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茲伯裡撰寫《新帝王》 馬怡陽譯自《紐約時報》 當天安門事件的巨大震盪消退後,世界仍在迷惑中國的領袖在哪裡,什麼因素在 塑造他們。那些曾經十分理性的政治家,那些改變了毛澤東式革命的人,正為人權 的壞記錄受到外界憤怒的批評。而那些過去憎恨所謂「紅色中國」的人們,正在冒 險去孤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這一切混亂的交織中,前紐約時報駐外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裡撰寫了一本新 書《新帝王:毛和鄧時代的中國》。他的解釋特別適時和中肯。 美國的記者,從埃德加·斯諾到福克斯·巴特菲爾德,都曾寫過一些名著,改變 了公眾對中國的看法。《新帝王》將成為這樣一部更新觀念的書。實際上,在索爾 茲伯裡創作的許多關於中國和俄國的書中,這本書刻劃入木三分,分析最為精深。 可以預言《新帝王》將成為傳世久遠的名著。 利用八十年代中國的「自由化」,索氏以一個老記者的敏銳,探視中南海裡的生 活方式。中南海是紫禁城邊神秘的宮廷式居所。毛澤東和鄧小平,以及其他政治局 的權貴們均住在其內,並在那裡進行著權力的遊戲。索爾茲伯裡搜集了各種不尋常 的珍聞和新的史料。 例如:令人吃驚的一則珍聞為許多國家領導人吸毒成癮;再如,毛澤東曾經驚駭 全黨,下令拆毀故宮,全部用蘇式建築取而代之;另一則荒唐的珍聞如毛澤東的助 手使用奇怪的方法為他調解便秘。 索爾茲伯裡的研究令人著迷。他詳實地描繪了過去四十年來,中國統治者們的個 人生活的畫面和他們之間不尋常的關係。全書由一系列的專訪和談話組成,消息來 源包括中共領導人自己的敘述以及他們的侍從的口供。 索爾茲伯裡造訪了許多中共高層決策人士,有改革者亦有強硬派,包括兩位國家 主席李先念和楊尚昆;包括兩位一度將繼承鄧小平權力的總書記胡耀邦和趙紫陽。 還有各時期的政治局委員、參加過國共內戰的老將軍。在特別的角度上,他還訪問 了數名中共最高領導人的遺孀,毛澤東早期的同學同事,以及許多領導人的私人秘 書和翻譯、保健醫生、保鏢、傳令兵、勤務兵以及在晚年照顧這些領導人起居的身 份特殊的婦女。他們在書中的名錄就有四頁半之多。 像以往一樣,索氏在寫這本書時,也參考了大量中國發表的新書,主要是有關人 物的會議錄和一些事件的專著。他用最生動的材料解釋了「孔夫子列寧主義」的陰 謀政治。索氏以其特有的資深記者的敏銳眼光透視了中南海內部戲劇性的場面以及 神秘的人際關係。 但是在這一系列珍珠串般的軼事上,索爾茲伯裡並沒有像一般的政治書籍那樣, 強加一種理論,而是讓真理呈現在實事面前。他對這些現象的解讀,祗是一種折射 和承接。按照新聞學的法則,索爾茲伯裡這本書,既避免了以住許多中國問題觀察 家的沒有頭腦的敵意,又揚棄了某些學者對東方政治神秘崇拜的情結。 他深知軼事歷史很容易流為一種記錄片的庸俗。而依靠八、九十歲的老人的口傳 性歷史,同樣對事件的準確性難於把握。但是故事的魅力使人不可能對這些問題吹 毛求疵。 目擊者的見證通常缺少歷史的連貫性,使人難於把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和完整 的意義。但索爾茲伯裡的確是箇中高手,他在處理毛澤東晚年史和四人幫事件的過 程中,讓人明確地感覺到權力鬥爭的生死攸關,而不是意識形態的亂麻。 但軼事史的寫法對描述鄧小平的改革卻顯得不夠有力和有效。工廠和農村的採訪 很難再現八十年代中國政治的激流暗湧。當然,鄧小平時代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 與毛澤東時代那種死水一潭比照,也是一個相映成趣的事實。 在討論外交問題時,軼事的寫法更顯得難於涵蓋全貌。索氏把中蘇衝突處理為毛 澤東與斯大林之間的私人鬥爭。於是中國決定捲入韓戰,成了毛澤東的自我表現。 他要證明自己比斯大林更忠於社會主義陣營。索氏引述了毛與斯大林之爭的一些新 的證據。 然而,已有許多證據證實中國出兵朝鮮有許多其它的動機。中共官方最近被披露 的文件證實毛曾經打電報給斯大林說,他決定參戰的理由是中國新的制度太不穩定 ,不能容忍一個敵對的朝鮮存在。因此,他認為美國勢力必須被逐出朝鮮,即使付 出美國轟炸中國工業城市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描述毛澤東一九五八年接待赫魯曉夫的情節妙趣橫生。這位「主席皇帝」不僅強 迫他的客人違背自己的願望與他一道在泳池中涉水而行,而且還把赫安排到一個蚊 蟲成群沒有空調的住處。結果兩人的關係達到破裂的邊緣。但是這種衝突決不止是 個人性的,而是由於大政治家也難於駕馭的地緣政治差別。當時中共正在為金馬列 島與台灣展開宣傳戰。根據鄧小平的親口敘述,赫魯曉夫許諾,如果艾森豪威爾總 統要介入金馬爭端,蘇聯將向中共提供核子武器。結果這件事反倒成為中蘇關係破 裂的決定性因素。 索爾茲伯裡的新聞技巧是高超的,所以他通常能夠把大背景的故事建築在個人行 為的基礎上。於是在解釋毛澤東早期對鄧小平行政能力的信任時,索氏描述了災難 性的「三線」政策。為了避免在戰爭中被蘇聯或美國徹底摧毀,毛澤東曾讓鄧小平 負責將許多大企業由城市搬遷至內地山區。這一災難性的政策使得許多大企業至今 不能恢復元氣。在索氏筆下,這一事件成了毛與鄧的個人遊戲。鄧小平的心態是投 合毛的喜怒,不管搬遷的企業是否還能玩得轉,他必須以此重建自己最有天才的行 政管理的信譽。於是他按毛的旨意,成功地把大工廠搬去山溝裡,執行毛澤東思想 。 靠許多消息來源和專訪的歷史線索,無論從學者的角度還是從作家的角度,作者 都達到了一個結論,毛澤東、鄧小平都像中國歷代的皇帝一樣進行統治。作者最成 功之處是把握了「孔夫子列寧主義」的人性之維。讓人們瞭解,共產主義到底是怎 麼運轉的。它原是一個高度理想性的社會,在中國統治者摻合孔夫子思想後,變成 一個有魔力的怪物。因此,當共產主義在布爾什維克的故鄉崩潰時,它仍能高懸在 中國的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