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登陸的那一天 ·劉賓雁·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中國之春》創刊時,適逢我在紐約訪問。當時,我對這個刊 物所能發揮的作用是估計不足的。現在,它這十年的存在本身就證明了它的生命力 。 一九八八年第二次來美,由於同胡平先生在國內相識,我開始同《中國之春》有 一點關係了。由於中國人權民主基金會事件,我又對於大海先生有了一些瞭解。我 知道在政治信念上,我們並不一致,但這並沒有妨礙我對胡、於兩位先生的敬重。 無論《中國之春》或民聯,都並不排斥不同的政治觀點,它們是最早在海外以自身 的存在宣告了中共思想專制之失敗的。 中國即將邁過一個歷史的門欄。它正在經歷著內容極其豐實而複雜的變革。「中 國向何處去?」又一次被提上議程。蘇聯和東歐各國為中國的未來提供許多正反面 的經驗教訓。《中國之春》也許可以自豪地說,世界上其他種文字的任何刊物,都 不會有如此無窮無盡的對象供它報道,供它剖析。我想,兩方面的潛力——素材與 思想,恐怕都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掘。因而可以說,《中國之春》真正是一前途無量 的刊物。這裡,我還沒有提到它在國內的讀者,那也是世界上很難找到的一種。我 體驗過在國內捧讀《中國之春》時的那種心情。並不需要再過十年,《中國之春》 便將以合法的姿態出現在大陸。我們都該做好這個準備。在某個地區,則將會更早 。□ 中國民運最低限度的共識 ·阮 銘· 在《中國之春》十週年紀念約稿信裡,讀到「為了中國大陸的自由、民主、法制 、人權和人道主義的實現……」,感到格外高興。為什麼呢?因為近來的若干報章 雜誌嬉笑怒罵民主、民主運動、民運人士的文章,幾乎成了一種時髦。而其作者, 據稱是老牌的民運專家,所以有資格從裁判席上罵下來。 於是我想,中國民主運動是否應當有最低限度的共識。這就是「為了中國大陸的 自由、民主、法制、人權和人道主義的實現」。如果你主張民主不合乎中國大陸的 國情,中國大陸應當實行「開明專制」,那麼你應當參加「開明專制運動」,在那 個名正言順的陣線裡向民運射擊,可以站得更牢靠些。而不應躲在民主陣線裡射暗 箭。如果過去確曾為民主奮鬥,經過反思、懺悔,今日改宗,也該另組旗幟鮮明的 新黨向舊我宣戰。 比如過去的康梁吧,光明正大地做保皇黨,同孫中山、章太炎的同盟會在海外公 開爭論。現在的康有為、孫中山們,似乎都在一個陣線裡,又似乎彼此勢不兩立。 打的到底是什麼仗?不但局外人鬧不清,問局內人也不得要領。一筆糊塗仗。 民聯民陣又要大聯合了。大聯合是好的。但我希望不要僅僅把力量放在人事上, 應把正常的爭論引向對當今中國民運建立共識上來,並且同開明或不開明的專制運 動區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