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與中美關係二十年 ·楊漫克· 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新秩序中,蘇聯瓦解,俄羅斯經濟崩潰被逐出局,新的國際關 繫在大分化,大改組著。其中,中美兩國的關係由八十年代共同制衡莫斯科的聯盟 ,演變成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均充滿競爭與對立的緊張關係,是為九十年代世界 政治的一個主線、一個特色。就綜合國力而言,目前可與美國抗衡的國家,中國可 以說首屈一指。 尼克松七二年敲開紫禁城大門後,二十年來風雲變換。當年結下中美秦晉之好的 一批風雲人物,毛澤東、周恩來、姬鵬飛、喬冠華等均已作古,尼克松、基辛格、 羅傑斯、洛德等均已下野。不過,年屆八旬的尼克松仍以旺盛的精力,落筆風生, 不斷發表新著,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正在台上的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政策和大腦。 尼克松於六二年發表第一部政治回憶錄《六個危機》,水門事件後又先後出版了 八本著作,包括七八年的《回憶錄》、八0年的《真正的戰爭》、八二年的《領袖 們》、八三年的《真正和平——西方的戰略》、八五年的《越南不再》、八八年的 《一九九九——無須戰爭的和平》、九0年的《競技場上》,以及今年初完成的又 一本國際政治問題的大作《把握瞬間:一個超級大國的世界中美國的挑戰》。這些 著作本本暢銷。他已由一位退下的總統,成為一個暢銷的作家。 由於中美雙方在人權、軍售以及貿易問題上摩擦日甚,尼克松恢復中美關係,也 是確定台灣為中國一部分的「上海公報」二十週年,北京官方並未舉行任何紀念活 動。只是由外交協會舉辦了一個紀念會,由前駐美大使韓敘主持,邀請了美國大使 芮孝簡。而中共方面並無高級領導人出席這一活動。總的說來,兩國首腦沒有多少 表示,只有當年改變世界的主角兒尼克松,發表了這本新著,對後冷戰時代的兩國 關係,闡述了引人注目的論點。 闊別政壇十五年後,尼克松仍然保持著他那「全球感應」的思維模式,不僅時常 以非官方身份遊說列國,而且不斷著書立說,探討世界大勢和戰略演變。 尼克松的這本書的中心觀點是:蘇聯的崩潰給美國提供了兩個機會。一個是建設 一個更穩定、更和平的世界;另一個是當美國錯誤地把注意力完全內向時,世界可 能陷入一個大動亂的危險中。 在書中,作者亦提供了非常詳盡的建議,對存在著潛在危機的地區,應如何應付 。尼克松的國際戰略從五十年代始便是冷血型的現實主義。他一次再一次地強調軍 事威懾的重要性。只要美國欲意保持對新歐洲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力,最優途徑是繼 續維持駐歐洲的軍事力量。 對於二十年前他前往敲開大門的中國,尼克松認為,用全面經濟制裁去懲罰中國 八九年的六四血案,「也許能在情緒上滿足美國人,但美國以打擊中國的經濟為手 段,絕無可能使中國出現正面的改變。」美國唯一可以做的是力促中國自由企業和 市場經濟的存活與發展。待到中國的掌權的「新斯大林主義者」亡故,而相信「經 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配套將不會成功」的新一代上台後,中國的事情便好辦了。 尼克松歷來是美國共和黨中著名的鷹派,從五十年代做艾森豪威爾的副總統時, 便以強硬姿態對付國際共產而著稱。他當時訪問莫斯科時,便與赫魯曉夫進行廚房 大辯論,論證共產主義制度的失敗。一九六八年尼克松上台時,中共曾發表強硬聲 明,認為中美關係將因為尼克松的上台而更形惡化。但是出乎全世界意料,尼克松 的戰略奇思震驚了世界,也改變了世界。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尼克松率領一個二百人的龐大代表團,突然前往北京 訪問,敲開了紫禁城的大門。這一行動,使世界形成了中美蘇所謂「大三角」戰略 關係,美國聯華抗俄,蘇聯腹背受敵。尼克松在《回憶錄》中稱此行為「改變世界 的一周」。這一戰略動作對日後蘇聯在冷戰中敗北有著極大的影響。 尼克松改變對華政策的更重大的意義,是使中國重新「門戶開放」,並直接促成 了中共內部溫和派的得勢。鄧小平七三年重新恢復工作,文革七六年結束,七七年 開始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尼克松訪問北京,雖被毛澤東和西方極右派人士視為美 國的低頭屈就,但事實的效果是,這開始了中共自我否定和和平演變的歷史。假設 沒有這一行動,共產世界的崩潰,也許會來得更遲,更緩慢。 在「把握瞬間」一書中,尼克松在東歐歷史性變遷後,重新評估他二十年前的創 舉,頗有得意之態。他預言照此趨勢發展下去,中國將會取代蘇聯,成為一個世界 經濟中的超級強權。而且中國可能走出一條相對平穩的和平演變之路。 尼克松後來因水門事件而退出政壇,但他所開闢的把手伸進中國去影響中國的路 ,一直被後來的歷屆美國總統所傚法,所繼續。卡特任內邀鄧小平訪美,中美正式 恢復邦交。裡根任內邀趙紫陽訪美,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現在台上的布什總 統,在尼克松建立的駐中國聯絡處任第一任主任,便是一個「親中人士」。他行使 總統否決權,堅持延續給予北京最惠國待遇。 特別是自八十年代後期開始,中國不僅依賴美國的資金和技術轉讓,而且經濟上 直接依賴美國的市場。六四後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突破百億,去年更是躍升至一百二 十多億。在美國和西方「把中國納入國際市場和經濟互動」的政策下,中共執政者 不得不在很多問題上尊重西方的立場,否則其經濟的發展將出現問題。 尼克松下台後多次探訪中國和蘇聯,為白宮提供了諸多瞭解中國的訊息。在《把 握瞬間》一書中,尼克松提出「道德義務」的概念,認為美國對貧窮國家擺脫危機 具有責任,否則這個世界將不會有安寧和平。這是因為美國已成為唯一促進自由和 公正的超級大國。 儘管世界上的共產黨政權逐一瓦解,但北京由於經濟改革迅速崛起,從而在政治 上決計抵制民主潮流,與壓迫北京改善人權的美國進行著反和平演變的較量,去年 在最惠國問題上衝突尖銳。北京為達成現代化,十分需要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轉讓 資金、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經驗,同時又把美國列為頭號「國際敵對勢力」。這一矛 盾使中美關係的未來,充滿著變數和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