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會議紀要 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晚間,籍辛亥革命八十週年國際研討會之際 ,來自美國、加拿大、歐洲各地的民運人士及關心中國民主運動發展的人士約五十 餘人,熱烈而認真地討論了海外民運組織如何實現進一步的組織聯合,從而將中國 的反對派運動推向一個新階段,有效地推動中國的民主化及現代化進程。 會議是在芝加哥橡樹溪凱悅大飯店分兩段進行,與會並簽名的人士共計有(按姓氏 筆劃為序):於大海、王炳章、王輝雲、丘彼得、朱嘉明、伍凡、艾端午、汪岷、沈 國斌、李三元、李大同、李大興、李波、李兆陽、李勇、李祿、吳仁華、孟玄、胡 平、倪育賢、宦國蒼、徐邦泰、耿曉、陳一咨、陳興宇、許思可、莫宗堅、楊光、 楊巍、楊建利、楊漫克、張人則、張文蔚、張向民、華夏子、程玉、程鐵軍、萬潤 南、廖天琪、熊波、薛海培、魏冬青、鄧康、瞿曉華、譚建、顧曉陽、嚴家其。 會議的第一段開始,即由民聯和民陣分別報告了雙方為落實各自代表大會關於兩 大組織盡快合併的決定而進行的一系列準備工作。緊接著,會議圍繞各民運團體之 間協調運作的可能性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絕大部分與會者都贊同海外民運組織聯合 為形勢所需要。主要觀點如下:一、東歐,特別是蘇聯政治形勢的劇變,蘇共一黨 專制的徹底崩潰,對中國大陸內部的人心變化有著不可低估的深刻影響,它一方面 加劇了中共統治特權階層的惶恐不安,另一方面使廣大中共黨員對國家和自身的前 途作了更清醒的考慮。在未來民主與專制的決戰中,民主力量將作為一個獨立的政 治力量。二、在蘇聯專制制度垮台之後,國際社會正在調整各自的對華長遠策略, 民主、和平及正義力量將增加對中國人權運動和反對派運動的支持。三、目前同情 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的海內外同胞及國際友人均對海外民運力量分散、策略分歧的狀 態不滿。這種狀態的繼續存在,將進一步削弱海外民運作為整體的公信力,限制了 民運的活動空間,使我們有愧於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也有少部分與會者對大聯合 的時機提出異議:一、反對派運動本身就應該是多元化的,需要有不同的角色和不 同的聲音。二、廣泛的大聯合陣線應等待時機成熟和目前仍在大陸內部堅持鬥爭的 民運力量共同發起。 會議對大聯合後的組織應否具備政黨的基本特徵進行了熱烈的爭論,最後達到了 如下共識: 一、民運組織的大聯合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為了迎接中國民主自由的春天, 為了民運整體的利益,一切團體和個人應拋棄門戶之見,求同存異,集合在同一面 旗幟下共同奮鬥。二、大聯合的目的是為了從整體上把民主運動提高到一個更高的 層次,通過這一過程,健全運作機制,提高運作效率,完善規章制度,克服原有組 織和個人之間不必要的摩擦。三、大聯合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聚集海外一切認 同反對中共一黨專制,推進中國民主進程這一最低綱領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爭取海 內外關心中國前途的進步與正義力量對中國民眾爭取民主人權與自由道義同情和支 援。四、大聯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力地配合國內民眾反專制、爭民主的英勇鬥爭, 並為在適當時機與在國內的其他民運力量共同建立中國大陸的第一個反對黨而進行 必要的理論和組織準備。 在這四點共識的基礎上,會議第二階段圍繞著民運組織大聯合的具體方案,就其 利弊及其現實可操作性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討論。在提供討論的三個方案中,絕大多 數與會者認為,與立即取消現有組織名稱、建立完全統一的組織的方案和各組織定 期召開圓桌會議的方案相比,暫保存各組織名稱和機構,在此之上建立一個高層次 的中國海外民運大聯盟,是目前最具可操作性、靈活性及開放發展性的方案。 這一方案建議,由現有海外主要民運組織及各方著名民運人士聯合發起,號召全 球民運團體及各界人士共同組織的中國海外民主運動聯合陣線聯盟下設委員會及常 任理事單位,並由若干專門工作委員會協調盟內外主要事務。 民陣、民聯主要領導人表示對上述這一方案的支持。為了使這一方案實現,會議 建議民陣、民聯及自民黨的決策機構盡快分別通過相應決議,授權一工作小組收集 有關信息等籌備工作。目前臨時的聯絡點是:P.O.BOX 11696, BERKELEY,CA 94701 FAX:(510)938-6477 TEL:(510)526-5335 (汪岷) (617)547-3896 (楊光) (718)497-2574 (倪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