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學西方時的狹隘 ·胡務實· 一個半世紀前,中國被英侖三島的遠征軍打敗後,絕大多數的士大夫還僅看見西 方的「船堅炮利」,而自己的「精神文明」還是世界上最高的。其後,從英法聯軍 到八國聯軍,中國被列強左一巴掌右一巴掌,抽得稍微清醒了一些,於是派了學生 出國留學。可中國的留學生,學的多半是造船、軍械一類,學純科學的已經不多, 念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就更少了。俾斯麥掌政的時候,曾有人問他:「現在東方的中 國和日本都派人來歐洲留學,你看哪一國會有較好的將來?」俾氏毫不猶疑地答道: 「日本。她的留學生除了學科技之外,還攻讀我們的政治、法律和社會制度。」 可惜,今天的中國統治者似乎仍沒有覺悟到這一點。我在美國一所大學城居住了 二十多年,每月至少有兩三次參加音樂會、戲劇、舞蹈演出或畫展等活動。在這樣 的場合,看到的東方人的面孔總不多;有之,多半也是日本人或南韓人。學校的演 出,多半不收門票;市政府辦的,更歡迎大家參加。民間團體辦的,門票往往也不 貴。中國留學生實在不能借口「沒錢」,把自己關閉在宿舍裡或試驗室裡。 十三年前,鄧小平訪美時,隨行的有一位女記者。她聽到福特汽車製造廠的一位 經理說:「日本的豐田車對我們是很大的威脅」,事後便撰文說:「日本人可以作 到的,我們也可以作到。」但據我看,今天的日本人,和一百年前的日本人一樣, 比我們高明。目前已有不少日本企業,捐錢辦基礎問題的研究所,甚至有些美國大 學,也讓日本的公司在校園裡設立獨立的研究機構。這樣一來,日本在美國所買的 ,就不僅是現成的知識,而且是美國的「頭腦」了。 胡適先生曾指出,「模仿」的舊名詞,就是「學」;他還說:「凡富於創造性的 人必敏於模仿,一切所謂創造都是從模仿來的。我們不可抹殺日本人善於模仿的絕 大長處。」百餘年來,日本不僅學了西方的科技,也學了西方的制度、法律,乃至 文學藝術。例如日本留德學生鈴木先生提倡的小提琴練習法,風靡全球,美國大中 城市都有鈴木教師協會。可是中國的精英們,時至今日,看到的還祗是物質。這樣 下去,就是再過一百年,即使中國有了一大批高級技工,中國卻還是貧、愚、弱、 私,而且其精神生活也仍然貧乏。□ 也談用電腦處理漢字 仁阿味 讀了中春105期韓於典先生的「如何使漢字電腦化」一文,頗有不同看法。 所謂使一種語言電腦化,就是把人腦中的語言翻譯為電腦中的數碼。英語等拼音 文字的方便之處在於他們的字母數字很小,這種翻譯所需的軟件很簡單。而漢語的 結構複雜,很難把漢字都分解為簡單的字母單元這樣的東西,再轉譯為用電腦加以 處理的數碼。換言之,把漢字翻譯為電腦中的數碼,需要更複雜的「翻譯官」。 要解決這個問題,似乎有三種可能。一是象韓先生說的那樣,改造人腦裡的語言 符號。二是尋找新的翻譯即輸入方式。三是改變電腦的以數碼操作的方式。第三種 方案是不值得考慮的,因為沒有數碼操作就談不上電腦了。第一種其實也是不可能 的。至少,尋求新的輸入方式要比改造上億人頭腦中固有的以漢字進行思維不知容 易多少倍。改造漢字以適應機器無異於削足適履。 如果說漢字打字會妨礙打字者的思維,使用拼音化的漢字又何嘗不會?漢字作為圖 像文字自有其優越處,其中之一是它可以讓人「望圖生意」。這也是日本人為什麼 一直無法完全放棄漢字的原因。他們嘗試過,但失敗了。他們也嘗試過用漢字拼音 化解決電腦輸入的問題。儘管他們的文字在這方面比我們的要更容易些,卻仍然沒 有成功。我們為什麼要去重複他們的失敗呢? 所以,對漢字進行電腦處理,最主要的仍然是尋找更方便有效的輸入方式。 漢字輸入問題看起來是個技術問題,但絕不容忽視。它將大大影響中華民族現代 化的進程。蒸汽機的出現使中國一下被拋在工業過的後面。如果漢字的電腦輸入長 期得不到適當的解決,我們在信息時代又會再度落後。世上很多重大的變化原是由 極其微小的事情造成的。如果不是有些猴子試著用兩條腿代替四條腿走路,現在不 知是我們到動物園去看猴子還是猴子到動物園來看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