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人物的隱私權 ·楊漫克· 自由派的民主黨連遭緋聞打擊 初來美國時,便知道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差不多,只不過前者更自由些,後者 更保守些。但並無感性的瞭解。經歷兩次總統大選下來,才知道自由社會裡面自由 派系也要付出代價。八八年民主黨最看好的總統候選人、科羅拉多州參議員蓋瑞· 哈特因與十九歲名模唐納·賴絲小姐共乘「猴戲號」宵夜一晚,而被《邁阿密先鋒 報》曝光,至此一蹶不振。今次領先群雄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比爾·克林頓又被歌 星傑尼弗爾·弗洛沃斯小姐報出十二年的戀愛史,前途因而受到嚴峻的挑戰。 美國一家不嚴肅的小報《名星》刊出歌星弗洛沃斯小姐自述的她與阿肯色州長克 林頓有十二年的戀史。「我做他的女友十二年,現在他竟然要我否認這些。」克林 頓被迫反擊,帶著太太出現在CBS六十分鐘節目,向一億多選民觀眾稱:「這個故事 不實,這不是真的。」克林頓穿著保守,在電視鏡頭前,一手擁緊太太,一手露著 完婚戒指,神情令人同情。結果四年前哈特的悲劇終未重演。民意測驗顯示,克林 頓的聲望經過一段下跌後開始回升,繼續保持民主黨候選人中的領先勢頭。 克林頓緋聞案再次掀起公眾人物隱私權的大辯論。自由派認為公眾人物同樣是人 ,擁有七情六慾。只要不涉及誠實的問題,他們的隱私權應當受到尊重。把公眾注 意力引向緋聞和肥皂劇的方面,會使選民無暇關注那些對國家和個人都十分重要的 政見問題,苛求完人只能把草包送進白宮。他們指出,美國本世紀最出色的總統, 在私生活方面都稱不上檢點。如肯尼迪有不止一個的女朋友,性情最花。艾森豪威 爾與凱·沙摩絲比,羅斯福與露西·莫奈爾,都被後人傳為佳話。他們都有婚外情 ,但他們難道不是好總統嗎? 保守派認為,連對妻子都不忠實的人,很難忠實於選民。更重要的是,婚外情顯 示一個人對責任的態度,和面對危機的判斷力和實際能力,因此,儘管在選總統時 私生活標準,不比治國能力來得重要,但可以由此瞭解候選人的真實性格。 對許多候選人來說,未來的挑戰不是來自對手方面,不是政見問題,不是建國大 略,而是個人隱私的大檢閱。離婚、不檢、吸毒、特殊嗜好,以及是否看過心理醫 生,求過吉普賽算命女郎,都可能斷送候選人的政治前程。在新聞第四權高度發達 的美國,公眾人物沒有隱私權已成為即定的法律。 政客不是上帝特別造出的人 美國人在性的問題上,被歐洲人認為是相當不成熟的。美國絕大部分州禁止妓女 營業,電視中沒有露三點鏡頭。儘管自由在美利堅大地獲得最充分的成長,早期清 教徒傳統的遺傳基因仍然是顯著的。「紅字」不再印到女人的胸脯上,卻印在了報 紙上,並且通過衛星傳向全世界。 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則一直是政治學中糾纏不清的課題。公眾人物的性格標準, 公眾對人物的反映,成了政治學最熱門的話題。在諸多種醜聞中,金錢方面的腐化 、假公濟私是沒有爭論的醜聞。但不直接涉及公共事物的問題,就值得推敲了。 對政客而言,離婚意味著政治上的嚴重困擾。總統候選人史提文森在一九五二年 和一九五六年被淘汰出局,便是因為休了糟糠之妻。除克林頓外,本次民主黨另外 有兩個候選人憂心忡忡,一是參議員凱利離過婚,一是前州長布朗,他乾脆沒有結 過婚。 一九八八年民主黨第一號種子選手哈特,便因為《邁阿密先鋒報》揭出他的一段 性往事而敗下陣來,致使民主黨不得不推出非主流的杜卡基斯去對抗布什。哈特的 敗北有情可原,他犯了人類社會最古老的罪孽—通姦。 八八年新聞界為「公眾性格」問題展開過一場大辯論。弗吉尼亞大學的政治學教 授沙巴托在其名著《暴跳如雷》一書中指出,「目前對如何處理性的問題,根本就 沒有一致的看法。」分歧在於一個社會的性普遍開放的時候,怎麼要求公眾人物沒 有出格的性生活呢?難道他們是上帝另外創造的人類嗎? 把道德要求列為從政的絕對條件,是一種市儈式的人才扼殺。一個碌碌無為、生 事無端的凡夫俗子,儘管道德上清白無暇,亦不可委以重任,誤國誤民。政治家所 應擁有的多方面才秉,用單一道德律是無法涵蓋的。在國家選擇良才的問題上,苛 求意味著浪費。政治家也是血肉之軀,也是人,也有原罪,而非上帝為我們特別創 造的。 《紐約時報》最新的一次民意測驗顯示,百分之二十三的選民說,如果候選人對 妻子不忠,他們會放棄他,但百分之三十六的選民認為,這種事不會影響他們對候 選人的鍾愛。這樣的結論與數年前已經有很大的不同。選民的胃口變化是劇烈的。 選民應該最想知道什麼? 另一些前衛性的問題是吸毒和接受心理治療。六十年代嬰兒潮的成年人幾乎沒有 沒嘗過大麻的。因此沒吸過大麻的就是不誠實。心理治療也成為一個政治性的醜聞 。密蘇里州的候選人伊格萊頓,在七二年被逐出局,便是因為他被發現接受過電休 克治療其精神壓抑。他因此放棄了副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八八年杜卡基斯也曾被謠 傳接受過精神治療,但沒有證據,民意測驗說,這一謠言使他失去了百分之八的選 民信任。 今年大選的一大特色是民主黨的候選人基本上是不知名的。沒有蒙岱爾,漢弗萊 那些長期生活在公眾眼裡的人物。為此布什總統的競選顧問布萊克已經制定了最聰 明的競選策略:「布什總統的個性很清楚地被人瞭解了,但他們是怎樣的人?怎樣面 對壓力和危機?誰知道呢?」民主黨的新鮮血液們將面臨一場性格和隱私的大檢察和 新聞透視。該來的總是會來的。第一輪的新聞透視已經開始了。克林頓被對手強迫 回答家庭忠實的問題,當眾表示還要和太太一道生活四十年不打離婚。 許多總統學家發現,個性問題盤踞著新聞的頭條,吸引著公眾的全部興趣,但卻 與候選人會不會成為一個好總統毫不相干。《總統性格》一書的作者大衛·巴博說 :「溫斯頓·丘吉爾每天早上喝一杯白蘭地,這難道就是選民最想知道的事情嗎?」 其它學者亦發現,性的道德觀念固然十分重要,但與總統府中的表現沒有多少相關 性。肯尼迪、麥帥都有過羅曼蒂克的遭遇,這並未妨礙他們成為出色的總統和出色 的將軍。馬利蘭大學哲學教授李登柏格認為,歷史證明偉大的政治家未必就是一個 好先生,好父親或好朋友。 白宮政策分析家們推薦了一些判斷候選人的更重要的標準:如他們在危機當前時 怎樣做決定?他們怎樣和同僚相處?沙巴托認為:「人們何不把注意力從候選人怎樣 和女人睡覺,轉移到怎樣和別人一起工作上去呢?競選本身便是一次超級的性格測驗 。候選人什麼時候妥協和堅持原則?怎樣妥協和堅持原則?他們如何面對成功與打擊 ?怎樣與新的同僚共事?這些問題更應該吸引選民的注意。 當然,亦有人主張不應對公眾的興趣加以限制。性緋聞的危機也是一種危機,承 受不該承受的壓力,會使候選人的神經更加健全。核子時代的總統,的確需要一些 超人的品質和政治韌性。 新聞第四權挑戰政客隱私權 美國社會享有世界公認的最大的自由度。僅就隱私權而論,於今在憲法修正案中 ,已有專門的隱私權法案,一九七四年通過生效。然而美國公眾知的權利,新聞第 四權的宏揚,卻使得高級公職人員,成名之士,特別是問鼎國家首腦的政客,其隱 私權有時受到粗暴的侵犯。 即使是為著防止權力的腐化,亦不應剝奪公眾人物享有常人所應有的基本權利。 它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中國人知道,對領袖和政治家不合常倫的道 德要求,往往助長虛假偽詐的政風。這亦會污染美國人天真、純樸的民風。斯多葛 似的禁慾主義,紅字時代的清教徒傳統,已不合現代人價值觀念。 這裡,我願引述《史記》中的一個故事。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右丞相陳平,本是 一個酒色之徒,同時卻有著非凡的治國才能。眾人要劉邦去質問陳平是否有這些酒 色之事。不料陳平卻對此坦白不諱,還教訓了劉邦一番。他說:「大王用我,是讓 我去治國呢?還是讓我做道德的表率?如取我的治國之才,則對我平素的行為不必苛 求。」劉邦聽罷,繼續對陳平重用之。日後陳平果然不負主恩,成功地制止了諸呂 之亂,為劉家皇朝的延續立下功勳。 殊不論精神治療和吸毒的問題,美國政界近年來性危機頻發,已然使社會大眾察 覺公眾人物隱私權被過分干預的問題。從八八年起,與哈特同時,還有電視布道會 領袖貝克牧師因陳年緋聞而辭去神職,去年更有大法官湯姆斯的性騷擾案子搞得美 國社會接連休克,雖說倒也使得經濟不景氣中百無聊賴的平民們意外地享受了一種 茶餘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