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稀粥風波 .牛兒譯. 文革也是那樣開始的。一九六五年中共高層有人指責吳□的作品《海瑞罷官》攻 擊毛主席。這個批《海》運動實則是那場由高層預謀的「革命」的開場戲。此後恐 怖的烏雲籠罩中國十年之久,文藝退化為「革命宣傳」。 二十六年過去了。在徹底否定文革之後,在改革開放之後,在民運與美國熱之後 ,中共馬列家們又用上了老法寶。這次進攻的對象是八九民運中辭職的文化部長王 蒙。王蒙屬於中共改革派,同時也是在海外頗具聲譽的作家。八九民運中他「自願 」辭職,其實眾所周知,後來上台的極左文人不再容忍他的「自由化文化政策」, 甚至認為王蒙要對「西方自由化思潮氾濫」負責。 王蒙兩年來沒有發表一部作品,緘默退居。偶爾曾有人在攻擊「資產階級自由化 」時提及他,但是對於他在「民運」中表現的審查沒有取得絲毫不利的證據。王蒙 甚至得以留在中共中央委員會中,然而三周前《文藝報》上的一封讀者來信卻是個 不詳之兆:該信指責王蒙八九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泡飯》攻擊「老一代革命家」鄧 小平。 《泡飯》講了一個中國大家庭嘗試改變早餐習慣的故事。多少年來這家的早餐是 傳統的泡飯加醬菜。終於有一天,父母輩提議試試「改革」吃燒餅。可是大夥兒不 久便發現這太廢工夫。於是孫子輩又提議,不如吃西式的,雞蛋加麵包,然而這個 計劃終究也不能盡如人意。結果祖孫三代最後決定,還是繼續吃泡飯。 讀者來信責難道,王蒙這個故事無非是想說中國改革沒有前途,進而將它與八九 年來屢遭批判的「自由化」與「私有化」傾向相聯繫。最後該「讀者」引用台灣一 家報紙的話稱此小說是「對鄧小平改革政策的攻擊」。 然而王蒙沒有像當年吳□那樣坐以待斃,他反擊了。王蒙向法院控訴《文藝報》 詆毀個人名譽—這在中國是絕無前例的。同時王蒙又致信中共中央,懇求組織的理 解與支持。他在信中說,有人想以「讀者來信」的卑鄙手段將一個作家出榜示眾, 這既觸犯了黨紀,又侵犯了人權。同時王蒙指出,「讀者」引用的台灣報紙是在大 陸禁止的反動報章,那麼,該「讀者」是什麼人?該報是如何流入大陸的?他進而問 道:難道允許有人利用反動報章攻擊黨的同志嗎? 王蒙在信中又寫道:這封來信胡亂聯繫文藝作品與現實問題,是駭人聽聞的陰謀 ;而全文不提一字王蒙,只提鄧小平之名,豈不表明,該「讀者」自己對鄧小平心懷 叵測嗎?莫不是文藝報指桑罵槐地攻擊鄧小平同志? 又有跡象表明,批評王蒙的來信與對改革政策的攻擊出於同一夥人之手。兩年來 他們佔領了文化領域,層層束縛管制。尤其是王蒙的繼任、死硬派賀敬之,以其「 文藝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口號幾乎將中國文化窒息致死。幾天前賀剛在人民日報 上再次大放厥詞,攻擊危險的政治傾向並要求文藝「純」社會主義化。 極左文人們對於王蒙的反擊懷恨在心,而作家與記者們則為他敢於向馬列家們挑 戰的勇氣而興奮。雖然至今沒有一家中國報紙敢報道王蒙上訴事件,然而消息在北 京文藝界中不脛而走。不管法院是否接受上訴,也不管最終是否以法院調解了結此 事,這個上訴是件令人鼓舞的創舉。 王蒙作出了一個榜樣,如果中共要保持它的形象,就必須作出相應的反應。中共 中央委員會一定會為此傷透腦筋,最後的問題是:保守派是否可以再度使用文革中 的「鬥爭手段」?這個問題必須有個答案。北京的作家們表示,如果那一類文藝批評 死灰復燃,那麼再也沒有人敢寫一句話了。□ 譯自《法蘭克福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