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作者·編者 編輯先生: 偶然翻到《中春》九一年六月號上高新的文章,其中提到「六四」時坦克壓人只 發生在六部口一帶,感到與事實有出入。特寄上一張本人「六四」時拍攝的照片。 這照片攝於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上午十時左右,地點在五棵松三零一醫院附近,正 在坦克從西面入城的必經之路上。當天早上,市民在萬壽路一帶紛紛傳言三零一醫 院門前有一具被坦克壓爛的屍體,本人當即趕往現場拍下了這張照片。雖然從現場 和照片上不能確定死者的身份、年齡和性別,但照片可以證明坦克壓人在六四是確 確實實發生過,而且不只在六部口。 華 森 編輯部: 十一月號八十二頁「陳希同東京碰壁記」中,有這樣一些詞句被用來描寫陳希同 :「堆著得意洋洋的笑容」,「故作鎮靜」,「臉青一陣白一陣」,「心裡氣急敗 壞」,「理屈詞窮」,「厚顏無恥」,「陰沉著臉」,「顯然連他自己也覺得太露 骨」,「臉上肌肉抽搐著」,「惶惶然,灰溜溜」。 這些詞句,都不像是客觀的報導。我不能說整個報道一定與事實不符,但用詞不 客觀甚至不真實,會使人懷疑報道的真實性。陳希同確是人人皆曰可殺的六四屠夫 ,但這樣的寫法不顯得有力量。 一讀者 編輯先生: 102、103期所連載的胡平的「歷史透視1911-1991」和唐正聲的「閒話清末民初」 ,是兩篇難得的好文章。兩文講同一主題,發表於同一期上,原本很可能「撞車」 ,很可能使兩篇都很出色的文章中的微有遜色的一篇比下去,那就很可惜了。可是 這裡我們看到的卻是璣玉爭輝,各顯風采,作者的功力和編者的眼光的結合使這兩 期成為《中春》精彩之卷。《中春》現在確實很有專業水平了。 兩點意見:(1)成為《中春》封面人物是一種殊榮,不少人得到過這種殊榮,他們 確實都是出眾的人物。但其實朱榕基、李瑞環也可以上《中春》封面的。不過你們 也許有策略上的考慮。(2)新聞照片應註明人物的姓名和位置,否則有時雖注了姓名 ,卻還是不知是照片上的誰。 新澤西 王先生 編輯先生: 剛剛收到一封家鄉來信。談到一些國內情況,雖說是他一個人的抱怨,但也可見 民心所向。不知貴刊有無興趣刊登?考慮到對他本人的保護,我把地名和寫信人的名 字改了。我想這種信函所表達出來的是人們在大陸現時環境中的真實感情,由此建 議貴刊收集這種書信,擇優發表。成集後還可作為很好的出版物寄回大陸,引起共 鳴。不知以為如何? 啟 疆 啟疆先生: 您附來的國內來信擬在本刊下期發表。 您所提建議甚好,本刊將很高興接受您的建議。希望讀者能支持本刊建立這一欄 目,把您認為適宜發表的國內來信寄給本刊。本刊當承擔為國內寫信人保密的責任 。 《中國之春》編輯部 致《中國之春》 ·葉 健· 你把紅色的記憶播進黑色的土壤 並以眼淚使之受孕 你撲倒在嚴寒的大地 為了以體溫孵化那一聲活的吶喊 如果你真的是白雪 那麼,有一天 深埋的兵馬俑將會發芽 而你將融化 沒有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