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蘇姬和諾貝爾和平獎 ·楊漫克· 西方價值判斷下的和平獎 十月十四日,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將九一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緬甸反對黨領袖 達·昂山蘇姬,以表彰她「以非暴力鬥爭的方式為民主和人權所做出的努力」。 自一九0一年創設以來,諾貝爾和平獎多被歐洲與北美等西方國家囊括。一九三 六年阿根廷的拉馬斯首次打破歐美獨攬諾貝爾和平獎的局面。一九七三年北越總理 黎德壽,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與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一道)。 一九七四年日本人SATO與愛爾蘭的麥克布萊德同獲和平獎;一九七八年以色列總 理貝京與埃及總統阿薩德同獲此譽。一九七九年印度的特麗莎媽媽第一次做為亞洲 人,獨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九八九年中國西藏的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再拿和平獎 於亞洲。因此,蘇姬女士是第六位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亞洲人,也是第三位獨立獲獎 的亞洲人。 諾貝爾和平獎是西方文明標準與文化價值判斷下的傑出人物和平貢獻獎。從而對 於與西方文化窘異的「亞細亞生產方式」國家來說,躋身於和平獎行列殊為不易。 亞洲是地球上面積最大、人口與國別最多的洲際。自七十年代以來傑出之士頻頻拿 下這一榮譽,既反映出亞洲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隆隆足音,又彰顯了諾貝爾獎委員會 日益開放眼界,逐漸擺脫了西方中心主義的狹隘。 自七十年代以來,亞洲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重要,經濟起飛,政治革新,文 化革命激流湧動。已形成歐美、亞太三大中心的局面,與西方國家平起平坐。但與 此同時,亞洲國家政治民主化的步履仍然走得十分艱苦。僅在八十年代南韓、緬甸 和中國發生過軍事鎮壓和平民主示威的事件,泰國軍事政變、文官政府垮台,印度 總理拉吉夫遇刺身亡。 諾貝爾獎與中國無緣 就中國而言,人口佔人類的四分之一,至今尚無一人成為諾貝爾獎得主(達賴不認 為自己是中國人),其緣故可從西方加以探究。 可以發現,亞洲人獲得諾貝爾獎者,多與西方社會文化有某種特定的聯繫,或者 是殖民地國家。計印度和日本各有兩名得主。蘇姬則在英國長大,嫁給牛津大學教 授。 另一方面,在共產黨文化數十年的窒息下,中國社會很難產生偉大的個人主義精 神,而這種精神正是諾貝爾和平獎和文學獎的主要內在標準。 與日本和印度比較,本世紀以來中國產生的大文學家並非罕見。巴金、沈從文、 錢鍾書等人就文字與作品而言,皆堪稱大師泰斗,然而就個人主義精神和人格的獨 立而言,他們則還無法與巴斯德納克、索爾仁尼琴等人的道德勇氣相提並論。 諾貝爾和平獎是一項政治行為的表彰。一個重大的政治事件,足以使有傑出表現 的人獲得和平獎:瓦文薩八0年舉事團結工會,八三年獲獎;翁山蘇姬八八年回國 ,九一年獲獎;薩哈羅夫六十年代末從事反核運動,七五年獲獎;金恩六三年進軍 華盛頓,六四年獲獎。 以上的例子,足以使中國的民運人士產生某種希望。諾貝爾和平獎抑或比文學獎 對中國人更易問鼎。有人說,「六四」事件後方勵之若不躲避美國大使館,可能成 為最有希望為中國人贏取和平講的人選。方勵之在西方媒介上出現的頻密度,近年 來絕不亞於緬甸的翁山蘇姬。 緬甸政治的東歐色彩 翁山蘇姬的獲獎,是由捷克現總統哈維爾先生提名的。這位酷愛東方文化的捷克 前持不同政見者,發現翁山蘇姬與他本人有很大的相通之處。緬甸軍政府八九年將 翁山女士軟禁後,不許她與丈夫及兩個兒子有任何聯絡,試圖以此逼她離開自己的 祖國。她沒有就範。幾年前,哈維爾被捕後,捷共也曾讓他在出國與失去自由之間 做出選擇,哈維爾不惜失去自由,拒絕出國。然而「六四事件」後,我們沒有看到 一個中國民運的領袖有這樣的勇氣。 昂山蘇姬的崛起,是緬甸文化的產物。她的父親烏昂山(烏是緬語父輩之意)是緬 甸獨立的領袖與現代緬甸之父,四十年代昂山與現在的軍事領袖奈溫,和文官領袖 烏努等人一道舉事,展開對日本佔領的軍事抵抗。一九四五年後昂山按英國政制建 立了現代國家,廢除王室統治。然而在一九四七年,他與同僚一起遭到政敵的刺殺 。他被譽為現代緬甸之父,緬甸政府為他修建了一座雄偉的紀念堂。可以一提的是 ,一九七六年華國鋒為毛澤東修建紀念堂,便是按照昂山紀念堂的模型設計的。 雖然廢除了專制王室,但緬甸政治文化的專制傳統並未被根除。奈溫和烏努一班 革命同志,建立了社會主義名義的共和國,頗類似於印度的社會主義,政治專制化 ,經濟一半私有化,一半國家化。隨後緬甸的分離主義和共產黨游擊武裝愈演愈烈 ,終於導致軍事強人奈溫六八年以軍隊接管政府。奈溫並提出緬甸式社會主義路線 ,標榜緬甸的專制文化特色。 由於支持緬共游擊隊,北京與奈溫政府的關係一直十分緊張。文革初期北京不僅 在軍備上支持緬共,而且還鼓勵和默許下放雲南的知識青年越境參加緬共游擊隊。 奈溫政權奉行了不結盟政策,與東西方保持等距離外交,政治上相當封閉、保守。 既有印度左派社會主義色彩,又有南韓式右派軍人的政風,是典型的亞洲文化國家 。 由於經歷過近百年的英國殖民統治和八十年代亞洲國家普遍出現的民主潮流,緬 甸政治於八八年開始劇烈動盪。是年七月奈溫辭去唯一合法政黨「社會主義綱領黨 」的領袖,不旋踵政府便在反對派的壓力下垮台。九月奈溫手下的軍人重新接管政 府,控制了動盪的局勢,並大肆鎮壓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 一九八八年四月,離開祖國、客居英國牛津大學多年的昂山蘇姬,回國照顧病危 的母親,並從此開始她旋風般的政治生涯。這位四十六歲的家庭主婦目睹了祖國東 方式的政治暴力:八八年兩次軍隊與示威者的衝突中,兩千多仰光市民和僧侶被開 槍打死,數百位國會議員和反對黨領袖被捕入獄遭遇極刑。面對軍方的強硬與殘酷 ,昂山採取了甘地式的非暴力抗爭方式,以東方文化特有的忍者方式避免進一步的 流血衝突,並有效地引導反對派走向政權。 亞洲文化對和平的特殊貢獻 這位美麗、文弱的家庭主婦一下子成為民眾崇拜的領袖。她以一種宗教式的力量 對付暴力。她以愛代恨,把士兵稱作朋友、手足,儘管士兵用槍口對著她。她公開 反對緬甸的太上皇、她父親當年的追隨者奈溫將軍,指責他在幕後操縱著政治,應 對流血事件負責。於是奈溫下令將這位國父的女兒軟禁。 一九九0年五月,迫於國內的嚴重不滿和國際壓力日昇,軍政府終於開放國會選 舉。結果昂山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一舉拿下四分之三的國會席位,即四百八十五席 中的三百九十二席。然而軍政府方面拒不接受人心向背的事實,幾乎抓盡了反對派 國會議員,使他們成為「獄囚的多數而非議會的多數」。軍方並要求昂山蘇姬離開 祖國,甚至不准她與住在英國的丈夫和兒子有任何聯絡。昂山蘇姬開出條件:釋放 所有政治犯,軍方還政,否則她不會離開祖國。 從甘地到達賴到昂山蘇姬,我們看到亞洲國家民主運動的一個特色:佛教非暴力 的道德力量(緬甸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另一個特點是家族政治的傳統。在 巴基斯坦有布托父女的人民黨;在印度,有甘地母子的國大黨;在西藏有神傳的喇 嘛活佛;在緬甸是昂山父女兩個時代的努力。第三個特點是家長制的元老控制。緬 甸有奈溫,新加坡有李光耀,中國有鄧小平,北韓有金日成。 亞洲政治文化的傳統使西式的民主政治實行起來十分困難。現居美國的蘇聯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布勞德斯基最近指出:蘇聯的變遷作為亞洲國家的先例是不恰當 的。蘇聯政治制度中,西方的理性主義多過東方情緒化的激進主義。人們發現,多 數情況下民主給亞洲國家帶來的是持續的動盪而非民權。今年辛亥革命八十週年紀 念中,許多論者指出:辛亥革命的後果未必比君主制好。因為民國之後數十年中國 不僅戰亂不斷,而且從來沒有建立過真正的民主制度。 在反共、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皆與西方社會不相上下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是 個典型的東方文化論者,他不僅反對西式民主,鎮壓反對黨,而且還直接干預西方 媒介在新加坡的活動。這位受過完整英國教育的政治領袖,堅信東方政治應有自己 的特色。 可是近年來的國際趨勢和亞洲國家普遍出現過的潮流,亦讓人相信,東方傳統政 治不可能再以傳統的方式維持下去,亞洲國家的民主化,已從啟蒙的少幼期進入到 不安的青春期,世紀末的十年將是東方專制徹底瓦解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