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改革之透視 ·魯 文· 中共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分歧 中共內部有沒有政治改革派?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對中共推行的改革,以及 中共內部兩派之爭的實質進行一番透視。中共在文化大革命之後推行「撥亂反正」 ,在八十年代又推行經濟體制改革,乃是為維持一黨專政的統治而做出的政策調整 。改革之所以先從農村開始,實因農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險境。家庭承包制實行 一、二年即見成效。這個事實說明了什麼?所謂家庭承包,實質上就是半私有化經 營。農村的初步變化,正說明私有化經濟優於公有制經濟,但中共政權不可能承認 這一點,也不會在農村實行全面的私有化。御用理論家們還挖空心思地編造一大堆 似是而非的論據,證明農村的變化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如果說,農村 的改革到幾年以後才暴露出經濟增長的自發要求,同社會主義公有制與一黨專政政 治制度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那麼城市的改革(主要是國營企業的改革)一開展就 遇到了矛盾。 中共內部所謂保守派與改革派的分歧,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兩派的爭論, 主要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據我們所知,國際輿論對這個問題的報導和評論大體上 符合實際。總起說來,改革派主張對原來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管理體制進行較大的 改造。在所有制方面也實行一定的改革,允許私人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保守派在原 則上也同意改革,但堅持對經濟生活保留更多的控制。在所有制方面,則力圖縮小 私人企業的活動空間。這種分歧,又同黨內一直存在的權力鬥爭交織在一起。為了 權力鬥爭的需要,雙方都把對方的主張向極端引伸,以便給對方扣上「原則性錯誤 」的大帽子。有時,這種鬥爭也確實能演成你死我活的局面。究其實,改革派並不 是要從根本上否定社會主義,更不會搞資本主義化。保守派也不是反對進行任何改 革,尤其不會反對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的改革。 被改革派奉為綱領的鄧小平「南巡講話」,甩開那些論戰性的語言,其主張大體 上沒有超出他以前講話的範圍。即使從最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鄧的主張也只是「 加快改革,擴大開放」這八個大字。他所說的「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被理論家 吹成似乎是個新發現,但正是在這裡,鄧劃了一條線--市場不等於資本主義。這條 線有兩重意義,第一是用來反擊對引進市場機制的責難,第二是為經濟體制改革設 定一條不能超越的界限,即不論怎麼改,都不能把社會主義完全改掉。 他不是戈爾巴喬夫,更不是葉立欽。而且此公歷來善變,今天他反左,明天他認 為需要了,又可以反右。就在南巡講話中,他一面鼓勵「大膽實驗」,搞股票市場 ,同時又埋下伏筆,今後一旦發現出了差錯,「關了就是了」。所以在評價改革派 時,應當肯定他們的主張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想當然地認為,他們會將 中國引向資本主義,那就錯了。 中國的改革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不可逆轉的,因為連最保守的人也看到,在當 今世界大潮下,要保住中共一黨專政的政權,必需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並且讓 民眾維持起碼的生計,沒有這兩條,便不可能有安定的局面(他們也只承認這兩條 !)。為了這個目的,必需搞改革。 私營企業發展最有意義 十年改革在經濟領域裡發生的最有意義的變化是私營企業有了相當大的發展,特 別是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私有經濟已經成為一支強大力量。但是應當指出,在這 類企業公司中,真正屬於民間私人資本經營的只是一部分(很難準確估算佔多大比 重),另一部分是各級官僚和他們的親屬子女憑借權力和關係網,通過種種超經濟 手段聚集資本而辦起來的經濟實體,這部分經濟帶有濃厚的官僚資本色彩。 另一方面,所謂社會主義公有制,本來就是以「國家」面目出現的權力(再人格 化為官僚)的所有制。改革以前,這個本質基本上被掩蓋著。八十年代以後,手握 實權的官僚們(包括一些國家任命的廠長經理)在改革的名義下,把「全民所有」 的資產逐步變成為個人或小集團圖謀取私利的資本。這部分變了位的「全民所有」 的企業即使虧了本,控制它的官僚們照樣可以填滿自己的腰包,既然是全民所有, 就由全國人民為虧損負責吧。這在大陸已是盡人皆知的秘密,對這樣的改革,一些 保守派也熱情支持。中共的許多元老,半元老的子女們不就緣此而發了橫財嗎? 儘管中共政權現在高喊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上述問題,但是,只要一黨專 制的官僚體制不變,這個問題以及官場上的其它腐敗現象就不可能根治。 中國改革可能出現的問題 中國的經濟改革到底會給中國社會帶來什麼變化?現在要準確地預言為時尚早。 可以這樣設想,要是不改變中共一黨專政的政治制度,要在中國實現真正自由的市 場經濟是不可能的。即使按照改革派最激進的主張改下去,可能出現的結果將是: 一、私有經濟在全國範圍內將有相當規模的發展,在某些地區會成為在很大程度 上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但在整個國家經濟中不可能佔主導地位,將會形成一個中小 資本家階層。他們對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將起重要作用,但是他們不會發展成為強 大的中產階級,更不會在政治上左右局勢; 二、一般勞動者的收入將有所增加,實際生活水平將有所提高,但絕不會如中共 頭頭們宣傳的那樣出現一個「共同富裕」的社會; 三、帶有壟斷性的官僚資本將畸形發展,形成一個代表「國家」的官僚資本家階 層。他們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會起多少推動作用;相反,有時會起阻礙和破壞 作用。這個階層將成為中共一黨獨裁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社會基礎。 中國的經濟改革要導致建立自由的市場經濟,真正造福於中國民眾,必須有一個 前提條件--進行政治改革,改造中共政權的基礎,改變一黨專政的制度。 現在來看看所謂中共的政治改革。世人皆知,中國社會之所以落後,中國人民之 所以尚未擺脫半奴隸狀況--沒有民主、自由,人權被粗暴剝奪,最根本的原因,在 於中共依靠武力建立起來的一黨專制的政治制度。所以,中國的政治改革,如果不 走政治多元化道路,不觸動中共一黨專政這個萬惡之源,那麼,不論政治改革的調 子唱得多高,都不可能使中國步入現代文明國家的行列。而中共一度進行,現在又 開始提及的政治改革,與中國社會迫切需要的政治改革根本不是一回事。從這個意 義上說,中共黨內過去和現在都不存在政治上的改革派。如果說在經濟改革方面確 實有兩派的原則爭論,那麼在政治改革方面則不存在「要不要改變中共的一黨專政 」,「要不要搞政治多元化」這樣的原則爭論。 胡趙對舊體制的修補 胡耀邦、趙紫陽是中共改革派中比較激進的代表,但是他們在維護中共一黨專政 這個根本問題上,與保守派沒有分歧(猜測他們的主觀意圖沒有多少意義,做為領 導人,主要應從他們的言論和行為中去評價其立場和作用)。在胡趙兩人做總書記 時進行的政治改革,按照黨的集體領導的規定,只是對舊體制的修補和改良。做為 那種改革的基本內容的所謂「黨政分開」,「政企分開」,「權力下放」等等,涉 及的是權力如何重新劃分和調整,根本沒有觸及這個政權的基礎。 所謂「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鄧小平早已不擔任公職了 ,誰能說他已經失去了權力?有關黨和國家的高級領導職務任期的規定,只是掩蓋 權力壟斷的遮羞布--你不當總書記,可以當軍委主席,或總理,或國家主席;你不 當國家主席可以當政協主席,或者人大委員長,如此等等。反正官僚機構多的是, 在幾個位置上轉一圈,差不多快「見馬克思」了。這樣廢除終身制,豈不是在和小 民們開玩笑?何況,中共元老們,已將他們的子女進入上層領導班子作為既定的方 針,已在加緊實施。他們死了,中國仍然是他們的家天下。 所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制度,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制度,被中共宣傳 為國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其實只是中共手中的玩偶,歷來是徒具虛 名。 大陸上的幾個「民主黨派」,從五十年代反右派鬥爭以後,成了唯中共之命是從 的小夥計,他們甚至沒有自己獨立的政治綱領,完全成為裝飾品。這樣的組織居然 被叫做政黨,可算是世界級的政治玩笑。大陸上誰人不知,人大的「表決」也好, 政協的「協商」也好,中共頭頭們請一批民主黨派的領導人去「徵求意見」也好, 通通是無聊的政治遊戲。在中共的專制統治下,這些裝飾品無論怎樣「加強」「完 善」,都不會產生任何有實際意義的結果。 如果說,胡耀邦趙紫陽曾經試圖給政治改革打上一點個人的印記,那不過是在不 改變元老們設計的基本框架的前提下,使中共的一黨專制變得稍微人道一點,溫和 一點,寬容一點。在任何意義上,他們都不能同戈爾巴喬夫相提並論。但是就連這 一點個人印記,在中共內部也通不過。趙紫陽在所謂關鍵時刻,因不希望流血,反 對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而被元老們罷黜。這件事為中共政治改革的真諦加上了 最後一條註釋。人們還能為中共的政治改革抱什麼希望呢? 從本質上看,中共的極權制度不僅具有斯大林主義的專橫和殘暴,而且根植於中 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傳統,所以比過去的蘇聯更封閉,更頑固,具有更強烈的排它 性。可以斷言,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壓力(主要是來自國內人民有組織的反對力量 ,其次是國際社會的制裁和譴責),中共政權不可能進行有實質意義的政治改革。 現今的中共當權派,不論是在前台演出的,還是在後台遙控的,在堅持一黨專政, 反對政治多元化,反對新聞自由,反對國際社會公認的基本人權等方面,是基本一 致的。 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江澤民等有關政治改革的言論,在任何一點上都未達到以 前胡、趙兩人的限度,而且大多是空洞的言辭。今年要舉行的中共十四次代表大會 ,往最好處設想,也許會在政治改革的某些方面有所鬆動,但不可能出現重大突破 。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爭論,在人事安排上的權力鬥爭,不論多麼激烈,都不可能 對政治改革帶來重大影響。即使被公認為比較開明的人物,在權力的階梯上繼續躍 升,至多會對今後的經濟改革帶來更大的活力(趙紫陽即使能夠復出,也不會成為 實權人物)。 中國未來出路何在? 中國未來的出路何在?我們已經在以上的分析中,從否定的方面給出一部分回答 。在結束本文之時,我們想簡要補充幾點: 一、中國要有光明的前途,必須廢除中共的一黨專制(當然也不能要其它政黨的 一黨專制),這是個不可改易的前提; 二、實行多黨制;軍隊脫離政治,只服從民選的政府;新聞自由。這三項應該成 為未來民主政治的基石。 三、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從盡量減少人民的痛苦和犧牲出發,最好的途徑是走類 似蘇聯和東歐某些國家的道路--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迫使中共(或者經由中共內部 可能形成的政治改革派之手)放棄對權力的壟斷,讓人民來決定包括中共在內的所 有政治力量的命運。 從目前看,這種可能性相當小。即使這一兩年內中共的元老們全部死掉,也不大 可能在短時期內走上這條比較理想的道路。但這種可能性畢竟存在。 四、爭取中國光明前途主要是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覺悟和團結奮鬥。由於中國特有 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仍然相當落後的經濟文化狀況,這方面的困難比蘇聯東歐 自然更多一些。而如果沒有人民的覺醒,並積極普遍地參與民主進程,即使中共內 部發生嚴重的權力危機,也很難出現蘇聯八月政變後的局面。 但是,不論道路多麼艱難曲折,我們堅信,六四死難者的血是不會白流的,自由 民主的曙光終將普照中國大地。□ (本文作者是大陸某省一位廳局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