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四大:改革的步伐會走多遠? ·嚴 明· 鄧小平年初南巡,一掃八九年以來大陸的沉寂局面,刮起了一股改革旋風。關於 鄧小平南巡的初衷和背景,海外已多有分析。近來,筆者從北京權力中心可靠人士 處獲悉,鄧小平南巡主要基於兩點考慮:一是近年來,大陸經濟始終在低谷徘徊, 令鄧感到擔憂。面對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經濟開始緩慢回升及周圍國家經濟紛紛起飛 的情況,鄧深感這種狀況若持續下去,中國大陸將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二是 中共十四大將於年內召開,調子如何定,班子如何組,已提上議事日程。此時若再 沉默,將會錯失良機,從而導致未來五年以至更長一個時期內「左」風猖獗、經濟 停滯,進而引發全國性動亂。 中共十四大的底牌究竟如何,已成為海內外輿論關注的熱點。在此,筆者僅想以 一個剛剛離開大陸的普通民眾的眼光,從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方面來探討一下 以改革開放為主調的中共十四大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究竟會走多遠。 政治上不會大變 中共上層,從過去的胡耀邦、趙紫陽,到現在的江澤民、李鵬,改革派也好,保 守派也罷,鄧小平也好,陳雲也罷,他們從本質上說,都姓一個共產黨的「共」字 ;改革開放無論「放」得多遠,共產黨的「共」字是萬萬不能改變的。若基於上述 背景,則我們對於中共十四大政治改革的走向便會有這樣幾點估計: 首先,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不會改變。共產黨的本質特徵決定了其絕不會允許反 對勢力在大陸公開存在,更不會把自己執掌了四十多年的江山分出一部分去與別人 分享。因此,「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十四大上仍會佔據突出地位。只是四項基本 原則實際將只剩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個核心,而其餘三條則可隨時進 行就市的解釋。 其次,中央集權的統治方式不會改變。多少年來,「上面一句話,下面一陣風」 ,中共自己發明的這套帶有明顯戰爭年代色彩的統治方式曾令中共感到驕傲。況且 ,大陸眾多的下層普通民眾,特別是約十億的農業人口對這種有人管、被人管的狀 況已十分習慣,如果突然賦予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民主權利,他們會一時不知所措 ,正如大陸一些官員所說:動亂極會發生。民眾的這種求穩怕亂的心態與中共上層 「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中搞改革開放」的口號恰好吻合。因此,各省市、自治區儘管 會在經濟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但政治上的聯邦制或其它類似體制是絕不會出現 的。 然而,儘管如此,在世界民主潮流的衝擊之下,中共政治體製出現某些鬆動也應 該是十分必然的。這些鬆動極有可能出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在改革開放的大目 標確定之後,中共高層決策的民主化將明顯加強;二是監督機制將日趨完善,從而 會減少官僚主義和貪污腐化的問題;三是透明度將較過去有所提高,神秘感將日益 減小;再有,關於意識形態方面,本文將在後面另述。 經濟上加速改革 與政治方面的相對穩定相反的是,在經濟改革方面,相信十四大的步子會相對邁 得大些。這是由中共迫切希望把經濟搞上去的心態決定的。這其中的頑症在於已經 成為大陸中央財政沉重包袱的國營大中型企業。這些企業由於經濟效益低下,產品 無競爭力,庫存大量積壓,每年耗費國家大量資金。鄧小平近來北上的目的也在於 推動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改革。而李鵬以往也曾多次表示要把國營大中型企業統統推 向市場。然而,一旦中共財政補貼撤銷,立即將有半數以上的企業面臨破產倒閉, 數以千萬計的工人將成為一支可怕的失業大軍流向社會,這必將帶來十分嚴重的社 會問題,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早年瀋陽曾就破產法作過試點,結果引來失業工人 的強烈抗議,此事便宣告夭折。近來,在「鄧旋風」刮起之後,內蒙一些國營企業 躍躍欲試,準備從砸「三鐵」(鐵工資、鐵飯碗、鐵交椅)入手,進行改革,結果 招來工人的拚死抵抗,一些廠長、勞資科長甚至被憤怒的工人殺死,因而,砸「三 鐵」之舉也被迫停止。但是,這個頑症若不解決,中共的經濟改革則將成為一句空 話。 再有,壓縮龐大臃腫的政府機構和數不清的事業單位既是政治改革的一個部分, 也是經濟改革減少支出所必不可缺的。 對於以往十幾年來大陸發生的以學生和知識界為主體的民主運動,中共當局如果 尚能泰然處之的話,那麼,這次如果一旦發生以工人為主體、以「我們要工作,我 們要吃飯」為口號的示威活動的話,對於中共當局來說,就將是一場無法擺脫的災 難了。這對於一向視「穩定壓倒一切」的中共當局來說,是要全力避免的。而避免 的辦法,不外乎基本保持現狀,同時在人們所能承受的範圍內進行一些小修小補。 而這樣一來,也就談不上什麼加快改革了。由此可見,經濟改革步子的大小將主要 取決於民眾的承受能力,而不是取決於中共上層的決心。 面對這種情況,中共當局還會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在十四大上拋出一個或三年或 五年或十年的長遠改革目標,逐年分階段實現,從而可以有效緩解民眾的牴觸情緒 ,在穩定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完成向市場經濟的過渡。 言論有所開放 在中共四十多年統治的歷史上,可以勉強算作言論開放的時期大概有三次:一九 五七年的「大鳴大放」,一九六二年的「貫徹雙百方針」及一九七九年的「思想解 放運動」。 三次言論開放都開始於中共經濟發展相對較為穩定的時期,而結果卻都以悲劇告 終。由此有人得出結論認為:在中共統治之下,經濟形勢越好,則言論越開放;經 濟形勢越糟則言論越收緊,且每一開放必定伴以悲劇結局,而其程度的輕重取決於 開放的程度。 若以這個規律來看今天大陸的狀況則會發現,目前大陸已初步具備了新一輪言論 開放的經濟基礎,而新的經濟起飛又需要輿論的支持。從政治方面看,八九民運以 來,輿論控制大權基本被保守派把持,言論方面萬馬齊喑。此番改革派借「鄧旋風 」之勢大舉反攻,他們在力爭從組織上打垮保守派的同時,也急需從輿論上壓倒保 守勢力。再從民眾心態來看,八九民運以來,紅色恐怖,政治高壓,人們迫切需要 一種較為寬鬆的環境,出一出幾年來憋在胸中的一口惡氣。從這幾個方面可見,以 中共十四大為標誌的新的一次言論開放已勢在必行。 那麼,這次言論開放究竟會走多遠呢?就目前掌握的情況及筆者在中共輿論部門 工作近十年的經驗看,這次言論開放當會有這樣幾個特點: 首先,對馬列主義的反省與批判已成必然。儘管「四個堅持」仍被掛在嘴上,但 除了「共產黨的領導」之外,其餘僅是一句空話,況且當今改革開放的任何一項措 施都會與馬列主義經典理論發生衝突。因此,在「重新認識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口 號下展開的對馬列主義的反省與批判是無法避免的了。 其次,對資本主義優越性的宣傳已無法避免。改革開放使人們發現:過去被視為 「洪水猛獸」的資本主義實際具有許多社會主義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況且,鄧小平 本人已直言不諱地提出:不管姓「資」還是姓「社」,只要對我們有用,就可以拿 過來用。因此,對資本主義的正面宣傳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來得更有力、更不加掩 飾。 另外,只要不改變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任何有關政治民主文化的言論都 將會被容忍,至於「小罵大幫忙」的批評建議也是改革開放所必須的。 再有,在文學藝術領域將會更加開放。一些軟性作品、邊緣作品將會重新流行於 中國大陸,再次造成文藝界的繁榮局面。 然而,一黨專政的體制決定了中共始終會牢牢掌握輿論界的控制權,把握言論開 放的分寸與尺度,使自己能夠想放則放、想收則收。因而,像私人辦報及其它體制 外輿論媒體進入大陸輿論領域的現象仍然是會被禁止的。至於結局是否仍是悲劇, 目前尚難結論。但是,筆者堅信:在民主大潮的衝擊下,像「反右」「文革」和「 八九民運」這樣的大悲劇是絕不會再次出現了。 總之,對於中共十四大,我們自然應當重視,但也絕不能抱過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