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紐約》:否定之否定 ·曾馳遼· 儘管實行了開放和改革,中國官方數年來仍然不遺餘力地宣傳資本主義的社會病 態和精神危機,以圖教育人民:社會主義除了物質不夠豐富外,還有一些優越性。 可是中國老百姓自文革時代起便養成了一種「聽話聽反話」的否定態度,凡是官 方說不好,那肯定好得不得了。因此,在官方宣傳的反作用下,中國的青年人把西 方視同人間天堂,出國熱愈演愈烈。 然而,最近由一名大陸新移民寫的小說《北京人在紐約》,卻達到了一種否定之 否定的效果。讓中國人以接近現實的眼光,重新瞭解西方社會,特別是中國新移民 最集中的城市紐約,多少改變了那種崇洋媚外、食洋不化的盲目心態。 整部小說起伏頗大。書中主人翁王啟明是來自北京的一名小提琴家,從小便把美 國視為藝術家的天堂。他來到紐約,一下飛機便把行李丟了。他跑去餐館洗碗,他 太太去衣廠當女工。經過辛勤勞動,一年後他們買了一部舊車。然後他們貸款開起 一家衣廠,並逐漸致富。買下幾處房產,開起了好車。小說生動地描寫了成功者在 美國的幸福。可是,悲劇發生了。他們的女兒受到學校的壞影響,離家出走,吸毒 並遭綁架勒索。這時他們的衣廠生意已賠本,損失四萬元。由於付不起贖金,女兒 被黑幫殺害。主人翁在書中吶喊:「紐約啊!你是一個地獄中的天堂,天堂中的地獄 。」北京人的美國夢殘酷地破滅了。《北》書在北京引起很大反響。許多讀者說, 偶爾拿起報紙翻翻,就會被這部小說吸引住,讀下去,。《北》書無論題材還是藝 術效果都堪稱上乘。它在一家雜誌最先發表時,十二萬份便立刻售空。今年九月首 次出單行本,一銷而光。此書還在紐約一家華人報紙《僑報》上連載。 這部小說也明顯地很受官方的歡迎。《北京晚報》連載了小說,中央廣播電台還 根據小說的藍本,創作了廣播劇,中午黃金時段在全國播放,對於人們瞭解美國收 到了戲劇化的成效。可見,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從這部小說中得到他們想要得到 的信息和效果。 中國報紙歷來刊有「資本主義黑暗面」的報導。兇殺、強姦、打劫以及街頭乞討 ,窮人無家可歸等等。但是沒有任何一次宣傳運動能達到《北》同樣的社會效果。 因為人們相信官方的宣傳在誇大事實。《北》書卻使讀者相信,新移民在美國的確 艱難。我今年十月在大陸時,經常聽到朋友議論這部小說,許多人不無疑問地問我 ,「紐約真的這麼可怕嗎?」 首次發表此書的大陸雜誌社編輯對西方記者說,「小說的文學性不算很出色,但 情感的真實讓該書取勝。許多留學生和旅美作家也寫過相同的題材,但是不是強調 西方好,就是強調西方壞。但《北》書很客觀,很真實。」 作者曹桂林是一個小提琴家,十年前離開北京來到美國。他現在是一位成功的衣 廠老闆,住在紐約皇后區。整個小說的構思基於他本人的生活經歷。他說寫這本書 的目的是要打破許多中國青年對美國的不切實際的想法。「你可以實現美國夢,但 你不可能一下飛機便實現之。你必須經過艱苦努力才能有成就,這個努力過程能讓 你的心流血。你必須經歷所有的文化震盪而後才會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