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案與香港前途的危機 ·楊漫克· 港人重燃希望十分投入政治 一到香港,便為一團緊張的氣氛所感染,從的士司機到餐廳的食客,無論走到哪 裡,人們都在談論「肥康」(港督彭定康)的政制改革案。本來港人見了說國語的大 陸客不大愛搭腔,這一次則大為不同,用蹩腳的國語大談政治,令人覺得香港人這 次十分投入,動真格的了。 由於長期處於港英當局治下的殖民地地位,港人歷來政治上顯得相當麻木,只知 道馬經,股經。自八九年「六四事件」後,港人開始關心中國的事情,掀起第一次 政治投入的高潮,而且年年蓋過台灣人的表現。九一年九月港英當局開放部分立法 局議員直選,是為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公民選舉,李柱銘為首的民主派大勝。是為 港人投入政治的第二波高潮。 儘管如此,港人對自己的前途還是有無能為力之感。因為九七年之後香港畢竟是 北京中央政府的領土,港府和倫敦重大事情必徵得北京的首肯。新港督彭定康上任 後,甚少有人對這位保守黨內不得志的秀才寄何希望,把他稱為「末代港督」。但是 面相溫文爾雅的肥康卻令人大出所料。他的政制改革案,使對九七沒有希望的香港 人重燃希望。 彭定康看準潮流要大賭一場 彭定康是一個政客而不是官僚。不像前任衛亦信,政風圓滑,息事寧人,任滿退 休心願足矣。彭定康胸有大志,在英國保守黨內便風頭甚健,猶善文論,黨的文宣 大政均出自其妙手,已是問鼎首相的人選之一。只因與佘切爾夫人不和,志向未酬 。 出任末代港督,在一般人眼裡只是退休的肥缺,而不是可施展拳腳的擂台。香港 還有五年便會被北京收回,鐵板釘釘,大勢已去。在這樣的時候誰都不願和北京作 對,多少長期反共的文人清士,在壓力和銀彈面前被收買、被統戰。識時務者為俊 傑,港人歷來認命。 但彭定康與眾不同,他是個具有時代感的政治家。他看準時機,即後冷戰時代的 國際大勢和市場經濟時代的中國大勢。中國正處在大變革的前夜。他有政治家固執 的信念,他決心與北京豪賭一場。別人認為是拿雞蛋去砰石頭的事,他認為是一個 賭博的好綵頭。 儘管東歐驟變、蘇聯解體標誌著冷戰之結束; 但對於北京而言,後冷戰時代的開 始,是以港督彭定康和美國總統科林頓上台為標誌的。彭定康和科林頓的衝擊波, 將比蘇東波更強烈地讓北京感受到時代的壓力。這兩個後冷戰時代的弄潮兒,將挑 戰中共落伍的政治權威。在未來數年裡,北京將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勢態,日子很 不好過。 立場顯示階級,資方赤化速度驚人 彭定康的政制改革案,在香港的支持面和反對面,隨各階層的利益之不同而異。 在立法局三大派系中,由港督任命的菁英均支持彭定康,他們大都在西方留過學, 接受了英美的民主理念; 由去年直選產生的民主派,更是對彭的改革喜出望外,抗 拒北京權威的信心大增; 只有從北京獲得實惠的資方立法局議員,考慮到經濟上利 潤和利害,反對彭的政改案。社會主義的北京當局,成了香港資本家階層的代表, 而港府則得到知識分子和民間的支持,這種現實充滿諷刺。 中共雖然是社會主義,但八十年代以來在香港的經營,使北京對香港的商業文化 一點也不生疏,左右香港資本家得心應手。香港社會百年來便為金錢所控制,北京 正在利用資方在立法局拉票,使彭定康的支持面迅速縮小。 香港民眾不喜歡回歸,不是什麼民族立場問題,乃因不願破壞香港現實的繁榮。 在政治上,港人自然不喜歡社會主義制度,雖然他們也不願意永遠做殖民地的臣民 。從每年「六四」香港市民的上萬人示威,便足以說明港人的立場。港人愛國不愛 黨。近年來移民海外的比例逐年上升。 北京影響香港社會大眾的方式是股票市場。朱熔基訪問香港公開批評港督違背中 英聯合聲明後,港市開始狂跌,造成連續兩天狂跌六百多點的記錄。十二月一日筆 者一下飛機,便遇上港澳辦公室宣佈,九七以後港英所簽一切協議無效,造成股市 一瀉千里,港人個個愁眉苦臉。儘管民眾對北京的霸道做法不滿,但在中共強硬態 度面前,人們開始埋怨「肥康」攪事生非。 香港新聞界過去是大陸的自由化言論的來源,但中共「六四」後採取贖買政策, 胡蘿蔔大棒並用,許多反共報章隨風飄逝,或冊遷國外、或變成中資。筆者在港瀏 覽各家大報,找不到一家公開支持港督彭定康的,過去的所謂右派報紙如「星島日 報」、立場持中的如「明報」、均同左派的《文匯報》、《大公報》言論不相上下 。一年前我去香港看大選時,這種局面尚未形成。九七前香港赤化速度之快,著實 讓人驚歎! 民族主義VS一國兩制,甘地VS馬克思 對香港政治改革案,各方評說不一,輿論末衷一是。意識形態上,有所謂「民族 論」與「兩制論」、「甘地論」與「馬克思論」之爭,沸沸揚揚,大長見聞。 「民族論」是北京和親中人士的主要輿論,文匯報的大量文章,均訴求民族主義 主題,把支持彭定康者指為「賣國賊」,殖民主義者的「走狗」,是中國人就應當 站在北京一邊。而民主派則圍繞制度的優劣作文章,辯稱他們愛國但不愛中共製度 ,以民主自由對應北京的民族主義指責。 北京指責彭定康的改革是殖民主義的陰謀,企圖尋求「香港獨立」,破壞九七接 收。一些論者引用歷史,指出英國放棄印度時,便以民主為幌子製造了印巴分裂和 武裝衝突,留下後患無窮。今天彭定康的所作所為,就是想在中國重演這一陰謀。 香港的一些左派知識分子,也認為印度的聖雄甘地應是港人的學習榜樣,不要上 英國人的圈套,英國人不是中國人,他們不會希望中國好、香港好。民主派則援引 馬克思的理論加以反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到「東印度公司」時指出,殖民 主義者的確在最大限度搾取印度的每一點利潤,但是同時也為東方國家帶來了更高 度的文明和進步,這是不可抗拒的。 九七回收將造成中國聚變 客觀地說,彭定康與北京的這場豪賭,勝算的機會並不高,乃因為香港對中國大 陸的依賴性太大,而且戰略上不成比例。港人一日三餐,吃菜靠大陸,喝水靠大陸 ,如今發財也靠大陸。更重要的是,香港的都市經濟最怕動亂,如果這樣僵持下去 ,中共挺得住,香港卻挺不住。大陸輸的起,香港則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