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行印象 伍 凡 參加「台灣中小企業發展研討會」共計十天,內容豐富,印象深刻,應該說是終 身難忘的。 研討會的頭三天是報告會和討論會,後三天到台灣各地參觀訪問十餘家中小企業 。這一周來活動,使我對台灣四十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了比較完整的印象。 台灣四十年來以發展中小企業為主體,走出了一條所謂「台灣經驗」的成功道路 。其中許多 經驗值得大陸執政當局認真研究學習採用。五十年代初期大陸和台灣地 區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差無幾;六十年代中期,美國中斷對台灣的軍事援助時,台灣 的國民平均收入也不比大陸高出多少。為什麼在六十年代中期之後,台灣地區人民 生活水平逐漸超出大陸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 路線不同:階級鬥爭與階級調和 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基本路線不同。國民黨奉行三民主義,共產黨實行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這兩黨在二十年代早期都深受蘇共的影響,都建成為「列寧式」的革 命政黨,依靠武裝力量擴大統治勢力和統治地盤。但是由於基本路線不同,在社會 ,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長期政策是不同的,對處理相同的社會問題的基本 概念不同,方法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了。兩黨基本路線不同最關鍵一點是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提倡階級鬥爭,以此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三民主義主張調和階 級矛盾,提倡社會各階層互讓互助合作。這一基本分歧帶來了一系列完全不同的政 策和做法。 重視民營私有經濟 台灣重視民營私有經濟,同時發展國有經濟,民營經濟成分已佔國民經濟的百分之 九十。政府大力扶助發展私有經濟,這在大陸是見不到的。研討會主辦單位之一「 青年創業協會」(簡稱青創會)是政府協助建立的一個民間團體,其職責是幫助有 志創業的青年人,在企業規範、資金籌措、場地設施和產品銷路等各方面給予幫助 。如果沒有政府工作人員的愛心、熱心和耐心,這個青創會不會成功。青創會秘書 長陳仁和先生給了我極深刻的印象。陳先生於一九五五年由大陳島撤退去台灣,完 成大學學業,於二十年前參加青創會創建工作。經他手幫助創業成功而成為億萬、 千萬富翁,不在少數,而陳先生仍每月台幣七萬元的公務員收入。從他的言談中可 以看出他很滿足愉快。他滿足於他的事業成就。這樣的人物在現中共的幹部隊伍中 可以找到嗎?很難。這不是中共的口號「為人民服務」而能解釋的。我深深感到, 台灣之所以有陳仁和先生這樣的人物的出現,是長期的環境陶冶的結果。現在大陸 的幹部已在「一切為錢」,「有錢可做一切」的環境之中,能產生這種幹部嗎?台 灣政府採用均富政策,使百姓和公務員間的收入差別不是非常大,這也是造成人人 願為自己的興趣而生活,不是為錢而拚命的緣故。 土地改革成功 台灣的土地改革成功是舉世聞名的。台灣地少人稠,土地私有化提高了土地使用 率。一路由北至南,幾乎見不到荒地。土地所有者在自己的土地上精心經營,以求 最大的經濟效果。大陸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不成功,現在的土地改革也並不成功。 無償使用,低價使用,以至於短期行為拚命剝削土質,持續不斷。 官員素質與教育政策 訪台期間接觸到的政府官員素質相當高,黨政經新文教官員大都是博士、碩士, 對世界潮流都很清楚,對本行業的業務非常精通。這些反映了台灣教育政策的成功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每年用於文教經費不得少於中央政府預算的百分之十五,省 政府預算的百分之二十,縣政府百分之三十。這是巨大的人力智力的投資,是台灣 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台灣的知識分子普遍受到尊敬和尊重。筆者參觀了 工作於新竹市清華大學化學系的教授的住宅,其內部佈置不亞於美國的中等家庭。 一千二百平方英尺,房價三百五十萬台幣,相當於十四萬美金,分期付款,這對大 陸的教授是不可思議的事。 台灣四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很平穩,沒有受到意識形態的干擾而使經濟發展大起大 落。這一點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台灣幾乎沒有發展經濟必需的重要資源,全靠進 口。在受制於人的情況下,能平穩地提升經濟發展,這就全靠正確的制定政策了。 台灣經濟發展功臣之一李國鼎先生以他平穩而有信心的口氣,介紹了台灣經濟政策 的決策過程,使我看到知識分子在台灣得到尊重,人才得以發揮。李國鼎先生畢業 於英國劍橋大學,學自然科學,並非經濟專業,但得以重用而發揮才智。相反在中 國大陸中共統治下的人才受到摧殘、迫害和埋沒。這也可以看出國民黨和共產黨的 差別之處了。李國鼎先生講:「以需要來制定政策」。我的體會是以國家、社會和 人民福利的需要來制定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制定政策的態度和方針。反觀中共的經 濟政策許多時候是以領導人的意識形態和心血來潮而制定的。「三面紅旗,十五年 趕超英美」。「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 的苗」。諸如此類的政策思想把神州大地的經濟弄得七上八下,真是窮折騰。直至 不久前還在辯論改革開放有姓「資」姓「社」之分。以上可知,制定政策的主導思 想和出發點是多麼的重要,結果相差是多麼的大啊。 國民黨是個知識分子的黨 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差別還在於成員的構成。國民黨大陸工作委員會蘇起副主任委 員講:「國民黨是個知識分子的黨」。未和國民黨官員接觸之前,不大瞭解這一點 。在訪問期間發現,許多專題報告者,大都具有雙重身份:學者和政府官員。有教 授轉為部長、次長、處長;也有具教授兼任官員。國民黨的轉變,是符合人類發展 潮流的。「知識就是力量」,培根這句名言已體現在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沒有知 識的民族或國家將挨打,沒有知識的政黨和團體將被淘汰。 發財之後的社會道德 由台灣政府的政策而扶助起來的億萬,千萬富翁,發了財之後幹些什麼呢?網球 拍世界名牌Kunnan的製造者羅光男先生是個相當有名的人物。他曾因資助胡娜而名 燥一時。他撥出大筆款項贊助興建大道場,創辦宗教事業,以淨化人們的心靈。和 他一起吃飯,覺得他相當樸實,沒有暴發戶的味道,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想這 種社會責任感一則來自於內心世界,二則來自於現實世界的需要。 台灣的社會風氣也有腐敗的一面。到台南市已達十時半,去逛夜市見到所謂「牛 肉秀」,一位肥胖半裸的女人在廣場推銷產品,不到十分鐘,二輛警車趕至,驅散 「牛肉場」。這種半色情的活動已深入民間市場,不是件好事。世界各國有個趨勢 ,凡是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大幅提高之後,精神層面的生活內容相對貧乏,精神空 虛。如何解決人類這種現象是值得研究的。 台灣的教育普及發達,但文化體育藝術發展相當落後,缺少世界一流的藝術家, 體育家和文化工作者,這是台灣發展中的缺陷。台北給人的印象是個花花世界的經 濟城市,不是一個高尚文明的文化藝術之都,也不是科學家的園地。總之,台灣政 府在引導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如引導經濟生活那樣花力氣,那樣願意投資。台灣 的吃喝幾乎到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頂峰,其他的文化事業就猶如小孩了。 新的轉折 台灣的發展已到了一個新的轉折時期,我認為僅從內部本身的潛力怕不容易成功 的轉型成為一個經濟發達,文化昌盛,科技先進,人民富於理想的國度。台灣需要 吸引外力來激發內部的潛力。四十多年前,國民黨的撤退,給台灣島注入幾百萬新 鮮力量,創造出台灣經驗。歷史不會重演,不可能再有幾百萬人注入台灣,但台灣 需要新的力量、觀念、知識注入。在保證台灣人民生活安定、安全的前提下,台灣 與大陸的經濟,文化科技交流是一個動力,大中華經濟文化科技圈的形成,將是這 種交流的結果。海外十數萬大陸留學生在這個交流中將起到橋樑和媒介的作用,不 可小估。 【選自《中國之春》第一一三期(一九九二年十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