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當前流行的毛澤東熱 ·衛 青· 今年以來,大陸各地刮起了一陣毛澤東熱,目前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勢。和以往不 同的是,這次倒不是官方導演的,而是民間自發的。早先在廣東,一些出租車司機 在車上掛毛澤東像,據信者說這樣可以辟邪。這還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但這幾個月 來突然在其他城市盛行起來。大概上海五六輛小車中,北京七八輛小車中就可以見 到一幅毛澤東像。而且還有講究:除了毛澤東的標準正面像之外,還要在另一面有 斯諾拍的毛澤東在延安的身著藍色紅軍裝的側面像。地攤上這個像可以從二元五角 賣到五元一張。上海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冥辰時發行了一套文革時代的「 革命」歌曲磁帶,包括《大海航行靠舵手》《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等等。這套 磁帶成了一時的搶手貨,短短一個月賣出了一百七十萬套。走在上海的大街上,不 少商店拉出音響設備,放著這些文革歌曲,以招攬顧客。加上前時官方宣傳口大造 聲勢的一系列頌揚毛澤東「功績」的《大決戰》《毛澤東與他的兒子們》等影視片 展出,使人感到,在毛澤東死後十八年,他的陰影,仍牢牢籠罩在這個悲劇性的中 國大陸上,本文將對這陣毛澤東熱的錯綜複雜的社會背景做一簡單剖析。 一些民眾重新拜毛澤東為神 毛澤東像的流行,最先是從廣州出租司機開始的。廣州治安不好,常流傳說哪個 司機被裝扮成乘客的歹徒搶劫謀殺。加上警風腐敗,警察敲詐勒索司機的事也常有 所聞。廣東民眾較迷信,有災有難多乞求神靈保佑。一些愚昧點的人拜拜不靈,想 想鍾馗等傳統神靈大概只能打古代的惡煞,對這些現代劫騙不太有效,於是搬出毛 澤東來。基於對毛澤東時代(至少在文革前)治安與警風尚可的懷舊與迷信心理,以 為毛澤東像也許可以鎮住歹徒與警察。這種迷信傳到外地後變得神乎其神。上海傳 說是,廣東三輛汽車相撞,就是掛毛澤東像的車沒事。北京傳說是,廣州有一輛大 巴士翻到山溝裡,除了掛毛澤東像的都死了。這些傳說傳播開來,除了出租車司機 外,大客車和公家的小車司機也掛起了毛澤東像。 我問過杭州的一位出租車司機為什麼掛毛澤東像。他說人家掛我也掛。我說人家 為什麼要掛呢?他說把毛澤東當個神。我問他信不信,他說不上來。然後我問了他 的文化背景,他是小學畢業,文革時才八歲。看來很多人是人云亦云,加上本身並 沒有對毛澤東時代經濟崩潰、精神壓抑的經歷。 最妙的是一些小個體攤販也供著毛澤東像,或胸上佩戴著毛澤東像章,完全是文 革時流行的式樣,不過變成了瓷質的。我的一個知識分子朋友曾經問過一個小販, 得到的回答竟是毛主席可以保佑他發財!我的朋友驚訝不已,對他說,要是毛主席還 活著,你這個攤子早就給砸了,你還會被作為資本主義勢力尾巴被批判!他聽了怔怔 的,半天說不上話來。 懷舊與對改革不滿的心理 除了部分人的人云亦云的迷信,這股毛澤東熱還有其更深刻的社會背景。它反映 了相當廣泛階層對目前改革的不滿和懷舊心理。其中最典型的,是五六十年代拿固 定工資又缺少一技之長的工人和幹部。對於他們來講,改革在許多意義上使他們情 況惡化。雖然現在比過去物質供應豐富,實際生活水準也許還有提高,但是他們的 相對政治地位下降,在毛澤東時代他們是「紅五類」、「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地 位高過「臭老九」知識分子。但是現在世道變了,社會等級也完全顛倒過來:台胞 ——知識分子——個體戶,再下來才是工人。現在上海人家裡教育孩子讀書,往往 這麼說:「你再不好好讀書,長大起來只能像你爸爸那樣當工人!」工人似乎變成了 一個低下的職業,即使賺錢再多也罷。況且現在就業機制要轉換,說要打破鐵飯碗 ,固定工都要變成合同工,安全沒了保障,使他們覺得「還是毛主席好。」 我曾經問過一個四十多歲的小車司機。他倒不信神,稱毛澤東時也直呼「老毛」 ,並無特別恭敬崇拜的意思。但是他說老鄧不如老毛。他的理由是,在老毛時代, 雖然工資只有三十六元,但幹部老百姓一樣,人際關係沒有現在這樣緊張。況且物 價低,三十六元還生活得不錯,比現在三百元還頂事。現在人慾橫流,當官盡撈外 快,幾十萬幾百萬地進私人腰包。辦什麼事都要送錢。他的結論是,現在大家掛老 毛像,就是要發洩對老鄧和現實的不滿。 他的思想有相當的代表性。八九民運時學生們抬出的是自由女神像,一些工人抬 出的是毛澤東像。湖南的三個青年教師用雞蛋投擲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像,還有 群眾把他們抓到公安局去。雖然這些示威者都在抗議現行政權,代表的思想基礎卻 截然不同。密西根大學社會學教授威特認為,那些捧毛澤東像參加遊行的,實際上 代表的是對改革不滿和懷舊的社會基礎。 文革音樂的回潮 文革歌曲在大陸一下再流行起來,又有其特別的原因。據上海發行公司的一個負 責人說,他們最先的動機完全是從市場利潤出發的,但還是沒想到後來銷路這麼好 ,大大賺了一筆錢。它的話還是可信的。這些灌制的歌雖然歌詞還是舊的,但是演 唱的方式情調則完全不一樣。請的是流行歌手,軟綿綿,嬌滴滴,有的還配上的斯 可節奏,不像文革那時殺氣騰騰。如果不管歌詞的內容,也沒有文革苦痛的聯想, 倒也蠻好聽。其實,那些在街頭拉開音響設備放的或是跟著哼哼的人,並不理會歌 詞的內容。這幾年來除了港台的流行歌曲,就是西方的搖滾樂之類,大家聽多了也 就膩了。四十歲以上的人,對海外的音樂更不太能欣賞。而富有中國傳統的民族情 調的歌曲又沒人寫,找出幾十年前的曲子來,年紀大的熟悉,年紀青的覺得新鮮, 男女老少都能哼幾下,自然很熱門。除了歌曲外,文革中的樣板戲也一下流行起來 。電視台裡又重新播放沙家濱和紅燈記,北京街頭、公園裡票友們拉嗓子,也不少 人來上樣板戲上的幾段。這些現象,並不等於直接捧毛崇毛。不過,它反映了一定 程度上人們對過去文革悲劇和痛苦的遺忘。 知識分子對崇毛熱反感 一般說來,知識分子,特別是經歷過文革的知識分子,對當前這股崇毛熱相當反 感。一位中年廠校教師和我說:「我今年第一次聽到文革歌曲時,說實話,毛骨悚 然。我想,我們中國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了」。一位復旦大學的教授談起現在的崇 毛熱時忿忿地說,「我一向主張把所有的毛澤東的像都統統拆下來,連天安門上的 像都拆下來,把毛澤東紀念堂改掉。不然毛澤東隨時隨地都會借屍還魂。」北京的 一些著名學者聊起現在的崇毛熱來,也是大為反感,不過覺得也不是怪事。他們認 為:東方文化缺少民主傳統,中國的老百姓太愚昧,沒有皇帝也要搬出個皇帝來。 中國的知識分子又太軟弱,沒有一個象沙哈洛夫那樣的不屈者,總之,中國的專制 之所以連綿不斷,是我們的文化有問題,知識分子,中國老百姓都有不可推卸的責 任。 在北京,雖然人們已經不普遍地談政治,談「六四」,更多的談的是怎麼賺錢, 但是,對「六四」鎮壓憤恨的情結一直在那裡。不過,同樣不滿政府的鎮壓,工人 們說老鄧比老毛還壞,而知識分子往往會說老鄧比老毛要好些。鄧小平講話傳達後 ,北京風向轉過來,從宣傳到教育系統,知識分子普遍叫好,掩飾不住的興高采烈 。因為前些時候,王忍之、何東昌等把這兩個系統搞的烏煙瘴氣,像社科院一些單 位一個星期要搞幾次反和平演變的政治學習,弄得一片怨聲載道。現在北京的知識 分子又希望李瑞環能借這股風把高狄等人整下去。在現行體制下,老百姓還是沒有 辦法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央鬥爭向老百姓有利的轉化上。 當局對崇毛熱態度噯昧 當局對這股崇毛熱的態度是微妙的。共產黨政權的建立和毛澤東是分不開的,許 多共產黨老幹部對毛澤東感恩感德,因為毛使他們坐了江山。因此當局一直大捧特 捧毛當年的「豐功偉績」,像這幾年來耗費巨大資金開拍的《大決戰》、《毛澤東 與他的兒子們》等一系列影視片,報刊雜誌上刊登的各種各樣的回憶錄,等等,為 這次崇毛熱先造起了聲勢。但是,這股聲勢發展到後來,底下老百姓表達出來的倒 不是對毛澤東早期「功績」的承認,而是對毛後期包括文化革命那段時期的懷舊, 以及對鄧小平的不滿和對現實的抗議。現在聲勢如此浩大,鄧不能不知道這個潛台 詞隱含的對他的威脅。今年二月份以來作為鄧的喉舌的上海《解放日報》發表一系 列文章,抨擊這股崇毛熱,指責這股崇毛熱試圖否定改革以來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文章在列舉經濟活躍市場繁榮的局面後,質問那些流行文革歌曲的人說,「難道 我們還想回到當年(文革時)萬馬齊喑,一個月只能配給十個雞蛋那樣的時代嗎?」 但是這些鄧的反擊顯得相當無力,放文革歌曲的人依然照放不誤。 當局對崇毛熱的矛盾態度,反映了現在當政者對毛的錯綜複雜的情結。如前所分 析,共產黨老幹部往往對毛感激、敬畏,也不少愚忠者象王震那樣的。即使在毛死 後十幾年,有一次會上,見到扮演毛澤東的特型演員古月,竟然在場的高級幹部都 不敢坐下來。楊白冰對古月說,「當毛主席還站著的時候,我們沒有人敢坐下來」 。可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文革中又備受折磨。鄧小平在文革中被打倒兩次,自己下 放,兒子跳樓;陳雲妻子被監禁五年;楊尚昆是第一個被揪出來斗的;雖然他們不 會滿意文革中的毛澤東偶像被民眾再一次祭起,但是他們又不能把毛澤東徹底打翻 ,因為這等於否定了他們自己的前半生,否定了現政權的合法基礎。他們沒有戈巴 喬夫的素質,沒有赫魯曉夫的勇氣。 大陸這股崇毛熱的興起與反覆,是中國現行政權體制,十年改革後社會的變動, 以及現實中國老百姓的民主素質的交叉結果。它也意味著中國的民主化還有一段相 當長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