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後中國對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顧為群· 一、六四前中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特點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九年被人們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十年。在這十年裡,中國的 對外政策有以下新的特點: □中共放棄了關於世界處於「革命與戰爭前夜的帝國主義時代」的看法,轉而認 為當今「世界處於和平與發展的時代」; □中共放棄了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也不再試圖作第三世界的領袖,雖然 常常還是扮演第三世界的發言人的角色; □中共基本上放棄了國際共運的理論,不再打算謀求在全世界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 □中共放棄了世界戰爭不可避免的理論,不再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 轉而認為只要各國努力,戰爭可以避免; □中共擯棄了所謂「中央王國」的下意識的迷思,其外交政策行為不再受到「中 國是世界的中心」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 □在逐漸的非意識形態化的情況下,中共開始理直氣壯地強調「國家利益」,強 調外交政策為經濟利益服務; □中共從較多地強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變成較多地強調「綜合國力」,包括 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力量對對外政策的重要性。 導致中共對外政策哲學基礎變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鄧小平的實用主義哲學佔了上風; □對外開放使得中共經濟中的對外部分達到中國大陸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 ,使中共與世界更為相互依存; □對西方開放,尤其對美國開放,向西方派留學生使得中共對西方更為瞭解,而 且與西方的關係全面發展,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諸方面; □長期的反覆試驗(不斷摸索)的過程。 二、六四後中共內部環境的變化 六四後,中共對外政策制定的國內環境主要有如下幾點變化: □李鵬擔任「中央外事問題領導小組組長」;鄧小平名義上退休。這使得鄧小平 對外交政策的控制力有所削弱。 □中共六四對和平示威者的鎮壓使中共統治的正當性受到空前的質疑。越來越多 的人,包括許多中共的中下層幹部對中共高層都採取消極怠工、不合作的態度。這 使得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包括對外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都比以前更為困難。 □六四後中央政府的權威有了進一步的削弱,而地方政府的權力,尤其是沿海各 省的權力有了進一步的擴大。這使得地方政府,尤其是較為富裕的沿海省份的政府 對於中共對外政策的影響比以前有所提高。 □隨著中央政府權威的削弱,邊疆少數民族居住的幾個省份及少數民族問題在中 共的對外政策中成為更加重要的因素。據報道六四後中央外事小組開過一次會議, 參加的人包括各邊疆省份的領導人。這種情況似乎以前沒有發生過。另外,西藏問 題變得比以前更為重要也是一個例子。 □隨著中共政權統治正當性的削弱,台灣因素對中共對外政策的影響也比一九七 八年至一九八九年來得更為重要。中共與台灣在國際間就國際正當性的爭奪變得更 為激烈。中共的「一個中國」的政策受到國府的挑戰,九個國家承認台灣,中共與 它們斷交。除美國外,現在更多的西方國家願意賣給台灣軍火,包括法國、德國、 意大利和比利時,而這些國家向台灣出售軍火,等於是給予中華民國的國際人格的 一種事實上的承認。中華民國與西方國家的雙邊政治關係--非官方的官方關係的層 次有了顯著的提高。 □由於六四鄧小平調動軍隊鎮壓學生和市民的和平示威,軍隊在中國大陸政治中 的影響較六四前有所增長。這種情況對中共的對外政策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由 於依賴軍隊而使鄧小平政權不得不更多地滿足軍方的各種要求,包括對於增加軍費 的要求。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二年中共的軍費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使得中國的 鄰國對中國更為擔憂。其次,似乎目前中共的對外軍售政策更多地受到軍方的影響 ,非軍方,如外交部等對軍售問題的影響似乎比以前更小了。 三、六四後中共外部環境的變化 六四後國際政治中發生了一些驚天動地的事件,造成對中共的四大刺激。 第一種刺激是西方各國政府對中共的制裁。六四後西方各國對中共的制裁可以分 五大類:口頭譴責、限制或禁止政府高層接觸、暫停或取消軍事交流、取消或推遲 政府間和通過多邊國際金融機構給中共提供的優惠貸款和停止向中共轉讓高技術, 或者停止進一步放寬向中共轉讓技術的限制。除了西方政治的制裁之外,還要談及 西方民間對中共的制裁,例如,從中共銀行在海外的分行中取出存款,外國投資者 和商人裹足不前等等。這兩類制裁加在一起使中共經濟的對外部分在一九八九年損 失三百九十九點九億美元;一九九零年損失三百一十九點九六億美元。 第二種刺激是東歐-蘇聯的非共產主義化,尤其是羅馬尼亞的非共化模式--所謂的 羅馬尼亞震撼。 第三種刺激是蘇聯的解體。蘇聯的解體雖然與蘇聯的非共產主義化相聯繫,然而 蘇聯的解體和非共化卻又是兩個不同的政治過程。東歐除了南斯拉夫和捷克,其它 國家並沒有解體,雖然都完成了初步民主化的過程。蘇聯、南斯拉夫和捷克的解體 主要由於民族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民主化卻是經濟教育發展、與西方聯繫增多 和蘇聯國力的削弱(對東歐而言)的結果。 第四種刺激是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海灣戰爭中的勝利。在海灣戰爭中,中共提供 給伊拉克的防空系統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使中共高層和軍方對中共的防禦能力分外擔 憂。 四、中共的防禦性反應 中共老人幫在六四後國際環境的四大刺激下,有四大憂慮:西方制裁對中共經濟 中的對外部分帶來不利的影響,使得中共擔心經濟衰退,並擔心經濟衰退有可能造 成政治上的不穩定。非共產主義化使中共老人幫擔心「江山變色」,江山易手。羅 馬尼亞震撼使某些作惡多端的中共領導人及其子女擔心自己死無葬身之地。蘇聯解 體使得中共領導人擔心中國解體,擔心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西藏地區和台灣獨立 。美國在海灣戰爭中的勝利使得中共高層擔心美國獨霸世界,擔心國際政治中出現 一極化的趨勢。 在這諸多的國際刺激下,鄧小平於一九九一年八月提出二十四字真言:「冷靜觀 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這二十四字真言絕 妙地表現出中共老人的心態,而且也大致概括了中共對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具體來講,中共的防禦性反應包括四類: 1.針對西方的制裁,中共採取的措施是分化瓦解,個個擊破,試圖突破西方制裁 ,擺脫國際孤立。鄧小平曾提出:「抓兩極,促中央。」的戰略,意思是中共應當 通過抓住日本,歐洲從而來促使美國改變對中共的立場。對日本,中共以石油利益 對其加以引誘。在日本首相訪問中國的第一天,《人民日報》第一版以顯著位置刊 載在中國新疆地區發現大油田的消息。對歐洲,中共利用中共與英國在香港問題上 的共同利益,從英國入手,進而試圖影響整個歐經共同體對中共的立場。六四後不 久,中共就接待了英國首相的特使。另外,中共還用貿易利益對歐洲和美國加以引 誘。中共派出大型政府貿易採購團訪問歐洲國家和美國。中共領導人喋喋不休地告 訴歐美的訪者,中共在八五計劃期間總進口將超過三千億美元。中共向荷蘭訂購客 機,以獎勵荷蘭決定不再向台灣出售潛艇。 中共解除北京戒嚴和西藏戒嚴;放方勵之出國;釋放部分政治犯;參加國際防止 核武器擴散協定;參加國際防止導彈和導彈生產技術擴散的協定;並在聯合國安理 會就各國採取一切必要手段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決議案投票時棄權。中共的這些 做法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迎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 中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副元首、副總理、外交部長、國防部長、中共總書記 ,人大委員長紛紛頻繁出國訪問,以爭取各國「友誼」與「諒解」。 另外,中共進行了一場人權反擊戰。頒布了「人權白皮書」並抨擊美國種族歧視 ,侵犯黑人人權。 2.針對非共化的刺激和「江山變色」的憂慮,中共採取了如下一些措施:宣傳「 反和平演變」;內部批判戈巴喬夫;增加武警力量及其裝備;國家安全部內新設「 反敵對勢力局」;中共中央也設置了所謂防止和平演變工作小組。中共還在一九九 一年八月蘇聯保守派政變失敗前試圖與蘇共內的保守派聯手,以便共同阻止中蘇兩 國的民主化,非共化過程。 3.針對中國解體的憂慮,中共採取了如下一些措施:加強周邊外交,鞏固與鄰國 的關係。因為與鄰國搞好關係,鄰國不會允許那些國家中和中國少數民族屬於同一 民族的人士與中國境內少數民族中的分裂主義份子聯合。中共領導人紛紛出訪周邊 國家,並向巴基斯坦,尼伯爾等國提供援助。在中共領導人出訪的第三世界國家中 ,亞洲國家占的比重最高。針對美國,中共展開了一場關於西藏問題的宣傳戰,派 遣西藏歌舞團訪問美國,在《人民日報》上連篇類牘地介紹西藏自「民主改革」以 來所取得的各種「進步」。因為只有美國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對中國的領土完整或 不完整產生較為實質性的影響。中共努力將日資、台資引入中國大陸西北地區,以 幫助中國大陸形成更為有機的全國市場和基礎結構網絡,以防止國家分裂;同時, 中共努力促進邊境貿易的發展,以增加邊疆地區的經濟實力,和通過經濟關係而加 強邊疆對內地的向心力。中共還用鐵腕對「分裂主義份子」進行鎮壓,尤其是在西 藏和新疆。 4.針對「一極化」的擔憂,中共採取了如下措施: 提高軍費:擬建造或購買航空母艦;研製成功戰鬥機空中加油技術;一九九二年 五月二十一日進行重型核試驗。 鄧小平提出:拉住蘇聯,利用蘇聯。中共智囊提出建立五國聯盟圈以中共蘇聯合 作為核心,聯合北朝鮮、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結果還沒開始,蘇聯就國已不國 了。 成為不結盟組織的觀察員。 重新強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應當以此作為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基礎。 強調聯合國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甚至參加了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活動。 加入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如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試圖成為東盟的對話 夥伴;並支持馬來西亞提出的把美國排除在外的東亞地區性經濟合作組織。 聯合日本以牽制美國,打日本牌——中共把準備參加防止核武器擴散的決定先向 日本首相通報。 與印度合作以擴大對第三世界的影響;李鵬訪問印度後中印聯合發表的公報中稱 反對大國干涉內政。並計劃與印度進行聯合海軍演習。中共還普遍加強了與第三世 界各國的聯合。有人說中共打算建立中共--伊朗軸心。這種說法比較有問題,因為 伊朗太弱,對中共用處不大。 加強與台灣、香港經濟合作,討論「大中華經濟圈」的概念;試圖加快統一中國 的過程,以加強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成為一極。 五、中共對外政策未來可能的發展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共外交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內部環境的變化,似乎主要取決於 中共高層的權力繼承的狀況:中共老人死亡的順序、權力繼承是否順利。中共第三 代中那一派人會掌權,是「布衣派」,如朱容基、田紀雲等,是「留蘇派」,如李 鵬,江澤民等,還是「太子黨」如陳元、劉源、王軍等。一般來講,布衣派與太子 黨的共產主義色彩都不像第一、二代共產黨人那樣濃厚,都更加實用主義;留蘇派 的共產黨人的色彩則較多,然而留蘇派也都是技術官僚,已經同老一輩共產黨人相 比很不一樣了。 從外部環境來看,西方對中共的制裁已基本全部解除。未來需要觀察的一個重要 的變量仍然是美國是否會給中共延續最惠國待遇。只要布什能夠再一次當選,問題 就不會很大。然而如果克林頓當選,中共的最惠國待遇有可能會出現問題。這個問 題對於中共與美國的關係,與西方的關係,對於中共的改革開放政策都至關重要。 非共產主義所引起的焦慮會逐漸減少。實際上,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就是共產黨 「改革派」從他們自己的利益出發領導的一場非共產主義化運動。第三代共產黨人 會與第一、二代共產黨人很不一樣。到了第四代共產黨人試圖執掌政權的時候,或 許共產黨已經變成中國政壇上代表少數人的政黨或者已經下野,甚至它的名字也已 經可能改掉了。 如果中共的改革開放成功,政策得當,中共關於中國解體的擔憂也會減少。其實 ,現在中共高層對這個問題的擔憂也會減少。他們聲稱中國與蘇聯不一樣,中國不 是擴張主義、帝國主義的,而且目前形式的多民族國家已經存在了幾百年。但是, 如果中共不能徹底成功地改變體制,中國解體的可能性仍會存在,中共的擔憂也不 會完結。 唯有中共對「一極化」的擔憂會長期存在,這個擔憂用毛澤東的一句話來概括就 是:「落後就要挨打。」中共在第四個憂慮下所發展出的一系列防衛性反應會持續 相當長的一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