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 「十四大」開鑼 ·何 頻· 北京進入二級戒備 以「十一國慶」為起點,北京進入了多事之秋,其中最敏感的是「十四大」和日 皇到訪。就在「十一國慶節」前夕,北京衛戍區、武警部隊、公安局進入了二級戒 備。在此之前的有關北京治安的一項會議上,中共當局呼籲北京公安加倍提高警覺 ,並動員群眾避免任何不希望發生的事件,面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也制訂了相 關的對應方案。與此同時,北京開始了大搜捕行動,拘捕了近千人。 日前發到部、省、軍級幹部的一份紅頭文件,主要針對當前的政治形勢作了一番 評估,其中著重談了面臨日皇來訪的「民間索賠」問題。謂日皇即將來訪,不得提 出、鼓勵和支持對日索賠的問題;並稱有些人在藉這一敏感問題私下活動,對此要 有所警覺。文件要求幹部們注意吸取八九年六四政治風波的教訓,對現在「資產階 級自由化傾向又有抬頭」的傾向要保持警覺。 另外,各大宣傳工具及文化機構亦接到指示,為紀念中日邦交二十週年及為日皇 訪華「創造良好的氣氛」,有關日本侵華罪行的文章、作品均要「暫緩」刊登、播 出。 但是,民間的抗議活動仍在醞釀之中。 另一方面,自十月五日至九日,中共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的十三屆最後一次全會 ,審議並通過了《「十四大」政治報告》、《中共章程(修改草案)》等相關議案 。十一日召開「十四大」預備會,主要是確認「十四大」議程,選舉「十四大」主 席團,並通過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名單。隨即由主席團選出主席團常務委員,再由 常務委員通過秘書長及副秘書長名單。 就整體而言,「十四大」的焦點問題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人事調整 江李體制基本維持不變,但江澤民的個人地位將明顯下降。政治局及其常委會最 後名單仍無最後定案。其具體爭執的內容,筆者已在數月前「熱點追蹤」專欄中作 了報導與分析。不過需要指出的,「十四屆」中央委員會整體素質發生的變化比最 高層(政治局及其常委會)的變化更值得注意,約有一半現任(十三屆)中央委員 被淘汰後,新任的中央委員會年齡大都在五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而且百分之九十 以上具大學以上文化程度。這種年齡、文化結構的變化對中共未來的走向有極為重 大的意義。 二、黨章修改 包括三個方面:□對於「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理論將在章程的綱領中有具體的修改;□對黨章中「一些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 進行修改」,使其「更符合現階段的社會現實」;□修改黨章中關於中顧委的組織 形式。 三、政治報告 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申經濟建設為中共的首要 任務,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中心是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加快精簡機構步伐等等。 《政治報告》並無特別突破性 作為中共政治走向集中反映的「十四大」報告,經過上十多次的修改、討論後, 已基本定稿。在「十四大」會上,代表們將對這篇長達兩萬多字的報告再提出修改 意見,不過沒有理由相信報告會發生大幅度的改動。 筆者粗略看了《政治報告·徵求意見稿》,發現雖然「反左」、「解放思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調並未改變,但就整體而言, 並不像外界所想像,所期望的那樣具突破性。 《政治報告·徵求意見稿》的題目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分為四個部分:一、十四年(改革開放以 來)實踐的基本總結;二、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三、國際形勢和我們 的對外政策;四、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 其要點如下: ----重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經濟建設仍是中共的首要重點。 ----改革開放需要解放思想,思想解放促進改革開放。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解放思想的強大武器。 ----經濟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大膽引進和利用資本主義,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文明成果,包括資本主 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先進管理方式等。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 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 才是硬道理,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 ----肯定經濟特區姓「社」不姓「資」。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加強科 技進步與智力開發,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 ----加快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和其它配套改革。 ----調整產業結構,高度重視農業,加快發展基本產業和第三產業。 ----「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要警惕右,但主要 是防「左」。 ----「右」的表現主要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甚至製造政治 動亂。「左」的表現主要是否定改革開放,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 ,甚至用「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影響和衝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都要進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育和鬥爭,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關鍵是共產黨內部要搞好。 ----要堅持兩手抓,對幹部和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軍隊建設。 ----關心人民生活,控制人口增長,改善環境。 ----要提倡實事求是,不要提倡本本。現在形式主義多,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 ,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 ----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是精簡機構。 ----社會主義經過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發展不可逆 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 ----從現在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要埋頭苦幹。中國反對霸權主義 、強權政治,永不稱霸。 從以上摘錄的內容看,真正值得注意的只有兩點:一是鄧小平理論;一是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 「鄧小平思想」改成「鄧小平理論」 當五年前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改革方向及目標時,觀察 家們均將其視為是鄧小平最後的一次戰役。孰料五年來風波不斷,蟄居已久的鄧小 平不得不重新披甲上陣。他並沒有選擇在政治舞台上與強硬派正面過招,相反地, 他選擇了政治意識稀薄、經濟卻充滿生機的南方。南巡所造成的輿論震撼以及各地 諸侯爭相推出各項改革方案的熱潮,似乎掩蓋了鄧小平權力脆弱的本質。這一點, 鄧小平自己可能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和他的追隨者才試圖推出鄧小平思想或 鄧小平理論。 這確是一箭雙鵰,既可以解決鄧小平目前指手劃腳的合法性危機,又可以使鄧小 平身後延續其改革路線增加了一層可能性。 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工作的指針。幾十年來,中共官方使 用「毛澤東思想」這個專有名詞,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相提並論。在一 九八一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之中,有一節總結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 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十多年 來,毛澤東成為一個被拋棄、嘲弄、詛咒、批判的人物,他的許多主張完全被否定 ,但他的幽靈依然在神州大地上遊蕩----歸根結底,因為「毛澤東思想」仍是中共 的一個「堅持」。 今年以來,鄧小平及其追隨者大造「鄧小平思想」之勢的根本原因亦在於此。宣 傳工具的報導及各種理論學術會議,均公開提出鄧小平思想、鄧小平路線。三月九 、十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及江澤民等政要亦公開採用上述提法,稱為「鄧小平關 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 何謂「鄧小平思想」?其始作傭者吳稼祥早在八八年即將鄧的「三論」----貓論 、摸論和燈論視為鄧小平思想的核心,但一直未獲中共官方承認,吳本人甚至身陷 囹圄。最近有兩本書值得注意。一是歐陽勝等專家主編的《鄧小平改革思想研究》 ,一本是即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論鄧小平思想----中國當代第二次革命的旗幟 》,作者是烏蘭夫之子,現任山西省副省長烏傑。 前者詳細論述了鄧小平思想所經歷的準備、突破、成熟、完善四個階段,而產生 改革思想萌芽,則是自他七五年復出之後,提出「全面整頓」的主張時起。 後者則分十二個方面,全面論述了鄧小平的思想體系:1,鄧小平思想是中國歷史 新時期的發展和創造;2,宏觀系統思想和多樣性原則是鄧小平哲學思想的主要特徵 ;3,現代化與中國經濟發展「三部曲」戰略藍圖;4,「一國兩制」,「再造幾個 香港」;5,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6,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堅持改革開放 與四項原則相結合;7,綜合改革,整體推進,實現中國社會主義體制結構的根本轉 換;8,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和現代管理發展生產力;9,擴大開放,發展合作,參與 競爭,提高中國在世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10,求實精神、時代性、革命性、探索 性是鄧的整體特徵;11,鄧與現代社會主義運動;12,鄧的體系與時代精神。 「鄧小平思想」的提法在社會上和中共內部引起了不小的反彈。有不少人認為這 是製造一種新的「頂峰」、「崇拜」。鄧力群更表示:「鄧小平思想」這種提法我 從人感情上是擁護的、贊成的,但是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黨的理論工作者,我和一 些同志認為這樣的提法是不科學的,不很妥當的,難以接受的。鄧小平同志和其他 一些同志一些思想、見解都屬於毛澤東思想體系。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存 在兩種思想來指導。 從技術的操作層面,「鄧小平思想」的運用亦非易事。「鄧小平思想」一旦為中 共「十四大」認可通過,必當成了新的理論指導原則。不但要修改黨章,連憲法也 要修改。 近月來,海內外報刊繼續為「鄧小平思想」造勢。十月一日的《解放日報》社論 認為,鄧小平的偉大之處在於回答實際生活中提出的問題,「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 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代表了一個時代」。他的貢獻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寶 庫中獨一無二的,「人們期望十四大進一步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認真學習鄧小 平同志之著作,用充滿時代精神的鄧小平的思想和理論武裝頭腦。」香港《明報》 亦在「十一」社論中說:鄧小平的思想「實際早已超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和進步性。所以,中共當局在此時提出「鄧小平思想」這個專有 名詞,而不提「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這兩個過去常用名詞,實在是很適宜 的發展。 但是,從中共內部傳達的幾份文件看,「十四大」上確定「鄧小平思想」為全黨 統一思想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中共內部幾個派繫妥協的結果是:將「鄧小平思想」 改為「鄧小平理論」,即「鄧小平同志關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至於具 體的闡析及其準確內涵,將在《十四大政治報告》中見到。 改革仍可能毀於一旦 任何理論,不管是否已經證明它行不通或者後來的實踐證明它失敗,只要得到中 共最高掌權者的首肯,官員、理論家、作家、記者乃至於街道居民、鄉下勞模都會 利用來作為支持的力量。時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法被鄧小平認同,全國 上下便是一片擁護、讚揚聲。當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共自身改革運動的 一種突破,值得肯定。問題是,這種「一言堂」的論證方式顯然在大陸並無改變。 當然,「一言堂」只是表現在對付老百姓上。中共最高層內部,卻一直爭吵不休 。 十三年前,當陳雲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應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觀 點,中共的宣傳工具是一片讚揚聲。一九八0年一月,《人民日報》以社論形式正 式予以宣佈。八二年的「十二大」《政治報告》便是陳雲的這個調子。八四年十二 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 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其實質是:「有商品的計劃經濟」。 直到八七年召開的中共「十三大」上,這種提法才略有進步。在「十三大」《政 治報告》中,提出了「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所謂「計劃經濟與市場經 濟相結合」。 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鄧小平在電視講話中曾提到,要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 經濟相結合的道路。但是,在第三天的《人民日報》轉發鄧的講話時,將「市場經 濟」改為了「市場調節」。連鄧小平的講話都敢刪改,可見當時陳雲派的力量是如 何強大。 但是,「計劃的商品經濟」----鄧小平的「白貓」、「黑貓」被陳雲關在「計劃 經濟」籠子裡,活動空間太有限,使國營企業虧損、「三角債」、財政赤字、產品 質量差諸問題愈演愈烈。這使鄧小平警覺到:中共固然可以用軍隊這個暴力工具將 民主運動鎮壓下去,但失敗的經濟政策最終也會將中共政權拖垮。於是,「經濟救 黨論」壓倒了一切。 現在,為了使「市場經濟」在「十四大」上正式登場,鄧小平調動政界、理論界 、經濟界、企業界和宣傳工具,為之進行「大造勢」。 《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金融時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等報刊 ,紛紛邀請著名經濟學家、大學教授、企業家撰文,探討如何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大 陸建設市場經濟機制。 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和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等部門,從九月中旬起組織大型系 列講座,由劉國光、方生、吳敬璉、厲以寧等向數千名縣、局級以上官員介紹有關 市場經濟的知識。 國家人事部廣播電視教育中心還把全部講座內容製成錄影帶,發放到北京的各大 機關,以及大陸各地的各級政府、廠礦企業。 於光遠、厲以寧和勞動經濟學家趙履寬等人,最近在北京還成立了「中國現代市 場經濟學院」,以培養市場專業人才。於光遠還鼓動香港巨商李嘉誠到大陸參與這 項活動。 一些參與了《十四大政治報告》寫作或討論工作的經濟學家,近月來頻頻在報刊 上就「市場經濟」發表談話。他們的觀點值得特別注意,因為他們並非自由派知識 分子,而是鄧小平、江澤民、李鵬等人的智囊人物。他們的觀點,將在「十四大」 上變成黨的正式的聲音。這些人至少包括:劉國光、吳敬璉、高尚全、童大林。 身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劉國光說:商品經濟與計劃經濟對立,使改革邁不 開大步……世界經濟正朝國際化、一體化方向發展,我們的經濟運行不能與整個世 界運行脫軌。我們應當採取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說,改革要以建立市場制度為目標同步配套進 行,只有有利於競爭性市場體系形成的具體改革措施,才是符合改革方向和應當加 以支持的。中共應爭取用三、五年時間,使中國大陸國民經濟開始在市場經濟的軌 道上運轉,然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短則十幾年,長則幾十年,使市場經濟制度完善 起來。 中共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提出,大陸的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方法、運行機制 跟各國的市場經濟是基本相似的,大陸應當學習各國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和方法。 十四年改革實踐,已證明「市場取向」的改革方向是符合大陸實際的。 中共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童大林除肯定市場經濟外,還大膽地說:經濟體 制的轉變已經逼著政治體制非改不可,近期國家計委正研擬重大的改革措施。不管 是一黨制也好,多黨制也好,只要是不適應經濟發展就不行。 在《十四大政治報告》草擬過程中,經濟學家為「市場經濟」作了具體的詮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結構上 ,以公有制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和其它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 成分長期共同發展。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都進入市場,平等競爭。在分配製度上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鼓勵先進,刺激效率,同時運用 各種調控,緩解社會不公,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經濟運行機制上,把計劃和市場 的長處有機地結合起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的作用,同時市場又不是完全 自發有序地起作用,而是在國家政策和計劃的宏觀指導下有秩序地運行。國家計劃 在宏觀調控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要更新計劃觀念,改進計劃方法,重點搞好經濟發 展預測、衡量平衡、重大結構與佈局規劃,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 標,以利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進行重點建設。 不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的提出在中共歷史上是一個多麼重要的里程碑, 經濟自由化確實是大陸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問題是,鄧小平在推動經濟自由化潮流 的時候,卻拒絕在大陸建立參與性的民主模式。他誤以為中國大陸可以照搬新加坡 模式----並不調整甚不民主的政治體制,經濟照樣發展。 可以斷言,中國大陸不是新加坡。政治獨裁經濟自由,不僅將因政治體制的羈絆 使經濟改革游移不定,而且將使大陸陷入難以收拾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