一些復辟,對外卻繼承了彼得的事業。她和普魯士一起瓜分了波蘭,從 奧托曼帝國手中取得了克里米亞等黑海北岸,為俄國開了一個南部的窗戶,直通地 中海。在東方,她將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納入俄國的版圖,在日本海北部佔居了一個 出海的港口。凱瑟琳建立了橫跨歐亞美三海的龐大帝國,在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 因此,俄國歷史上有兩個大帝,一是彼得大帝,一是凱瑟琳大帝。 十九世紀,英國人雄罷海洋,俄國人雄霸大陸。亞歷山大一世成功地擊潰拿破侖 的入侵,並使俄國介入歐陸事務,成為扶助各國王室鎮壓革命的歐洲憲兵。歐洲封 建王室的聯盟--「神聖同盟」,便是亞歷山大首先倡議的。 工業革命再度挑戰俄國 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後,歐洲日新月異,再次把俄國落在後頭。社會以貴族和 農奴兩個階級為主,資產階級人數甚微。於是亞歷山大一世廢除野蠻的肉刑,開辦 大學,建立帝國議會,但只是表面文章,農奴制仍然不廢。一八二五年俄國爆發第 一次革命,即十二月黨人的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事敗後,舉事的知識分子皆被流 放西伯利亞,開始了俄國知識分子特有的道德勇氣傳統。 與此同時,農奴的反抗如火如荼。廢除農奴制前的三十年起義達五百多次。一八 六一年,亞歷山大二世下令解放全國四千萬農奴,給予他們公民權,與美國林肯的 廢奴幾乎同時。產業工人急速增加。但這位改革沙皇還是於一八八一年三月被革命 者刺殺。 十九世紀後葉,俄國沙皇在政治上仍然專制,但工業革命卻獲得長足發展,廢奴 前俄國只有九千家工廠,產業工人四十六萬,到十九世紀末,工廠增至三萬八千多 家,工人增至一百七十四萬。 工業革命的結果直接促進了俄國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二十世紀初沙皇尼古拉二 世是一位有心改革而無力回天的末代皇帝。爆發在中國滿州的日俄戰爭,俄國慘敗 ,引發了國內的不滿。一九零五年一月九日的「流血星期日」,是俄國近代史的轉 折點。當十二萬工人在神父蓋邦帶領下,前往彼得堡冬宮請願時,遭哥薩克騎兵衛 隊的鎮壓,死一千餘人,革命之聲四起。 於是尼古拉二世一九零五年十月下詔:俄國由絕對君主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召 開國民議會。但未能平息革命浪潮,莫斯科又發生了大規模街頭抗議。結果一九零 六年俄國歷史上第一屆杜馬(議會)不到一年便夭折了。社會革命黨人的勢力日益壯 大。普列汗諾夫,巴枯寧,列寧等一大批傑出政治領袖登上歷史的舞台。 布爾什維克:特殊材料製成的人 一九一七年俄歷二月,俄國在歐戰中失利,爆發了二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尼古 拉二世被迫退位,由克倫斯基組成資產階級議會政府。臨時政府舉行俄國歷史上第 一次議會選舉,結果資產階級的「社會革命黨」獲得百分之四十選票,共產黨前身 「社會民主黨」獲百分之二十六的選票,其中布爾什維克百分之二十四,孟什維克 百分之二。但列寧在民主選舉的結果面前拒不認帳,公然號召黨徒組織起義推翻民 選政府。 同年十月,布爾什維克在全國十數城市舉行暴動成功,接管了俄國政權,從此開 始了共產黨七十四年的統治。列寧的政權建立之初,不僅喪失了沙皇吞併的全部領 土,還在一九一八年布列斯特和約中,將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大片領土割讓給德國 。然而,四年之後的一九二二年,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成立時,布爾什維 克政權獲得鞏固,即刻重新吞併所有前沙皇佔有的版圖,計俄羅斯、烏克蘭、白俄 、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六國。 列寧之後現代化「恐怖伊凡」斯大林當政二十九年,成為俄國歷史上最大的擴張 者。他一九二四年兼併了烏孜別克和土庫曼,一九二九年兼併塔吉克斯坦,一九三 六年吞併哈薩克斯坦,克茲齊亞,一九四零年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和莫爾達維亞, 構成今日之十五個加盟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軍便把由它解放的東歐六國納入 自己的勢力範圍。 俄國的民族構成十分複雜。根據歷史淵源分為:1,大俄羅斯人,居於俄羅斯大平 原以莫斯科為中心;2,小俄羅斯人,居於西南部草原,以基輔為中心;3,白俄羅 斯人,居於今白俄與立陶宛;4,南俄羅斯人,居於黑海海濱,為大俄羅斯的殖民。 此外是非俄羅斯民族。各民族的比例為:大俄羅斯人約百分之五十二,小俄羅斯(烏 克蘭人)為百分之十七,烏孜別克人為百分之五,白俄羅斯人和哈薩克約各佔百分之 四。民族種類多達一百二十多。 在某種程度上,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創造的偉大烏托邦,的確使這個民族一度走向 強大和富強。蘇聯的工業人口從沙皇時代不到百分之十增為百分之七十五(九零年統 計)。在一九二九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蕭條時,斯大林實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九 二八至一九三二),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一倍。工業產值增長一點七倍。電力增長一 點六倍,拖拉機由一千三百台增長到五萬六千台。汽車由八百輛增長到兩萬四千輛 。 一九三二年至三七年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俄國的重工業獲得爆炸性發展,鋼 鐵,金屬煤炭開採,電力等主要工業指標均翻了一到兩倍,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工業 國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敗德國打下了基礎。但在另一方面,輕工業和農業的 發展卻一敗塗地,三十年代前後發生了兩次大饑荒,穀物產量尚不及沙皇時代戰前 的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德軍一舉拿下俄國歐洲大部分領土後,希特勒驚奇地發 現紅軍的坦克卻從烏拉爾山脈源源不斷地開出來。他終於知道斯大林這些年來干了 什麼,知道德意志征服俄羅斯的歷史之夢破滅了。斯大林指揮紅軍在三年中徹底扭 轉了戰爭的局勢,並在戰後將德國一分為二,並將半個歐洲納入蘇聯紅軍的勢力之 下。至今仍有三十多萬紅軍駐紮在德國東部和波蘭。 紅色帝國過渡延伸盛極而衰 戰後的蘇聯與整個西方世界形成東西對峙的冷戰格局。俄羅斯帝國達到了它的歷 史峰巔,成為核子超級大國、世界兩強之一。從一九五五年赫魯曉夫與美國副總統 尼克松進行的一場「廚房大辯論」,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經濟與軍備競賽拉開了 序幕。平心而論,蘇俄成就十在不惡。蘇聯的核武比美國佔有優勢,蘇聯的衛星宇 航員第一個進入太空。 然而,四十年下來,在後工業社會科技與咨訊革命的衝擊下,「帝國過度延伸」 的蘇聯終於敗北。一個民族的命運就像天地日月的週期一樣,有盛有衰,是為自然 。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從彼得大帝時代算起,這個龐大的帝國在不列顛、法蘭西、 德意志、日本皆有興有衰的三百年中經久不衰,實在是一個奇跡。 在當今世界大型歷史國家中,除崛起一兩百年的美利堅和日本外,俄羅斯的精力 和文明比較之下仍算年輕。誠如湯恩比所言,共產主義的列寧就像彼得大帝一樣, 第二次成功地應對了西方的挑戰。而今日帝國的解體,意味著什麼? 羅馬帝國解體時形成了中世紀的黑暗和歐洲的歷史雛型。大英帝國解體時造成泰 西文明波及全球和今日世界的基本面貌。蘇聯紅色帝國的解體,將給世紀末的人類 帶來什麼?俄羅斯通過民主再生,繼彼得大帝和列寧之後,第三次應對西方的挑戰? 還是它的文明已經衰老,行將步向歷史的終結?我們目前尚無法妄作結論。歷史上, 民主和資本主義是那麼生疏。尼古拉二世召開杜馬,實行君主立憲只維持了一年(一 九零六年),而民選產生的議會民主制更可憐,它只存在了八個月(一九一七年二月 至十月)。可是,戈巴喬夫促使共產制度和平地自我演變,工程又是那麼偉大,葉立 欽所代表的民主新生代如此銳不可擋地走上世界舞台。這些似已經顯示,俄羅斯仍 然具有堪稱旺盛的生命力。 讓我們就此翻開歷史時代的《戰爭與和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