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的「傷痕文學」 ----希皮奧斯基的《夜,畫與夜》 ·廖天琪· 如同他深愛的祖國波蘭兩百年來那樣忍辱負重,多次被列強瓜分、凌辱、夷為平 地,歷史在六十七歲的希皮奧斯基身上,也烙下了無數的傷疤。他九死一生,歷盡 滄桑,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難以清晰講出。我在書店詢問他的作品時,店員祗默默地 把他最新的一本德譯小說《夜,畫與夜》交到我手中,不願開口,以免「斷舌」(德 文裡形容發音困難的詞語為「令人斷舌」,中文和波蘭文都屬此類)。 其實對德語系的讀者,希皮奧斯基並不該是陌生的名字。參加過華沙起義,被納 粹黨關進薩克森毫森集中營,奇跡般逃出死神魔掌的希皮,在波蘭成為社會主義國 家之後,不但沒有因功受賞,反而又受盡了斯大林恐怖主義的折磨。他雖是波蘭筆 會和作家協會的會員,卻於一九八一年被波蘭的亞魯澤爾斯基軍政府當作異議份子 投入黑牢一段時期。兩年前波蘭終於擺脫了社會主義夢魘時,他才得到真正的解放 。 在共產主義的社會裡,沒有新聞自由,不肯出賣自己人格的作家和知識份子往往 就得扮演監督、批評獨裁政府的「諫官」角色,其代價輕者坐牢,連累家人,重者 甚或要付出生命。這位與捷克劇作家、現任總統哈維爾和匈牙利文學家康瑞德齊名 的波蘭作家近幾年來不斷地冒著重新下獄的危險,寫了不少抗議,反思,尋根的短 篇和長篇小說。他那本在西方世界擁有不少讀者,深獲好評的《美麗的賽德曼夫人 》就是一本處理波蘭人、德國人、猶太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恩怨情節的小 說。 希皮奧斯基的《夜,畫與夜》堪稱波蘭「傷痕文學」的代表。全書以回顧的方式 把波蘭從被德軍佔領,一直到波蘭共產黨倒台的這最敏感的數十年作為故事的背景 。極權政治,不論是法西斯還是共產主義都像一面哈哈鏡,把戴著面具的,躲在屏 幛後面的德國人,蘇聯人,和波蘭人的被扭曲的人性毫無保留地暴露在讀者面前。 主人翁顯然是作者個人的片面縮影,是個反納粹的鬥士,然而在紅色恐怖籠罩下的 波蘭,「革命吞噬自己的孩子」,他竟又被共產黨投入監獄達十年之久。以意識形 態為主導的政治性社會,理性和人性、正義都無存在空間,個人的人本價值蕩然無 存。就如中國文革時期那樣,共產主義的波蘭獄中也充滿了因冤、假、錯案而入獄 的人。主人翁出獄後,發覺自己被強奪的不僅是肉身的十年自由,他的精神和「愛 」及「性愛」的能力也被剝奪了。 「我並不聲稱性愛是愛情裡最重要的部分,我僅僅要說,沒有性愛的愛情是病態 的。 也許我在獄中時就已懷疑有一天(我和她的)愛情終將完結。在監獄中渡過了許多 年之後,我們的第一夜是個很大的失望。我們當然都不願承認,因為那畢竟是向自 由所邁出的第一步啊。我和她都知道兩人彼此是捆在一塊兒,唇齒一般不可分的。 當我們躺在尤斯提娜那間狹窄,黑暗的房間裡的小床上時,這初夜的壓力是難以描 述的。我那時希望黑夜快點兒過去,我老望著窗戶,激切地盼望那能為我解圍的陽 光… 幾個月以後,尤斯提娜也承認,那天夜裡她也感到失望。對她而言,那夜還有更 深的一層意義,她感到受了命運的捉弄和譏諷。 這兒指的並不是我們在性愛方面的失望,雖然這也不無關係。我認為更要緊的是 我們兩個當時所感到的『必須作愛』的道德壓力,我們彼此都欠對方一個充滿羅漫 諦克情愛和與之相連的苦痛的一夜。 我們自然受到了報應,因為愛情不是一個道德問題,它是不受道德尺度規範的, 它在就在,不在就不在。」 對於歐洲患有左傾幼稚病的知識界,作者也提出了智慧而痛心的批評: 「歐洲人的腦袋裡被注入一種理念,更適當地說是一種幻想:斯大林主義是一種 知識份子的遊戲,它是人類之間為了不同理念而引起的一場激烈、刺激又壯觀的爭 吵。」 這就是為什麼當年索仁尼琴寫下了古拉格勞改營中殘酷的報道時,祗有反共的右 派政權把它當作有政治宣傳價值的文學看待,而西歐知識份子多半都不相信小說的 現實意義。希皮奧斯基責備西方知識界這種一廂情願的幼稚病,它助長了極權政治 理念存在的合法性並延長了專制政權的壽命。 命運並不一定是公平的,被壓迫者很可能就是幫兇,而兇手常常也是受害者。正 如書中那位自知心中有「魔鬼坐鎮」卻又不能自拔,宿名論者一般充當殺人機器, 殺害了大批猶太人的納粹軍官阿侖斯,戰後他雖逃脫了被送上絞台的命運,卻也在 波蘭坐了二十五年的牢獄。當他回到對他已經陌生的故鄉德國後,才發覺自己再也 擺脫不了過去的陰影。他和戰時的槍桿袍澤們已沒有共同語言,際遇使他變成一個 富有的人。但年老多病的他,在自己的故鄉家園之中將永遠是個浮萍似的「異鄉人 」。 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和斯大林的共產主義把幾百萬人的生命凌辱,摧殘。這位被 西方文化界稱為「波蘭人良心的守護者」的作家很悲哀地說:「下一代的青年人對 我這一代的痛苦經驗一點兒也不會理解,對他們而言,這一切祗是為『愚蠢』二字 作了註腳。」 雖然希皮奧斯基的作品的背景是對中文讀者較為陌生的歐洲近代史中幾個不同民 族和社會之間的恩怨和基督教文化始終解不開的反猶太人的情節,但他描寫的專制 集權政治下人性變裂;人的價值、尊嚴在最嚴酷的恐怖高壓之下接受考驗;個人在集 體的狹縫裡尋求生存空間等錯綜複雜的主題,對於一個現代的中國知識份子來說, 這種題目並不應該太陌生。特別是大陸上飽受「土洋結合」的共產主義之苦的人們 ,讀了希氏的作品,必然會有似曾相識的共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