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最終為誰「保駕護航」 ·石 筍· 今年三月,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一篇報導說,自鄧小平在十多年前推動經 濟改革政策以來,軍方非但未能在比較開放的社會中扮演建設性的親民角色,反而 淪為中共最腐化的單位,並常常違抗、變更和不理會中共中央的命令。 這種評價流於膚淺。不錯,中共軍隊的腐化現象正愈演愈烈,軍隊建設也未向國 家化導向。但是,中共的軍隊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支援力量,說它「保駕護 航」並不為過。當然,軍隊之所以「保駕護航」,主要是因為鄧小平對軍隊的有效 控制,和軍隊認為可以獲取更多軍費。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中共將領文化結構和 年齡結構的影響。 八十年代中後期,筆者曾有機會接觸了一批師團級軍官,甚至到過中越邊境守衛 部隊訪問。一個很深的印象是中下級軍官思想很開放,且文化素質較高,年紀較輕 。早在一九八八年,軍、師、團領導班子的平均年齡已分別降到五十一歲、四十五 歲和三十八歲。 據最新的統計數字,經過軍事院校培訓的軍官,目前在軍級領導班子中佔百分之九 十六以上,在師級領導班子中佔百分之八十七,在團級領導班子中佔百分之七十一 以上。而且這些軍、師、團級軍官多是近年在鄧小平任軍委主席之後獲得提拔的, 絕大多數與地方保守勢力絕緣。 在北京中央軍委、三總(總參、總政、總後)機關,更活躍著一批級別不低、年 齡大都只有三、四十歲的軍官。他們以「北京戰略學會」和「北京國防經濟研究會 」等為活動中心,經常舉行「軍事沙龍」活動,號稱「新戰略派」,不僅提出了許 多頗有見地的軍事觀點,而且研究出一些很有價值的理論分析成果。例如八十年代 中期他們完成了三個數學模型,包括「國家總兵力計算的數學模型」;「軍隊各級 幹部計算的數字模型」;「國防費用發展趨勢預測數學模型」等。他們還編寫了《 國防與未來》叢書,並突破馬克思理論中關於國防是純消耗性開支的觀點。他們認 為,現代社會對國防的投入,不僅能獲得國家安全的補償,而且能在其它方面產生 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們的見解獲得軍隊最高領導層,包括鄧小平在內的賞識。近年 軍費的增加,與他們的呼籲不無關係。 還有一批年輕軍官與自由派知識分子亦有往來。例如一九八八年,一個非官方的 首屆全國現代化討論會,即在軍隊所屬的京豐賓館召開。筆者參加了這次會議,發 現會議主持者和參加者絕大多數都是受到保守派攻擊的人士,如王軍濤、陳子明、 陳小平、戈揚、於浩成、蘇紹智、嚴家其、萬潤南、溫元凱等人均在會上,有幾位 身著呢子軍官服的軍人也參加了這次為官方所不快的會議。 人們常常懷疑的是,在鄧小平之後的中共內部權力鬥爭中,軍隊是否聽命於江澤 民,抑或在撕奪中訴諸武力?鄧小平也擔心軍頭們個人勢力膨脹,從而坐鎮一方抗 命中央。所以鄧小平仍在策劃新的軍區人事大調整計劃。 專制社會的軍隊是極可怕的,它隨時可能成為極權者的屠刀。「六四」事件中, 軍隊就扮演了可恥的角色。不過,當軍隊發現自己成為人民的痛恨對象,它似乎已 有所醒悟。在九一年的抗洪救災活動中,軍隊的勇敢行為為它挽回了一些形象。更 值得注意的是,軍隊似乎希望保持來之不易的專業立場,而反對地方強硬派領導人 的那一套政治運動;一些支持改革最力的言論,也往往出自於將領和軍方媒體;在 鄧小平今年的南巡活動中,軍隊確實是堅定地站在改革、溫和派一邊。所以,我傾 向於相信,如同一九七六年毛澤東死後發生權力鬥爭時的情形一樣,軍方可能會支 持那些會給社會帶來安定與經濟發展的溫和派。假如在今天「十四大」上四到五十 名軍方中央委員,主要來源於軍中新星而非「六四」事件中積極屠殺者的話,那麼 這種預言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