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招安? .畢 銘. 平心而論,「六四」以後流亡海外的「精英知識分子」,很多都是逼上梁山的英 雄。過去,儘管他們有著某些激進的思想和言論,但仍不失為黨的真誠擁護者和改 革的積極投入者。僅僅是因為幾個老邁昏庸的統治者糊里糊塗地把他們誤定為學運 黑手,要置他們於死地,他們才不得不反上梁山。 正因為是逼上梁山的,他們中間確有人在等待著朝廷糾正錯誤(為「六四」平反) ,等待著受招安的一天,重新為朝廷效力。 難怪,太子黨的施政綱領《對應與選擇》剛一流傳海外,在知名民運人士中,就 有人迫不及待地寫出了捧場的文章《由利益而決定的錯誤觀念》,署名張鋼,發表 於《中國之春》一九九二年第一期。張鋼先生對全文七個部分做了點評,他寫道: 「一二三部分對問題的分析都很實在和清醒」;「第四部分的前一半講得很有道理 」;「第五部分的第一方面基本不錯」;「第二部分表現出對問題的清醒認識」;「第 三方面講得都很實在,設想也是美好的」;「第六、第七部分比較務實」。 將這些評語放在一起,不難看出張鋼先生對該文的基本評價。當然,他對該文也 做了一些善意的批評。例如: 第五部分第一方面「解決問題的思想是相互矛盾的」;第二方面講得不清楚,所以 不是「目前說服人民的有效辦法」;第三方面存在著「人們將在怎樣的環境下去實踐 去產生新文化」的問題;第五部分「存在問題最多」,因此張文予與重點討論。(其 實對這一部分,《對應》一文作者也清楚表明:「尚未達成共識,它的利弊有待進 一步討論。」) 張鋼認為,中共「當然應該有自己的黨營經濟」,現在沒有,但「可以建立」, 可是不要以「共產黨在干為借口,去侵吞名義上屬於國家和人民的財產」,這樣容 易激化黨和人民之間的矛盾,引發「嚴重後果」。這對於「一批絕不放棄對中國前 途負有重大責任和使命的中國共產黨新生代」的接班極為不利。 是啊,筆者站在太子黨利益的角度會這樣想:國家是由黨領導的,國營財產實際 上也就是黨的,現在非要變全民所有為共產黨所有,豈不是多此一舉?反而會把黨推 向人民的對立面,給自由化分子攻擊我黨憑空增加了許多口實。 但要和書生論起理來,黨領導的畢竟不是直接的產權所有者。二者可以混一時, 但不可混一世。所以,有自己的黨營經濟還是很必要的。可是怎樣建立黨營經濟呢 ?張鋼先生沒有說。 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按理來說應一無所有,看來要想有自己的經濟,除了 拿外,別無它法。筆者斗膽沿張鋼先生的思路想下去:比如,先建立一個黨中央銀 行,與中國人民銀行「平等競爭」,結果當然是後者必垮無疑。將這一成功的經驗 推而廣之,大批的黨營經濟就可以順利建立起來了。不過,太子黨現在處於一個時 不代我待的前提下,在他們看來,這種遮遮掩掩,費時費事的辦法看似高明,實則 迂腐,不如直接拿簡明。只要手中有錢有槍,何愁江山不穩,天下不治。 然而,太子黨們既然希望對這部分的利弊加以探討,說明多少還是有點顧忌的, 因此,張鋼的觀點也不失為一說。我不解的只是:張鋼這樣的文章怎麼會發表在《 中國之春》這樣的反動刊物上,而讓我們警惕到民運人士中有人在準備迎接招安。 依我看,張先生倒應該把這篇文章寄到《中國青年報》理論部去,說不定能在太子 黨的智囊團中謀得一席食客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