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卡·存款·退路 ·丁 楚· 回去是現款,留下是存款 有一次在一個學校演講,一位留學生問我,怎樣看待學自聯為留學生爭取永久居 留權的問題。我回答說:「共產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而我只堅持一項基本原則, 就是自由選擇的原則。回也好,留也好,這都是個人自由選擇,無可非議。海外這 批留學生,就像存在銀行裡的定期存款,是一批儲備的建設性人才,到了祖國建設 需要的時候,會派上用場的。回去的是現款,留下的是存款,各有用處。」於是, 全場鼓掌,皆大歡喜。 從民主事業的角度出發,我們當然希望更多的留學生回大陸去。因為他們會帶回 去海外的自由化思想意識,帶回去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先進社會的技術,加速國內的 社會多元化和自由化的進程。可是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在很多領域裡還 不具備發揮留學生長處的政治條件和技術條件,所以讓這批人才暫時儲備在國外, 也不無益處。 第九十五期《中國之春》曾刊登過一篇題為「我所知道的陳子明王軍濤」的專訪 ,其中有一篇汪延回憶陳子明的文章。陳子明在他出國前對他說:「我不希望把我 們所有的力量都投入破壞舊世界的戰鬥,我們需要保存一批優秀人才來建設新世界 。在海外儲存一批建設人才,這是留學生的使命。」 記得我出國之前,陳子明也對我講過這類似的話。看來,在他眼裡,我等也都是 「定期存款」。國內的民主運動是一線,海外的民主運動是二線。從這個意義上來 說,海外民運只不過是國內的後勤部隊和預備隊。一般來說在兩種情況下需要動用 預備隊:一是前方戰役打勝了,需要修整和建設的力量,二是前方戰線全軍覆沒, 需要把預備隊也拉上去。 你離黨越遠,黨對你越親 有憤世疾俗之士擔心,這批留學生不愛國了,留在生活優裕的西方,樂不思蜀。 事情真有那麼嚴重?我不相信。 不回國不等於不愛國。就像這世界上很多人離開父母去闖世界,不等於就不愛父 母一樣。在國外,照樣有報效祖國的方式。我碰到很多留學生,儘管對回國猶豫再 三,遲疑不絕,但他們平時所談論的、關心的、牽掛的,總離不開中國的事情。他 們是在那塊土地上長大的,他們忘不了那塊土地。不過問題是,如果一個國家的人 民既愛他們的國家,又不敢回自己的國家,那麼說明這個國家管理上一定出了什麼 毛病。 有一篇文章寫得很精彩,題目叫作《你離黨越遠,黨對你越親》。共產黨向來是 這麼個德行,對它管不著的人總是客客氣氣的,以禮相待,要統戰、要拉關係、要 造輿論。而你一旦被它捏在手裡了,它立即就凶像畢露,非把你整得死去活來不可 。 一個留學生回國探親,回來給我講了他的一個經歷。在入關時他看見有兩條隊, 一條長,一條短。他自然就選短隊站。可是排到之後才知道,這條短隊的入口是專 為台灣同胞開的。海關人員一見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立即把他訓斥一番,喝 令他回到大陸同胞的長隊中去,不得投機取巧。這位留學生憤怒之極,指著那條大 陸人的長隊對台灣同胞大喊到:瞧見沒有,你們要是被統戰過去,那就是下場。 因此,根據越遠越親的原理,要想和共產黨打交道,就得想辦法離它遠一點。是 黨員的,要想給黨幫忙,得退黨當群眾;是國民的,要想為政府效勞,得出國當華 僑;是華僑儘管變不成洋人,可是要想報國,最好莫過借洋人的力量, 依此類推。 其實,很多留學生並不是不願為國效勞,而是要等拿到綠卡之後,再回國效力。 那時後他們已是華僑身份,成了統戰對象,共產黨管不著他們,就會對他們以禮相 待,日子無疑會好過得多。至少你作出任何關於你個人的選擇,都不用它批准,都 不用看它的眼色。 贈歡迎機票還是歡送機票 一九八七年,中共為了鼓勵留學生回國工作,曾經推行一項優惠政策:留學生畢 業後如果願意回國工作,政府可以提供回中國的機票。 我聽說這一政策之後,立即寫了一篇文章,建議中共把這項優惠改成:歡迎留學 生回國服務,回中國機票自理,但如果他們有誰在國內工作不順心,還願意出國, 政府提供出國的機票。 當然,當局不會採納我的建議,因為共產黨還沒有聰明到充分瞭解人性的地步。 不過我相信,這項優惠政策經過這樣修改會事倍功半,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回國 ,而且政府花的錢可以大大減少,因為回國工作的人中間總會有人留下的。同樣是 出一張機票的錢,可是歡迎的機票和歡送的機票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仔細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家企業的領導人要想讓部下給你賣命, 與其給他們創造進取的條件,不如給他們安排好退路,沒有了後顧之憂,人們反而 會一往無前。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這條退路是根本用不上的,它的作用只不過是給 人們心理上一種安全感。 沒有流動就沒有安全 按照西方經濟學的原理,人們對手中的財產有兩種心理:一種是安全偏好,另一 種是流動偏好。安全偏好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財產首先安全,這 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是流動偏好同樣不能忽視,流動是安全的重要保障,沒有流動 就沒有安全。任何一種貨幣,只有當它是可以隨時兌換成黃金或其它貨幣的時候, 才是可靠的。同樣,無論是股票、債券、不動產,只有當它們是可以隨時脫手兌現 的時候才是安全的。 大陸剛剛開放時,中國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流入,提供了諸多的方便和優惠。可是 除了港資之外,大量的外資還是站在門外遲疑不決,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民幣無法 兌換成外幣。外資自然可以自由進入中國,可是卻不能自由匯出中國。不能自由流 動,就沒有安全。沒有安全,誰還願意大規模投資? 資金的原理如此,人才的道理也一樣,人同此心,錢同此理。人們在作出任何選 擇時,同樣具有安全偏好和流動偏好。例如,每個人在選擇國籍、職業、居所時都 會考慮:一旦我的選擇錯了,是否有可能流動,可以重新選擇。俗語說:三十六策 ,走為上策。可見能否「走得了」是頭等重要的事情。如果發生了錯誤還可以走得 脫,第一個決策才是相對安全的。 根據沒有流動就沒有安全的原理,越是人們能夠方便離開的地方,越是會人才濟 濟。相反,凡是限制人才外流的地方,反而導致人才枯竭。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說來 也奇怪,美國允許人自由流出,但限制人自由流入,可越是這樣,人們越是要爭先 恐後地往美國跑,爭當美國公民。美國就憑此聚集起世界上第一流的人才。而中國 政府花錢吸引海外人員回國,而對於出國人員設置重重限制,一會兒要出境卡,一 會兒要贖身費,溫元凱申請出趟國,幾經周折,搞得大家又呼籲、又抗議。可是越 是這樣,人們越是爭先恐後往外跑,一旦跑出去了,就不回來。 有人開玩笑說,中國各個領域裡第一流的人才在美國都能找到。其實這話一點也 不誇張,不用找遍全美國,在紐約就可以找齊。從第一流的運動員、演員、藝術家 、作家,到第一流的生物學家、化學家、導彈專家,他們寧願在美國餐館裡洗盤子 ,在街頭開計程車,也不願回國當他們的專家。如果不是他們瘋了,那一定他們的 國家瘋了。 拿到了綠卡,就有了退路 說中國的知識分子不愛國,實在是冤枉。一九五七年之前,多少著名的知識分子 放棄了海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滿懷希望地回到大陸,報效祖國。那時候 ,人才的流入絕對大於流出。可是為什麼一九五七年之後,人才的流出就大於流入 了呢?難道前後兩代知識分子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不成?顯然用「不愛國」是解釋 不清楚的。 唯一的解釋是政策的差別。一九五七年之前,共產黨頗有幾分自信,所以出入自 由。據說那時去香港容易得很,一申請就批。可是一九五七年之後,中共就不那麼 自信了,於是也就不輕易放人出境了。既然你不放人出境,自然也就再沒有人願意 回國,誰願意放著自由世界不住,偏往牢籠裡鑽?至於中共為什麼一九五七年以後 就失去自信,大家心裡明白。 美國西部開發是相當成功的,人們把這歸結為美國人的冒險精神。而中國四十年 來開發邊遠地區的移民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上千萬的知識青年曾滿懷激情奔赴邊疆 ,但最後大潮一退,乾乾淨淨,差點連痕跡都沒留下。人們把移民的失敗歸咎為中 國人缺乏冒險精神,這實在是冤枉。 美國人之所以敢於冒險,是因為他們有退路,他們可以自由流動,命運掌握在自 己手裡,所以他們是安全的。萬一失敗了,大不了退回東部。而中國有戶口制度, 嚴格限制人口自由流動。因此,每一個移民的決定都是不可反悔的、終身的。因為 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裡,所以中國的移民所冒的風險比美國人大一百倍。他們沒有 流動的自由,沒有退路。 其實,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非常成功的移民開發史。東北的開發就是成功的一例。 上千萬闖關東的華北人在東北紮下了根,把那裡變成了全國最富裕的地區。內蒙的 沙漠、燕山的荒野、渤海的風浪、大興安嶺的嚴寒,曾經吞食了多少人的生命,中 國人開發東北的冒險精神,一點不亞於美國的西部牛仔。但是他們比後來北大荒的 知識青年安全得多,幸運的是當時還沒有戶口制度,他們是有退路的。 瞭解了以上歷史,也就不難理解今天海外留學生的心境了。我相信,他們中間的 大多數人拿「綠卡」,不是不想為國效力,而是為了更穩當地為國效力。一個國家 的國民需要在別的國家找好退路之後,才能報效自己的國家,你說這世道幽默不幽 默。 在一篇幽默小品中,我曾看到一則很有趣的名詞解釋:「中國:就是所有的國民 都寧可在境外為它奮鬥的那個國家。」真乃畫龍點睛之筆,我拍案叫絕之餘,哭笑 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