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架構應從選舉著手 姚勇戰(民聯聯委委員) 中國民聯的體制,即目前的「三權分立」架構,應當徹底改革。 首先,目前的體制不能保證主席和聯委會在工作中密切配合。海外民運的兩大組 織,民聯民陣,目前都很明顯地形成了以主席為一方,聯委會(理事會)為一方的較 量局面。這一格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代表大會的選舉方式。 在兩對兒競選的搭檔中,毫無保留地支持其中一方的「鐵票」僅佔很少比例,其 余大部份是游離票,基本上在主席競選接近尾聲時進行取捨,這樣就造成這樣一種 局面:一些兩難的人士得知選舉結果之後,就再也不需要進行他們選主席時的心理 鬥爭了。朱嘉明當選理事長,汪岷和方能達以第二、第三高票當選聯盟委員,很能 說明問題。 這種現象進一步說明,選民在整個選舉過程中,並不是以一貫的立場來對待所有 的候選人。前一項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後一項結果。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聯盟 委員會,並不能代表整個組織,而是一種「平衡」的產物。 至於監察委員會的選舉,那就更是兒戲了。按照目前「三權分立」架構的設置, 監委會有所謂的司法權,有解釋聯委立法的權力。美國的司法,是我們民聯中一部 分人最熱衷於模仿的偶像。但美國的大法官,要經過總統提名,議會通過的程序。 由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必須是有高度職業水準的法學專家,而非像總統議員一樣的 政治家。法學家是理論家,而政治家是活動家。兩者幾乎不可能重迭在同一個人身 上。但我們這種從代表大會上選舉出來的監察委員會,事實上成為聯委會主流派, 或者主席權力的伸延,主席和聯委之間的較量,照樣在所謂的仲裁部門中進行。 所以,進行至下而上的選舉,使聯委會先於主席競選而誕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這一問題。美國民主制只是西方民主制中的一種,並非我們學習模仿的唯一對 象。同時我們應當鼓勵派系公開化,使派系鬥爭從地下轉入地上,接受廣大盟員和 所有關心民運的人士的監督。這樣才有助於我們搞好組織,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 到中國民主化的事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