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洋務運動」 《中國之春》編輯部 一九八零年前後,國內一批學者曾掀起了一陣為李鴻章等從事的洋務運動翻案的 熱潮。鬧騰了一陣,突然冷了下來,不了了之。大概是有嫌於破壞了新洋務倡導者 鄧小平的政治形象與聲譽之故,頗有點麻子怕人提起豆子的味道。 其實,形象與聲譽事小,經驗與教訓事大。回顧一下清末洋務的來龍去脈,與鄧 小平的改革作個比較,我們發現,新舊洋務運動雖然不是歷史的簡單重複,但其相 似之處,卻令人驚訝不已。因而,這種比較無疑有利於加深我們對「鄧小平改革」 的認識。 新舊洋務運動的雷同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國內的背景相似。當年有個專制的西 太后,愛搞思想控制,愛操縱派系鬥爭,熱衷於「聖旨至上」。今天,剛剛把一個 嗜好鬥爭的愛發「最高指示」的一代風流皇帝送上西天。清末的統治集團腐敗,經 濟凋敝,滿漢矛盾加劇。現今,是文化大亂之後,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共產 黨特權基層與廣大無權的百姓的矛盾日益尖銳。第二,國際背景也相似。原來自以 為天下之中的中國大清帝國由於長期閉關自守,突然被發達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 戳破了外強中乾的假面具,於是外來的侵略與侮辱接踵而至。共產黨在取得了政權 之後,也採取了關起門來自吹自擂的態度,大叫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全世界的 希望」;事實上卻是政治運動迭起,經濟長期落後。與此同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都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虛假的「優越性」與「希望」一 旦破產,三信危機頓時四起。第三,新舊洋務運動出現了政治色彩相像的人物。當 年有鐵桿保皇的,有主張君主立憲改良的,也有搞民主革命的孫中山先生等。而今 則有所謂「凡是派」,有搞四個現代化的鄧小平,同時也湧現出一批為第五個現代 化----民主吶喊的青年人。第四,新舊洋務運動的措施也很相像,無非是向外派官 員考察,派留學生學習以及從國外引進科學技術等。 耐人尋味的是,當年的洋務運動有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當今則有 所謂「四個堅持」下的「洋為中用」。共產黨的意思,是要在四個堅持的大體之下 ,僅僅去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和技術,用現代化了的生活來收買人心,穩定失去民 心的政權,從而反過來進一步加強「四個堅持」。孰不知,西方科技的引進,官員 的出訪,特別是大批留學生的派出,勢不可免地要帶進西方的人權思想、民主觀念 和法制要求等。先進的科技和先進的思想政治是不可分割的,相輔相成的。特別是 對於中國的情形,落後的經濟完全是由於落後的政治造成的,豈可捨本逐末? 事情的本質是,舊洋務是為了挽救和加強皇室的統治,而並非欲造福於民;鄧小 平的新洋務恰恰重複了這致命的一點。用共產黨的高於一切取代皇室至上,用共產 黨立憲取代君主立憲,歷史並沒有前進多少。將皇室或黨的利益置於人民利益之上 ,欲以引進先進科技來「錦糞牆,雕朽木」,其下場不會有異。即使造成一時興旺 發達的假相,假相也難持久;而人心的向背是終究不會為這一點假相所滿足。假相 遲早要識破,人民的忿懣遲早還要爆發出來。 其實,鄧小平並非共產黨內搞洋務的鼻祖。毛澤東開國時向蘇聯老大哥學習,也 可稱為一種「洋務」。那一場「洋務」的下場已是見了分曉了的,無須贅述。我們 複習一下這幾段歷史,就不難對鄧小平的改革的前景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我們絕不反對向外國學習,相反,我們認為向外國學習一切長處都是必要的。我 們反對閉關自守,反對搞國粹,同時,我們也反對那種以假象迷惑人民的和為加強 專制而進行的洋務。 【選自《中國之春》第五期(一九八三年八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