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半官報」的興起 石柳子 本文對近十年大陸半官方報刊作一個掃瞄式介紹,為的是向人們揭示中共利用宣 傳工具愚弄百姓、封殺人們「知」的權利的罪惡的時候,亦看到新聞自由在大陸已 見曙光。 綜合性小報和專業報成為報紙「主流」 在中國大陸至今仍不允許個人辦報,但報紙的整體官方色彩正趨淡化。以往人們 過多的將目光投注在那些共產黨黨委的機關大報上,而忽視了「半官方」綜合性小 報和專業報紙的興起,這類報紙現在擁有比黨報更多的讀者。 所謂「半官方」綜合性小報,主要是相對於那些以黨委或部委機關報而言的非機 關小型報紙,或是由機關報派生出來的,或是各種團體甚至企業主辦的,或是掛在 某個單位的名下,而實際上由幾個志同道合者「私營」的。 這類報紙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出現,八十年代中期成了一個高峰。一九七八年中國 大陸各類報紙不到一千家,隨後「半官方」綜合性小報和專業報紙的大量湧現使報 紙增加到一千六百多家。一九八七年,中國大陸報紙的發行量達到歷史最高峰,全 年發行各類報紙二百四十一點九億份。 八九年之後,報紙總發行量大滑坡。除機關報發行量銳減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許 多受讀者歡迎的「半官方」綜合性小報遭到了當局的封殺。僅八九年下半年,就有 二百家「半官方」綜合性小報被迫停辦。在當局看來,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宣揚 色情、暴力、迷信;沒有辦報的條件或報社的「內鬥」;有錯誤的政治輿論導向。 九二年以來,各類小報又開始「復活」。儘管現在沒有權威的統計數字,但大陸 報攤上這類報紙日見增多。據中新社九二年六月十七日報導,中國大陸現有報紙一 千四百四十二種,其中黨委機關報四百二十四種,綜合性報紙三百四十三種,專業 報五百二十七種,科技報、晚報、企業報二百四十八種。到九二年十一月,已有各 類報紙一千七百五十五家,平均每兩天半誕生一份新報。 文革之後,筆者第一次見到的小報叫《紅娘報》,大概是一九八一年。該報掛在 中國作協湖南分會名下,但實際上由一對夫妻承包經營。顧名思義,《紅娘報》主 要是報導愛情婚姻故事,為未婚男女牽線搭橋。就品質而言,《紅娘報》當然算不 上有水準,但它沒有枯燥乏味的政治說教,刊登的純粹是社會新聞,所以一時洛陽 紙貴,一上報攤即被搶光,據說零售量每期就達二百八十萬份。《紅娘報》為四開 小報,半月出一次,但維持的時間不長。停刊的原因據說有兩點,一是宣傳部門不 滿意這張「色情」報紙(其實毫無色情可言)衝擊黨報市場,二是主辦單位有人眼 紅,說承包者發了大財云云。 這張報紙的「奇跡」使我對隨即出現的各類小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八一年到 八九年,筆者搜集和閱讀了各類小報約五百種左右。雖然這些報紙遠未真正地面對 現實、可觀地傳播新聞,但這些小報畢竟有別於純粹說教的黨報,這正是自由報刊 出現的前奏曲。 這類報紙有以下類別: 一、興起之初文藝小報最暢銷 這是「半官方」綜合性報紙興起之初主要的報類,而且銷路最好。主辦者多是地 市級的文聯、文化館、內容則是武俠小說、傳奇故事、刑事案例等,或摘自香港、 台灣作家金庸、梁羽生、古龍等人的長篇小說,或由三流作家胡編亂造的各種傳奇 ,或由公安司法機關寫作愛好者根據真實案例撰寫的「報告文學」,整體來講品質 低劣,文字上真正露骨的色情內容不多,但往往配以刺目的插圖和標題。這類報紙 大多控制在個體書販手中,有的一個書販手中就有數家報紙,花較高的稿費請人撰 稿、插圖,自行印刷,並通過民間網絡發行。筆者認識一位作家,同時自寫、自編 、自發三份報紙。有一期發行量高達五百萬份!接近《人民日報》發行量的兩倍。 這類純以贏利為目的的報紙的膨脹,引起了社會和當局的強烈反映。不少黨報曾 通過刊登「讀者來信」,指責這些黃色下流小報引誘社會犯罪,敗壞了社會風氣。 八七年這類報紙遭到整肅,八九年更是遭到大規模的掃蕩,並被主管意識形態的政 治局常委李瑞環列為「掃黃」的主要內容,現已基本上在報攤上消失。小部份仍然 存在的文藝小報,格調也發生了變化,開始注重刊登有一定社會意義的報告文學, 人物筆記等等。 二、文摘報集「自由化」之大成 這類報紙現在是「半官方」綜合性小報的主流,發行量持續上升。通常為四開周 報,雖然主要由僵化的黨報派生出來,但以摘錄國內外各類報刊中敏感內容、對黨 政批評及新聞人物的消息和各種掌故趣聞、知識小品為主,格調高,信息量大,知 識性、趣味性強。這類報紙影響力最大的有三家:《報刊文摘》(《解放日報》主 辦)、《文摘報》(《光明日報》主辦)、《文摘週報》(《四川日報》主辦)。 《報刊文摘》因為經常摘錄敏感文章,幾度遭到高層批評,但《解放日報》堅持 不讓它停刊;《文摘報》知識性較強,社會科學方面信息量大,一周出兩次,所以消 息較快,但篇幅極短,有深度的文章不多;《文摘週報》創辦時間較早,社會新聞多 。擁有廣泛的市民讀者群,銷路僅次於《報刊文摘》 其他幾家主要文摘報紙包括:《文萃週報》(《湖南日報》主辦)、《週末》( 《南京日報》主辦)、《每週文摘》(《福建日報》主辦)、《港台信息報》(福 建社科院主辦)、《文摘週刊》(《安徽日報》主辦)、《文摘》(《貴州日報》 主辦)、《采風報》(《天津日報》主辦)、《消費文摘報》(江蘇商業廳主辦) 以及《大千世界》等等。 曾經有一位主管報刊的官員對筆者說:「現在最自由化的報紙實際上是文摘報— —它集中了全國報刊中所有關於陰暗面的報導,甚至隨意摘錄海外報刊(有的是反 動報刊)的文章。但又難以批評制止,因為文摘報只是摘錄者。」 這類報紙的發行量大都超過了它的母報,而且範圍極廣,遍及全國。不過版權法 頒布以後,這類報紙在摘錄文章時,出現了一些技術性困難(過去是隨意摘錄,沒 有版權一說)。 三、經濟類報紙引導市場化 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的開放,各類經濟報紙在八十年代初期大量湧現,主要在企 業、商業和政府系統發行。主辦者多為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經濟學會和企業、幾乎 每個省都有此類報紙。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就曾創辦過《經濟效益報》系列版(用 不同顏色印刷不同內容的報紙)。 在這類報紙中,也有以經濟為名,實以政治時事,理論探討為主的。最著名的有 《世界經濟導報》(世界經濟學會主辦)、《經濟學週報》(中國經團聯主辦)、 《亞太經濟時報》(廣東社科院主辦)。《深圳商報》(深圳市政府主辦)、《中 國西部開發報》(新疆自治區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發展戰略報》(中國發展戰 略學會和大連科協主辦)以及《海南經濟報》、《海南開發報》等等。當然,以上 報刊大都在「六四」前後遭到查禁。 但是,一些並無政治色彩的經濟類報紙,對大陸的市場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主 要的報紙包括《信息日報》、《華東信息報》、《市場報》、《經濟信息報》、《 中國城鄉信息報》、《消費時報》、《致富報》、《經濟生活報》、《信息時報》 等等。 其中尤其值得介紹的是《信息時報》,該報在廣州出版,自己擁有「信息時報企 業公司」。近幾年,年平均利潤在一百萬以上,不僅償還了開辦時財政貸款二十萬 元,還與香港《經濟導報》出版公司合作創辦了具有現代化先進設備的「廣發印務 有限公司」,和珠江外貿建設總公司合資經營「珠江報業有限公司」。也就是說《 信息時報》基本上是一個報業集團的雛型了。 四、青年報和法制報可讀性強 這類報紙主要由省市共青團機關主辦,但負責的編采人員大都是青年人,思想較 開放,加上這類報紙多是週報,所以可以避免刊登那些官方消息稿,而代以輕鬆活 潑、涉及青年人關心的問題的稿件。 這類報紙中,最著名的是八七年停刊的《深圳青年報》。現存的主要青年報包括 《青年報》(上海)、《北京青年報》、《武漢青年報》、《青年參考》(北京) 、《青年知識報》(西安)等。其中《北京青年報》政治宣傳色彩較濃,但也常常 刊登一些重大事件的內幕報導,故其消息常被外電引用。九一年十月,該報開始公 開在全國範圍內大搞宣傳攻勢,聲稱將推出先鋒性和敢愛敢恨的《青年週末》。九 二年一月《青年週末》甫一推出,佳評如潮。而《青年參考》類似於《參考消息》 的做法,摘錄了不少西方報刊文章,銷路頗好。 法制類報紙多由各省市政法委或司法廳主辦,政治上相對其他小報僵化、保守。 但由於刊登大量案例,偶爾也批評政法系統存在的問題,所以相當受讀者的歡迎, 近年發行量一直上升。 比較有影響力的法制報包括:《深圳法制報》、《廣州法制報》、《武漢法制報 》、《法制週報》(西安)等。 《法制週報》主編王全興,因創辦、經營公司,使報紙走企業化道路,曾遭公安 機關通緝(見《人民文學》一九八七年一月號的《虎年通緝令》),後來終獲平反 ;而《深圳法制報》在八八年初進行了全國報刊首次民主選舉總編活動,引起海外 傳媒關注,新聞出版署亦派人專案調查。該報在八七年到八九年間,揭露了以下大 案:「八九中國深圳時裝節內幕」、「香蜜湖度假村屠虎案」、「岳陽公安人員勒 索押運員」、「中國越南難民外逃紀實」,被海外報刊廣泛轉載。 其他綜合性小報方面,比較著名的包括《現代人報》(廣州南方圖書公司主辦) 、《蛇口通訊報》(深圳蛇口管理局主辦,已停辦)、《文化參考報》(廣東文化 館)、《特區工人報》(深圳市總工會主辦,已停刊)、《雜文報》(河北石家莊 文聯主辦)、《文匯讀書週報》(上海《文匯報》主辦)、《社會科學報》(上海 社會科學院主辦)、《社會報》(上海社會學會主辦,已停刊)、《組織人事報》 (北京)等等,還有各省市的廣播電視報和科技報。 黨報的「特區」——「週末版」 枯燥和陳腐的政治說教,使中共的黨報(包括中央各部委的機關報)和地方黨報 的讀者急速流失。近年這類報紙的總發行量下降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九零年略有 回升,原因是中央強迫機關、廠礦公費訂閱所致。 也就在同時,黨報的「私生子」卻得到讀者的青睞,這個「私生子」就是黨報的 「週末版」、「擴大版」,它與幾年前就走紅的廣播電視節目報及文摘報、法制報 一起,成為時下最搶手的「熱門報紙」。 在城鎮鬧市區、馬路口、汽車火車站、輪渡口的報攤站,「週末版」被安置在顯 眼的位置上。一個報攤日銷四五百分並不難,日總發行量遠遠超過平日的黨報,如 果純以自費訂的、零售來比較,平日的黨報的發行量恐怕不及「週末版」的十分之 一。 用「私生子」、「特區」來形容週末版,是因為在黨報的主辦者看來,「週末版 」並不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主要訴求,只是為了迎合普通市民而辦的消遣性「 小報」,所以是「私生子」;也正是因為「週末版」在采稿、編排上有異於「正宗 黨報」,編采人員看來,「週末版」就有了相應的「特殊政策」,所以叫黨報中的 「特區」,這是中共黨報的異化,也是中國大陸新聞自由起動的另一個重要標誌。 「週末版」最早由共青團中央的機關報《中國青年報》創辦於一九八一年一月四 日,叫《中國青年報·星期刊》,四開八版(平日為四版)。《中國青年報》較其 他部委機關報如《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經濟日報》要開明一些,編采人 員也大多是青年大學畢業生,有的編輯記者還是七六年天安門事件的參與者(如攝 影部主任賀廷東),這可能是該報成為大陸「週末版」始作俑者的重要原因。《中 國青年報·星期刊》基本上不刊登官方的八股文章、領導人陳詞濫調式的講話,強 調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社會性,每個版實際上是一個固定的專欄(專版), 包括社會新聞、婚姻家庭、歷史知識、旅遊、幽默小品文(取名「小辣椒」)、讀 書(介紹新書刊)、文學作品、文摘等等,而且套紅印刷,版面比較活潑,基本上 說是副刊式小報。但就是這份非正宗的「星期刊」,受到報刊零售亭的特別歡迎。 筆者曾在湖南長沙的五個報刊零售亭作過調查,平日正宗的《中國青年報》平均每 個零售亭零售量在十份左右,而「星期刊」的平均銷售量高達三百份。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一日,第二份「週末版」在廣州出版,由廣東省委的機關報《 南方日報》主辦,取名叫《南方週末》。與《中國青年報·星期刊)相比,《南方 週末》更重視社會新聞、人物新聞,而且報導較深入,文章較長,有的長達一萬字 ,基本上是一份雜誌型的報紙。但它與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格調低下的文藝小報不同 ,編采作風相當嚴謹。《南方日報》只是一份在廣東省內發行的地方黨報,而《南 方週末》卻迅速打到了全國各大中城市,銷路極好。九二年一月始由四版擴大到八 版。 值得指出的是,引誘人們創辦「週末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正宗的黨報全是由 國家補貼所辦,職員的工資亦在國家計劃框框之內,而「週末版」是報紙的副業, 可以使報社獲得額外的收入(作為獎金分給報社職員)。 《中國青年報·週末版》和《南方日報·南方週末》的成功,使一部分報紙也跟 著模仿出版了「週末版」。但是,在八七年到八九年間,中共不斷對報刊進行整頓 ,關閉了一大批「半官方」綜合性小報小刊,甚至禁止中央部委機關報和地方黨報 創辦「週末版」,使「週末版」的發展迅速緩慢。到一九九零年,全國的「週末版 」報紙不到二十家。 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中共黨報的內容幾乎回到「四人幫」下台之前的狀況 ,充斥著大批判文章,大量廣告的侵入,更使信息量減少,加上當時報紙大幅度調 價,聲像傳媒的競爭,導致發行量急劇下降。但是,擁有「週末版」、「擴大版」 (對開兩大張八版)的報紙,如上海的《解放日報》、《廣州日報》、《深圳特區 報》等,發行量卻以百分之六到八的速度上升。增強印張而且使報社收入劇增,《 廣州日報》現在每年贏利在人民幣一千萬以上。 為了挽救這種局面,各種黨報紛紛發出各種紅頭文件(有的是黨報的主辦者—— 中央部委或地方黨委所發),要求各機關、廠礦、學校、部隊等單位必須訂閱黨報 ,不訂閱者要被扣分(列入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考核項目)。然而此舉奏效不大,原 因是現在各類黨報多,有中央黨報,有地方黨報,有本系統黨報,而大多數的基層 單位定報費有限額,訂了甲報乙報之後,就沒有錢訂丙報丁報。 在這種背景下,迫使各報紛紛向上級要求創辦「週末版」或進行擴版。主管全國 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李瑞環指示:國家新聞初版署批准那些有辦報條件的黨報出 版「週末版」或擴大版。據說,李瑞環的理由除了「週末版」和「擴大版」可帶動 黨報發行量外,還有一條是:一九八七年到一九八九年全國進行了兩次報刊大整頓 ,對社會報刊數量進行了壓縮,整頓後的形勢決定了報業的發展不可能是大動作創 辦新報紙,而只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報紙質量上,辦「週末版」或增版是適 當的形式之一。 於是,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辦「週末版」或擴版熱。《中國青年報》、《參考 消息》、《中華工商時報》、《四川日報》、《重慶日報》、《工人日報》、《福 建日報》、《陝西日報》、《中國消費者報》等增出了週末版或擴大版;《經濟日 報》九二年每週三出「擴大版」,週六出「週末版」,九三年則改為每日出八大版 ;《光明日報》、《羊城晚報》、《粵港信息日報》也聞風而動,宣佈在九三年每 日出八版。《解放日報》和《廣州日報》則宣佈在九三年每日出十二大版。 至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全國出版「週末版」、「星期刊」、「月中版」、「月末 版」報紙超過一百五十家,其中二十家中央部委已獲准增加刊期或擴大版面。據悉 ,《廣州日報》和上海《文匯報》更在醞釀九三年十二月出四大張十六版。 當然,「週末版」並不是自由的報紙,至少它在政治上同樣與正宗黨報一樣不敢 越雷池半步。但與正宗黨報相比,「週末版」確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為了抓住讀者,「週末版」的可讀性強,信息量大,大都設置有「熱點追蹤」、 「名人傳記」、「社會特寫」、「新聞分析」、「廣角鏡」、「婚姻家庭」、「熱 門話題」、「港澳海外」、「警笛長鳴」、「文摘」等欄目。「社會新聞」等特稿 類欄目,追求新聞性、文學性、可讀性,對比較引人注目,又非突發性事件的社會 題材與社會問題,作長篇幅的多層次報導,文章常佔據一個整版;「港澳台海外」 則經常摘錄港台海外報刊的文章,包括有關海外民運的報導(當然是負面的報導, 但讀者亦可從中獲悉海外民運的動態);「新聞分析」的觸角也探得較身;「文摘 」更是一個大信息庫。 在版面編排上,「週末版」比正宗黨報要精細,講究得多,多數「週末版」或套 紅或彩印,彩用板塊結構、欄目掛帥、圖文並茂、各類體裁併存。 中共黨報「週末版」的出現,並較之正宗黨報要遠受讀者歡迎,可以說是黨報的 一種自我否定。如果說中國的民主化之路正在以漸進的方式進行的話,那麼,「周 末版」的出現就意味著中共黨報亦在向新聞自由的漸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