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企事業單位的黨委制 ----政治體制改革勢在必行的一步 《中國之春》社論 政治改革應當與經濟改革協調並進,這是我們一貫倡導的基本主張。自今年五月 份起,國內政治改革仍停留在務虛階段,很少提出實際具體的方案。比如說,實行 黨政分離,消除機構臃腫,都是一些很正確的想法。但是,應該怎麼做?這麼做會 引起什麼樣的後果?這些實際問題,輿論界注意得並不充份。我們在此呼籲大家拿 出具體可行的方案來,為中國的政治改革辦一件實事。「一個實際行動,要比一打 綱領還重要」,列寧這句話不無道理,我們不能因人廢言。 我們在此提出一個方案:取消企業單位黨委制。中國的任何一個部門(廠礦、學 校、研究院和醫院等),都有雙軌指揮系統:黨政系統和業務、生產系統。黨委統 攬人事、組織、宣傳以及後勤大權,對生產和業務工作人員,形成很大摯肘。他們 只說不幹,平時喝茶看報紙,運動來了專整人,實際上一直盤剝工人們的勞動成果 ,分房子、拿獎金,樣樣佔先,嚴重地傷害了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的生產積極性; 他們不懂管理、不通業務,卻總是以老大自居,以行政命令對待經濟規律,使人、 財、物等生產要素無法流通;他們任人唯親,形成「中梗阻」,使經濟改革的各項 政策無法貫徹落實;他們嫉賢妒能、暗箭傷人、專搞人事鬥爭,使近年湧現出來的 優秀改革家們,紛紛中箭落馬。 綜觀當今世界各國,不說制度有別的西方,單看東歐及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像 中國這樣龐大的黨政系統,也是絕無僅有的。先看蘇聯,當年赫魯曉夫上台,就進 行過大膽的政治改革,實行廠長負責的「一長制」。再看南斯拉夫,不僅沒有搞黨 委制,而且廠長和主要管理人員,都要由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聘請。故我們認為,取 消企事業單位(包括工廠、礦山、商業、學校、研究機構和醫院等)黨委制,是政 治體制改革勢在必行的一步。 對於企事業單位的雙軌領導制,看得最清楚的,也許正是中共改革派領導人。據 悉,鄧小平在八二年就提出過要取消廠礦企業的黨委制,實行完全的廠長負責制。 結果,遭來保守派領導人的群起反對,鄧小平無可奈何地放棄了這個主張。幾年下 來,中國的政治形勢、民眾的民主覺悟,已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了。由於經濟改革 遭受到落後政治體制的羈絆,使中共黨內的一些有識之士,也認識到政治改革的必 要性與必然性,否則,進行了數年的經濟改革將一籌莫展。所以說,時機已經成熟 ,條件已經充份,就看中共敢不敢邁出這一步了。取消企事業單位的黨委制,並不 等於取消這些單位的共產黨組織。黨員仍可以在不脫產的黨幹部組織下,過組織生 活。但黨組織已不再具有人事調動權、人事任免權和強迫非黨員職工進行政治檢查 等權力。 取消企事業單位黨委制後,這些單位的領導如何產生?我們考慮可有如下方式: 一、本單位職工自由選舉; 二、本單位職工代表大會聘任; 三、公開招標。 國內若干試點已經表明,由本單位職工選舉或招聘的幹部組閣而成的領導班子, 由於向本單位職工負責,管理效率大都明顯提高。 取消黨委制後,原黨委系統的幹部要給予妥善出路: 一、原脫產的幹部專業歸隊; 二、政府開辦職業訓練班,對年富力壯而無專業技能的幹部進行職業培訓,並負 責安置他們的工作; 三、有興趣興辦個體或集體企業者,政府給予優惠貸款; 四、一部分年邁的幹部,維持原薪,由政府或原企業單位養起來。 被精簡對象的出路問題,關係到政治改革的成敗。歷史上,中國和日本都搞過維 新。日本天皇對於幕府時代的貴族、武士,用給予土地的辦法,換取了他們的政治 權力。中國的變法者,則未能充份照顧皇室貴族在喪失權力後的出路,從而遭到拼 死反撲。今天,共產黨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當然,遏止保守勢力反撲的最有效辦法 是開放言論和依靠人民,這一點,共產黨改革派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改革派宣稱要在政治體制上動手了,我們歡迎,但我們要看具體的行動。 【選自《中國之春》第三十九期(一九八六年九月號)】