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群人向何處去 ·常 潮· 來到澳大利亞這充滿陽光的國度的四萬中國留學生,多者已進入第五個年頭,少 的也近三年了。三年、五年的歲月,在歷史的長河中僅是短暫的一瞬間。但生活在 澳洲的留學生,沒有多少人能舒坦地享受過陽光,他們在壓抑的、求生的困境中煎 熬了千百個日夜。他們有理想、有事業心、有責任感,有到異國他鄉開創事業的氣 魄和頑強的毅力。但澳洲的現狀使他們難有一個長遠的計劃以施展他們的才幹。看 看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吧。他們大多數人仍然群居在一起;他們大多數人沒有穩定的 收入;他們大多數人學非所用;他們大多數人沒有愛情和家庭……他們為了找到一 個小時九塊錢的工作,不惜跑遍全城,他們心中有多少苦悶、多少憂愁,誰也說不 清。他們艱難地生活著,淒楚地等待著,望前路,重巒疊障蒼茫茫,走下去只能靠 心頭的一點希望之光。他們出國因為他們不甘心被奴役、被壓搾,為了未來,為了 能夠擺脫中國這種壓抑人性沒有自由人權和做人基本尊嚴的殘酷社會,他們寧肯忍 受心底淌淚、妻離子散、飄泊天涯的流浪生活也不願回到那本屬於自己的故土。他 們渴望一個自由的天地。他們怕回去的意識是西方人難以理解的。如果說出來時還 是一個名譽上的公民,那麼回去就是「對像」:審查對象,運動對像、改造對像、 歧視對像、打擊對像、鬥爭對象,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不一而足。中共的歷史 已經證明了,回去的一系列恐懼是真實的,因為這個專制的社會不能容忍他的人民 有絲毫的反叛言行。 四萬赴澳中國留學生在等待。他們希望澳洲政府能容納他們,他們也在努力爭取 ,他們在尋求為澳州貢獻才能的機會。他們屬於中國人,從中國的大陸走出來,但 從現在的意識上來說,他們在逐漸改變自己,變成世界公民。哪裡最適合他們,他 們就會在哪裡生存下去,故鄉縱然值得留戀,但到目前為至,故鄉更意味著失望和 悲哀。他們決不希望一黨專制的政體繼續下去。誰不親近哺育自己生長的故土,一 個人生命的信息和內容更多的是在這塊故土上。但不人道的統治與制度損害了人的 善良、真誠本性的發展,損害了人群社會互幫互諒的正常依存秩序,也以反科學的 態度破壞了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自然環境。就是從人的本能感覺,也不得不強迫 自己遠離故土。他們希望在自己的故土上停止對人性的、對自然的掠奪,清除腐敗 、才盡其用,廣開言路、尊重科學,政治上實行民主多黨制,經濟上實行私用制, 利用、吸收世界先進國家有效的政治、經濟策略。 一年多來,在澳的留學生,面對前路渺茫,返路恐懼的局面,經歷了澳政府與反 對黨的左右擺弄之後,正在逐步擺脫各自為政、非己不為的自私意識,形成渴望團 結要求聯合共同尋找出路的主流,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關注群體的利益。一年多 來,一些有識之士在研究澳洲的經濟趨勢,希望依靠四萬留學生的整體力量來推動 澳洲經濟的發展,希望在澳洲人面前充分顯示中國留學生的才能。他們開始分析自 身這個群體,探討這個群體尋求出路的方面和努力的方式,在留學生刊物上,刊登 了《我們這一群——中國留學生全面剖析》,《中國留學生的唯一出路》等文章, 解釋了這個群體中「想幹什麼?」的幾個主要方面。筆者認為,一旦這個群體凝聚 起來,從人才、經濟整體實力來說,可以形成一個很大的力量。人作為創造意識與 技術的載體,是現代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礎,西方社會的資金與產品在尋求新的市場 ,澳洲有豐富的資源,必須在開發、利用新技術上進行整體的努力,而留學生這個 群體,人才濟濟,應該也可以在這方面有所作為。而團結互助則是一個基礎。可以 說,留學生求生存的時期即將結束,在澳洲社會中求發展、求貢獻的時期正在開始 。 一年多來在澳的民運組織,正從海外民主運動的低潮中走出來,他們為了中國未 來的民主事業,作了不少的努力。正日趨成熟。他們舉行各種民主活動,每年的「 六四」週年紀念活動,一次又一次在澳洲引起極大的反響。他們正不斷健全自己的 組織結構,純潔隊伍、壯大民運,編寫人權個案,以各種方式提醒澳洲政府、國會 、反對黨和澳洲人民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繼續給中共政權施加壓力,他們以鮮明 的政治態度,宣告中國人民永遠不屈服中共的專制統治,同時也不斷尋求澳洲政府 保護在澳的民運人士,因為從長遠看,中國的未來寄望於爭取自由民主的廣大民眾 。 應該肯定的是,在澳的老一輩華人和當地華商,一直給予四萬留學生以經濟上的 幫助和政治上的聲援,是他們在最艱難的時期,緩和了留學生舉國無親的求生存的 困難。他們也充分開發利用了留學生的體力資源和部分的腦力資源。但留學生更希 望他們能在更深的層次上,在現在和將來,進一步地轉移到充分開發利用留學生的 智力資源上,這是一筆更大的財富。 憂深思遠,四萬留學生為了自己的前途,同時也為了繁榮澳洲社會,期待著澳洲 政府盡快立法徹底解決留學生的居留問題,使這些報國無門,有家難歸的流浪者能 夠獲得妥善安排,發揮他們全部的才華和能力,貢獻給人類。四萬留學生是榮辱與 共不可分割的一群,為了共同的利益,只有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是希望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