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工業改革面臨困難 澳大利亞 田廣 中國工業改革的性質同世界工業革命一樣,是一場技術和管理制度的革命。絕不 是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以為只要將國營企業改為民營的股份制,就可以萬事大吉 了。如果大陸的工業改革只在股權上做文章,要超趕先進國家的水平照樣是困難的 。一個成功企業,不論是私營還是公營,至少必須具備如下的條件: 科學的管理方法;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熟練的生產者的選擇;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和 工人的勞動積極性的保障;生產組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及有效的推銷方法。 如果不具備以上條件,即使是公營企業也同樣要倒閉;反之,具備了以上條件, 即使是私營企業也未必不能產生高效率。台灣和許多國家也都有公營企業,並沒有 象大陸企業那樣虧損,正是由於合理的政治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公營企業能夠生存。 大陸的生產搞不好未必都是公堂的罪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陸工業起點低,有辦工業經驗的人才本來就不多。毛澤東只知「同天斗、同 地斗、同人鬥,其樂無窮」。根本不知經濟為何物,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將工業 界資才人員全部靠邊站,對人才既沒有繼續利用,又沒有及時總結他們的經驗,政 治宣傳只強調階級鬥爭,完全無視工業管理科學,大學教育也沒有開設這方面的課 程。加之文革十年的破壞,形成人才斷層,使管理人才完全處於空白狀態。中央工 業建設只有空話連篇的方針政策,並且內容又大部分是鬥爭學說,沒有具體的管理 法律,工業管理實際上是處於無政府狀態,只憑領導人的意志去摸石頭過河。有本 事摸到石頭的人可以保本。無本事的人就只好吃國家補貼。 □黨政官員權力同公有財產管權沒有分開,把社會主義變成原始共產制,誰有權 力誰就佔領,結果就將公有制轉化成奴隸主佔有制,國營企業成為弱肉強食的屠宰 場,形成「大官大撈,小官小撈,工人瞎撈」的局面,這就難逃企業破產的命運。 □在人事政策上是政治掛帥,不是業務掛帥。如引進海外技術常為完成統戰任務 或滿足領導人的私人交情,不讓技術人員參加訂貨會談,常常被騙接受果實設備, 造成生產趕不上世界潮流。一個企業的負責人,把企業辦虧本可以不必負責任,並 且還可以提升晉級,這是只在社會主義國家存在這情況。 □工人是處於僱傭地位,沒有農民的主人翁態度,不可能自覺積極生產,要靠管 理人員的嚴格監督。可是平均主義的工資制度,不能發揮管理人員的監督作用,於 是造成勞動紀律的鬆散和生產的不負責任,嚴重影響生產效率。 □產品由國家包銷,造成技術人員只知生產而不知商業,產品沒有市場針對性和 競爭性。使生產比資本主義還要盲目,於是造成大量產品積壓的現象,工廠賠本也 在所難免。 □不重視知識產品的開發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出版權為國家控制,造成學閥和黨 魁對學術的統治特權。不能鼓勵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總結經驗向社會推廣。 □職工大部分來之小市民和農民階層,文化素質低。解放以來以階級鬥爭教育代 替傳統的道德和宗教思想的教育。使職工道德素質下降。在生活貧困下,馬克思「 剩餘價值」的剝削論增加了職工對共產黨的反叛情緒,因此不守紀律,冒用公物和 佔小便宜現象氾濫成災,造成國營企業嚴重的財產損失。 縱觀以上情況,大陸的工業改革絕不是只改革一個產權可以解決問題的,主旋律 還在政治制度上,如果政治制度不改革,即使實行股份制,虧本的股票也不會有人 要。那麼大陸工業生產的狀態也真會「維持一百年不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