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期刊熱潮不衰 胡 楠 與報紙相比,當今大陸雜誌的民間化趨勢更為明顯,在突破新聞禁區方面膽量亦 更大。最重要的標誌是,八十年代中期,劉賓雁、蘇曉康、戴晴等一批當代優秀報 告文學作家的作品,大都刊發在雜誌上,而不是報紙上,儘管劉賓雁、戴晴都曾是 大報的記者。其實,不僅僅是劉賓雁等名人,眾多的報紙記者,幾乎都是將自己最 有份量、最深刻、最有危險性的新聞作品變成報告文學,交給雜誌刊發,雜誌的容 量大固然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雜誌與報紙相比,受「黨」的控制較少。 當然,黨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九年兩次報刊大整頓中, 雜誌比報紙遭到更嚴重的摧殘,僅八九年,被關掉的雜誌有四百家,是報紙的兩倍 ,而且全都是社會科學類。 現在,中國大陸有期刊六千五百多種,社科類雜誌佔百分之四十八點多,其中百 分之四十由中央機關、團體、研究單位出版,百分之六十由地方出版。社科類期刊 中,占比例最大是文學藝術類期刊,其次是文化教育類期刊,再次是經濟類期刊, 純時事雜誌數量極少,但綜合性雜誌中含有不少新聞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欲通 過中共傳媒瞭解中國的現狀,雜誌比報紙更多一些真實的報導。 如同小報一樣,雜誌在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也是良莠不齊,以經濟為目的,刊 登迷信、色情、暴力、兇殺等格調低下的雜誌在市場上仍有茂盛的生命力。但亦有 不少刊物,在傳播西方文明、深入報導中國現實問題、挖掘歷史事件,甚至抨擊時 弊、鼓吹改革開放上表現出色。 一、政論雜誌、學術雜誌 此類雜誌最近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是《青年論壇》、《讀書》、《國情研究》、 《未來與發展》等。 《青年論壇》由湖北社科院主辦,實際的編采人員是一群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 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就曾在該刊創刊號上發表過《為自由鳴炮》一文。該刊一度聚 合了一大批青年學者的精粹之作,八七年被迫停刊。 著名的自由派知識分子包遵信是《讀書》雜誌的創辦人之一,該雜誌幾次在風浪 中死裡逃生,至今仍保持相當高的品質,它雖然以談讀書心得為旗幟,但當代中國 知識份子的思想軌跡依稀可見。 《國情研究》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實際的編輯是戴晴、吳國光等北京自由派 份子,主要刊發驚世之作。八九年被迫停刊。 在中央和地方的社科院、大專院校,均有各自的學術雜誌,這些雜誌的開放度有 限,不過它畢竟不像《求是》、《陣地》、《真理追求》等政論雜誌一樣,完全控 制在強硬派手中。所以偶爾也可以從這些雜誌中看到一些「越軌之作」,例如,一 九九一年,《武漢大學學報》就有一篇文章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而一九九 二年第二期《學術季刊》(上海社科院主辦)則鼓吹新聞自由,文章指出:中共初 掌政權,師法蘇聯經驗,為穩定政局,強調新聞宣傳教育功能、淡化輿論監督。但 中共建政以來多起重大歷史悲劇,就是因為新聞媒介沒有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 使數億人口只有一種聲音。新聞自由必須保障,新聞媒介必須打破單向、封閉的傳 播模式,形成自下而上的輿論監督,才是歷史的進步。 《未來與發展》是掛在中國科協之下的一份學術性刊物,已有較長歷史。九二年 十月,該刊發表科學史家許良英的一篇文章,提出「沒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 功」,公開提出「六四」是史無前例的人間慘劇。現已休刊。 二、時事、紀實雜誌 這類雜誌是市場上的暢銷品,因為它題材廣闊、大膽、敢於闖禁區、可讀性強。 八九年以前,較著名的有《新觀察》、《海南紀實》、《東方紀實》、《金島》、 《文匯月刊》、《華人世界》(海外版)等。 《新觀察》名義上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主編戈揚掌握著終審權,成為知識分子 (主要是作家)抨擊時弊的一個主要陣地。八九年四月該刊與《世界經濟導報》合 辦悼念胡耀邦座談會,引發《世界經濟導報》停刊事件,同年五月,該刊更發表「 四·二七遊行目擊記」和雜文「兩個袁木」諷刺袁木將成為舉世無雙的「最佳發言 人」);《海南紀實》和《東方紀實》基本上由一批思想開放的作家承包經營(包 括編發稿件);《金島》名義上就掛在海南島一家公司的名下;上海《文匯報》主 辦的《文匯月刊》曾發表劉賓雁、戴晴、蘇曉康的幾篇重要作品;由楚莊主持的《 華人世界》(海外版)在八八年、八九年亦是自由派知識分子討論政治體制改革的 一個中心。 雖然,上述刊物在八九年多被迫停刊,但仍有一批相似的雜誌得以保存,包括《 南風窗》(廣州)、《新世紀》(海南)、《紀實文學》(遼寧)、《東方紀實》 (南京)、《熱河紀實》(河北承德)、《雪峰》(湖南懷化)等,主要原因是這 些刊物在八九年之前風頭不若《海南紀實》等,不過,筆者注意到,即使在九一年 ,這些刊物仍然刊發了許多揭露中共官員貪污受賄以及其他各種社會問題的報導。 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他們更顯活躍。這些刊物多實行自負盈虧,有的直接掌握 在個體書販手中,自然要編發吸引讀者的作品。例如,廣州的《南風窗》的辦刊宗 旨是「宣傳新觀念,扶持新事物,揭示新趨勢,促進新潮流。」居然沒有了一般刊 物的必有用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該刊自創刊以來,沒有要官方一分錢開 辦費、辦公費、財政補給、薪水,完全靠「以刊養刊」。 除上述刊物外,現在市場上看好的刊物有《開發區導刊》、《中華兒女》等。封 面製作上更注重感官刺激,以《中華兒女》為例,在某期封面上搞了五張照片:頭 一張色彩暗淡,題為「共和國最後的元帥」,是毛澤東和聶榮臻的老年照,四周圍 是四幅鮮亮打眼的照片,標題為「奪命佳人鄺美雲」,「定居香港的劉詩昆」、「 文壇玩主王朔」等;在一期《東方紀實》的封面上,一位酥胸袒露的艷女佔了大半 版面,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座談照則屈居艷女左側,而在毛周的照片下,則有一張青 年男女擁抱的照片,封面的標題有「震驚中央首長的詐騙案始末」、「大陸圍剿青 黑兩幫紀實」、「風暴前的閃電行動」、「港台金馬影后獨身之迷」、「台灣黑社 會揭秘」、「毛澤東周恩來晚年軼事」等。 三、法制、青年綜合性雜誌 眾所周知,中共的政法系統在意識形態上相當保守。但這些系統所辦的法制刊物 ,往往利用天時地利的條件刊發比一般刊物更多、更大膽的社會問題和案件報導, 所以同樣大受讀者歡迎。究其原因,亦與紀實文學的刊物一樣,是抵擋不住錢的誘 惑,追求銷路。 創刊時間較早,由中國法學會主辦的《民主與法制》,官方色彩日濃,在市場上 已不如其他刊物暢銷,一些在近年崛起的刊物包括《法制》(廣東司法廳主辦)、 《法苑》(上海司法廳主辦)、《案與法》(山西司法廳)、《法制文學選刊》( 安徽安慶市文聯)、《警壇風雲》(福建省公安廳)、《法制月刊》(湖南省司法 廳)、《法律與生活》(法律出版社)、《法制文摘》(山西)等,這些雜誌畢竟 有益於強化法律意識,使人們瞭解一些重大案件的真相。 一些以青年、婦女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刊物,在編排設計、稿件內容上亦少有八股 說教,政治色彩比記實、法制雜誌淡,側重於討論倫理道德、介紹西方社會。比較 有影響力的是《黃金時代》(廣東省團委)、《青年一代》(上海人民出版社)、 《追求》(中國青年出版社)、《年輕人》(湖南省團委)、《家庭》(廣東省婦 聯)、《知音》(湖北省婦聯)、《八小時以外》(天津人民出版社)等。還有一 類綜合性雜誌如《世界之窗》(上海譯文出版社)、《讀者文摘》(甘肅人民出版 社)在介紹西方文明方面起著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