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改革潮風靡第三世界 ·曾馳遼· 實用主義取代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 一股經濟實用主義強流,正在沖蕩著第三世界的經濟民族主義。那些六十年代獨 立的第三世界各國的民族主義政府,九十年代突然天聰頓開,不再以民族主義工業 ,民族經濟為榮,轉而放眼世界。貿易和商業利益在許多落後封閉的國家,第一次 成為政府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 根據世界銀行的「年度世界經濟發展報告」的分析,一股實用主義和重商主義的 潮流,正在席捲第三世界。各國政府紛紛用市場化政策取代政府干預,放棄以政治 為目的的國家財政金融政策,並向外國資本和商品「門戶開放」。 印度財政部長辛格稱:「現在是一個新思維的時代」。受蘇聯改革的影響,印度 的社會主義者們正在放棄對西方殖民主義的敵意。現在加大洛杉磯分校的智利經濟 學家愛德華說:「對智利來說,我們已沒有迴旋的餘地。」智利的皮諾切軍政府讓 位後,國營企業正在被大量拍賣。阿根廷正處入稅收改革的熱潮中。土耳其扔掉了 它實行數十年之久的保護主義「神毯」。加納等許多西非國家修改了他們的農業稅 收政策。 現在「世界銀行」任職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斯坦利·費薩爾稱:「經濟思維的變 遷,真的瀰漫了世界。十年前,墨西哥還堅持道:他們的主要工作是保護本國經濟 不受美蘇帝國主義的侵略。現在墨西哥政府最大的願望,是吸引美資進入它的國營 企業。」 影響四十億人口的經濟革命 這種新生的經濟趨勢如果擴展下去,將可能是一場人類最偉大的革命。生活在第 三世界國家的四十多億人口,將可望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同時,這個趨勢也給了 美國和其它工業國家空前絕後的商業與投資機會。 經濟學家們認為,這場革命的開始,首先是由於南韓、台灣、新加坡和其它東南 亞國家經濟起飛的榜樣作用。第二是由於東歐社會主義制度總解體的刺激。這是一 次地球村的效應。多數國家的改革,並非由於內部的壓力,而是由於外部世界的榜 樣刺激。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是由於看到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蒸蒸日上;而 東南亞各國及非洲國家,是由於看到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跡。土耳其中央銀行副總 裁艾賽爾承認:「若非經歷外部世界的巨大變遷,土耳其的經濟改革政策斷無可能 。」 但是,經濟改革不是烏托邦。這條路上有奇跡,亦有陷阱。阿根廷與巴西的改革 之路,因通貨膨脹一次次地經歷了痛苦的失敗,儘管在貿易和財政方面的自由化上 十分成功。土耳其仍然未能使它的國家預算受到良好的控制。加納的全面經濟改革 仍不能吸引外資的興趣。東歐的民主英雄們的政府具有很高的國際性聲望,但他們 進行的市場化改革--開放物價與解雇工人--引起罷工、抗議等猛烈的社會反彈,並 使他們的執政地位受到新的挑戰。 第三世界的領袖們越來越趨向於現實主義,而非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八十年代 第三世界尚處在強硬意識形態對立的冷戰政治下,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打破了鐵板 一塊的局面。世界銀行經濟主管薩摩斯認為,「將第三世界看成是一個階段或一個 集團的想法,已經不再有什麼意義。」在八十年代,政治上團結一致的第三世界, 出現了明顯的經濟裂痕。泰國、印尼、智利的經濟上去了,而其它一些國家的經濟 則不斷惡化。過去,第三世界領袖們說:「世界是不公平的」。今天他們已經改口 說:「世界雖然不公平,我們仍然可以盡力去利用它。」 九十年代改革經濟的戰略變遷 於是,一些國家的改革者腳踏實地力以盡可能快的速度,縮小他們與發達國家生 活水準的差距。他們無所不用,主要是投資於教育,開放門戶,在世界市場擠出空 間,改善本國的政治與投資環境。而另一些國家繼續著六十年代獨立時的狂熱民族 主義,強求自力更生,或是窮兵黷武,力爭成為區域性軍事強國。結局是他們被拋 在後面,不僅在發達國家的後面,而且在其它第三世界國家後面。 至少,改革潮席捲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是一件振奮人心的消息。目前發展中國 家平均年經濟成長率已達百分之五,不僅比八十年代快了許多,而且超過發達國家 百分之三的經濟年成長率。「世界銀行」報告列為「改革中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有 智利、加納、印度、印尼、墨西哥、摩洛哥、土耳其等。中國大陸亦屬於這一改革 行列。中國通過改革,在八十年代使自己的經濟成長率加快了一倍。其農村經濟改 革成為許多農業國家的樣板。幾乎世界上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感受到改革的時代步 伐,這是令人樂觀的。 六十年代以前變窮國為富國的普遍戰略,是政府主導的快速工業化,注重農業糧 食自給,保護本國嬰兒工業不受外來競爭的衝擊,並以國內市場為主導,不依賴貿 易。在這種哲學下,政府必須指導經濟發展,而非靠市場規律自然調節。於是控制 物價,保障就業,國家補貼企業虧損,限制進口等政策便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八十年代興起的改革與此種經典獨立建國戰略背道而馳。造成這一結果的是自 由經濟政策的正反饋效應。加納政府過去重課可可豆種植稅,農場需向國家交納百 分之五十的利潤。結果農民不是把收成放在地裡不收,就是大搞走私販賣。當加納 政府降低了可可種植稅收後,產量大增,出口暢旺。南韓政府七十年代改革的一項 政策,是提高銀行的儲蓄利率,不想在四年內,銀行系統的規模每年擴展一倍。 許多發展中國家過去保護本國工業,限制外國競爭,結果是低質量產品積壓成患 ,企業虧損嚴重,成品的價值最後甚至低於原料的價值。印度企業從本國購買的鋼 材,比進口加稅的鋼材還貴。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波蘭的造船業,中國的機車業, 坦桑尼亞的制鞋工業,阿根廷的汽車工業。 過去第三世界國家視外國股權為猛獸,嚴重威脅國家主權。於是他們只要求借貸 ,不出售股份,結果多數國家搞到無力負債,經濟發展失控。墨西哥、巴西、南韓 、波蘭、加納等國家債務累積起來,可達五千億美元。外國貸款全部被用在國家資 助的項目上,結果多數國家最終無力負債,最後不得不售賣國營工業。一些國家不 得不重新談判他們的貸款期限,並以拒絕付款和國家倒閉相脅。巴西與阿根廷總算 重定了他們的還債期。秘魯則乾脆宣佈不再償還債務,結果是完全喪失了國家信用 ,陷入災難性的危機之中。 工業國家經濟援助促進改革 過去三年裡,美國提供了一項著名的「布萊弟」方案,由財政部長布萊弟策劃, 鼓勵銀行放寬還債期限,以換取負債國經濟改革,改善私人投資環境。布萊弟方案 在墨西哥取得成功。其它工業國家也相繼傚法。墨西哥獲得六百億美元債務五分之 一被免除的優惠,同時國家改變了國有化政策,經濟前景已被看好,外國投資重新 回升。 阿根廷也在通力改革,以符合免除債務的要求。阿國總統兩度與「國際貨幣基金 」組織簽署了協議,但均遭到國會社會主義勢力的否決。阿根廷同秘魯一樣,不再 具有國際貸款的資格。但許多國家的改革必須借重外國投資才可能成功,失去貸款 資格,等於失去經濟振興的機會。 私人投資亦是九十年代第三世界改革潮的特徵之一。在八十年代私人投資尚不發 達,但今天已在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部分國家成為主導趨勢。智利、墨西哥、 博茨瓦納、摩洛哥都通過私人貸款改善了商業環境。 當然,也有一些國家通過特定的機會與運氣使經濟爆發,但長遠地看,大起大落 式經濟終歸是危險的。通過國際油價漲落而暴發的國家很多,但能夠維持繁榮超過 十年的卻少之又少。七三年油價飛漲時尼日利亞使國家公務員收入猛增了三倍,但 很快經濟又滑回原來的狀態。七九年油價上升後,墨西哥的預算赤字達到GNP的百分 之十七。除了沙特阿拉伯這樣的富油國外,不靠改革致富的國家,只能維持一時, 最終經濟還是要惡化。 近年來,墨西哥通過經濟改革使國家預算赤字降為百分之四,接近美國的水準。 墨西哥還大幅減稅。即使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大都會紐約,人們亦感受到改革的急迫 性。紐約市政府正在大刀闊斧削減預算,改革公有制的市府機構,開革冗員,抵抗 工會壓力。可見凡是有公有制的地方(福利社會主義),就必然產生經濟的危機。「 政府越小越好」的雷根-撒切爾定律正在風靡世界。墨西哥政府自一九八二年以來, 已經將一千一百五十五家國營公司,拍賣了八百七十五家,結果它的經濟成長率三 年來維持平均百分之三到四,通貨膨脹率低於百分之二十,在拉美國家中已屬成功 。 冷戰不再,中國應放棄僵化意識形態 世界南北對抗,工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對抗,正在這一改革潮中獲得難得 的化解。一九八九年美國對發達國家的出口增長率為百分之十點六,九零年已降為 百分之三點九。而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出口增長率,已從八九年的百分之七點三,猛 升為百分之十三。第三世界的改革使它們的市場日益擴大,經濟環境迅速改善。 中國八十年代興起的經濟改革,從宏觀上看,已列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先進行列。 比較而言,中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仍比後起的東歐國家和蘇聯要好得多。但專家預測 ,九十年代中,除非北京政府改善政治,消除政治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否則將會被 拋在後面。 目前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公有制對經濟發展的障礙。不管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如何 顯現活力,國營企業還是把經濟拉下來一大截。九零年中國的私營企業產值增長率 高達百分之五十七,集體企業為百分之九點四,而國營企業只有百分之三。在五十 七比三的絕對數字前面,中共領導人若仍然不肯放棄「四個堅持」之類的意識形態 冥頑,最終只能使中國錯過九十年代世界經濟大起飛的時機。 六、七十年代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時,中國若非陷入十年文革,亦可望理在東南 亞經濟圈中,獲得同步增長。希望中國不要再失去這一次經濟翻身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