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新三不主張」 嚴 明 中共內部的新「戰火」 中共十四大實在引人注目:會前,各派人馬爭來斗去講價錢;會上,嚴格保密措 施增加神秘感;會後,新人事格局頗為出人意料。按照一般規律,新人事格局的出 局往往標誌著各派系之間的權力之爭已告一段落,接著而來的該是新官上任各點三 把火,幹起各自的具體工作,從而使政局有一個相對穩定時期,然而,這次卻不然 ,相對穩定尚未看到,新的「戰火」即已挑起,程度之激烈出人預料,以至於年近 九旬的鄧小平不得不再次出來進行調停,重談民主集中制,強調加強紀律性。 此事聽起來近乎謠傳,實則確是事實。據中共的一份內部簡訊日前報導:「鄧小 平同志最近強調,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便利的制度,最 合理的制度,永遠不能丟。對於這個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講得少了。」 隨著鄧小平這一段話的公佈,不久前剛被提拔為政治局常委的「年輕人」胡錦濤 立即在幾個不同場合,針對人們對鄧小平這一番話的困惑不解,作了更加明確的進 一步闡述。胡錦濤說:「目前,我們大多數領導班子的團結是好的和比較好的,但 也有一些領導班子存在不團結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為什麼一些領導 班子會出現不團結的現象呢?原因很複雜,但不少情況下是有些同志考慮全局不夠 ,考慮個人的東西多了一些,這是同黨的根本宗旨和優良傳統不相符的。我國古代 即有『淡泊明志』,『夙夜在公』的警句。今後衡量和檢查領導班子,我認為首先 應該看一看是不是團結,是不是同心同德做工作。小平同志最近強調要加強民主集 中制。我認為,小平同志的這個指示很重要很及時,同志們要好好領會,認真貫徹 執行。」 胡錦濤的這一番話表面看來是在說下面,彷彿是中共的某些地方組織及基層單位 的領導班子有矛盾,不團結,然而,熟悉中共內部事務的人都知道,如果謹謹是下 面的一些領導班子有問題的話,是絕不需要勞動鄧小平的大駕的。而鄧小平這次出 來講這番話,則恰恰說明是「上邊」有了問題,而且問題還不算小,否則,有江澤 民或胡錦濤這一級別的人物出來講講就應該足矣了。然而,胡錦濤在闡述鄧小平的 指示時,卻也「言多語失 」、露出了部分「天機」。胡錦濤說:「目前,我們面臨 複雜的情況,要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單憑個人的智慧和才能是很不夠的,要靠集 體智慧,集體領導,靠全黨同志群策群力。領導幹部一定要虛懷若谷,善於採納群 言,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出戰鬥力,出新的生產力,革命時期是這樣, 建設時期也是這樣。這也是我們十四年來改革和建設取得巨大成績的一個基本原因 。講團結,講統一,講顧全大局,是對各級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每個真正的共產 黨人,都必須具備這樣的政治品格和遵守這樣的政治紀律。」 胡錦濤指的是楊白冰 如果我們對胡錦濤的這一番話作一番「破譯」的話,得到的就應該是這樣幾句話 :有人在目前國際國內局勢都很微妙複雜的情況下,憑各人的小聰明,出了風頭, 並以此為資本,獨斷專行,違反了黨的紀律。 胡錦濤的這番話究竟指的是誰:從他說這番話的時間和所列舉的幾個特例上看, 顯然指的是楊白冰。這位前中央軍委秘書長。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借助楊尚昆的 勢力,以忠心擁鄧為招牌,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大量提拔自己的親信,在軍隊中到 處安插自己的黨羽,將整個軍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使軍隊大有「楊家軍」的意 味。同時,在十四大召開之前,楊白冰自認羽翼已豐,竟然犯了兵家大忌,擅自對 鄧小平稱大,提出「軍隊要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其口氣之大,頗有「當今中國 天下捨我其誰?」之感。終於震驚了鄧小平,促使他斷然決定:「楊家將」在十四 大上交出軍權,從而使得楊白冰終於好夢難圓。 劉華清、張震等老將將回朝執掌軍權,自然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邏輯對「 楊家將」的大批軍中黨羽進行了撤換。而此時楊白冰又對鄧小平的這一安排不服, 在一些場合口出怨言,並稱病拒絕接受政治局委員這個「安慰」性職務。他的抵制 使得劉、張對軍隊的整肅也遇到較大阻力,一些軍官尋找各種借口拒絕接受新的調 令。使得劉、張頗為為難。於是,鄧小平只好親自出馬,大談民主集中制,強調加 強紀律性,這是鄧小平此番出馬的原因之一。 十四大以後的新矛盾 另外,儘管鄧小平在十四大上維持了「江李體制」不變的原則,並在政治局常委 中使鄧系人馬佔了壓倒性優勢。但一些原有矛盾並未解決,新的矛盾又開始出現。 這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以喬石、田紀雲為代表的前總書記的「舊臣」主張為「六.四」平反,認為 這也可以甩掉包袱。減壓力、緩和民眾情緒。更有利於改革開放。他們的對立面是 以楊尚昆、李鵬、王震等為首的「六·四」強硬派,認為「六·四」的案決不能翻 。雙方在十四大前已發生多次爭吵,近來有愈演愈烈之勢。 二、是鄧系的「改革派」人馬與以江澤民、王忍之、高狄、鄧力群為首的「左王 」們,關於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儘管「改革派」人馬在十四大的人事布 局中從人數上佔了優勢,但「左王」們在十四大上的收穫也不算小,他們以容忍「 改革派」在經濟上走「資」為代價,換取了十四大之後意識形態方面「向左轉」的 勝利。因此,十四大之後,大陸輿論界「左」風更盛;主管意識形態的「開明派」人 物李瑞環也被「鄧系」人馬中思想最「左」的丁關根所取代。而且,江澤民近來也 不再模稜兩可,乾脆摘下假面具,露出其「左王」的真實嘴臉,一時間,大陸經濟 走「資」而意識形態轉「左」的局面十分明顯。由此便也造成雙方的衝突時常發生 ,不時還很激烈。 「新三不主張」出籠 以上情況迫使鄧小平不得不在十一月宣佈了他的被稱為「新三不主張」的重要指 示,即:「六.四」問題仍維持「反革命暴亂」的定性,不予考慮平反;對資產階級 自由化絕不姑息;在前一段「反左」運動中受到波及、被視為「左王」的領導幹部, 不再撤換其領導職務。鄧小平的這個「新三不主張」明顯地帶又平息內部爭端的意 味,同時,為了維護「江李體制」的穩定,也向「左」又邁了一大步,因而,這個 主張理所當然地遭到了幾位「開明派」頭面人物的抵制:田紀雲近來一再強調實事 求是;喬石告誡人們不要聽信謠言,重要問題以中央文件為準;萬里聲稱加強法制觀 念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李瑞環表示現在應該讓老百姓笑起來,老百姓不笑,國家就不 安定,就什麼也談不到。 「新三不主張」傳到社會上,更引起人們的一片指責,有罵鄧小平糊塗的,有說 這是別有用心的人「假傳聖旨」,還有人說這是鄧小平被「強硬派」包圍。迫於無 奈才決定的。這種亂哄哄的局面與當初鄧小平南巡重唱改革開放隨即得到全國上下 一片響應的情況大相逕庭,前後相隔不到一年,兩個主張收到的反應竟差別如此之 大,實在讓鄧小平傷心。既然那主張本身無法達成人們思想的統一,那麼,鄧小平 便也只好出來重提民主集中制,希望以「政治紀律」來約束全黨,以求平息黨內的 爭論,維護自己的權威。 然而,就在鄧小平強調了民主集中制之後,各種矛盾仍然尖銳,派系鬥爭也似更 趨激烈:李鵬與對手朱熔基就如何劃分彼此在國務院的權力而使衝突日趨表面化;江 澤民與喬石就中直機關的改革及分工也多有「不同意見」;楊尚昆警告劉華清整肅軍 隊要「適可而止」。所有這一切怕還是使得鄧小平再出來予以平息,但下一次,鄧 小平還能再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